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功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9179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功分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功分器,用于天线馈电网络中。
【背景技术】
[0002]在天线阵中,馈电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频率带宽的限制,馈电网络不能在整个频率带宽内实现相同的功分比。对于严格限制在单频工作的天线,目前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通过修正电缆来实现在整个频率带宽内实现相同的功分比。因为修正电缆会引起其它指标比如驻波比、相位等变差,因此此方法很难在使用现场进行,多数要返回厂家由专业人员进行。

【发明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可调并且可实现任意功分比、操作简单、调节变化时对其它指标影响较小的可变功分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容器1、可变电容器I1、电桥1、电桥I1、电桥II1、电阻R,所述介质基板为矩形,在介质基板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1、L状微带线I1、L状微带线III,所述条状微带线I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
[0005]所述L状微带线II一端为电阻R焊盘孔,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所述L状微带线III 一端为输出端II焊盘,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在输出端I焊盘和输出端II焊盘左侧与条状微带线I和L状微带线III之间设有电桥III孔,在输入端焊盘和电阻R焊盘孔右侧与条状微带线I和L状微带线II之间设有电桥II孔,在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和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下端与L状微带线II和L状微带线III之间设有电桥I孔;在介质基板的反面设有一层金属层;
[0006]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电桥1、电桥II和电桥III分别安装在电桥I孔、电桥II孔、电桥III孔中,电桥I的I 口与输入端焊盘连接,2口通过电阻R焊盘孔连接电阻R的一端,3口通过L状微带线II连接电桥III的2口,4口通过条状微带线I连接电桥II的I 口,电桥II的2口通过L状微带线111连接电桥111的I 口,3 口连接输出端I焊盘,4 口连接输出端II焊盘,电桥III的3 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连接变电容器I的一端,4 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连接可变电容器II的一端,电阻R、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金属层接地;条状微带线1、L状微带线I1、L状微带线III和金属层构成微带电路。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
[0008](I)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桥实现功率分配功能,利用可变电容器实现功率分配比的变化。本实用新型连续可调并且可实现任意功分比。
[0009](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并且在调节时,不影响其它指标。
[0010](3)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容易,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介质基板的正面不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介质基板的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5]如图1、2、3所示,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I,还包括可变电容器1、可变电容器I1、电桥1、电桥I1、电桥II1、电阻R。
[0016]介质基板I为矩形,在介质基板I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l-UL状微带线IIl-
2、L状微带线1111-3。
[0017]条状微带线Il-1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1-1-1,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1-1-2,L状微带线II1-2—端为电阻R焊盘孔1-2-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l-2-2,L状微带线IIIl-3—端为输出端II焊盘1-3-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在输出端I焊盘1-1-2和输出端II焊盘1-3-1左侧与条状微带线Il-1和L状微带线III1-3之间设有电桥III孔2,在输入端焊盘1-1-1和电阻R焊盘孔1-2-1右侧与条状微带线Il-1和L状微带线II1-2之间设有电桥II孔3,在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和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下端与L状微带线II1-2和L状微带线III1-3之间设有电桥I孔4;在介质基板I的反面设有一层金属层1-4。
[0018]具体电路连接为:电桥1、电桥II和电桥III分别安装在电桥I孔2、电桥II孔3、电桥III孔4中,电桥I的I 口与输入端焊盘1-1-1连接,2口通过电阻R焊盘孔I_2_I连接电阻R的一端,3 口通过L状微带线111 -2连接电桥III的2 口,4 口通过条状微带线11 _ I连接电桥II的I口,电桥II的2口通过L状微带线ΙΙΠ-3连接电桥III的I 口,3口连接输出端I焊盘1-卜2,4口连接输出端II焊盘1-3-1,电桥III的3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连接变电容器I的一端,4 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连接可变电容器II的一端,电阻R、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金属层1-4接地;条状微带线I1-1)L状微带线II1-2、L状微带线III1-3和金属层1-4构成微带电路。
