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6744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0002]石墨降膜吸收器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反应及吸收等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设备,常见的石墨降膜吸收器上封头内的预混室涉及不合理,气液不能充分的混合,内部的流道设计不合理,降温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较充分,降温效果好的石墨降膜吸收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创新点在于:依次包括上盖板、上封头、上封头抱箍、换热主体、外壳、下封头、下封头抱箍以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为中心处具有一圆形缺口的圆盘,所述下盖板与上盖板大小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石墨降膜吸收器上下两端;所述上封头包括气体进口部分以及吸收液进口部分,所述气体进口部分中心具有一供气体进入的竖直气孔,所述吸收液进口部分一侧开有一吸收液进口,其中部具有一与气孔和吸收液进口相连通的预混室,所述上封头抱箍设置在上封头外侧;所述换热主体为若干上下同轴叠加的换热块,其内部具有若干流道,该换热主体一侧上端具有一冷却水出口,另一侧下端具有一冷却水进口;所述外壳包覆在换热块外部;所述下封头为一具有底面的中空柱体,且位于换热块下端,其底面上具有一酸出口,其侧面上具有一尾气口,所述下封头抱箍设置在下封头外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进口部分下端面上具有一竖直设置的且深入预混室内部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完全遮住吸收液进口,且处于与吸收液进口对应位置处的部分呈向内弯曲的弧形。
[0006]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包括交错排布且互相不导通的垂直流道以及水平流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主体最顶层的换热块侧面上端具有筒体法兰,该换热块上部分内部没有水平流道,且每个垂直流道上端都设置有一溢流接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块和外壳之间具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竖折流板;所述换热主体上换热块和换热块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连接一对竖折流板的半环形折流板,所述半环形折流板密封连接在换热块和外壳之间,相邻两换热块连接处的半环形折流板位置不处于同一侧。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0](I)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换热主体内设置有流道,不仅可以实现液体的均匀黏覆,而且具有良好的降温作用。
[0011 ] ( 2)环形挡板能够防止气体从吸收液入口溢出,而且吸收液进口处的挡板做成弧形,能够防止吸收液突然涌流,溅到换热块内的流道内,造成气液吸收反应不完全。
[0012](3)垂直流道供溶液黏附,水平流道供冷水降温,垂直流道和水平流道相互交错排布,降温效果更好。
[0013](4)由于最顶端的换热块位置特殊,两侧需要安装筒体法兰,该处的反应热可以通过上端排出,所以该换热块上部没有水平流道;每个垂直流道上端都具有溢流管,保证了溶液更加均匀的沿着垂直流道向下流动黏附。
[0014](5)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按照竖直折流板和半环形折流板形成的隔离区,流过每个换热块内部,最后到达冷却水出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的换热块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的换块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依次包括上盖板2、上封头、上封头抱箍19、换热主体、外壳16、下封头18、下封头抱箍17以及下盖板13,上盖板2为中心处具有一圆形缺口的圆盘,下盖板13与上盖板2大小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石墨降膜吸收器上下两端;上封头包括气体进口部分3以及吸收液进口部分15,气体进口部分3中心具有一供气体进入的竖直气孔,吸收液进口部分15—侧开有一吸收液进口 5,其中部具有一与气孔和吸收液进口 5相连通的预混室,上封头抱箍19设置在上封头外侧;换热主体为若干上下同轴叠加的换热块8,其内部具有若干流道,该换热主体一侧上端具有一冷却水出口7,另一侧下端具有一冷却水进口 14;外壳16包覆在换热块8外部;下封头18为一具有底面的中空柱体,且位于换热块8下端,其底面上具有一酸出口 