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

文档序号:32426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土地资源、对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有重大意义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核心技术方案,属于实现高效生态产业,尤其是重定狭义生态占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衡量以发生或正在发生“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生态占用的概念,人类在自己生存的疆域内,以资源和环境的损耗换取经济的增长。在中国的疆域内,凡是可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土地,都被人为的“开发”占用,但是耕地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耕地的质量在急剧下降,土地资源以近枯竭。所能够提供的物质资源,不足以供养现有人口小康标准的生活。人们为了获取维持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源,向土地竭泽而鱼的施用过量的化肥。使农田被化学物质所污染,土壤有机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基本耗尽,土地退化严重。公众所食的食品,牲畜所食的饲料,都含有化学污染物……。而现有人口产出的有机废弃物日益增多。只有小部份得到违背自然规律的处置,绝大部分在危害着生态环境……。人们在毫不顾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与自然争斗中,人与自然两败具伤,人类长期对大自然掠夺式的侵犯占用,使负载着为人类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生态占用在恶性增大,国家生态安全面临重大危胁,公众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面临即将崩溃。目前,没有任何技术方案,可以切实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自然界“物质循环”学说为理论基础,按科学发展观审视“生态占用”现况,仅就“一个地域范围内,能够持续地提供现有人口或未来人口小康生活的有机物质资源和消纳由此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狭义生态占用概念,以“有机废弃物”可再生资源为物质基础,提出一个经济增长不在以资源和环境损耗为代价,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鲜明特点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核心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一、本发明根据国家,公众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需要,在消纳有机废弃物循环产出有机产品的生产中,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土地资源,自主创新实现高效生态产业,进而人为重定狭义生态占用,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循环经济提出具体实施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本发明提出人类生活、生产,产出了可再生的有机废弃物资源,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拥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类就可以自主实现高效生态产业。
三、本发明将向土地资源无序索取物质的传统农业,转变成在对土地“有机质”的给予中,成倍数提高土地有机植物产量的高效生态产业,以此保护土地资源。在确保能够为公众小康生活,提供充足有机物质资源和消纳由此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基础上,可以将供养现有人口的原生态占用面积中一部分面积土地回归大自然,实现生物的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或用高产出的物质资源供养更多的未来人口及供养其它地域的人口。从而实现重定狭义生态占用。
四、本发明具体的实现,不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个体行为。是把型如散沙各自为战的个体农业,改变成市场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可抵御任何风险的企业集团,进而把农业、工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的高效生态产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五、本发明在对有机废弃物逐级消纳中,产出性能尽善的特效有机肥,用特效有机肥消除土壤化学物质的污染、恢复土壤有机结构,使土地成为有机的农田,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小康生活,持续产出有机的植物类产品。
六、本发明在对有机废弃物逐级消纳中产出动物蛋白,并与有机牧草组成高营养、高适口、高抗病、产量高于粮食多倍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解决饲料或饲养牲畜与人争粮的问题,为公众持续产出高品位、有机的动物类食品。
