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379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包括边框、线条及被线条压持的芯板;边框与线条之间设有弹性扣持组件,弹性扣持组件包括与边框卡接连接的第一弹性件及与线条卡接连接的第二弹性件;当线条与边框对向装配时,第一自由段与第二自由段相互挤压并分别向内变形,第一自由段的末端滑入钩持部的内侧时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相抵接,以实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扣合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对向弹性变形后扣合连接,提高了线条内侧与边框内侧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安装距离,在实现护墙板自适应扣合组装的同时,提高了护墙板对现场墙面的适应性,降低了护墙板的施工难度。
【专利说明】
自适应扣合护墙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扣合护墙板。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护墙板通过边框、线条或者芯板活动扣合或者铆接组装而成。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木饰面在组装过程中,随着线条长度的增加,线条两端极易发生曲翘,从而导致木饰面的组装效果不佳;同时,由于护墙板需要现场测量后才能确定芯板及边框的尺寸。由于建筑物的墙面在施工建造时无法保证呈规则的矩形,从而导致根据现场测量的尺寸所加工形成的边框、线条及芯板之间在实际组装时出现非常大的误差而无法组装。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类似的弹性扣件来连接线条及边框,但是目前的弹性扣件存在对边框与芯板之间所由于墙面测量所导致的误差而引起的大缝隙所导致的适应性不佳的技术缺陷。因此导致现场施工效率非常低,并经常需要对边框或者芯板或者线条的尺寸返工以适应现场安装。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护墙板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用以实现自适应扣合组装,提高对现场墙面的适应性,并降低护墙板的施工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扣合护墙板,边框、扣合在边框内侧的线条及芯板,所述线条压持芯板的外侧边缘与边框的内侧边缘;
[0005]边框与线条之间设有弹性扣持组件,所述弹性扣持组件包括与边框卡接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以及与线条卡接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一自由段,所述第一自由段的末端形成有呈弧形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二自由段,所述第二自由段的末端形成有钩持部,所述钩持部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配合设置的呈弧形的第二抵接面;当线条与边框对向装配时,第一自由段与第二自由段相互挤压并分别向内变形,第一自由段的末端滑入钩持部的内侧时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相抵接,以实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扣合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自由段、第一弯曲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卡接段,所述边框的内侧或者背面开设有第一盲槽,所述第一卡接段形成多个第一倒刺部,所述第一卡接段延伸入第一盲槽中并通过多个第一倒刺部与第一盲槽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自由段、第二弯曲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二卡接段,所述线条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卡接段形成多个第二倒刺部,所述第二卡接段延伸入第二盲槽中并通过多个第二倒刺部与第二盲槽卡接固定。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段的厚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大。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框包括横框与竖框,所述横框与线条之间或者竖框与线条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弹性扣持组件。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扣持组件设置在横框或者竖框的两端端部附近。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适应扣合护墙板还包括纵向延伸的压板条,所述压板条与线条共同形成收容槽,以通过该收容槽收容芯板的边缘。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条沿其纵向延伸的一边形成有内含空腔的安装体。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条与第二弹性件为一体式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条与第二弹性件为分体式结构。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适应扣合护墙板还包括设置在收容槽底部的弹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对向弹性变形后扣合连接,因此提高了线条内侧与边框内侧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安装距离,在实现护墙板自适应扣合组装的同时,提高了护墙板对现场墙面的适应性,并降低了护墙板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一中弹性扣持组件相互扣合前后的状态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一中装配有弹性扣持组件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二中装配有弹性扣持组件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实施例一:
[0022]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的第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自适应扣合护墙板100,包括边框10、扣合在边框10内侧的线条20及芯板30。线条20压持芯板30的外侧边缘与边框10的内侧边缘。边框10由横框12及竖框11组成。横框12与竖框11靠近墙壁的一面的缝处可采用金属固定件(例如,七字条)实现横框12与竖框11的固定连接;另外,横框12与竖框11的接缝处也可采用榫卯结构拼接连接。
[0023]边框10与线条20之间设有弹性扣持组件40。弹性扣持组件40包括与边框10卡接连接的第一弹性件41,以及与线条20卡接连接的第二弹性件42。横框12与线条20之间或者竖框11与线条20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弹性扣持组件40,优选的,该弹性扣持组件40设置在横框12或者竖框11的两端端部附近。通过这种结构,可增强扣合组装的护板墙的整体牢固度,防止线条20安装后两端端部发生曲翘。芯板30的四周在线条20及边框10的共同限定下,可靠的被贴合安装或者悬空的安装在墙面上。
[0024]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1包括可变形的第一自由段4104。第一弹性件41包括第一自由段4104、第一弯曲段4103、第一连接段4102及第一卡接段4101,所述边框10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盲槽101。第一卡接4101段形成多个第一倒刺部4111,所述第一卡接段4101延伸入第一盲槽101中并通过多个第一倒刺部4111与第一盲槽101卡接固定。从而将第一弹性件41可靠的安装在边框10的内侧面上。
[0025]该第二弹性件42包括第二自由段4204、第二弯曲段4203、第二连接段4202及第二卡接段4201。同时,在线条20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201。第二卡接段4201形成多个第二倒刺部4211。第二卡接段4201延伸入第二盲槽201中并通过多个第二倒刺部4211与第二盲槽201卡接固定。优选的,该第二卡接段4201与第二连接段4202呈垂直设置,且当第二卡接段4201与第二盲槽201卡接固定后,可通过第二弯曲段4203与线条20的顶内侧面202相互抵靠,从而将第二弹性件42与线条20实现可靠的活动连接。
