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760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盐碱地是指那些盐分含量高、PH值大,难以生长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土壤。现有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是用含盐量低的水冲洗盐碱地,使可溶性盐溶解下渗。然而采用该方法需要采用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无法杜绝土壤返盐碱,使得改良盐碱地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土壤返盐碱现象发生、排盐效率高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包括用于隔离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石笼网,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碎石和麦饭石,所述石笼网底面固定有一底板,所述石笼网与底板形成用于储存改良土壤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内底部铺设有碎石滤料层,所述碎石滤料层上铺设有盐碱土壤层,所述盐碱土壤层上均匀堆砌有纵向分布的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盐碱土垄,所述底板中部下凹形成一汇水槽,所述汇水槽两端分别连通有伸出容纳箱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000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石笼网内碎石和麦饭石的混合体积比为0.5-1: 1-3。
[000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底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
[000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碎石滤料层厚度为20cm。
[0008]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盐碱土垄的纵截面为梯形、横截面为矩形。
[000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相邻盐碱土垄的间距为40-100cm。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结构,其利用石笼网将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隔离开,将改良土壤圈在石笼网内,放止周边未改良土壤中盐分迀移;向盐碱土垄及盐碱土壤层冲水,水经过盐碱土垄及盐碱土壤层将其内的可溶性盐溶解,然后流到汇水槽内,通过出水管排出,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其盐碱土垄的设计,从其顶部至底部形成一定坡度,冲水时易于水从顶部流至底部,排盐效果好;使用碎石滤料层能够防止返盐碱,提高土壤改良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角度截面图。
[0013]图中标号为:1-石笼网,2-底板,3-汇水槽,4-碎石滤料层,5-盐碱土壤层,6_盐碱土垄,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 6] 参照图1和图2可知,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包括用于隔离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石笼网I,所述石笼网I内填充有碎石和麦饭石,碎石和麦饭石的混合体积比为0.5-1:1-3,所述石笼网I底面固定有一底板2,所述石笼网I与底板2形成用于储存改良土壤的容纳箱。
[0017]所述容纳箱内底部铺设有碎石滤料层4,碎石滤料层4厚度为20cm,所述碎石滤料层4上铺设有盐碱土壤层5,所述盐碱土壤层5上均匀堆砌有纵向分布的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盐碱土垄6,所述盐碱土垄6的纵截面为梯形、横截面为矩形,相邻盐碱土垄6的间距为40-100cm。其中,盐碱土垄6的纵截面为梯形,其顶面及两侧侧面均可以用于种植各种吸盐植物,种植面积利用率高。
[0018]所述底板2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且中部下凹形成一汇水槽3,所述汇水槽3两端分别连通有伸出容纳箱外部的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上设有控制阀。其中,底板2的弧形设计便于水的汇集。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结构,其利用石笼网I将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隔离开,将改良土壤圈在石笼网I内,放止周边未改良土壤中盐分迀移;向盐碱土垄及盐碱土壤层冲水,水经过盐碱土垄6及盐碱土壤层5将其内的可溶性盐溶解,然后流到汇水槽3内,通过出水管7排出,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其盐碱土垄6的设计,从其顶部至底部形成一定坡度,冲水时易于水从顶部流至底部,排盐效果好;使用碎石滤料层4能够防止返盐碱,提高土壤改良效果。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隔离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石笼网,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碎石和麦饭石,所述石笼网底面固定有一底板,所述石笼网与底板形成用于储存改良土壤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内底部铺设有碎石滤料层,所述碎石滤料层上铺设有盐碱土壤层,所述盐碱土壤层上均匀堆砌有纵向分布的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盐碱土垄,所述底板中部下凹形成一汇水槽,所述汇水槽两端分别连通有伸出容纳箱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内碎石和麦饭石的混合体积比为0.5-1: 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滤料层厚度为2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土垄的纵截面为梯形、横截面为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盐碱土垄的间距为40-100c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包括用于隔离未改良土壤与改良土壤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石笼网,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碎石和麦饭石,所述石笼网底面固定有一底板,所述石笼网与底板形成用于储存改良土壤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内底部铺设有碎石滤料层,所述碎石滤料层上铺设有盐碱土壤层,所述盐碱土壤层上均匀堆砌有纵向分布的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盐碱土垄,所述底板中部下凹形成一汇水槽,所述汇水槽两端分别连通有伸出容纳箱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土壤返盐碱现象发生、排盐效率高。
【IPC分类】B09C1/02, A01B77/00
【公开号】CN205289224
【申请号】
【发明人】王君, 张忠辉, 付世萃, 李岩, 赵珊珊, 杨雨春, 冯博, 林士杰, 包广道, 张大伟, 赵在立, 宁立臣, 尚尔嵩, 毕武臣, 韩娇, 杨帆
【申请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