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铲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057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位铲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修手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生产厂的专用铲刀。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生产过程中,车门的钣金生产是重要的一个步骤。车门钣金生产需要先进行冲压、焊接、电泳等工艺步骤,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包边焊缝是其中主要的检查位置。在包边焊缝位置会留存一些电泳气泡、红胶、焊渣等瑕疵,这些瑕疵需要通过人工修复来处理,处理时用到的主要工具就是铲刀。普通的一字型铲刀是一个装有手柄的狭长的钢片,员工手持铲刀,用铲刀的刀头,也就是狭长的钢片,紧贴待处理表面运动,对凸起于表面的瑕疵进行铲除。公开号为“CN20383135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除焊渣撬杆”,该种除焊渣撬杆包含有圆杆,圆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板撬动机构和钢板除焊渣机构,钢板撬动机构为U形钢板,U形钢板开口向外固定在圆杆的一端,U形钢板内侧对称设置有齿形钢板层,钢板除焊渣机构为圆柱形实心钢管,圆柱形实心钢管固定在圆杆的另一端,圆柱形实心钢管外端设置有焊渣铲刀,圆杆上均匀设置有两个橡胶握把。此类形状和结构的铲刀,在应用在汽车车门包边位置的钣金修整工序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限位结构,使用时难以控制力度和方向,用力小了则难以将待处理瑕疵铲除,用力大了则容易出现方向偏离,导致非瑕疵部位被严重划伤,造成新的质量瑕疵。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铲刀缺乏限位结构,从而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铲刀,使操作者可以很好的控制用力方向和力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限位铲刀,包括在刀杆轴线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刀头、刀杆和刀柄,刀头上设有方向向上的刀刃,所述刀头沿着刀杆轴线的方向设有第一限位槽,将刀头竖直的分为刀刃和刀背两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开口方向向上,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底边与所述刀杆的轴线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为锐角。
[0005]本方案将铲刀的刀头设计为具有铲削功能的刀刃部分和为刀刃提供限位支持的刀背部分,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设有斜向的槽底。当第一限位槽匹配车门包边部分的凸缘时,刀背和刀刃分别位于车门包边的两侧,刀刃的运动方向得到了限位,操作者不必担心刀刃滑偏,可以放心推动铲刀对瑕疵部分进行铲刮作业。限位槽的槽底底边与所述刀杆的轴线形成锐角A,是为了使第一限位槽与刀刃的运动方向之间阻力变小,方便操作者操作。经过本方案的设计,无论操作者使用多大的力度,或者用力方向有偏差,第一限位槽都能将铲刀稳定的限制在预设的位置上运动,初步实现了发明目的。
[0006]作为优选,所述刀头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刀杆轴线为轴镜像对称。本方案中,对称与第一限位槽设计了第二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的设计,无论操作者使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对左侧车门还是右侧车门操作,无论操作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横截面形状为U形。采用横截面为U形的槽底形状,可以始终将车门包边凸缘外端正对U形槽底,避免了对车门包边凸缘可能的弯折。
[0008]作为优选,所述刀背上端各个面之间、所述刀背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或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的连接处均设有圆滑过渡。刀背隔着限位槽与刀刃同步运动,容易在车门钣金表面造成划伤;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槽底连接处的夹角比较尖锐,容易对车门包边凸缘造成铲伤,因此有必要在这些地方设置圆滑过渡,实现对车门钣金的保护。
[0009]作为优选,所述刀柄的形状为半圆环形,与所述刀杆连接在半圆环形外侧的中点。半圆环形的刀柄便于操作者手持用力,不容易在铲刀运动方向上打滑。
[0010]作为优选,所述刀柄的半圆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所在平面垂直。根据本铲刀与钣金件的位置关系,将刀柄所在面设为与第一限位槽所在面也就是待处理钣金件所在面成垂直,可以尽量减少操作铲刀时刀柄的宽度对铲刀作业范围的影响,提高操作效率。
[0011]作为优选,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45°2 A2 15°。角度A过大,推动铲刀时的阻力太大;角度A过小,限位容易失效。45° 15°是经发明人多次测试后的建议取值,能够很好的平衡阻力和限位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取值范围是2±0.5毫米。第一限位槽的宽度过大,则车门包边在第一限位槽内的间隙增大,容易导致铲刀运动方向倾斜过大,铲坏钣金表面;宽度过小,则容易卡住车门包边,使铲刀难以顺畅运动。针对被操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发明人推荐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取值范围是2 ± 0.5毫米。
