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2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捕捞用的双船拖网网具。
背景技术
双船拖网主要由曳纲、叉纲、网身、囊网装配组成,双船拖曳的两根曳纲分别与连接网口两侧的叉纲连接,网口下侧的下纲带有沉子,网口上侧的上纲带有浮子。双船拖网作业垂直方向的网位控制均通过拖网的曳纲调节,一般拖网的垂直网位与曳纲的关系为曳纲长度是拖网垂直网位的10倍以上。例如双船拖网在100m水深的海底作业时,其配备的曳纲长度必需在1000m以上。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拖网渔船的纲丝滚轮设计容纳长度均在1200m以内,因此,船上钢丝长度有一定的限制,在开发利用深海海洋生物资源时,由于受到曳纲长度的限制,拖网网具无法下潜到捕捞的目标作业深度,限制了该类拖网作业进一步对深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曳纲长度因受纲丝滚轮容纳的长度限制,在曳纲长度相对较短的条件下,将拖网网具下潜到捕捞的目标作业深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曳纲、叉纲、网身、囊网组成,其特征是在曳纲与叉纲的连接部配装加重沉子,所增加重沉子的重量与曳纲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并与被减少的曳纲长度的重量基本相等。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曳纲长度受纲丝滚轮容纳的钢丝长度限制的问题,使拖网网具在曳纲长度缩短的条件下能够下潜到捕捞的目标作业深度,而且由于曳纲长度较短,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起放网时间,提高了网具在深海生物资源开发的利用效率。


图1是在曳纲与叉纲的连接部配装重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曳纲与叉纲的连接部配装锚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本实用新型由曳纲1、叉纲2、网身3、囊网4组成,在曳纲1与叉纲2的连接部配装加重沉子,加重沉子可采用钢铁铸锻的块状体,如采用重锤5(图1)状加重沉子,重锤5可缚扎在曳纲1与叉纲2的连接部,也可以采用锚链6(图2)状加重沉子缚扎或用卸扣装在曳纲1与叉纲2的连接部,所增重锤5或锚链6加重沉子的重量与曳纲1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并与被减少的曳纲1长度的重量基本相等。
权利要求1.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由曳纲、叉纲、网身、囊网组成,其特征是在曳纲与叉纲的连接部配装加重沉子,加重沉子的重量与曳纲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并与被减少的曳纲长度的重量基本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其特征是配装在曳纲与叉纲连接部的加重沉子是重锤状加重沉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其特征是配装在曳纲与叉纲连接部的加重沉子是锚链状加重沉子。
专利摘要缩短曳纲长度的双船拖网,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捕捞用的双船拖网网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曳纲长度相对较短的条件下,将拖网网具下潜到捕捞的目标作业深度的双船拖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曳纲、叉纲、网身、囊网组成,其特征是在曳纲与叉纲的连接部配装加重沉子,所增加重沉子的重量与曳纲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并与被减少的曳纲长度的重量基本相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使用的双船拖网。
文档编号A01K73/02GK2781780SQ200420110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
发明者黄洪亮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