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1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器械,尤其是一种播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中的播种尤其是水稻播种基本上是采用人工撒播,存在种子的行、株距不均匀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种子的行、株距保持一致的简单灵巧的播种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播种器有一块钉板和一块孔板,孔板上按种子的行、株距开有孔,孔的直径小于种子的粒径,钉板上有钉与孔板上的孔一一相对应能插入孔中,且钉能随钉板的移动在孔中伸缩。工作时首先移动钉板将钉伸出孔外粘上粘胶剂,再放到平铺的种子堆里,每根钉子粘起一粒种子。然后将播种器放于种田上,移动钉板使钉子缩进孔中,因为孔径小于种子的粒径,种子受孔的阻挡落入种田中,保持其一定的行、株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种子的行、株距保持一致,简单灵巧,特别适用于水稻的播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钉子伸出孔外。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钉子缩进孔内。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钉子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钉子的另一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把手,2.弹簧,3.下把手,4.钉板连杆,5.孔板连杆,6.钉板,7.长钉,8.孔板,9.孔,10.软垫,11.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钉板6、孔板8、上把手1、下把手3、钉板连杆4、孔板连杆5、弹簧2及长钉7组成,孔板8上按种子的行、株距开有孔9,孔9的直径小于种子粒径,且孔板通过连杆5与上把手1连接;钉板6位于孔板8上方,钉板上固定有与孔9一一对应的能插入孔中的长钉7,长钉7能随钉板6的上、下移动缩进孔9中(如图2所示)或伸出孔9外(如
图1所示),钉板6通过连杆4与下把手3连接,孔板连杆5穿过钉板6和下把手3,作为孔板的活动导轨,使孔板能沿着连杆5上、下移动;弹簧2装于上、下把手间,套于连杆5上,当松开上、下把手时弹簧2推动钉板6与孔板8合拢,使长钉7伸出孔9外。
使用时首先松开上、下把手,孔板8与钉板6合拢,长钉7伸出孔9外,如
图1所示,然后将之放于薄层粘胶剂上,使长钉7的顶部粘上粘胶剂,再放到平铺的种子堆上,每根长钉的顶部使粘起一粒种子。然后将播种器放于种田上,握紧上、下把手,钉板6沿连杆5上移,长钉7缩进孔9中,如图2所示。因孔9直径小于种子粒径,种子便跌落种田中,保持孔9原有的行、株距。
为了使长钉7在使用中不至于碰伤种子和对种子有更好的粘附作用,在长钉7的顶部,可以装上由软质材料作成的垫层10,如图3所示。为了安装更换方便,软质垫层可做成套状,套于长钉7上,如图4所示。
对于稻谷,长钉的直径在1-3MM之间,最佳值为1-1.2MM。
权利要求1.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由钉板6、孔板8、上把手1、下把手3、钉板连杆4、孔板连杆5、弹簧2及长钉7组成;孔板8上开有孔9,孔板通过连杆5与上把手1连接;钉板6位于孔板8上方,钉板上固定有与孔9一一对应的能插入孔中的长钉7,钉板6通过连杆4与下把手3连接,孔板连杆5穿过钉板6和下把手3,作为孔板的活动导轨,使孔板能沿着连杆5上、下移动;弹簧2装于上、下把手间,套于连杆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长钉7的顶部有软垫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长钉7的顶部有软套11。
专利摘要一种播种器,有一块钉板和一块孔板,孔板上按种子的行、株距开有孔,孔的直径小于种子的粒径,钉板上有钉与孔板上的孔一一相对应能插入孔中,且钉能随钉板的移动在孔中伸缩。工作时首先移动钉板将钉伸出孔外粘上粘胶剂,再放到平铺的种子堆里,每根钉子粘起一粒种子。然后将播种器放于种田上,移动钉板使钉子缩进孔中,因为孔径小于种子的粒径,种子受孔的阻挡落入种田中,保持其一定的行、株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种子的行、株距保持一致,简单灵巧,特别适用于水稻的播种。
文档编号A01C7/02GK2614419SQ03226790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4日
发明者蒋水石 申请人:蒋水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