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06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肥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作物施肥浇灌用水肥泵。
作物施肥是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施肥一般可分为底肥和追肥,其中以追肥的次数较多,劳动强度也大,尤其是地膜栽培的作物,大量的养分溶液是从地膜上的一个小孔灌入,既缓慢,又特别费工费时。另外,水泵主要是微型水泵,虽然在农村的使用已十分广泛,但一般也只能用于抽水浇灌使用,而用于浇灌养分溶液,则需修建一个大水池,再抽入水,兑好肥,然后才抽出用于浇灌作物,不但投资较大,且无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和现象而提供一种既能单独抽水使用,又可同时吸肥用于作物浇灌的水肥泵。且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适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水肥泵,在水泵的进、出水管管接接头上设置有叉管管接接头,并分别设置有一个吸肥叉管和回水叉管,两根叉管上都设置有开关。在水泵的旁边位置设置有一个与两根叉管相通的贮水桶。在贮水桶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化肥漏斗,漏斗颈部部位设置有一个筛网帽。在筛网帽与贮水桶底部的吸肥叉管管口之间设置有导肥管。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水肥泵的基本过程是,先关好吸肥叉管上的开关,打开回水叉管上的开关,由水泵吸水,使水进入出水管及少部分水也通过与其相通的回水叉管,被输送到贮水桶内,淹没至化肥漏斗颈底部的筛网帽,水就从筛网孔渗入漏斗内部,其内的化肥因渗水而流动性增强,在重力的作用下,化肥就从漏斗内经筛网孔流出并沉入贮水桶桶底,此时才打开吸肥叉管上的开关,沉入水底还来不及溶解的化肥颗粒就被水泵吸入,与进水管内的水一起被搅合成低浓度的养分溶液,通过出水管被输送出去,用于浇灌作物,养分结合大量的水份灌入土壤,有利于提高肥效,也增加土壤墒情,其结构简单,使用既方便灵活也省工省时。由于在两根叉管上都设置有开关,因此它既可以单独抽水使用,也可以抽水吸肥同时进行使用,还可以使出水管的水压得到调控,以避免“一泵两用”因水压过高而损伤幼苗和冲刷作物根部。结构中化肥的释放采取依靠重力,筛网帽没入水中,化肥渗水流出的方式,可以保证化肥释放的缓慢性,才容易达到所需用的千分之几或更低的养分浓度,才可以保证用机动浇灌养分溶液而不发生用肥过量的问题。筛网帽备有大、中、小三种孔径规格和稀、密孔两种型号,可根据不同的需肥量和肥种来选用合适的筛网帽。
在上述结构中所说的导肥管,是为了防止从筛网孔流出的化肥颗粒,在沉入水底的过程中,不在贮水桶内四处扩散停留,而能及时全部的被水泵吸入,就可保证吸肥和施肥的均匀性。其管壁上还开有小孔,以便水流通过。另外,当把所需用的粪肥倒入贮水桶内时,它还可以防止粪肥中的较大杂质进入管腔,以利管腔通畅。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放置贮水桶和连接吸肥叉管,在所说的贮水桶底部四周设置支脚结构体;同样,为了便于放置化肥漏斗,在其上部四周设置支脚结构体。这两种支脚结构体一般可以采取常用简单的支脚结构体。在具体设置时,其既可以为独立形式的支脚结构体,也可以使其与贮水桶为整体结构的支脚结构体。
以下用附图
所示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
本图是本实用新型水肥泵的结构示意图。
在如图所示的水肥泵中,在水泵10的进、出水管管接接头上设置有叉管管接接头1,并分别设置有一根吸肥叉管9和回水叉管3,其上都设置有开关2。在水泵旁边位置设置有一个与两根叉管相通的贮水桶6。在贮水桶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化肥漏斗4,漏斗颈部设置有一个筛网帽7。在筛网帽与贮水桶底部的吸肥管管口之间设置有导肥管8。在贮水桶的上、下部四周还设置有支脚5,其底部中间处设置有吸肥叉管管接接头1。
权利要求1.一种作物施肥用水肥泵,其特征在于在水泵(10)的进、出水管管接接头上设置有叉管管接接头(1),并分别设置有一根吸肥叉管(9)和回水叉管(3)。在水泵的旁边位置设置有一个贮水桶(6),在贮水桶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化肥漏斗(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吸肥叉管(9)和回水叉管(3),其上都设置有开关(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位于贮水桶正上方的化肥漏斗(4)的颈部末端处设置有筛网帽(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贮水桶(6)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吸肥叉管(9)管接接头(1);在其上、下部四周边缘设置有支脚(5)。
5.如权利要求3至4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筛网帽(7)与贮水桶底部的吸肥管管口之间设置有导肥管(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作物施肥用水肥泵,在水泵的进、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吸肥叉管和回水叉管。在水泵的旁边位置设置有一个与两个叉管相通的贮水桶,在贮水桶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化肥漏斗。
文档编号A01C23/00GK2485936SQ01206139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8日
发明者陈洪德 申请人:陈洪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