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渔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62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袖珍渔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用于捕鱼的袖珍渔叉。
背景技术
潜水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力、耐力及体力,同时还可以捕到鱼等非养殖的海洋生物,娱乐性较强。因此,潜水已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体育运动。目前,潜水爱好者在水下都是使用渔叉进行捕鱼。现有的渔叉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投掷渔叉,由一个叉体及接在叉体前端的叉头构成,使用时需用力投掷,不但费力且命中率低。并且为克服浮力、增强速度,其重量较沉,携带不便;还有一种就是猎枪式渔叉,靠内部弹簧压缩叉体发射,虽然命中率较高,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发射后叉体离枪体较远(20~30米),需通过连接叉体与枪体的绳索将叉体拽回,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此种渔叉只适应捕捉较大的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命中率低、结构复杂、携带不便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命中率高、使用及携带均非常方便的袖珍渔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袖珍渔叉,设有叉体1及与叉体1前端相接的叉头2,所述的叉体1的前部设有槽沟3,后部套有叉筒4,叉筒4上固定有弹性拉绳5,弹性拉绳5与叉体1的后端相接,在叉筒4的横截面上插接有弹压片6,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压装置7相接。
所述的弹压片6为由横片9、竖片10构成的T形弹压片,所述的弹压装置7为置于横片9与叉筒4之间的弹簧,置于叉筒4内的竖片10上设有孔8,叉体1置于孔8内。
所述的弹压装置7为一侧固定在叉筒4上的弹性夹子12,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性夹子12的另一侧相接。
所述的叉体1与叉头2通过螺母1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所设置的弹性拉绳将叉体弹射出去,力量大,命中率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特殊的结构设计,又可使其在满足高命中率的前提下,体积、重量都比现有渔叉降低很多,便于携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设有白钢棍制成的叉体1,将叉体1前端制成钩式叉头2,在叉体1的前部设有槽沟3。叉体1的后部套有白钢管制成的叉筒4,叉筒4的中间部位为圆管,圆管的两端螺纹连接螺帽13、14,且在中心轴线上加工出孔15、16,叉体1穿过螺帽上的孔15、16,置于叉筒4的轴线上。孔15、16的直径应稍大于叉体1的直径且小于圆管直径。叉筒4上面、下面固定有弹性拉绳5(皮筋或弹簧)的端头,使弹性拉绳5在叉筒4的上下对称,弹性拉绳5的中间点与叉体1的后端相接。在叉筒4的横截面上插接有弹压片6,弹压片6是由横片9、竖片10构成的T形弹压片,横片9与叉筒4之间设置了的弹压装置7(弹簧),使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压装置7相接。在叉筒4内的弹压片6上设孔8,孔8边缘形状与叉体1上的槽沟3形状相匹配,槽沟3为方形,孔8即为方孔,而槽沟3为圆形,孔8即为圆孔,或是下端具有圆弧线的孔,叉体1置于孔8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如图3所示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而叉体1与叉头2为分体结构,通过螺母12相连接。弹压装置7是选用一侧固定在叉筒4上的弹性夹子,弹性夹子的另一侧与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相接。置于叉筒4内的弹压片6的下端边缘形状与叉体1上的槽沟3相匹配。若槽沟3为方形,则弹压片6的下端为直边或在弹性片6上加工出一方孔。若槽沟3为圆形,则弹压片6的下端为半圆弧状或在弹性片6上加工出一圆孔。
动作过程向后拉动弹性拉绳5(或叉体1),此时,弹压片6将卡在叉体(1)上的槽沟3内,使叉体1固定。若发现目标(鱼),按动弹簧或弹性夹子驱使弹压片6向上(或向下)移动,从叉体1上的槽沟3内抽出,叉体1则在弹性拉绳5的作用下弹出,叉向目标。
权利要求1.一种袖珍渔叉,设有叉体(1)及与叉体(1)前端相接的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体(1)的前部设有槽沟(3),后部套有叉筒(4),叉筒(4)上固定有弹性拉绳(5),弹性拉绳(5)与叉体(1)的后端相接,在叉筒(4)的横截面上插接有弹压片(6),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压装置(7)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渔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压片(6)为由横片(9)、竖片(10)构成的T形弹压片,所述的弹压装置(7)为置于横片(9)与叉筒(4)之间的弹簧,置于叉筒(4)内的竖片(10)上设有孔(8),叉体(1)置于孔(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渔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压装置(7)为一侧固定在叉筒(4)上的弹性夹子(12),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性夹子(12)的另一侧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袖珍渔叉,其特征在于置于叉筒(4)内的弹压片(6)上设有孔(8),叉体(1)置于孔(8)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袖珍渔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体(1)与叉头(2)通过螺母(13)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袖珍渔叉,设有叉体(1)及与叉体(1)前端相接的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体(1)的前部设有槽沟(3),后部套有叉筒(4),叉筒(4)上固定有弹性拉绳(5),弹性拉绳(5)与叉体(1)的后端相接,在叉筒(4)的横截面上插接有弹压片(6),置于叉筒(4)外的弹压片(6)与弹压装置(7)相接。通过所设置的弹性拉绳将叉体弹射出去,力量大,命中率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特殊的结构设计,又可使其在满足高命中率的前提下,体积、重量都比现有渔叉降低很多,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01K81/04GK2664393SQ03238110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于祥琨 申请人:于祥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