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916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全自动化检测的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
【背景技术】
[0002]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 — 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3.25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
[0003]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0004]目前,经不完全统计,现有应用的农药种类已经达到100多种,虽然对农业保持丰收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农药的不合理的使用,造成了如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等诸多的环境问题,还导致了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检测各种农药品种的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待检测品的农药残留ig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对待检测品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以及将预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待检测品进行采集的信号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预处理设备的控制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出端,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采用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实现。
[0007]对于液体的待检测品,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激光二极管、滤光镜和比色分析仪,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比色分析仪的输出端顺次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经滤光镜滤光后变成412nm的单色光,通过比色分析仪来检测待检测品的透光度,由于待检测品的透光度与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关系,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会发生变化,输出的电信号也随之变化,光电传感器将带有吸光度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至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再将信号传送至A/D转换器中,A/D转换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发送至检测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结果由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比色分析仪可简单的采用比色皿实现。
[0008]为了更方便用户使用,使用户不需要特殊技术知识即可运用本新型的检测仪,对于非液体状的待检测品,所述预处理设备还包括切碎机、注水器、搅拌机和提取器,这样,如果待检测品不是液体状的(例如为固体状的蔬菜、水果),则切碎机将待检测品切碎,然后注水器根据待检测品的重量注水,并受搅拌机的控制将其搅拌从而获得预处理后的待检测品,然后静置预设时间,由提取器提取适量的待检测品提取液进行检测。
[0009]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显示模块采用触摸屏实现。
[001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查询,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芯片,通讯芯片和单片机双向连接,这样,通讯芯片可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将单片机获得的结果传输给服务器,也可以将服务器的指令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案,通过采用预处理设备对待检测品进行预处理,不论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检测品均可检测,而且用户只需要将物品投入检测口,单片机根据检测口的待检测品来控制相应的液态预处理设备或者固态预处理设备进行预处理,这样,用户无需专业的检测知识,使用简单,门槛低;且对各种物品均可检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另外,上述方案使得检测可全自动化实现,无需人工参与,可大大加快检测速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检测原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内设有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对待检测品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以及将预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待检测品进行采集的信号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单片机和通讯芯片,预处理设备的控制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出端,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单片机采用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实现。
[0017]本实施例中,待检测品为液态,此时,预处理设备包括激光二极管、滤光镜和比色分析仪,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比色分析仪的输出端顺次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经滤光镜滤光后变成412nm的单色光,通过比色分析仪来检测待检测品的透光度,由于待检测品的透光度与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关系,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会发生变化,输出的电信号也随之变化,光电传感器将带有吸光度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至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再将信号传送至A/D转换器中,A/D转换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发送至检测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结果由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比色分析仪可简单的采用比色皿实现。
[0018]实施例2
[0019]为了更方便用户使用,使用户不需要特殊技术知识即可运用本新型的检测仪,对于非液体状的待检测品,参见图2,预处理设备除了实施例1中的各部件,其还包括固态预处理设备,固态预处理设备包括切碎机101、注水器102、搅拌机103和提取器104,也就是说,上述液态的预处理设备再加上切碎机、注水器、搅拌机和提取器等设备作为整体的预处理设备。
[0020]具体的,检测仪本体100上设有送料口 105、切碎台106和搅拌室107,切碎机101置于切碎台106上方,切碎机1I受到单片机的控制对切碎台106上的物品进行切碎处理;注水器102的出口朝向搅拌室107,搅拌机103设于搅拌室107的底部,搅拌机103受到单片机的控制对搅拌室107内的物品进行搅拌预设时间;待检测品经送料口送至切碎台,切碎机对其进行切碎处理后输送至搅拌室,注水器根据搅拌室内的物品重量注水,然后静置若干时间后即可得到待检测品的提取液。这样,如果待检测品不是液体状的(例如为固体状的蔬菜、水果),则切碎机将待检测品切碎,然后注水器根据待检测品的重量注水,并受搅拌机的控制将其搅拌从而获得预处理后的待检测品,然后静置预设时间,由提取器提取适量的待检测品提取液进行检测。
[0021 ]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模块可采用触摸屏实现。
[0022]另外,为了方便查询,可建立中心服务器,检测控制模块的通讯芯片与中心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将单片机获得的结果传输给中心服务器,也可以将中心服务器的指令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再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002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对待检测品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以及将预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待检测品进行采集的信号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预处理设备的控制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出端,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采用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实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激光二极管、滤光镜和比色分析仪,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比色分析仪的输出端顺次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信号转换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备还包括切碎机、注水器、搅拌机和提取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采用触摸屏实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芯片,通讯芯片和单片机双向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对待检测品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以及将预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待检测品进行采集的信号采集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预处理设备的控制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出端,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于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采用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案,用户无需专业的检测知识,使用简单,门槛低;且对各种物品均可检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另外,上述方案使得检测可全自动化实现,无需人工参与,可大大加快检测速度。
【IPC分类】G01N21/31, G01N1/28
【公开号】CN205301163
【申请号】
【发明人】李春红
【申请人】李春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