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萃取中转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362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萃取中转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萃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萃取中转槽。
【背景技术】
[0002]在铜萃取工艺时都会用到中转槽,但是传统中转槽由于在将含铜浊刻液提取到金属成型装置中时都是通过栗机提取,而栗机一般设于槽体顶部位置处对含铜浊刻液进行提取,但是,由于栗机设于槽体顶部处,因而需要通过耐酸碱的管道进入到反应槽体内,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萃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的萃取中转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萃取中转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装有含铜浊刻液,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栗体连接,栗体的出口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延伸到铜离子萃取电极处,所述萃取电极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槽体的底部还设有放液管,放液管通过阀门控制开、关;所述放液管在槽体上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液口的高度,萃取电极的高度高于槽体的顶部。
[0005]优选的,第二管道从铜离子萃取电极处绕回到槽体的顶部,并进入槽体内。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栗体设于槽体底部的地面位置处,然后再通过第一管道与位于槽体底部的出液口连接,在提取时,含铜浊刻液直接从出液口进入栗体内,再通过栗体增压,将含铜浊刻液送入到萃取电极中,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耐酸碱管道,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08]其中,1.槽体2.栗体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放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萃取中转槽,包括槽体I,槽体I的顶部密封,槽体I内装有含铜浊刻液,槽体I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与栗体2连接,栗体2的出口连接第二管道4,第二管道4延伸到铜离子萃取电极处,萃取电极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管道4连接,槽体I的底部还设有放液管5,放液管5通过阀门控制开、关,放液管5在槽体I上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液口的高度;萃取电极的高度高于槽体I的顶部。
[0011]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未被萃取电极反应掉的含铜浊刻液实现回收,将第二管道4从铜离子萃取电极处绕回到槽体I的顶部,并进入槽体I内,这样未被萃取电极反应掉的含铜浊刻液可通过第二管道4重新回到槽体I内,实现电镀污泥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0012]本实用新型将栗体2设于槽体I底部的地面位置处,然后再通过第一管道3与位于槽体I底部的出液口连接,在提取时,含铜浊刻液直接从出液口进入栗体2内,再通过栗体2增压,将含铜浊刻液送入到萃取电极中,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耐酸碱管道,节约了成本。
[001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萃取中转槽,包括槽体(I),所述槽体(I)内装有含铜浊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I)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与栗体(2)连接,栗体(2)的出口连接第二管道(4),第二管道(4)延伸到铜离子萃取电极处,所述萃取电极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管道(4)连接,所述槽体(I)的底部还设有放液管(5),放液管(5)通过阀门控制开、关;所述放液管(5)在槽体(I)上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液口的高度,萃取电极的高度高于槽体(I)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中转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从铜离子萃取电极处绕回到槽体(I)的顶部,并进入槽体(I)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萃取中转槽,包括槽体,槽体内装有含铜浊刻液,槽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泵体连接,泵体的出口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延伸到铜离子萃取电极处,所述萃取电极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槽体的底部还设有放液管,放液管通过阀门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耐酸碱管道,节约了成本。
【IPC分类】C22B15/00, C22B3/02
【公开号】CN205295423
【申请号】
【发明人】秦秉宏, 余永兵
【申请人】重庆龙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