12,其侧面上具有一尾气口 11,下封头抱箍17设置在下封头18外侧;气体进口部分3下端面上具有一竖直设置的且深入预混室内部的环形挡板4,环形挡板4在水平方向上完全遮住吸收液进口 5,且处于与吸收液进口 5对应位置处的部分呈向内弯曲的弧形;流道包括交错排布且互相不导通的垂直流道21以及水平流道20;换热主体最顶层的换热块侧面上端具有筒体法兰,该换热块8上部分内部没有水平流道20,且每个垂直流道21上端都设置有一溢流接管6;换热块8和外壳16之间具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竖折流板10;换热主体上换热块8和换热块8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连接一对竖折流板10的半环形折流板9,半环形折流板9密封连接在换热块8和外壳16之间,相邻两换热块8连接处的半环形折流板9位置不处于同一侧。
[0019]在制备酸溶液时,气体从气体进口I进入到预混室内,在环形挡板4的作用下不会从吸收液进口 5溢出,同时,吸收液从吸收液进口 5进入到预混室内,在环形挡板4的作用下缓缓流入,当吸收液在预混室内聚集到一定程度,溢过溢出接管6,所有的垂直流道21几乎能够同时有吸收液流过,此时的垂直流道21内充满气体,垂直流道21壁上黏附着吸收液,气体和吸收液能够较完全的吸附或者反应;另一方面,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 14进入到外壳16和换热块8之间的空隙内,由于竖折流板10和半环形折流板9的隔离,冷却水只能沿着水平流道20呈之字形在水压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一直流到冷却水出口 7,此时的冷却水携带了大量的热量,在经过冷却后,又可以重复循环;吸收液和气体顺着垂直流道21—路流动一路反应吸收,到达下封头18内时,它们基本已经吸收反应完全,接着成品就可以在酸出口 12排出,废气就会从尾气口 11排出。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上盖板、上封头、上封头抱箍、换热主体、外壳、下封头、下封头抱箍以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为中心处具有一圆形缺口的圆盘,所述下盖板与上盖板大小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石墨降膜吸收器上下两端;所述上封头包括气体进口部分以及吸收液进口部分,所述气体进口部分中心具有一供气体进入的竖直气孔,所述吸收液进口部分一侧开有一吸收液进口,其中部具有一与气孔和吸收液进口相连通的预混室,所述上封头抱箍设置在上封头外侧;所述换热主体为若干上下同轴叠加的换热块,其内部具有若干流道,该换热主体一侧上端具有一冷却水出口,另一侧下端具有一冷却水进口 ;所述外壳包覆在换热块外部;所述下封头为一具有底面的中空柱体,且位于换热块下端,其底面上具有一酸出口,其侧面上具有一尾气口,所述下封头抱箍设置在下封头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口部分下端面上具有一竖直设置的且深入预混室内部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完全遮住吸收液进口,且处于与吸收液进口对应位置处的部分呈向内弯曲的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交错排布且互相不导通的垂直流道以及水平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最顶层的换热块侧面上端具有筒体法兰,该换热块上部分内部没有水平流道,且每个垂直流道上端都设置有一溢流接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块和外壳之间具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竖折流板;所述换热主体上换热块和换热块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连接一对竖折流板的半环形折流板,所述半环形折流板密封连接在换热块和外壳之间,相邻两换热块连接处的半环形折流板位置不处于同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依次包括上盖板、上封头、上封头抱箍、换热主体、外壳、下封头、下封头抱箍以及下盖板,下盖板与上盖板分别位于石墨降膜吸收器上下两端;上封头包括气体进口部分以及吸收液进口部分,上封头抱箍设置在上封头外侧;换热主体为若干上下同轴叠加的换热块,其内部具有若干流道,该换热主体一侧上端具有一冷却水出口,另一侧下端具有一冷却水进口;外壳包覆在换热块外部;下封头位于换热块下端,其底面上具有一酸出口,其侧面上具有一尾气口,下封头抱箍设置在下封头外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换热主体内设置有流道,不仅可以实现液体的均匀黏覆,而且具有良好的降温作用。
【IPC分类】B01J10/02
【公开号】CN205288360
【申请号】
【发明人】吕佳, 吕浩
【申请人】南通科兴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