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2505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包括温湿感应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红外学习模块和控制模块,温湿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无线连接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红外学习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还公开了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的控制器、智能转发节点和电器设备。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控制器可以控制多种类型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实现对控制器的远程操作,增加温湿感应模块以监控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可以一次性控制更多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对家电设备的开关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并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领域。
【专利说明】
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尤其是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不再仅仅是实现通信的工具,而是逐渐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中介。
[0003]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家用电器由原来的简单开关控制逐步变得可控性更高,比如能用红外射频来遥控电器工作,或者通过声控、光控传感器来使电灯开关等等。但家用遥控器越来越多,机顶盒、电视、DVD等相似相近的遥控器迷乱眼睛,且遥控距离有限,遥控器的功能过于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器及其家电控制系统,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多种类型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监控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所述家电控制系统可以一次性控制更多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对家电设备的开关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并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器,包括温湿感应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红外学习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0006]所述温湿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7]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0008]所述红外学习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为WIFi模块。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感应模块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001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的控制器、智能转发节点和电器设备,所述移动终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转发节点连接,所述智能转发节点的输出端与电器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转发节点包括转发控制器和转发器,所述转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转发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发器为红外转发器、智能灯或智能插座。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控制器具有控制模块和红外学习模块,可以控制多种类型的家电设备,还添加无线连接模块以实现对控制器的远程操作,增加温湿感应模块以监控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控制器和智能转发节点,可以一次性控制更多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对家电设备的开关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并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一种控制器,参考图1,包括温湿感应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红外学习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0023]所述温湿感应_旲块的输出端与控制t旲块的输入端连接;
[0024]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0025]所述红外学习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2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温湿感应模块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002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为WIFi模块。
[002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为CC2530芯片。
[002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30]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参考图2,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的控制器、智能转发节点和电器设备,所述移动终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转发节点连接,所述智能转发节点的输出端与电器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003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转发节点包括转发控制器和转发器,所述转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转发器的输入端连接。
[003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发器为红外转发器、智能灯或智能插座。
[0033]所述转发控制器为CC2530芯片。所述控制模块与转发控制器之间通过ZigBee或蓝牙进行通信。
[0034]下面对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具体如何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做具体说明:
[0035]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中安装有家电控制客户端,所述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器的WiFi模块建立连接后,可对家电设备进行本地控制;移动终端与控制器的WiFi模块连接成功后,所述WiFi模块通过网桥与本地的局域网连接起来,桥接后移动终端即可通过2G/3G/4G通信方式或WiFi实现远程控制。
[0036]参考图3,移动终端通过本地或远程向控制器发出控制命令,由控制器的WiFi模块接收控制命令,WiFi模块将控制命令传输给控制器的CC2530芯片处理,CC2530芯片根据控制命令匹配红外学习模块中的已存储的家电设备的控制数据,并将控制数据通过Zigbee发送给红外转发器节点中的CC2530芯片,红外转发器的CC2530芯片接收控制数据后,经串口通信传输到红外转发器,红外转发器再将控制数据以红外射频形式发送给红外型电器,实现家电控制。
[0037]若红外学习模块中无法匹配到相应家电设备的控制数据,则需利用无法匹配的家电设备的遥控器向红外学习模块发送控制数据,红外学习模块学习控制数据后,红外学习模块将控制数据发送给控制器的CC2530芯片,控制器的CC2530芯片将控制数据发送给红外转发节点的红外转发器,红外转发器发射红外射频控制红外型家电设备,红外学习模块将存储学习到的控制数据以便下次使用。
[0038]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还可以监控环境中的温湿度,并根据所监控到的温湿度进行温湿度调节,使环境中的温湿度到达人体舒适的温湿度。下面对具体的控制过程进行描述:
[0039]参考图4,控制器内的温湿感应模块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发送测量结果信号给控制器的CC2530芯片,此处的CC2530芯片和温湿感应模块可以分别用外接单片机和温湿感应器实现,控制器中的CC2530芯片或者单片机将传输过来的测量数据通过WiFi模块发送给移动终端,并在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显示,家电控制者可以在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中对温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控制器的CC2530芯片或外接的单片机根据时钟模块传送的时间设置了不同时间对应的人体舒适温湿度,控制器CC2530芯片或单片机根据预设的舒适温湿度与温湿感应器发送的温湿度进行比较判断,若当前时刻的温度高于或低于舒适温度,则通过智能转发节点操控空调、风扇等可调温设备;同样地,对湿度判断过后可通过智能转发节点对加湿器、电暖风扇等可调湿设备进行控制,完成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0040]在温度调节方面,针对空调可实现分时段预设温度调节。在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可以对空调提前进行全天候的温度预设,移动端将存储的预设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的CC2530芯片,CC2530芯片将预设温度信息发送给智能转发节点,智能转发节点根据预设温度信息发送指令控制空调,这样就实现了在不关闭空调的情况下,选择该模式即可全天分时分段控制温度。
[0041]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湿感应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红外学习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温湿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红外学习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为WIFi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感应模块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5.—种家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智能转发节点和电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转发节点连接,所述智能转发节点的输出端与电器设备的输入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转发节点包括转发控制器和转发器,所述转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转发器的输入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器为红外转发器、智能灯或智能插座。
【文档编号】G05B19/042GK205485470SQ20162013358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2日
【发明人】周国富, 李小娜, 王利, 李伟, 翟迪国, 刘先明
【申请人】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 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