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8430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田水利领域,特别是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科技工作者对各种功能的取水口进行了大量研究。CN 104480910 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兼顾农业灌溉及生活供水的取水口构筑方法及结构,通过在取水口底部设置深层取水闸门孔,深层取水闸门孔处设有深水闸,同时在取水口中上部设置叠梁门,既满足工程需求,同时又满足生态需要。CN 101096847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清扫防堵取水口,利用置于取水口内的带动式门刷旋转来达到清除沉积物预防堵塞的目的。
[0003]上述取水口主要由普通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中工厂预制,存在着自重大,抗冲击性差,易破损,牵引螺栓易生锈失效,运输施工难度大,操作不便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田利水利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包括挡水板、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主体框架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一个牵引装置,通过牵引装置升降挡水板来开放与密闭对应的分水口,使得灌溉水通过进水口流入,经过分水口流出。
[000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I)通过使用高强度韧性材料,使装置实现轻薄化,自重降低,抗冲击性强,不易破损,寿命长,方便运输与安装,操作简易。(2)通过改进的滚轴滑轮牵引装置,灵活有效控制分水方向与流量大小。(3)主体框架与挡水板采用工厂预制,有利于保证生产质量,挡水板采用绞索提升,解决了传统牵引螺栓易生锈失效的问题。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转轴示意图。
[001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滑轮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水板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包括挡水板7、主体框架8,主体框架8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 2,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 I,主体框架8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一个牵引装置,通过牵引装置升降挡水板7来开放与密闭对应的分水口 2,使得灌溉水通过进水口 I流入,经过分水口 2流出。
[0014]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发明另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包括挡水板7、主体框架8,主体框架8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 2 (共有三个分水口 ),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 I,主体框架8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一个支架5 (共有四个支架,即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和第四支架54),其中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上分别设置转轴孔11、定位孔10,转轴孔11位于该支架的上端;第三支架53上设置两个转轴孔和一个定位孔,第四支架54上端设置两个转轴孔,三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一个用于固定牵引转轴4的固定套索3(共有三个固定套索),第一支架51和第四支架54、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第三支架53和第四支架54上的转轴孔分别穿过一根牵引转轴,安装好的三个牵引转轴与主体框架8的底面平行;每个牵引转轴通过绞索连接一个牵引滑轮6(共有三个牵引滑轮),每个牵引滑轮6通过绞索各连接一个挡水板7(共有三个挡水板,与分水口对应),该挡水板7装配在主体框架8的槽口 9内,在主体框架8具有分水口 2的侧面上下滑动,通过各牵引转轴升降各自的挡水板使分水口 2开放与密闭。
[0015]本发明的主体框架8、挡水板7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浇注制得。进水口1、分水口 2和槽口 9通过模具形式设计在主体框架8浇注时同时制得。四个支架为角钢,在主体框架8浇注时预埋,与主体框架8连为一体。
[0016]本发明的牵引转轴4、支架5、牵引滑轮6、绞索和固定套索3共同构成牵引装置,各挡水板7通过牵引装置进行提升,灌溉水通过进水口 I流入,经过分水口 2流出。挡水板7、主体框架8是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制成,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为抗压强度130?150MPa、抗折强度20?30MPa,进水口 1、分水口 2通过设计模具形状得到、浇筑时预埋牵引装置的支架5,挡水板7、主体框架8成型后静置室温养护Id后脱模,室温湿养护28d或90°C蒸汽养护48h。工程施工时先土基平整拍实,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放置、定位后,用普通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将本实用新型与沟渠结构的接触面缝隙填充抹平。
【主权项】
1.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板(7)、主体框架(8),主体框架(8)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2),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I),主体框架(8)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一个牵引装置,通过牵引装置升降挡水板(7)来开放与密闭对应的分水口( 2),使得灌溉水通过进水口( I)流入,经过分水口( 2)流出。2.—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板(7)、主体框架(8),主体框架(8)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2),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I),主体框架(8)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一个支架(5),其中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上分别设置转轴孔(11)、定位孔(10),转轴孔(11)位于该支架的上端;第三支架(53)上设置两个转轴孔和一个定位孔,第四支架(54)上端设置两个转轴孔,三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一个用于固定牵引转轴(4)的固定套索(3),第一支架(51)和第四支架(54)、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第三支架(53)和第四支架(54)上的转轴孔分别穿过一根牵引转轴,安装好的三个牵引转轴与主体框架(8)的底面平行;每个牵引转轴通过绞索连接一个牵引滑轮(6),每个牵引滑轮(6)通过绞索各连接一个挡水板(7),该挡水板(7)装配在主体框架(8)的槽口(9)内,在主体框架(8)具有分水口(2)的侧面上下滑动,通过各牵引转轴升降各自的挡水板使分水口(2)开放与密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8)、挡水板(7)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浇注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口( I)、分水口( 2)和槽口( 9)通过模具形式设计,在主体框架(8)浇注时同时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支架为角钢,在主体框架(8)浇注时预埋,与主体框架(8)连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水渠用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取水口装置,包括挡水板、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三个侧面设置为分水口,一个侧面设置为进水口,主体框架的上端四角分别固定设置由牵引转轴、支架、牵引滑轮、绞索和固定套索共同构成牵引装置升降各自的挡水板使分水口开放与密闭。本实用新型实现轻薄化,自重降低,抗冲击性强,不易破损,寿命长,方便运输与安装,操作简易;灵活有效控制分水方向与流量大小。
【IPC分类】E02B13/00
【公开号】CN205296106
【申请号】
【发明人】张鸣, 王付鸣, 周明耀, 杨鼎宜, 周思通, 王怀露
【申请人】扬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