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蚕共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75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蚕共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养蚕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小蚕共育装置。
常规的蚕匾是一种长方体的筐,其底面铺有纱网之类的东西,多层叠置共处于一个大蚕室内。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在养育小蚕的过程中,取放东西不便,劳动强度大,浪费空间。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蚕共育装置,包括蚕匾(6),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匾为一种四周围封闭、顶面敞开、底面设有织物(7)的长方形容器,所述蚕匾有若干个,分层垂直叠摞于一长方形箱体(1)内,箱体(1)的一个侧面(2)敞开,其余三个侧面及顶面和底面封闭;该敞开的侧面(2)配有一可以开、合的门帘(8)。
所述箱体(1)的底面下设有至少三个可便于箱体(1)移动的万向轮(3)。
所述蚕匾(1)的顶面或底面的四个角上设有便于分层叠摞的支撑腿(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而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化整为零,在整个大的蚕室内放置若干个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小蚕共育装置,对小蚕隔离养育,不易染病;2)由于所述箱体是封闭的,箱体内的湿度便于保持和控制(湿度可达到90-95%),桑叶萎蔫的时间大大延长,每日的给桑次数最多只需3次,比常规北方干旱地区给桑次数减少2次,节约劳动力40%,节约桑叶25%。3)由于箱体下设有万向轮(也可以是其他轮),使本实用新型便于转动和摆放,并可有效节约空间,每一小蚕共育装置之箱体内可以放置15层蚕匾,能养蚕(到3龄第一天)4张,比普通小蚕共育提高空间利用率50%左右。
在箱体1的底面设有四个万向轮3,以便于移动、摆放小蚕共育装置;在箱体1之正侧面2的两侧中部设有一对把手4以便于小蚕共育装置移动、摆放时的推、拉。
在箱体1内叠摞有15层蚕匾6(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层数)。蚕匾6是一种四周由木板围成的长方形容器,其底面可以通过木条支撑铺一层纱网类的织物7,顶面则敞开而使蚕匾6成为一筐。蚕匾6的顶面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支撑腿5,以便于蚕匾6叠摞与箱体1内且相互之间隔开一定空间,方便于往各层蚕匾6添加桑叶或清理废物。
权利要求1.一种小蚕共育装置,包括蚕匾(6),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匾为一种四周围封闭、顶面敞开、底面设有织物(7)的长方形容器,所述蚕匾有若干个,分层垂直叠摞于一长方形箱体(1)内,箱体(1)的一个侧面(2)敞开,其余三个侧面及顶面和底面封闭;该敞开的侧面(2)配有一可以开、合的门帘(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面下设有至少三个可便于箱体(1)移动的万向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的设有门帘(8)的那个侧面(2)的两侧设有一对便于箱体(1)推进或拉出的把手(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帘(8)为软门帘。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小蚕共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匾(1)的顶面或底面的四个角上设有便于分层叠摞的支撑腿(5)。
专利摘要一种小蚕共育装置,其包括一个长方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其内叠摞有若干层蚕匾的箱体,箱体的一个侧面设有便于取放桑叶和蚕匾,还可封闭箱体而保持其内湿度使桑叶不易萎蔫的门帘。本实用新型用于小蚕共育不仅可以适应小蚕的生理特征而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桑叶新鲜,从而减少喂蚕次数,减少劳动量,还可以防止小蚕染病,节约空间,也便于移动和操作,提高劳动效率。
文档编号A01K67/04GK2494597SQ01264568

公开日2002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
发明者王正义, 李 学 申请人:宁夏茧丝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