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殡葬的冷葬法及其技术措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82阅读:2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殡葬的冷葬法及其技术措施的制作方法
人体殡葬的冷葬法是取代非科学的土葬和火葬及天葬、水葬等殡葬形式,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对人体施行科学安葬的崭新思想发明和实用技术,是目前国内和全世界各国都未曾有人提出并加以施行的人体殡葬法。
本发明的理论来源是本人正等组中的“中国人体长生科学研究促进开发股份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人体冷冻保存研究开发公司”,在对人体冷冻保存研究中,认识到个人身体的保存是人权的最重要的内容,而每一个人体(即使已宣告死亡)都是一座科学研究的宝库,因此,人体殡葬无论土葬、火葬和其它毁灭人体的殡葬形式都是对人权的最大损害,是对这种科学宝库的毁灭,将是未来人类科学研究的重大损失,至于它们的诸多弊病,如土葬耗费林木土地;火葬不尊重和保护个人身体保存权与人民传统思想违逆、耗费大量能源,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而人们即使火化大多仍要在公墓土葬,也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弊端本发明可以完全避免,还为人体长生科学和其它科学研究,如长期保存人体的精、卵、胚胎、血桨、多种器官和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提供研究基础,它的实施将在全国和全世界推广最新的科学的人体殡葬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措施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宣告死亡的人体进行清洗、消毒、除菌、药剂防腐技术处理后,放入高分子聚合物的多层袋箱中进行真空包装,再送入具有恒低温条件的地下殡葬冷库陵园中进行冷葬。这种殡葬陵园可建在经改造的废弃矿井和人防工程或石灰岩、岩盐等溶洞中,也可选择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的高山峡谷下修建高层楼房,再在谷上开挖地下陵园,将挖出的泥土覆盖在楼层上建成,可扩大土地使用面积,因此本法不占用土地,也不耗费林木资源,更能免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下冷葬可保持恒低温,耗电量不大,所需耗费电能制冷。在规划建造陵园时,可配置太阳能和风力、水力发电等。
据此发明,可为人体长生科学和其它科学研究及长期保存查清死亡命案的证据等提供研究基础,可在全国和全世界推广一种新的科学殡葬方法。
权利要求
1.人体殡葬的冷葬法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死亡人体施行防腐技术处理后进行地下恒低温条件冷葬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葬技术特征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红外、微波等除菌法和药剂的方法对死亡人体施行防腐技术处理后,置放入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保持真空和装置防腐药剂的多层箱袋中,以便于长期保存。
3.根据权利要1所述冷葬法的特征是在地下建造能保持恒低温条件的冷葬陵园,对经冷葬技术处理后的人类遗体进行长期冷葬保存。
全文摘要
发明人体殡葬的冷葬法及其技术措施,在我国及全世界第一次提出使用科学的人体冷葬法来取代非科学的土葬、火葬及其它殡葬法,是尊重和保护个人身体保存权,又可以避免传统的土葬耗费林木和土地,火葬违逆人们习俗,耗费大量能源,产生烟尘气体,严重污染环境,火化后公墓土葬仍要占用大量土地等弊端,还可为人体长生科学和其它科学研究及长期保存查清死亡命案的证据等提供研究基础。据此发明,可在全国和全世界推广一种新的科学的殡葬方法。
文档编号A01N1/00GK1351828SQ0012856
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5日
发明者朱定飞 申请人:朱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