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51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种植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更具体来讲是指一种用于培育绿化用苗、适合植物生长、便于移植的种植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绿化力度的加大,各种树木的种植,如大型落叶苗木的种植难度很大,主要于苗木移植过程中影响了植物的成活率,所以急需一种可以种植大型苗木的种植桶,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种植桶多为花盆状的塑料小桶,该塑料小桶体积小、一体制成且全密闭,不能种植不同规格的植物,使用寿命短,只适合种植一些小的观赏性植物,不能种植大型乔木,并且不能保证植物的营养供应,在植物移植过成中影响植物的成活率,既浪费了植物资源,又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形,本实用新型种植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有桶壁和桶底的种植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种植大型植物、不便于移植植物、不能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等问题。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种植桶,其包含有桶壁、桶底和桶箍,其中,该桶壁由若干块弧形组件拼装组成,该桶底与各个弧形组件之间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该桶壁或桶底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孔洞,该桶箍安装在桶壁顶部的外檐,该种植桶适合培育各种规格的苗木,有效的保证了苗木的养分供应和根系的发展,并且更便于桶壁的拆卸。
该桶底与弧形组件之间通过桶底托互相连接,其中该桶底托为一环状体,其中部设置有环形槽,桶底托内缘直径略小于桶底直径,桶壁安装在桶底托的环形槽上,在移植过程中更便于桶底的拆卸及保证苗木土坨的完整;该桶壁底部和该桶底托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中穿设有定位件将该桶壁和桶底托固定,该桶底设置在桶壁底部,并位于桶底托的上表面,当苗木进行移植时,取出定位件,使桶壁与桶底托脱离,桶底便顺利与苗木土坨脱离。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包含有桶壁、桶底和桶箍的种植桶,使得种植桶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苗木制作不同的种植桶,适合反季节种植;2、可以保证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3、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4、提高移植的保险系数;5、其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工业化大规模制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种植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种植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种植桶的桶底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种植桶的桶底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种植桶,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种植桶包含有桶壁1、桶底2、桶底托5和桶箍4,和现有的种植桶相比,所述的种植桶可以设置成各种不同规格的种植桶,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桶太小而不能种植大型苗木的问题。
其中,该种植桶的桶壁1和桶底2上句设置有孔洞3,桶底2设置在桶壁的底部,该孔洞3便于排水和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苗木的根系也可以透过孔洞3扎入周围的土壤而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该种植桶的桶壁1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桶箍4,该桶箍4用于固定桶壁1,并在移植苗木时便于拆卸桶壁1,顺利完成苗木的移植过程。
该种植桶的桶壁1的底部和桶底托5的周边还设置有定位孔6,桶底托的中部设置有槽7,用于与桶壁的连接固定,该桶壁1和桶底托5通过定位件固定在一起,从而固定桶底2的位置,这种结构便于苗木移植时种植桶的拆卸,保证种植桶内水分充足,此外,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工业化大规模制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种植桶,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桶包含有桶壁、桶底和桶箍,其中,该桶壁由若干块弧形组件拼装组成,该桶底与各个弧形组件之间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该桶壁或桶底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孔洞,该桶箍安装在桶壁顶部的外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桶,其特征在于该桶底与弧形组件之间通过桶底托互相连接,其中该桶底托为一环状体,其中部设置有环形槽,桶底托内缘直径略小于桶底直径,桶壁安装在桶底托的环形槽上;该桶壁底部和该桶底托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中穿设有定位件将该桶壁和桶底托固定,该桶底设置在桶壁底部,并位于桶底托的上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植桶,该种植桶包含有桶壁、桶底和桶箍,其中,该桶壁由若干块弧形组件拼装组成,该桶底与各个弧形组件之间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该桶壁或桶底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孔洞,该桶箍安装在桶壁顶部的外檐;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包含有桶壁、桶底和桶底托的种植桶,使得种植桶具有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苗木制作不同的种植桶、可以保证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提高移植的保险系数等优点,更适合反季节种植,其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工业化大规模制造。
文档编号A01G9/10GK2642031SQ032609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陈秀加 申请人:陈秀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