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地种植芨芨草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595阅读:1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沙漠地种植芨芨草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尤其是一种在沙漠地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
背景技术
芨芨草是一种在荒漠中广泛生长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在北方荒漠中,在防止荒漠沙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桔杆还是一种良好的造纸原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其自然生长繁殖受到很多条件限制,速度很慢,加之人类的大量采伐,使得芨芨草资源日益涸竭,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速了环境的荒漠化。
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尤其是一种在沙漠地人工种植芨芨草的技术,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荒地、沙漠,调整荒漠植被的结构,扩大荒漠绿地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为工业造纸行业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
本发明特点是包含以下过程播种按每亩0.4-1.6Kg的播种量,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4~9的配比拌匀,按行距为30~70cm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叶龄前,地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即可。
播种出苗后,芨芨草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可以按30~9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最好按50~7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
上述的播种最好在育苗床中进行选择总盐含量小于5.1%,PH值低于10.0的地块作为苗床,最佳值分别为总盐含量小于2.4%和PH值低于9.0,将苗床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畦子,最好打成边长3~6米的畦子,每亩地下种0.8~1.6Kg,播种前将种子与细砂按1∶4~7的配比拌匀,按15~30厘米行距条播,覆土深度1--2cm,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3至20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苗床的土壤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宜,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沙膜地中按30~90cm行距和株距进行移栽,移栽后随即浇透水,一个月内保持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移栽后三至七周时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
上述的移栽株距和行距最好为50~70cm。
本发明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沙漠,调整沙漠植被的结构,扩大沙漠绿地的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工业造纸行业解决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是一个在较平缓沙丘地中种植的实例,如有较陡坡地,则推平至坡度小于30°。
播种按每亩0.5公斤的播种量,将种子与细沙按1∶7的配比拌匀,按行距60cm条播,覆盖深度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播种后地面见干则喷洒水1次,地面湿润不薄于3cm厚度,直到两叶一心叶龄,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即可。
当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6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果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当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4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果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播种时按每亩0.7公斤的播种量,将种子与细沙按1∶6的配比拌匀,按行距50cm条播,当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7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果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
实施例4选择总盐含量小于4.0%,PH值低于9.0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边长4×6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6Kg,先将种子与细砂按1∶4的配比拌匀,按行距20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见干则浇水,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1天喷洒透水一次,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准,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沙地中按行距和株距50cm植于沙地中,植入深度>15cm,移栽后随即浇水,一个月内视地面情况,见干则洒水,保持土壤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栽苗1个月后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1次。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选择总盐含量小于2.4%,PH值低于8.5,土壤性质较好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打成边长4×4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Kg,将种子与细砂按1∶4的配比拌匀,按行距20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2cm。
实施例6选择总盐含量小于2.0%,PH值低于8.0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边长6×6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2Kg,将种子与细砂按1∶6的配比拌匀,按行距15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5cm,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见干则浇水,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1天浇透水一次,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准,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沙地中按行行距50cm、株距40cm植于沙地中,植入深度>15cm,移栽后随即浇水,一个月内视土地情况,见干则洒水,保持土壤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栽苗1个月后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1次。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过程播种按每亩0.4-1.6Kg的播种量,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4~9的配比拌匀,按行距30~70cm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叶龄前,地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芨芨草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30~9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在育苗床中进行选择总盐含量小于5.1%,PH值低于10.0的地块作为苗床,最佳值分别为总盐含量小于2.4%和PH值低于9.0,将苗床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畦子,最好打成边长3~6米的畦子,每亩地下种0.8~1.6Kg,播种前将种子与细砂按1∶4~7的配比拌匀,按15~30厘米行距条播,覆土深度1--2cm,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3至20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苗床的土壤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宜,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沙膜地中按30~90cm行距和株距进行移栽,移栽后随即浇透水,一个月内保持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移栽后三至七周时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床总盐含量小于2.4%,PH值低于9.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床打成边长3~6米的畦子。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株距和行距为50~70c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株距和行距为50~70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尤其是一种在沙漠地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其特点是包含播种和种植过程,根据情况还可在育苗床中育苗后移栽到沙地中。本发明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荒地、沙漠,调整荒漠植被的结构,扩大荒漠绿地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改良土壤,以草促工,以草养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可以为工业造纸行业解决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
文档编号A01G7/00GK1413433SQ0212847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6日
发明者余盟甫, 刘吉堂, 周树春, 刘丽英, 薛金山, 陶先萍 申请人:新疆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