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174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电极体系安装电极用的塞子,具体涉及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
【背景技术】
[0002]生物电化学可以定义为一门应用电化学及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的边缘分支学科。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是由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很多生命现象如人或动物的肌肉运动、细胞的代谢作用、神经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都可用电化学原理来解释。生物电池、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上可见,电化学是生命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相关学科,因而研究生物电化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生物电化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就是构建合适的电化学体系。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电化学体系借助于电极实现电能的输入或输出,电极是实施电极反应的场所。一般电化学体系分为二电极体系、三电极体系和四电极体系,用的较多的是三电极体系。相应的三个电极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0004]电极的安装是建立电化学体系的必要过程。目前电极的安装最常用的就是螺旋塞,这种塞子的特点是使用简单方便,缺点是容易对多颈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气式电极安装塞。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和堵盖,堵盖与底座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上套有弹性套,弹性套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上,使得弹性套与堵盖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进口开设在底座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的出口开设在堵盖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0007]所述弹性套由膨胀部和与膨胀部的上下端口一体设置的两个压紧部组成,压紧部的口径小于等于堵盖的直径,膨胀部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堵盖的直径,优选大于堵盖的直径,这样涉及弹性套更容易套在堵盖上。
[0008]所述紧箍装置结构越简单越好,不要有太多的赘余结构,只要求能够将弹性套的上下口或者说是压紧部紧压在堵盖的侧壁上即可。例如紧箍环和扎线带。
[0009]通气管的进口处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内设置有防漏气结构,例如皮球类常用的防漏气结构即可,需要拔出电极时,利用细管插入放气即可。
[0010]使用时,首先将电极装入安装塞本体中,然后将安装塞插入多颈瓶的瓶颈中,通过气嘴通气,使环腔膨胀压紧在瓶颈内壁。
[0011]为了进一步保证多颈瓶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在环腔内堵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供压力传感器线路布置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还设置有信号处理系统,通道口设置有显示灯,以及配套的显示电路系统。经过实验测定所制造的安装塞用于常规多颈瓶时最合适的压力,当检测环腔内的压力达到适宜值后,显示电路接通,显示灯亮,就可以停止充气。能够防止充气不够或者充气过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塞对瓶颈的损伤和损伤几率都比常规的塞子要小得多,而且弹性套可以单独更换,其他结构都能够长期使用,从长期使用损坏几率考虑,多次更换弹性套的成本显然比更换多颈瓶要节省的多。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中:I为底座,2为堵盖,3为通气管,4为通道,5为压力传感器,6为电极,7为弹性套,71为膨胀部,72为压紧部,8为多颈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I和堵盖2,堵盖2与底座I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I,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2上套有弹性套7,弹性套7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2上,使得弹性套7与堵盖2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3,通气管3的进口开设在底座I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3的出口开设在堵盖2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I和堵盖2,堵盖2与底座I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I,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2上套有弹性套7,弹性套7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2上,使得弹性套7与堵盖2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3,通气管3的进口开设在底座I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3的出口开设在堵盖2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0024]所述弹性套7由膨胀部71和与膨胀部71的上下端口一体设置的两个压紧部72组成,压紧部72的口径小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膨胀部71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
[0025]实施例3
[0026]如图1、2所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I和堵盖2,堵盖2与底座I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I,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2上套有弹性套7,弹性套7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2上,使得弹性套7与堵盖2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3,通气管3的进口开设在底座I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3的出口开设在堵盖2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0027]环腔内堵盖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供压力传感器5线路布置的通道4。
[0028]实施例4
[0029]如图1、2所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I和堵盖2,堵盖2与底座I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I,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2上套有弹性套7,弹性套7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2上,使得弹性套7与堵盖2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3,通气管3的进口开设在底座I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3的出口开设在堵盖2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0030]所述弹性套7由膨胀部71和与膨胀部71的上下端口一体设置的两个压紧部72组成,压紧部72的口径小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膨胀部71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
[0031]环腔内堵盖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供压力传感器5线路布置的通道4。
[0032]以实施例4为例,本实用新型的用法为:将电极插入安装塞本体中的通孔内,然后将安装塞插入多颈瓶8的一个瓶颈中,通过通气管3向环腔内通气,膨胀部71在空气压力下逐渐扩张,受到多颈瓶8的瓶颈内径的束缚,膨胀部71被压紧在多颈瓶8的瓶颈内壁上,当传感器传回的压力值达到规定值后,显示灯亮,则停止通气,电极安装完成。
[00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I)和堵盖(2),堵盖(2)与底座(I)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I),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6)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堵盖(2)上套有弹性套(7),弹性套(7)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2)上,使得弹性套(7)与堵盖(2)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3),通气管(3)的进口开设在底座(I)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3)的出口开设在堵盖(2)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7)由膨胀部(71)和与膨胀部(71)的上下端口一体设置的两个压紧部(72)组成,压紧部(72)的口径小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膨胀部(71)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堵盖(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其特征在于:环腔内堵盖(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供压力传感器(5)线路布置的通道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装置为紧箍环或扎线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其特征在于:通气管(3)的进口处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内设置有防漏气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电极体系安装电极用的塞子,具体涉及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气式电极安装塞;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极体系用充气式安装塞,包括底座和堵盖,堵盖与底座同轴且直径小于底座,二者构成安装塞本体,安装塞本体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通孔,堵盖上套有弹性套,弹性套的上下口分别通过紧箍装置紧箍在堵盖上,使得弹性套与堵盖的侧壁组成密封的环腔;安装塞本体内还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进口开设在底座的侧壁上或上端面,通气管的出口开设在堵盖的侧壁上且位于环腔内。
【IPC分类】B65D39/00
【公开号】CN205293538
【申请号】
【发明人】荣志江, 吕亚臻, 曹艳芝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