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水组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503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跌水组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跌水景观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跌水组景。
【背景技术】
[0002]跌水是由落水造成的景观,有瀑布和流水等形式。一般而言,瀑布是指自然形态的落水景观,多与假山、溪流等结合;而跌水是指规则形态的落水景观,多与此同时建筑、景墙、挡土墙等结合。瀑布与跌水表现了水的坠落之美。瀑布之美是原始的、自然的,富有野趣,它更适合于自然山水园林;跌水则更具形式之美和工艺之美,其规则整齐的形态,比较适合于简洁明快的现代园林和城市环境,目前,人造跌水景观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现有技术的人造跌水结构的跌水通过储水池给水,一般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高度差来实现的,结构形式单一,且绿化与跌水不统一,且在出水口的跌水流速较大,整体跌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跌水组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跌水结构形式单一、绿化与跌水不统一,且跌水流速大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跌水组景,包括储水区、观景区和绿化区,所述绿化区和所述观景区环绕所述储水区,所述绿化区内设置跌水装置;所述跌水装置包括跌水基座、设置在所述跌水基座上的跌水柱体、跌水口以及与所述跌水口连通的跌水台阶,所述跌水柱体的两侧位于所述跌水基座上设有凸台,所述跌水口位于所述跌水柱体与所述跌水基座之间。
[0005]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便于控制水的面积以及水的流速,所述跌水基座上设置有跌水槽,所述跌水槽由所述跌水口延伸至所述储水区的上方。
[0006]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绿化区内形成更好地跌水效果,所述跌水装置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跌水装置间隔布置在所述绿化区内。
[0007]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跌水装置整体的耐气候性好,所述凸台采用花岗石材质制成。
[0008]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便于雕花的同时保证跌水主体整体的美观性,所述跌水柱体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设为凹面,所述凹面上设置有凸起雕花。
[0009]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跌水组景整体的统一性,增加观赏乐趣和美感,跌水组景还包括叠石区,所述叠石区设置在绿化区与观景区交界处。
[0010]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增加跌水基座的立体感有更好地视觉效果,所述跌水基座采用荔枝面石材制成。
[0011]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增加游客的乐趣,可以到储水区上近距离感受到跌水景观带来的快乐,所述储水区内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石墩。
[0012]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增加跌水效果以及与游客的互动性,所述观景区内设置有呈阶梯状分布的多个跌水通道。
[00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跌水组景,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绿化区和观景区环绕储水区,在绿化区内设置跌水装置,并通过跌水基座、跌水柱体、跌水口、凸台以及跌水台阶的层级设置,使得景观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观赏的乐趣,且观景区、储水区、跌水装置和绿化区的分布合理,通过将绿化与跌水结合的跌水口,跌水台阶进一步引出水流,减缓水流速度,既统一又保证跌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跌水组景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面的剖面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跌水组景的跌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储水区,2-石墩,3-观景区,31-跌水通道,4-跌水装置,41-跌水柱体,42-凸起雕花,43-凹面,44-凸台,45-跌水基座,46-跌水口,47-跌水台阶,48-跌水槽,5-绿化区,6-叠石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跌水组景,包括储水区1、观景区3和绿化区5,绿化区5和观景区3环绕储水区I设置,绿化区5内设置跌水装置4;跌水装置4包括跌水基座45、跌水柱体41、跌水口 46和跌水台阶47,跌水柱体41设于跌水基座45上,跌水柱体41其中一组相对的侧面设有凸台44,凸台44固定在跌水基座45上,跌水口 46位于跌水柱体41与跌水基座45之间,跌水台阶47与跌水基座45连接并设于跌水口46的下方。
[0020]此外,跌水基座45上设置跌水槽48,跌水槽48由跌水口 46延伸至储水区I上方,便于控制水的面积以及水的流速。跌水装置4设为多个;多个跌水装置4间隔布置在绿化区5内,以便于在绿化区内形成更好地跌水效果。凸台44采用花岗石材质制成,有助于使得跌水装置4整体的耐气候性好。
[0021]具体地,跌水柱体41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设为凹面43,凹面43上设置凸起雕花42,便于雕花的同时保证跌水主体41整体的美观性。
[0022]此外,考虑到跌水组景整体的统一性,增加观赏乐趣和美感,跌水组景还包括叠石区6,叠石区6设置在绿化区5与观景区3交界处。跌水基座45采用荔枝面石材制成,增加跌水基座45的立体感有更好地视觉效果,同时粗糙面的结构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
[0023]储水区I内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石墩2,增加游客的乐趣,可以到储水区I上近距离感受到跌水景观带来的快乐。此外,还可以在观景区3内设置呈阶梯状分布的多个跌水通道31,以增加跌水效果以及与游客的互动性。值得说明的是,多个跌水通道31可以通过给水管道分别连通到储水区。
[0024]此外,在跌水基座45的下方还可以设素砼层,并用素土夯实,以提高跌水装置4整体的强度,还可以在跌水基座45上表面作凿面,便于水流通过,提高跌水效果。
[0025]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跌水组景,绿化区和观景区环绕储水区,绿化区内设置跌水装置,绿化与跌水结合的跌水口,通过跌水台阶进一步控制水流,克服了现有技术跌水结构形式单一、绿化与跌水不统一,且跌水流速大的问题。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区、观景区和绿化区,所述绿化区和所述观景区环绕所述储水区,所述绿化区内设置跌水装置; 所述跌水装置包括跌水基座、跌水柱体、跌水口和跌水台阶,所述跌水柱体设于所述跌水基座上,所述跌水柱体其中一组相对的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跌水基座上,所述跌水口位于所述跌水柱体与所述跌水基座之间,所述跌水台阶与所述跌水基座连接并设于所述跌水口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基座上设置有跌水槽,所述跌水槽由所述跌水口延伸至所述储水区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装置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跌水装置间隔布置在所述绿化区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采用花岗石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柱体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设为凹面,所述凹面上设置有凸起雕花。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跌水组景还包括叠石区,所述叠石区设置在所述绿化区与所述观景区交界处。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基座采用荔枝面石材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区内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石墩。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跌水组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区内设置有呈阶梯状分布的多个跌水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跌水景观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跌水组景;包括储水区、观景区和绿化区,所述绿化区和所述观景区环绕所述储水区,所述绿化区内设置跌水装置;所述跌水装置包括跌水基座、跌水柱体、跌水口和跌水台阶,所述跌水柱体设于所述跌水基座上,所述跌水柱体其中一组相对的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跌水基座上,所述跌水口位于所述跌水柱体与所述跌水基座之间,所述跌水台阶与所述跌水基座连接并设于所述跌水口的下方;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跌水组景,结构多样化,增加观赏的乐趣,且将绿化与跌水结合,既统一又保证跌水效果好。
【IPC分类】E02B1/00, E04H3/10, B44C5/06
【公开号】CN205296916
【申请号】
【发明人】谢绮云, 陈智斌, 黎茵, 萧志维, 司徒嘉韵
【申请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