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25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0003]轮胎是在摩托车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摩托车的行驶性能。如果摩托车轮胎的抗拉性能差,轮胎容易散架,各层结构之间分离,严重的影响轮胎的正常使用,缩短轮胎的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轮胎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抗拉性能高,并且轮胎的结构稳定,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包括胎体、钢丝带束层、碳纤维层、抗拉棉线、聚酯帘布层、弹性抗拉圈、内护层、胎□外护圈、胎□加强圈、胎□钢圈、编织式抗拉线层、尼龙补强圈、抗拉钢丝和防滑纹,轮胎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抗拉性能高,并且轮胎的结构稳定,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06]钢丝带束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碳纤维层和抗拉棉线均设置在钢丝带束层的内侦U,并且抗拉棉线位于碳纤维层中。聚酯帘布层和弹性抗拉圈均设置在碳纤维层的内侧,并且弹性抗拉圈位于聚酯帘布层中。内护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内护层位于聚酯帘布层的内侧。胎口外护圈连接在胎体的左右两外壁上,并且胎口外护圈位于胎体的胎口处。胎口加强圈和胎口钢圈均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胎口加强圈位于胎口钢圈的外侧。编织式抗拉线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编织式抗拉线层位于钢丝带束层的外侧。尼龙补强圈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尼龙补强圈位于编织式抗拉线层的外侧。抗拉钢丝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抗拉钢丝位于尼龙补强圈的外侧。防滑纹镶嵌设置在胎体的外壁上。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所述的抗拉棉线有多个,并且多个抗拉棉线均匀的设置在碳纤维层中。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所述的弹性抗拉圈有多个,并且多个弹性抗拉圈均匀的设置在聚酯帘布层中。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所述的抗拉钢丝和防滑纹均有多个。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轮胎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抗拉性能高,并且轮胎的结构稳定,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的编织式抗拉线层11的结构示意图。[00?5]图中:胎体I;钢丝带束层2;碳纤维层3;抗拉棉线4;聚酯帘布层5;弹性抗拉圈6;内护层7;胎口外护圈8;胎口加强圈9;胎口钢圈10;编织式抗拉线层11 ;尼龙补强圈12;抗拉钢丝13;防滑纹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7]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包括:胎体1、钢丝带束层2、碳纤维层3、抗拉棉线4、聚酯帘布层5、弹性抗拉圈6、内护层7、胎口外护圈8、胎口加强圈9、胎口钢圈10、编织式抗拉线层11、尼龙补强圈12、抗拉钢丝13和防滑纹14,轮胎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抗拉性能高,并且轮胎的结构稳定,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18]钢丝带束层2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钢丝带束层2使得轮胎的抗拉性能高,各层结构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提高轮胎结构的稳定性,保证轮胎的使用性,碳纤维层3和抗拉棉线4均设置在钢丝带束层2的内侧,并且抗拉棉线4位于碳纤维层3中;碳纤维层3和抗拉棉线4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抗拉性能,聚酯帘布层5和弹性抗拉圈6均设置在碳纤维层3的内侧,并且弹性抗拉圈6位于聚酯帘布层5中;聚酯帘布层5和弹性抗拉圈6使得轮胎内部各层之间紧密的贴合,保证轮胎结构的稳定性,轮胎长时间行驶不至于破裂,保证轮胎的使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内护层7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内护层7位于聚酯帘布层5的内侧;聚酯帘布层5和内护层7保护内部的内胎不受伤害,以免发生爆胎现象引起事故,保证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胎口外护圈8连接在胎体I的左右两外壁上,并且胎口外护圈8位于胎体I的胎口处;胎口外护圈8对轮胎的胎体有保护作用,以免胎体被轮毂损坏。胎口加强圈9和胎口钢圈10均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胎口加强圈9位于胎口钢圈1的外侧;胎口加强圈9和胎口钢圈1使得轮胎牢固的安装在轮毂上,以免轮胎从轮毂上跌落影响轮胎的正常使用。编织式抗拉线层11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编织式抗拉线层11位于钢丝带束层2的外侧;编织式抗拉线层11提高轮胎的抗拉性。尼龙补强圈12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尼龙补强圈12位于编织式抗拉线层11的外侧;尼龙补强圈12强度高,增强轮胎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抗拉钢丝13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抗拉钢丝13位于尼龙补强圈12的外侧;防滑纹14镶嵌设置在胎体I的外壁上,防滑纹14使得摩托车能够在光滑的路面平稳的行驶,提高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
[0019]【具体实施方式】二:
[0020]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抗拉棉线4有多个,并且多个抗拉棉线4均匀的设置在碳纤维层3中。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2]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弹性抗拉圈6有多个,并且多个弹性抗拉圈6均匀的设置在聚酯帘布层5中。
[0023]【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4]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抗拉钢丝13和防滑纹14均有多个。
[002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包括胎体(I)、钢丝带束层(2)、碳纤维层(3)、抗拉棉线(4)、聚酯帘布层(5)、弹性抗拉圈(6)、内护层(7)、胎口外护圈(8)、胎口加强圈(9)、胎口钢圈(10)、编织式抗拉线层(11)、尼龙补强圈(12)、抗拉钢丝(13)和防滑纹(14),其特征在于:钢丝带束层(2)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碳纤维层(3)和抗拉棉线(4)均设置在钢丝带束层(2)的内侧,并且抗拉棉线(4)位于碳纤维层(3)的内部;聚酯帘布层(5)和弹性抗拉圈(6)均设置在碳纤维层(3)的内侧,并且弹性抗拉圈(6)位于聚酯帘布层(5)的内部;内护层(7)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内护层(7)位于聚酯帘布层(5)的内侧;胎口外护圈(8)连接在胎体(I)的左右两外壁上,并且胎口外护圈(8)位于胎体(I)的胎口处;胎口加强圈(9)和胎口钢圈(10)均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胎口加强圈(9)位于胎口钢圈(10)的外侧;编织式抗拉线层(11)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编织式抗拉线层(11)位于钢丝带束层(2)的外侧;尼龙补强圈(12)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尼龙补强圈(12)位于编织式抗拉线层(11)的外侧;抗拉钢丝(13)设置在胎体(I)的内部,并且抗拉钢丝(13)位于尼龙补强圈(12)的外侧;防滑纹(14)镶嵌设置在胎体(I)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拉棉线(4)有多个,并且多个抗拉棉线(4)均匀的设置在碳纤维层(3)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抗拉圈(6)有多个,并且多个弹性抗拉圈(6)均匀的设置在聚酯帘布层(5)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拉钢丝(13)和防滑纹(14)均有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拉性摩托车轮胎,轮胎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抗拉性能高,并且轮胎的结构稳定,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钢丝带束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抗拉棉线位于碳纤维层中,弹性抗拉圈位于聚酯帘布层中。内护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内护层位于聚酯帘布层的内侧。胎口外护圈位于胎体的胎口处,胎口加强圈位于胎口钢圈的外侧。编织式抗拉线层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编织式抗拉线层位于钢丝带束层的外侧。尼龙补强圈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尼龙补强圈位于编织式抗拉线层的外侧。抗拉钢丝设置在胎体的内部,并且抗拉钢丝位于尼龙补强圈的外侧。防滑纹镶嵌设置在胎体的外壁上。
【IPC分类】B60C15/04, B60C9/18
【公开号】CN205344393
【申请号】CN201620117959
【发明人】杨银明
【申请人】建泰橡胶(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