[002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自由段4104的末端4105形成有呈弧形的第一抵接面4115。第二弹性件42包括可变形的第二自由段4204。第二自由段4204的末端形成有钩持部4205,所述钩持部4205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第一抵接面4115配合设置的呈弧形的第二抵接面4215。当线条20与边框10对向装配时,第一自由段4104与第二自由段4204相互挤压并分别向内变形。
[0027]具体的,第一自由段4104沿箭头411的方向朝第一连接段4102发生弹性形变,第二自由段4204沿箭头412的方向朝第二连接段4202发生弹性变形。当该自适应扣合护墙板100安装完毕后,第一自由段4104从图2中呈实线的位置被压迫至虚线所显示的第一自由段4104’所在的位置。
[0028]同理,第二自由段4204从图2中呈实线的位置被压迫至虚线所显示的第二自由段4204’所在的位置。具体的,第一抵接面4115至第一弯曲段4103顶部的高度与第二抵接面4215至第二弯曲段4203顶部的高度彼此相等。该第一自由段4104的末端滑入钩持部4215的内侧时,该第一抵接面4115与第二抵接面4215相抵接,以实现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的扣合连接,更确切来说是一种弹性扣合连接。
[0029]在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可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也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铝合金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制成,并优选为采用注塑成型的ABS工程塑料,从而保证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0030]该自适应扣合护墙板100还包括纵向延伸的压板条421。该压板条421与线条20共同形成收容槽444,以通过该收容槽444收容芯板30的边缘。压板条421沿其纵向延伸的一边形成有内含空腔的安装体423。安装体423内形成纵长延伸设置的空腔4231,且空腔4231的横截面可呈椭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压板条423与第二弹性件42为一体式结构。
[0031 ]同时,为了防止芯板30在收容槽444中发生位移并解决芯板30热胀冷缩现象,可在收容槽444中设置多个弹簧424。弹簧424设置在收容槽444的底部,其一端顶住安装体423的外侧面425,另一端顶住芯板30的侧边301,从而通过弹簧424的弹性伸缩将芯板30实现固定。为了提高第一自由段4104与第二自由段4204弹性扣合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自由段4104的厚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大。
[0032]本实施例所示出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100提高了线条20内侧与边框10内侧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安装距离,在实现护墙板自适应扣合组装的同时,提高了对现场墙面的适应性,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0033]实施例二:
[0034]请参图1及图4所出的本实用新型自适应扣合护墙板的第二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扣持组件40 ’包括第一弹性件41 ’与第二弹性件42’。且压板条421与第二弹性件42 ’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先将压板条421与线条20将芯板30实现预固定,并在收容槽444中设置弹簧424。同时,使用螺钉426穿过安装体423并与线条20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二弹性件42’与线条20卡接固定。同时,在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1 ’还包括第三连接段4106,第三连接段4106垂直设置第一卡接段4101,并在竖框11靠近墙面的一侧设置第一盲槽102。第一弹性件41’可通过第一卡接段4101延伸入第一盲槽102中以实现卡接固定。然后将线条20正向扣合,从而覆盖横框12或者竖框11的内侧边缘以及覆盖芯板30的侧边缘,并通过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 ’弹性扣合连接,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100。
[0035]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包括边框、扣合在边框内侧的线条及芯板,所述线条压持芯板的外侧边缘与边框的内侧边缘; 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线条之间设有弹性扣持组件,所述弹性扣持组件包括与边框卡接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以及与线条卡接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一自由段,所述第一自由段的末端形成有呈弧形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二自由段,所述第二自由段的末端形成有钩持部,所述钩持部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配合设置的呈弧形的第二抵接面;当线条与边框对向装配时,第一自由段与第二自由段相互挤压并分别向内变形,第一自由段的末端滑入钩持部的内侧时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相抵接,以实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扣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一自由段、第一弯曲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卡接段,所述边框的内侧或者背面开设有第一盲槽,所述第一卡接段形成多个第一倒刺部,所述第一卡接段延伸入第一盲槽中并通过多个第一倒刺部与第一盲槽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可变形的第二自由段、第二弯曲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二卡接段,所述线条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卡接段形成多个第二倒刺部,所述第二卡接段延伸入第二盲槽中并通过多个第二倒刺部与第二盲槽卡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段的厚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横框与竖框,所述横框与线条之间或者竖框与线条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弹性扣持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扣持组件设置在横框或者竖框的两端端部附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扣合护墙板还包括纵向延伸的压板条,所述压板条与线条共同形成收容槽,以通过该收容槽收容芯板的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条沿其纵向延伸的一边形成有内含空腔的安装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条与第二弹性件为一体式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条与第二弹性件为分体式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扣合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扣合护墙板还包括设置在收容槽底部的弹簧。
【文档编号】E04F13/076GK205476230SQ20162004752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
【发明人】周清
【申请人】周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