茶漏及带茶漏的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285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茶漏及带茶漏的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过滤茶汤中茶叶的茶漏,以及带茶漏的泡茶杯,属于茶杯及其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了避免人们喝茶时,茶叶、细碎茶渣等顺着茶水一起饮入口中,一般会在水杯的杯口配置一茶漏,通过茶漏,能有效过滤茶汤中残留各种杂质,进而保存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口感润滑、色泽透亮。但由于水杯在制造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杯口不同程度失圆的情况,导致与水杯配套的茶漏不合槽,茶漏会在倒茶或饮用时掉出,为此,CN203776567U,公开了一种防止倒茶时茶漏从水杯中滑出的茶漏,其包括茶漏本体,所述茶漏本体为一个上端具有开口且中空的圆形盘状结构,所述茶漏本体的底部均匀分布有漏孔,在茶漏本体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滑圈,所述茶漏本体的内壁上端边缘处设有沿茶漏本体的内壁径向突出的扣片,该结构的茶漏虽然能防止茶漏掉出,但一方面由于其凸起程度的限制,不能广泛且频繁地拆卸使用,另一方面,饮用时必须先取出茶漏才能使用,这样不仅取出后放置茶漏麻烦,且给二次冲泡带来很多问题。
[0003]为此,业内技术人员作出多种改进,例如CN 203041673U,公开了一种水杯茶漏,包括一个内部可装有茶叶的漏网,所述漏网的上端设有直径大于漏网的直径的杯盖,杯盖上设有与漏网连通的杯盖孔,在杯盖上设有帽子,帽子的下端设有直径小于帽子直径、且与杯盖孔相适配的环状帽边,帽子、杯盖和漏网同轴设置,帽子通过设置在环状帽边与杯盖孔内的旋紧机构连接在杯盖孔上;该结构的水杯茶漏虽使用方便,适合不同尺寸,但却需要改变杯盖的结构,造价较高,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能够有效解决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也不需改变杯身杯盖的原有结构,且使用方便的茶漏及带茶漏的泡茶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茶漏,其包括固定框和过滤体;过滤体设于固定框下方,且带滤孔的过滤体包围界定一中空的茶仓;固定框大致呈T形,且固定框由安装过滤体的安装架和设于安装架上方的弹性体构成;弹性体由两个半圆形环体间隔对称设置而成,安装架向上延伸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弹性片体;两个半圆形环体分别设于弹性片体顶部,且半圆形环体垂直于弹性片体,两个半圆形环体对捏向轴心收缩。
[0007]优选的,安装架和弹性体为一体成型。
[0008]优选的,过滤体为椭圆体、球体或长方体,过滤体为卡扣式结构。
[0009]优选的,过滤体的截面为跑道状;弹性体为塑料或者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0010]优选的,两个半圆形环体的弧形端侧壁上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密封片。
[0011]—种带茶漏的泡茶杯,包括杯身、杯盖和上述的茶漏;杯身由外壳和内胆构成,且内胆的内壁上设有一圈支撑茶漏的凸起;杯盖与杯身配合且杯盖设于茶漏上方。
[0012]优选的,内胆呈T形且外壳内壁设有一圈承载内胆的凸起;外壳由玻璃或者不锈钢制成,内胆由保温材料制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塑料或金属变形程度大,韧性好的优点,能更大范围的解决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在茶漏上部设可以挤压向轴线对捏的两个半圆形环体,将茶漏中的茶叶放好后,捏住半圆形环体让其有一定的形变,足够大小放入杯中,慢慢松手,半圆形环体恢复形变,紧紧贴合在杯壁上,达到固定茶漏作用的同时,也更大范围的适用了对应的茶杯,既能够有效解决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也不需改变杯身杯盖的原有结构,另外,不需取出茶漏即可直接饮用或者倒出茶汤,使用十分方便,也有效避免用手接触到放茶叶的茶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漏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茶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泡茶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泡茶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茶漏,其包括过滤体2和大致呈T形的固定框I;四周带滤孔的过滤体2包围界定一中空的茶仓,即过滤体2中放置茶叶;过滤体2为两半式对称结构,过滤体2可以为椭圆体、球体或长方体,过滤体2也可以为盒状体,且过滤体2的截面呈跑道状;过滤体2的两半式对称结构可以设为卡扣连接式结构,也可以设为螺纹连接式结构;过滤体2的其中一半结构也可以设成与固定框I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0020]固定框I大致呈T形,固定框I由安装架3和设于安装架3上方的弹性体4构成,过滤体2安装在固定框I的安装架3中;过滤体2与安装架3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结构,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等可拆卸式结构;弹性体4与安装架3垂直,弹性体4可以与安装架3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结构;弹性体4由两个半圆形环体41间隔对称设置而成,两个半圆形环体41均垂直于安装架3且两个半圆形环体41对捏向轴心收缩,具体地说,弹性体4包括弹性片体40和半圆形环体41,弹性片体40和半圆形环体4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弹性片体40为平行设置的两个,且两个弹性片体40设于安装架3上并向上延伸;两个半圆形环体41分别设于弹性片体40顶部,且半圆形环体41垂直于弹性片体40,即半圆形环体41的直线侧相对设置;弹性体4可以为塑料或者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0021 ]该茶漏利用塑料件、金属件韧性强、变形强的原理,当向中间捏挤弹性体4时,两个半圆形环体41向中间聚拢发生形变收缩,随着力度的加大,两片半圆形环体41会变小,将该茶漏放入杯子的茶漏槽中,松开后,在弹性体4的弹性张力下,使得茶漏的两个半圆形环体41的弧形侧壁紧紧贴合杯壁,在其可承受的形变范围内,可适应对应的杯口大小,解决了工艺上造成的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
[0022]更进一步地,两个半圆形环体41的弧形端侧壁上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密封片(图中未示出),在半圆形环体41贴合在杯子的茶漏槽处同时,提高密封性。
[002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3和4。一种带茶漏的泡茶杯,包括杯身、杯盖7和实施例1所述的茶漏8,杯盖7与杯身配合且杯盖7设于茶漏8上方;杯身由外壳5和内胆6构成,外壳5与内胆6可以设为一体式结构,外壳5与内胆6皆米用玻璃制成,并将外壳5与内胆6间抽成真空,提高保温效果;内胆6的内壁上设有一圈支撑茶漏的凸起(图中未示出),也可以是一圈凹槽(即为茶漏槽);杯盖7与杯身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按压扣合等连接,鉴于杯盖7、杯身、二者连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利用塑料件、金属件韧性强变形强的原理,设计了可调节的茶漏,两片半圆形环体下部连接了茶漏,捏住两片半圆形环体,随着力度的加大,两片半圆形环体会变小,放进杯口茶漏处松手,半圆形环体恢复形变贴合在杯口的凸起处或者茶漏槽处,在其可承受的形变范围内,可适应对应的杯口大小,解决了工艺上造成的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此外,茶漏的过滤体中装有茶叶,在杯中水量低于茶包时,也可以达到茶水分离的效果。
[0024]所述外壳5与内胆6也可以设为可拆卸式结构,外壳5由玻璃或者不锈钢制成,内胆6由保温材料制成,内胆6也可以与暖水瓶的瓶胆结构相同;内胆6呈T形且外壳5内壁设有一圈承载内胆的凸起;这样外壳5与内胆6可以更换使用,提高使用寿命。
[0025]上述内胆6的内壁上可以设有多圈凸起或者茶漏槽,多个凸起或者茶漏槽自上而下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根据饮茶者的习惯选择适合高度的凸起或者茶漏槽,便于调节控制茶汤浓度。
【主权项】
1.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I)和过滤体(2);过滤体(2)设于固定框(I)下方,且带滤孔的过滤体(2)包围界定一中空的茶仓;固定框(I)大致呈T形,且固定框(I)由安装过滤体(2)的安装架(3)和设于安装架(3)上方的弹性体(4)构成;弹性体(4)由两个半圆形环体(41)间隔对称设置而成,安装架(3)向上延伸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弹性片体(40);两个半圆形环体(41)分别设于弹性片体(40)顶部,且半圆形环体(41)垂直于弹性片体(40),两个半圆形环体(41)对捏向轴心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漏,其特征在于:安装架(3)和弹性体(4)为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漏,其特征在于:过滤体(2)为椭圆体、球体或长方体,过滤体(2)为卡扣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漏,其特征在于:过滤体(2)的截面为跑道状;弹性体(2)为塑料或者弹性金属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漏,其特征在于:两个半圆形环体(41)的弧形端侧壁上均贴合固定有橡胶密封片。6.一种带茶漏的泡茶杯,包括杯身和杯盖(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漏(8);杯身由外壳(5)和内胆(6)构成,且内胆(6)的内壁上设有一圈支撑茶漏的凸起;杯盖(7)与杯身配合且杯盖(7)设于茶漏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茶漏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内胆(6)呈T形且外壳(5)内壁设有一圈承载内胆(6)的凸起;外壳(5)由玻璃或者不锈钢制成,内胆(6)由保温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漏及带茶漏的泡茶杯,其包括杯盖、杯体和茶漏,茶漏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玻璃杯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杯口失圆,导致原有茶漏放置不合槽的问题;利用塑料件、金属件韧性强、变形强的原理,设计了可调节的茶漏;两片半圆形环体下部连接茶漏,捏住两片半圆形环体,随着力度的加大,两片半圆形环体会变小,放进杯口茶漏槽处松手,恢复形变贴合在杯口茶漏槽处,在其可承受的形变范围内,可适应对应的杯口大小,解决了工艺上造成的杯口失圆,茶漏不合槽的问题,使用方便,造价低。
【IPC分类】A47G19/22
【公开号】CN205285818
【申请号】
【发明人】黄晓春, 陈世亮
【申请人】诸暨博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