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407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的饲养及繁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
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蛙或哈士蛙,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两稀动物,属蛙科无尾目,两栖纲,其肉味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出产于我国东北局部地区。在古代三珍海味种就被列为“中八珍”,是高级宴席佳肴。哈士蟆油(拉丁文Oviductus ranae)系我国特有珍贵中药材之一,来源于中国林蛙。它是雌性林蛙的生殖腺体,含有为繁殖后代营养物积蓄的精华,即现代概念的复合多肽等生物活性因子。在我国《中药大词典》、《中药志》都有描述,具有滋阴壮阳、抗癌抑衰、强肝消炎、促进胸腺、脾脏增强健旺的功效。中国专利CN97101685“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技术”及中国专利CN97112603“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介绍的都是一种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通过将优良种蛙分产卵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五个主要养殖环节,并配置相应的地面设施和喂养饲料,随着林蛙的成长改变养殖的场地,成功地实现了林蛙的人工养殖。但这两个专利都存在着在北方进行人工养殖的特点,不具备在南方饲养的普及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中国林蛙南移规模养殖、生态驯化的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包括种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进行生态驯化,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饲养全过程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生态驯化包括A、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养殖场的单位规模是100-200平方养30对种蛙,选址在阳光充足处,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16-20目,高度1.2-1.6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并清除场内的敌害,如蛇、鼠、野生青蛙、癞蛤蟆和甲克虫,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4米高的木桩、竹竿、水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50-10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丛,单位面积为每亩1800-2200株;B、产卵繁殖,按总面积的1/4建成长条形80-120cm深的水池,水池四壁是1∶1.5的坡度,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产卵时水深10-20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水深50-10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20cm的泥沙,中间有15-20cm的水草,定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5-10cm,防止雨水流入,当采用土池产卵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加入泥土,采用土池饲养需将塑料薄膜去掉,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率可达85%;E、幼蛙的喂养,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蚂蚁、软头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人工繁殖活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粉虫、蝇蛆和蚂蚁;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1-2月,温度在10-20℃。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环境处理采用稀释150倍全面喷洒,调节水质时的使用浓度为2.5ppm,饲料处理时采用稀释100倍搅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选择饲料,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中国林蛙南移规模养殖孵化率达90%,成活率≥65%。保护了生态平衡,提高了动物药材商品的供应量。
实施例1室外水泥池饲养,投300对种蛙,需建造700平方米阳光充足的养殖场,在场内砌180平方米的水泥池,水泥池长18米,宽10米,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20目,高度1.3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米高的木桩、竹竿、水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7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林,单位面积为每亩1900株。B、产卵繁殖,长条形水池四壁是1∶1.5的坡度,池深80cm,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池水深15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池深7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cm的泥沙,中间有15cm的水草,定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6cm,防止雨水流入。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加入泥土,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率可达85%。E、幼蛙的喂养,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粉虫、蝇蛆或蚂蚁。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2月,温度在15℃。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环境处理采用稀释150倍全面喷洒,调节水质时的使用浓度为2.5ppm,饲料处理时采用稀释100倍搅拌。
实施例2室外土池饲养,当采用土池产卵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孵化出蝌蚪后将塑料薄膜去掉。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大胆打破传统林蛙繁殖一公一母配对产卵法,将雌雄蛙分开越冬,人工控制和掌握配对产卵的时间,在同一时间内,用15平方、水深10-15cm的水泥池投放600只雌蛙和100只雄蛙进行高密度抱对产卵,其余500只未抱对的雌蛙,在已抱对的雄蛙的鸣叫声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先后开始产卵,池水定时消毒保持清洁和水流固定,使未抱对产下的卵团95%以上可以受精。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包括种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进行生态驯化,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饲养全过程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态驯化包括A、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养殖场的单位规模是100-200平方养30对种蛙,选址在阳光充足处,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16-20目,高度1.2-1.6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并清除场内的敌害,如蛇、鼠、野生青蛙、癞蛤蟆和甲克虫,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4米高的木桩、竹竿、水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50-10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丛,单位面积为每亩1800-2200株;B、产卵繁殖,按总面积的1/4建成长条形80-120cm深的水池,水池四壁是1∶1.5的坡度,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产卵时水深10-20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水深50-10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20cm的泥沙,中间有15-20cm的水草,定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5-10cm,防止雨水流入,当采用土池产卵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加入泥土,采用土池饲养需将塑料薄膜去掉,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率可达85%;E、幼蛙的喂养,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蚂蚁、软头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人工繁殖活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粉虫、蝇蛆和蚂蚁;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其特征是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1-2月,温度在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其特征是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环境处理采用稀释150倍全面喷洒,调节水质时的使用浓度为2.5ppm,饲料处理时采用稀释100倍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其特征是大胆打破传统林蛙繁殖一公一母配对产卵法,将雌雄蛙分开越冬,人工控制和掌握配对产卵的时间,在同一时间内,用15平方、水深10-15cm的水泥池投放600只雌蛙和100只雄蛙进行高密度抱对产卵,其余500只未抱对的雌蛙,在已抱对的雄蛙的鸣叫声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先后开始产卵,池水定时消毒保持清洁和水流固定,使未抱对产下的卵团95%以上可以受精。
全文摘要
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进行生态驯化,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饲养全过程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解决了林蛙南移的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中国林蛙南移规模养殖孵化率达90%,成活率≥65%。保护了生态平衡,提高了动物药材商品的供应量。该技术可用于林蛙南移的规模养殖。
文档编号A01K67/00GK1296741SQ0012731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9日
发明者孙乃钧 申请人:上海丰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