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614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包括杯体、刀组件、传热底盘和底座,杯体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搅拌腔,杯体下端与底座连接,传热底盘密封地设置在搅拌腔的下端开口处,传热底盘设有供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的刀孔,刀组件的搅拌刀片设置在传热底盘的上侧,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刀孔与底座内的驱动装置连接;传热底盘上侧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第一加热部件安装在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该种设置方式既能保证加热效果,又能防止食物由于重力作用粘黏在加热腔底部后被烧焦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降低了杯体的清洗难度。
【专利说明】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加热部件一般贴合在搅拌容器的底部,当破壁机工作时,搅拌容器的食物容易粘黏在其底部位于加热部件相应的位置处,而且搅拌刀具通常难以对该位置的食物进行搅拌,导致食物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被烧焦,从而使食物的口感变差,加大了搅拌容器的清洗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食物烧焦的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包括杯体、刀组件、传热底盘和底座,所述杯体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搅拌腔,所述杯体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传热底盘密封地设置在所述搅拌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传热底盘设有供所述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的刀孔,所述刀组件的搅拌刀片设置在传热底盘的上侧,所述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所述刀孔与底座内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热底盘上侧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部件。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破壁机设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该种设置方式既能保证加热效果,又能防止食物由于重力作用粘黏在加热腔底部后被烧焦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降低了杯体的清洗难度。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围绕所述加热腔的外侧壁设置,该设置方式使加热效果更明显。
[0007]进一步的,所述传热底盘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加热腔外侧壁上的铝圈,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围绕在所述铝圈的外侧,所述铝圈的设置方式,使所述第一加热部件的热量传导更均匀,传热效果更明显。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下侧设有铝板,所述铝板设有与所述刀孔相对应的传动部通孔。所述铝板的设置方式,能使加热效果更明显、更均匀。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下侧设有铝板,所述铝板覆盖所述铝圈的下侧开口,所述铝板设有与所述刀孔相对应的传动部通孔。所述铝板的设置方式,可使所述铝圈安装更稳固。
[0010]进一步的,所述铝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加热部件,所述第二加热部件的设置方式,能使加热效果更明显、更均匀。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为环状的加热器,其设置在靠近加热腔底部边沿对应的位置。该设置方式能使加热效果更明显。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热底盘的外周上设有翻边,所述杯体的下端抵顶在所述翻边上,所述翻边与所述杯体的下端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传热底盘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稳固,密封性能好。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的设置方式,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
[0014]进一步的,所述传热底盘、铝圈、铝板、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为一体结构。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破壁机的立体图
[0016]图2为破壁机的剖视图
[0017]图3为破壁机的爆炸图1
[0018]图4为破壁机的爆炸图2
[0019]图5为破壁机的爆炸图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至图3,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包括杯体1、刀组件2、传热底盘4和底座3,所述杯体I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搅拌腔11,所述杯体I下端与底座3连接,所述传热底盘4密封地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1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传热底盘4设有供所述刀组件2的传动部21通过的刀孔41,所述刀组件2的搅拌刀片22设置在传热底盘4的上侧,所述刀组件2的传动部21通过所述刀孔41与底座3内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图中未示)连接;所述传热底盘4上侧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46,所述加热腔46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部件43a。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破壁机设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46,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安装在所述加热腔46的外侧壁上,该种设置方式既能保证加热效果,又能防止食物由于重力作用粘黏在加热腔46底部后被烧焦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降低了杯体I的清洗难度
[0023]参见图2,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围绕所述加热腔46的外侧壁设置,该设置方式使加热效果更明显。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与所述传热底盘4下侧的顶壁不接触,该设置方式能防止位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上方的食物不被烧焦的现象。
[0024]参见图2和图3,所述传热底盘4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加热腔46外侧壁上的铝圈47,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围绕在所述铝圈47的外侧,所述铝圈47的设置方式,使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的热量传导更均匀,传热效果更明显。
[0025]参见图2和图4,所述加热腔46下侧设有招板48,所述招板48设有与所述刀孔41相对应的传动部21通孔48a。所述铝板48的设置方式,能使加热效果更明显、更均匀。优选的,为了使所述铝圈47安装更稳固,所述铝板48覆盖所述铝圈47的下侧开口。
[0026]参见图2和图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铝板48的下侧设有第二加热部件43b;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部件43b为环状的加热器,其设置在靠近加热腔46底部边沿对应的位置,该设置方式能使加热效果更明显、更均匀。
[0027]参见图2至图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件43b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和第二加热部件43b的设置方式,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和第二加热部件43b为环状的发热管。优选的,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第一加热部件43a与第二加热部件43b的材质为铝管、铁管、或铜管。
[0028]参见图2和图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传热底盘4的外周上设有翻边45,所述杯体I的下端抵顶在所述翻边45上,所述翻边45与所述杯体I的下端之间通过密封圈12密封,所述传热底盘4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稳固,密封性能好。
[0029]参见图4和图5,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传热底盘4、铝圈47、铝板48、第一加热部件43a和第二加热部件43b为一体结构。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拆卸。
[0030]参见图2和图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杯体I下端开口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3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杯体I与所述底座3螺纹连接。所述杯体I与底座3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紧密,安装拆卸方便。
[003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包括杯体、刀组件、传热底盘和底座,所述杯体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搅拌腔,所述杯体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传热底盘密封地设置在所述搅拌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传热底盘设有供所述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的刀孔,所述刀组件的搅拌刀片设置在传热底盘的上侧,所述刀组件的传动部通过所述刀孔与底座内的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底盘上侧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围绕所述加热腔的外侧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加热腔外侧壁上的铝圈,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围绕在所述铝圈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下侧设有铝板,所述铝板设有与所述刀孔相对应的传动部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下侧设有铝板,所述铝板覆盖所述铝圈的下侧开口,所述铝板设有与所述刀孔相对应的传动部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加热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为环状的加热器,其设置在靠近加热腔底部边沿对应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底盘的外周上设有翻边,所述杯体的下端抵顶在所述翻边上,所述翻边与所述杯体的下端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为一体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底盘、铝圈、铝板、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为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A47J43/07GK205458227SQ20162010509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发明人】刘杰, 胡文勇, 李军华
【申请人】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艾诗凯奇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刘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