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0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特别是以模拟森林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工圈养中国林蛙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
中国林蛙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其食用、药用、经济价值都很高。尤其是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林蛙油(田鸡油),具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健脾胃等功效,价格非常昂贵,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蛙体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上等佳肴。另外,林蛙卵和皮可制造高级美容化妆品和生物防腐剂等。
中国林蛙是生活在森山密林中的水陆西栖动物,对其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适宜其生长的森林生态环境近年来逐渐减少,加之人为滥捕滥猎,致使林蛙的资源日趋枯竭,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禁捕,并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大力提倡人工驯养。目前发展起来的林蛙养殖户都是有选择的利用林地进行饲养,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如水源不足,气候因素的变化,天敌危害等,人工繁殖投放蛙苗,回捕率仅为5-10%,效益很差。近期中国专利CN98113764.4号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技术,虽然该技术实现了林蛙的人工养殖,但其饲养圈舍结构设计不尽完善,影响繁殖和饲养,特别是林蛙逃逸,天敌危害和所需昆虫类饵料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宜中国林蛙正常生长发育和栖息繁衍的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的环境条件,可为中国林蛙生长发育,防止天敌危害,防止中国林蛙逃逸和解决大量活饵料等问题,人工饲养中国林蛙回捕率提高8-10倍,成活率达80%以上,成蛙回捕率达6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包括防护层、饲养圈、越冬池和昆虫饲养棚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护层部分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围栏5及其内的防护电网4构成,如


图1所示。所说的饲养圈部分设置于防护层部分的内部,它可以是若干个并排设置于防护层部分的内部,本技术给出的8个并排的饲养圈7,具体可根据规模大小增减,该饲养圈部分由饲养圈围栏9及其内饲养圈7和中心位置设置的蝌蚪饲养池8构成,如
图1.4所示,并且在并排设置的饲养圈7间设有喷水喷雾装置3,如
图1所示。在饲养圈7的一侧设有越冬池2和昆虫饲养室20及其内的林蛙饵料繁育棚架1,如
图1.3所示。此可大量繁育各类昆虫,为林蛙提供充足饵料。
所说的越冬池2上部分别设有前后换气窗14和16,并在越冬池2的侧面设有与其前后连通的循环水槽12,如
图1.3所示,具体实施中可配备水循环设施以增加水中溶氧。
所说的饲养圈部分,在其饲养圈7内设置遮阳罩22,该遮阳罩22要求即透雨也透些光的材料,如类似网状的材料以模拟森林生态环境。
所说的饲养圈围栏9的上部两侧设有伞檐13,并在伞檐13的内侧设置经风吹可飘动的软垂帘23,其可选用塑料膜制造,它可以防止林蛙逃逸和外来天敌进入危害,如
图1.2所示,本技术的饲养圈7除给出的并排结构外,也可以是两排以上(多排形式),其形状可以是
图1.4给出的方形,也可以是图5中给出矩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通过加设遮阳网罩等模拟森林生态环境,可提高饲养成活率,设置饲养圈围栏可防止中国林蛙逃逸和防止天敌危害,以及人工饲养各类昆虫解决饲料问题,总之,该技术具有人工饲养回捕成蛙率高,经济效益好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A-A剖面图(围栏9截面图);图3是
图1B-B剖面图(越冬池2及林蛙饵料(昆虫)饲养棚架1放大截面图);图4是
图1饲养圈7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即矩形饲养圈);图中1林蛙饵料繁育棚架、2越冬池、3喷水喷雾装置、4防护电网(防天敌电网)、5防护围栏、6步道、7饲养圈、8蝌蚪饲养池、9饲养圈围栏、10门、11备品室、12增氧循环水槽、13(饲养圈围栏上的)伞檐、14前换气窗、15棚顶(塑料膜棚顶)、16后换气窗、17防水层、18保温层、19墙体、20饵料室、21地平面、22遮阳网罩、23垂帘。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如
图1-5所示,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包括防护层部分和饲养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护层部分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围5及其内的防护层电网4构成,如
图1所示。所说的饲养圈部分设置于防护层的内部,它可以是若干个并排设置于防护层部分的内部,本技术给出的是8个并排的饲养圈7,具体可根据规模大小增减,该饲养圈部分由饲养圈围栏9及其内饲养圈7和中心位置设置的蝌蚪饲养池8构成,如
图1.4所示,并且在并排设置的饲养7间设有喷水喷雾装置3,如
图1所示,在饲养7的一侧设有越冬池2和昆虫饲料室20及林蛙饵料繁育棚架1,如
图1.3所示。此可人工大量繁育各类昆虫,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饵料。
所说的越冬池2上部分别设有前后换气窗14和16,并在越冬池2的侧面设有与其前后连通循环水槽12,如
图1.3所示,具体实施中可配备增氧水循环设施。
所说的饲养圈部分,在其饲养圈7内设置遮阳网罩22,该遮阳网罩要求即透雨也透些光的材料,如类似网状材料等。
所说的饲养圈围栏9的上部两侧设有伞檐13,并在伞檐13的内侧设置经风吹可飘动的软垂帘23,选用塑料膜制造,它可防止林蛙逃逸和外来天敌的进入危害,如
图1.2所示。本技术的饲养圈7除给出并排结构外,也可以是两排以上(多排式),其形状可以是
图1.4中给出的方形,也可以是图5中给出的矩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包括防护层部分,饲养圈部分,越冬池和昆虫饲养室部分,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防护层部分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围栏5及其内的防护电网4构成,B、所说的饲养圈部分设置于防护层的内部,它可以是若干个并排置于防护层部分的内部,该饲养圈部分由饲养圈围栏9及其内饲养圈7和中心位置设置的蝌蚪饲养池8构成,并且在并排设置的饲养圈7间设置喷水喷雾装置3。C、在饲养圈7的一侧设有越冬池2和昆虫饲养室20及其内的林蛙饲料繁育棚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越冬池2上部分别设有前、后换气窗14和16,并在越冬池2的侧面设有与其前后连通的增氧循环水槽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饲养圈部分,其饲养圈7内设置遮阳网罩22。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饲养圈围栏9的上部两侧设有伞檐13,并在伞檐13的内侧设置经风吹可飘动的软垂帘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它包括防护层、饲养圈、越冬池和昆虫饲养室三部分,其特征在于:其一防护层,由防护围栏5和防护电网4构成;其二饲养圈,包括并排设置的饲养圈围栏9、饲养圈7、蝌蚪饲养池8及喷水喷雾装置3,同时,在饲养圈7内设置遮阳网罩22。其三在饲养圈侧面设有越冬池2、昆虫饲养室20及林蛙饵料繁育棚1。该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模拟森林生态环境,防止天敌危害,防止林蛙逃逸,解决林蛙饵料,人工饲养林蛙回捕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K67/02GK2425508SQ0020359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4日
发明者陈剑锋 申请人:陈剑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