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蔬菜育苗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尤其是一种蔬菜育苗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在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蔬菜、瓜果和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已形成了独立先进的种苗产业。这些企业用先进的生产设施及相配套的生物、工程技术,采用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运用商业化的经营管理,获得了种植业中最高的经济效益。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这项技术,至今在学习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已研制出适应我国生态气候特点的工厂化种苗生产成套设施。但是由于蔬菜育苗播种机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适应性要求广,目前国内还没有技术性能可靠的成熟产品。当前我国蔬菜、花卉育苗工厂使用的育苗播种方法一是使用从国外引进的播种流水线或是单一用途的播种机;二是使用完全由人手工操作的采用对穴播种方式的抽板式播种器。前者从国外购买播种流水线价格达100万元左右,单一用途的播种机价格也要5万元左右,这样高的价格与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相适应,因此不可能推广应用。而后者存在播种精度差、效率低及劳动强度大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手工育苗播种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可靠、播种精度高、操作简易并且工作效率高的半自动化蔬菜育苗播种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蔬菜育苗播种机主要由机架、播种部件、转臂、气阀、压坑部件、侧向定位板、纵向定位板等组成,所述转臂分别与播种部件及机架铰接,所述播种部件由外壳和吸种板组成,所述外壳与吸种板相连接并形成了一个密封气室,所述吸种板上有若干个吸种孔,所述气阀分别与外壳和负压源连接,所述压坑部件通过转臂与机架相连接,所述侧向定位板、纵向定位板与机架固连。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实现蔬菜穴盘育苗播种过程的压坑及播种两道工序。通过更换压坑板及吸种板,便可以与不同规格育苗穴盘相适应;通过更换不同吸种孔径的吸种板,就能够满足不同蔬菜品种的育苗播种需要。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可靠、性能稳定、造价低、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的播种部件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
图1所示的气阀4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的蔬菜育苗播种机主要由机架1、播种部件2、转臂3、气阀4、压坑部件6、转臂7、连杆9、侧向定位板5、纵向定位板11等组成。转臂3分别与播种部件2及机架1铰接,在转臂3上还固连限位板17,与限位板17相连接的拉簧16的另一端与机架1连接。转臂7分别与机架1和压坑部件6铰接,转臂7与限位板14固连,拉簧13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4和机架1相连接,连杆9分别与压坑部件6和机架1相铰接。压坑部件6包括操作手柄8及压坑板10。限位板17和限位板14的作用是分别确保转臂3和转臂7在向上转动时不能在与机架1处于垂直位置后继续转动,拉簧16和拉簧13的作用是分别减小转臂3和转臂7的转动阻力,而连杆9的作用是在转臂7转动时确保压坑部件6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定位板12与机架1固连,其作用是限制压种部件6的压孔深度。气阀挡板15与机架1固连。侧向定位板5和纵向定位板11与机架1固连,其作用是确保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育苗穴盘在压坑和播种两个工位能够准确定位。
从图2及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播种部件2由外壳19和吸种板20组成,外壳19与吸种板20相连接并形成了一个密封气室18。气阀4与外壳19固连。在外壳19上还安装有与转臂3连接的旋转支座22及手把24。吸种板20上有与育苗穴盘穴数相等的吸种孔23,并设有贮种槽21。从图4可以看出气阀4主要由阀体25、阀芯27及复位弹簧26组成,阀体25上设有分别与大气和密封气室18相通的进气通道28及分别与负压源和密封气室18相通的出气通道29。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已装好育苗基质的育苗穴盘放置在压坑工位,由人手握操作手柄8进行压坑作业。再将压坑完毕后的育苗穴盘移至播种工位,播种之前转臂3先处于与机架1成垂直位置,此时气阀4的进气通道28被阀芯27关闭,而出气通道29被开启,因此在播种部件6的密封气室18内形成了负压,操作人员握住手把24将吸种部件6的吸种板20翻转向上,并来回摇晃几下,这样从贮种槽21流动出来的种子就会被吸种板20上的吸种小孔23一一吸住,然后将吸种部件6反向旋转,此时未被吸住的种子又重新流动回贮种槽21内,再将转臂3向下转动,当气阀4的阀芯27与气阀挡板15相接触,并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滑动时,就将气阀4的进气通道28开启,同时将出气通道29关闭,使得密封气室18内的负压消失,这样被吸种板20吸住的种子就会靠重力落到育苗穴盘中。
在运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蔬菜穴盘育苗播种作业的过程中,育苗穴盘在压坑和播种两个工位定位、移动及压坑和播种两个部件的操作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对穴播种则是利用气吸原理自动完成的,实现了半自动化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造价低、工作效率高。由于通过更换压坑板及吸种板,便可以与不同规格育苗穴盘相适应;通过更换不同吸种孔径的吸种板,就能够满足不同蔬菜品种的育苗播种需要。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播种精度可以达到球状种子1粒/穴、片状种子1~2粒/穴;播种合格率大于90%;播种空穴率小于2%,生产率可达每小时150盘左右。
权利要求1.一种蔬菜育苗播种机,主要由机架(1)、播种部件(2)、转臂(3)、气阀(4)、压坑部件(6)、转臂(7)、侧向定位板(5)、纵向定位板(11)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3)分别与播种部件(2)及机架(1)铰接,所述播种部件(2)由外壳(19)和吸种板(20)组成,所述外壳(19)与吸种板(20)相连接并形成了一个密封气室(18),所述吸种板(20)上有若干个吸种孔(23),所述气阀(4)分别与外壳(19)和负压源连接,所述转臂(7)分别与机架(1)和压坑部件(6)铰接,所述侧向定位板(5)和纵向定位板(11)与机架(1)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种板(20)设有贮种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4)主要由阀体(25)、阀芯(27)及复位弹簧(26)组成,阀体(25)上设有进气通道(28)及出气通道(2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穴盘育苗的蔬菜育苗播种机,主要由机架、播种部件、气阀、转臂、压坑部件等组成。转臂分别与播种部件及机架铰接,播种部件包括外壳和吸种板,外壳与吸种板连接并形成了一个密封气室,吸种板上有吸种孔,气阀分别与外壳和负压源连接,压坑部件通过转臂与机架连接。工作时人工操作压坑和播种部件,但对穴播种则是运用气吸原理自动完成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造价低、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C7/04GK2459855SQ0026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日
发明者张瑞林, 闵启超, 陈巧敏, 徐金山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