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0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精密锻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
【背景技术】
[0002]跳动是棒料零件在锻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引起棒料零件跳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棒料的外径与凹模内腔的口径不完全一致。
[0003]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棒料零件的结构示例图,(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图2是现有的凹模的结构示例图。如图1为棒料零件100。如图2所示,传统的棒料零件专用凹模的模腔I为“直井”式结构,其口径从腔口到腔底保持不变,如果棒料零件100的外径与模腔I的口径不一致的话,棒料零件100进入模腔I以后,其与模腔I的内壁之间会产生间隙2,从而导致棒料零件100在锻造中产生跳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其模腔上方设有减径腔室,解决了由于棒料零件的外径与凹模的模腔的口径不一致引起的跳动问题。
[0005]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内圈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为两段式结构,其包括上部的减径腔及下部的模腔;所述减径腔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模腔的口径保持不变,所述模腔的口径与所述减径腔的最小口径相等。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棒料零件的外径与凹模的模腔的口径不一致引起的跳动问题,提高了棒料零件的锻造质量。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述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描述,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08]图1为棒料零件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
[0009]图2是现有的棒料零件的专用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减径腔的凹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包括外圈201及内圈202,所述内圈202形成有腔室(未图示)。
[0013]所述腔室为两段式结构,其包括上部的减径腔203及下部的模腔204;所述减径腔203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其最小口径与模腔204的口径相等。所述模腔204为“直井”式结构,其口径保持不变,与所述减径腔203的最小口径相等。
[0014]锻造过程中,棒料零件100经过减径腔203减径后再进入模腔204,可保证棒料零件100的外径与模腔204的口径一致,从而实现棒料零100与模腔204的紧密贴合,防止棒料零件100产生跳动,提高了棒料零件100的锻造质量。
[0015]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主权项】
1.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内圈形成有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两段式结构,其包括上部的减径腔及下部的模腔;所述减径腔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模腔的口径保持不变,所述模腔的口径与所述减径腔的最小口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减径腔的凹模,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内圈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为两段式结构,其包括上部的减径腔及下部的模腔;所述减径腔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模腔的口径保持不变,所述模腔的口径与所述减径腔的最小口径相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棒料零件的外径与凹模的模腔的口径不一致引起的跳动问题,提高了棒料零件的锻造质量。
【IPC分类】B21J13/02
【公开号】CN205289627
【申请号】
【发明人】蒋桂友, 陈春健, 王伟, 方学华, 邵银忠
【申请人】大丰市昱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