[0019]—种可变功分器的实现方法:可变功分器是一个三端口器件,即输入端和输出端
1、输出端II。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功分器巧妙的利用了反射移相器的原理。由于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是纯电抗元件,当其接在电桥III的输出端3口、4口时,由于纯电抗的作用,信号被全部反射回去,因此通过电桥III的信号幅度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信号被反射时会附加一个反射相位,并且这个反射相位会附加在通过电桥III的信号上,引起通过电桥III的信号相位发生变化。因此可采取调节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的容值的方法,使得附加的反射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通过电桥III的信号相位相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信号由可变功分器输入端输入时,经过电桥I后分为两路,其中经过电桥III的信号相位发生变化,两路信号再经过电桥II的合成后,由可变功分器输出端1、输出端II输出的信号的功率就会发生变化。连续调节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时,可变功分器输出端1、输出端II的功分比就会连续发生变化。合理的选择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的容值,就会得到我们期望的功分比。
【主权项】
1.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容器1、可变电容器I1、电桥1、电桥I1、电桥II1、电阻R,所述介质基板(I)为矩形,在介质基板(I)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1-1)、L状微带线II(1-2)、L状微带线111(1-3),所述条状微带线1(1-1)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1-1-1),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1-1-2),所述L状微带线11(1-2)—端为电阻R焊盘孔(1-2-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所述L状微带线111(1-3)—端为输出端II焊盘(1-3-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在输出端I焊盘(1-1-2)和输出端II焊盘(1-3-1)左侧与条状微带线1(1-1)和L状微带线111(1-3)之间设有电桥III孔(2),在输入端焊盘(1-1-1)和电阻R焊盘孔(1-2-1)右侧与条状微带线1(1-1)和L状微带线11(1-2)之间设有电桥II孔(3),在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和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下端与L状微带线11(1-2)和L状微带线IIK1-3)之间设有电桥I孔(4);在介质基板(I)的反面设有一层金属层(1-4); 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电桥1、电桥II和电桥III分别安装在电桥I孔(2)、电桥II孔(3)、电桥III孔(4)中,电桥I的I 口与输入端焊盘(1-1-1)连接,2 口通过电阻R焊盘孔(1-2-1)连接电阻R的一端,3 口通过L状微带线II (1-2)连接电桥III的2 口,4 口通过条状微带线I (1-1)连接电桥II的I 口,电桥II的2口通过L状微带线III(1-3)连接电桥III的I 口,3口连接输出端I焊盘(1-1-2),4口连接输出端II焊盘(1-3-1),电桥III的3 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连接变电容器I的一端,4 口通过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连接可变电容器II的一端,电阻R、可变电容器I和可变电容器I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金属层(1-4)接地;条状微带线I(1-1)、L状微带线II(1-2)、L状微带线111(1-3)和金属层(1-4)构成微带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基板(I)采用聚四氟乙稀板材,介电常数2.55,厚度为0.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微带线I(1_1)、L状微带线II (1-2 )、L状微带线III (1-3 )和金属层(1-4 )均为铜材料,在铜材料表面镀锡或镀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1、电桥I1、电桥III为型号相同的90°親合电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容器1、可变电容器II型号相同,均为空气介质电容器,可变电容的电容变化范围为1.5pF-22pF,电阻R为50欧姆电阻。
【专利摘要】一种可变功分器,在介质基板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L状微带线II、L状微带线III,条状微带线I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L状微带线II一端为电阻R焊盘孔,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L状微带线III一端为输出端II焊盘,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在输出端I焊盘和输出端II焊盘左侧与条状微带线I和L状微带线III之间设有电桥III孔,在输入端焊盘和电阻R焊盘孔右侧与条状微带线I和L状微带线II之间设有电桥II孔,在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和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下端与L状微带线II和L状微带线III之间设有电桥I孔;在介质基板的反面设有一层金属层。该可变功分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而且操作方便。
【IPC分类】H01P5/04
【公开号】CN205303636
【申请号】
【发明人】沈永春, 王健, 魏小童, 张宝军, 李娜
【申请人】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