[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操作者可以很好的控制用力方向和力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6]其中:I刀头,2刀杆,3刀柄,11刀刃,13刀背,14刀头加固部,121第一限位槽,12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种限位铲刀,由刀头1、刀杆2和刀柄3三部分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而成,三者均位于刀杆轴线上。刀头包括位于前侧的刀刃11和位于后侧的刀背13,刀背和刀刃之间是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122。第一限位槽开口向上,槽底的方向为左下-右上方向,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以刀杆轴线为轴镜像对称,槽底的方向为右下-左上方向。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刀头的中部连通,两限位槽的前侧壁形成了刀刃的后侧壁,两限位槽的后侧壁形成了刀背的前侧壁。刀刃的前侧壁向后倾斜,与刀刃的后侧壁相交形成刃口。刀背的后侧壁与刀背的前侧壁平行,与刀背的左侧壁、刀背的右侧壁合围成板状的刀背。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槽底形状为U形,槽底底边与所述刀杆的轴线形成锐角A,45° >A> 15°,本例角A的取值为30°。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取值范围是2±0.5毫米,本例根据车门包边的厚度确定取值为2毫米。为了避免划伤车门钣金表面,刀背上端各个面之间、刀背与第一限位槽的连接处、刀背与第二限位槽的连接处、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与第二限位槽的槽底的连接处均设有圆滑过渡。
[0019]本例限位铲刀的刀柄为半圆环形,半圆环形的中部是与刀杆连接的位置。为了减少刀柄对操作本铲刀时的影响,刀杆的半圆环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侧壁所在平面垂直。
[0020]由于刀头部分在操作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在刀头和刀杆的连接处焊接了加粗的刀头加固部14。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位铲刀,在使用时先视待铲除瑕疵的位置,确定左侧操作还是右侧操作、向上操作还是向下操作,然后根据选定的操作方向选择适配的某个限位槽对准车门包边进行匹配,让选定的限位槽的槽底抵住车门包边的凸缘部分,使铲刀的刀头部分可以沿着车门包边前后滑动。此时对铲刀的角度进行微调,让刀刃的刃口对准待铲除的钣金瑕疵,手持半圆环形刀柄施力,让刀刃随着刀头的滑动而铲除钣金瑕疵。使用本限位铲刀进行车门包边的瑕疵修整,刀刃滑动位置得到了有效的限位,不会侧滑而划伤其他钣金表面造成新的损伤。使用本限位铲刀,操作员工可以更快速更高质量的完成车门包边修整作业,对提高修整质量和修整作业效率均有帮助。
【主权项】
1.一种限位铲刀,包括在刀杆轴线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刀头(I)、刀杆(2)和刀柄(3),刀头上设有方向向上的刀刃(11),其特征是,所述刀头沿着刀杆轴线的方向设有第一限位槽(121),将刀头竖直的分为刀刃(11)和刀背(13)两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开口方向向上,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底边与所述刀杆的轴线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刀头还设有第二限位槽(122),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刀杆轴线为轴镜像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横截面形状为U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刀背上端各个面之间、所述刀背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或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的连接处均设有圆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刀柄的形状为半圆环形,与所述刀杆连接在半圆环形外侧的中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刀柄的半圆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所在平面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45° >A> 15。ο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限位铲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取值范围是2 ±0.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位铲刀,包括在刀杆轴线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刀头、刀杆和刀柄,刀头上设有方向向上的刀刃,所述刀头沿着刀杆轴线的方向设有第一限位槽,将刀头竖直的分为刀刃和刀背两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开口方向向上,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底边与所述刀杆的轴线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为锐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操作者可以很好的控制用力方向和力度。
【IPC分类】B23P6/00
【公开号】CN205342340
【申请号】CN201620016362
【发明人】赵晓明, 陈俊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