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333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污泥脱水工艺中,若需要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5%以下,则必须加入石灰和铁盐絮凝剂,工艺处理成本高,耗能大,且因为无机成分的引入,使得污泥在后续的处理处置环节增加难度,例如,污泥中无机成分的引入导致了厌氧消化与好氧堆肥处理效率的降低,污泥中无机成分较多导致污泥热值的降低亦使得污泥的干化焚烧成本大幅增加,在此阶段引入的无机絮凝剂使污泥堆肥后的EC值较高,使用于农田或林地均有烧苗额风险等等。而通过添加木肩的方式代替石灰及絮凝剂提高脱水性是可行技术,但由于木肩的运输成本高、供应连续性风险,导致污泥处理会受其他行业影响。对于污泥焚烧来说,由于污泥中有机物占比低,热值不高,焚烧过程缓慢,焚烧温度低,若完全燃烧,需要添加化石能源,增大了处理污泥对环境的危害。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污泥的焚烧处理依赖于木肩的来源与质量的问题和污泥焚烧不充分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储泥仓、脱水机、粉碎机、干燥机与锅炉,所述储泥仓连接脱水机入口端,所述脱水机出口端连接粉碎机入口端,所述粉碎机出口端连接干燥机入口端,所述干燥机出口端连接锅炉与储泥仓,所述锅炉热气出口端连接干燥机的气体入口端。
[0006]进一步,储泥仓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80-98%。
[0007]进一步,干燥机出口端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5-20%。
[0008]进一步,所述焚烧装置还通过弓I风机连接供氧机构。
[0009]进一步,焚烧装置内的氧含量为25-40%
[0010]进一步,粉碎机出口端的泥肩粒径为10mm-25mm。
[0011]进一步,所述储泥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栗栗入脱水机。
[0012]进一步,所述粉碎机通过传送带连接脱水机出口与干燥机入口。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14]I)储泥仓中的污泥与干燥泥肩混合,替代了必须使用传统木肩与污泥混合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木肩来源与质量的依赖,而且无需引入其他介质,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
[0015]2)锅炉燃烧时通入氧气,提高了干燥泥肩的燃烧效率,锅炉产生的热气返回至干燥机中对泥肩进行干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中各设备连接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2°] 1-储泥仓;2-脱水机;3-粉碎机;4-干燥机;5-焚烧装置;6-引风机;7-供氧机构;8-灰渣储仓8,91-污泥栗;92-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5]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储泥仓、脱水机、粉碎机、干燥机与锅炉,所述储泥仓连接脱水机入口端,所述脱水机出口端连接粉碎机入口端,所述粉碎机出口端连接干燥机入口端,所述干燥机出口端连接锅炉与储泥仓,所述锅炉热气出口端连接干燥机的气体入口端。
[0026]储泥仓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80-98%。
[0027]干燥机出口端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5-20%。
[0028]所述焚烧装置还通过引风机连接供氧机构。
[0029]焚烧装置内的氧含量为25-40%
[0030]粉碎机出口端的泥肩粒径为10mm-25mm。[0031 ] 所述储泥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栗栗入脱水机。
[0032]所述粉碎机通过传送带连接脱水机出口与干燥机入口。
[0033]实施例1:
[0034]储泥仓I中的含水率为80 %污泥与干燥泥肩进行混合,混合比例为待脱水污泥干基重量的5%,将混合后的污泥通过污泥栗91栗入脱水机2进行脱水,将含水率为70%的脱水污泥通过传送带92进入粉碎机3制成粒径为5mm的泥肩,泥肩通过传送带92进入干燥机4,干燥机4对泥肩进行干燥制得干燥泥肩,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15%,干燥泥肩一部分进入锅炉进行焚烧,引风机6将氧气罐中的氧气通入锅炉中助燃,引入的气体中的氧含量超过50 %,锅炉内的氧含量为25 %,焚烧产生的热量返回至干燥机4,焚烧产生的灰渣进入灰渣储仓8;干燥泥肩的另一部分进入储泥仓I进行混合,破坏污泥的胶合粘连状态,同时替代了传统污泥焚烧时依赖于木肩与污泥混合的技术手段。
[0035]实施例2:
[0036]储泥仓I中的含水率为92 %污泥与干燥泥肩进行混合,混合比例为待脱水污泥干基重量的10%,将混合后的污泥通过污泥栗91栗入脱水机2进行脱水,将含水率为65%的脱水污泥通过传送带92进入粉碎机3制成粒径为1mm的泥肩,泥肩通过传送带92进入干燥机4,干燥机4对泥肩进行干燥制得干燥泥肩,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10%,干燥泥肩一部分进入锅炉进行焚烧,引风机6将制氧设备产生的氧气通入锅炉中助燃,引入的气体中的氧含量超过55%,锅炉内的氧含量为33%,焚烧产生的热量返回至干燥机4,焚烧产生的灰渣进入灰渣储仓8;干燥泥肩的另一部分进入储泥仓I进行混合,破坏污泥的胶合粘连状态,同时替代了传统污泥焚烧时依赖于木肩与污泥混合的技术手段。
[0037]实施例3:
[0038]储泥仓I中的含水率为98 %污泥与干燥泥肩进行混合,混合比例为待脱水污泥干基重量的10%,将混合后的污泥通过污泥栗91栗入脱水机2进行脱水,将含水率为60%的脱水污泥通过传送带92进入粉碎机3制成粒径为20mm的泥肩,泥肩通过传送带92进入干燥机4,干燥机4对泥肩进行干燥制得干燥泥肩,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10%,干燥泥肩一部分进入锅炉进行焚烧,引风机6将制氧设备产生的氧气通入锅炉中助燃,引入的气体中的氧含量超过55%,锅炉内的氧含量为40%,焚烧产生的热量返回至干燥机4,焚烧产生的灰渣进入灰渣储仓8;干燥泥肩的另一部分进入储泥仓I进行混合,破坏污泥的胶合粘连状态,同时替代了传统污泥焚烧时依赖于木肩与污泥混合的技术手段。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泥仓、脱水机、粉碎机、干燥机与锅炉,所述储泥仓连接脱水机入口端,所述脱水机出口端连接粉碎机入口端,所述粉碎机出口端连接干燥机入口端,所述干燥机出口端连接锅炉与储泥仓,所述锅炉热气出口端连接干燥机的气体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泥仓中的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80-9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机出口端的干燥泥肩的含水率为5-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装置还通过弓I风机连接供氧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装置内的氧含量为25-4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机出口端的泥肩粒径为10mm-25mm。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栗栗入脱水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机通过传送带连接脱水机出口与干燥机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储泥仓、脱水机、粉碎机、干燥机与锅炉,所述储泥仓连接脱水机入口端,所述脱水机出口端连接粉碎机入口端,所述粉碎机出口端连接干燥机入口端,所述干燥机出口端连接锅炉与储泥仓,所述锅炉热气出口端连接干燥机的气体入口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与干燥泥屑混合,替代了必须使用传统木屑与污泥混合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木屑来源与质量的依赖,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
【IPC分类】F23G7/00, C02F11/12
【公开号】CN205295126
【申请号】
【发明人】王学科
【申请人】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