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以有机废弃物的消纳利用为起点,又以有机废弃物资源的产出为回归点,在循环经济的具体生产中,原料资源供给自给,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八、本发明将有机废弃物在“有益菌-微波-有益菌”,三次不可逆顺序处理中,将其所含养分及消化率能够得到没有先例地大幅度的增效提高,又在“蝇蛆-水蚯蚓-蚯蚓”三次不可逆顺序的饲养中,将其养分能够得到没有先例的充分转换为动物蛋白。使有机废弃物成为与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样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九、本发明通过对现有技术新颖性的不可逆排列组合,创造性地形成新的技术方案,使本发明具有极易推广和实现的特点。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弃物、生物炭、有益菌、高产牧草和微波设备等。
有机废弃物是城市污泥、人畜粪便、农业秸杆、杂草、落叶、生活垃圾分选后的有机物、林业、工业的有机残渣、禽畜舍饲的排出物等。
生物炭是性能界于木炭与活性炭之间,是现有技术以含木素,纤维素的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碳化所生产的物质,是木炭、活性炭替代品。
有益菌是有益微生物菌群,英文缩写EM,其菌含量、应用范围、使用效果、规范使用及生产方法、生产设备等均非常普及、是所属技术领域基础知识。
高产牧草是多年生牧草,在合适的环境下亩产鲜草15吨-25吨。如皇竹草、俄罗斯饲料菜、鲁梅克斯等。
微波设备是现有技术的微波灭菌干燥机,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生产或销售其频率为300兆赫-300千兆赫,波长为1~1000毫米。对其灭菌和干燥的物质,有明显地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率的作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由四部分组成一、本发明的起点,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增效和转换的处置;二、给予土地有机质的“特效有机肥”;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动物蛋白有机饲料”;四、回到本发明的起点,产出有机废弃物-资源。
一、本发明的起点,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增效和转换的处置采用生产“有益菌生物有机肥”的现有技术,将各类有机废弃物碳/氮比,按10∶1-25∶1调整,即“将粪类有机废弃物50%-70%,草类有机废弃物30%-50%组合,”添加大于2%的有益菌水体混合,将含水量调整为60%-70%经有益菌为菌种7天-10天的发酵熟化,制成有益菌生物有机肥,但并不把其当做有机肥使用,而是在此基础上技术升级,将其通过现有技术的微波干燥灭菌设备快速灭菌干燥、利用微波穿透力的巨大高速能量裂解所含的粗纤维大分子。再经粉碎,成为基本无菌,含水8%-16%,粒度40目-80目的粉体。即,通过微波裂解粗纤维大分子,成为较小分子的增效处理,从而大幅度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动物蛋白饲养料”。
将动物蛋白饲养料,用大于2%的有益菌水体调整,并保持含水量60%-70%,在室温25%-30%的室内,停置24小时-48小时,利用有益菌的繁殖代谢及产出的分泌物,增加饲养料的适口性和饲养料的利用率,利用有益菌分解饲养料中被微波裂解过的纤维,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有效养分和消化率。停置后的饲养料做为第一次饲养料,通过饲养苍蝇的现有技术饲养苍蝇获取蝇蛆,第一次饲养排出的剩余物为第二次饲养料,通过饲养水蚯蚓的现有技术饲养水蚯蚓,获取水蚯蚓的成蚓,第二次饲养排出的剩余物为第三次饲养料,通过饲养蚯蚓的现有技术饲养蚯蚓,获取蚯蚓成蚓,第三次饲养排出的剩余物,即是高品质的蚯蚓粪。
获取的蝇蛆、水蚯蚓、蚯蚓,采用现有技术的微波灭菌干燥设备,对其分别进行有灭菌作用的烘干、粉碎,成为含水8%-16%,粒度60目以上,保存期为二年的“动物蛋白”粉。或采用现有技术直接粉碎成含水小于90%,不易保存,当天使用的动物蛋白浆。
动物蛋白的概念是含蛋白质59%-65%,脂肪10%-13%,各种禽畜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超过牛肉、甲鱼、是全脂奶粉的3-4倍,是植物类产品不可能达到的理想蛋白源。
蚯蚓粪的概念是被有关文献称誉为“有机肥料之王”被达尔文评价“除了蚯蚓粪之外没有沃土”。是现在已知和公认的最好有机肥,其特点是富含有机质,可迅速恢复土壤有机的生态结构。
目前,对苍蝇、水蚯蚓、蚯蚓的饲养,现有技术都是“独立”或“单一”的生产其中的一种,所以产出动物蛋白的产量极低,饲养料的养份转换不完全,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粪料品质低劣。
本发明将苍蝇、水蚯蚓、蚯蚓三种“独立”“单一”现有技术的饲养方法,进行技术升级的创新,形成现有技术不可逆顺序的串联排列组合,与微波技术和有益菌技术,共同使动物蛋白饲养料的养分得到充分的转换,按顺序依次产出蝇蛆、水蚯蚓、蚯蚓。一份饲养料产出至少3倍于现有技术产出动物蛋白的产量。由于饲养料三次被过腹成粪,最终产出了高品质的蚯蚓粪。
本发明将有机废弃物在“有益菌-微波-有益菌”,三次不可逆顺序的处理中,将其所含养分及消化率能够得到没有先例的大幅度的增效提高,又在“蝇蛆-水蚯蚓-蚯蚓”三次不可逆顺序的饲养中,将其养分能够得到没有先例的充分转换。使有机废弃物成为与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样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奠定了初期基本的物质基础。
二、给予土地有机质的“特效有机肥”本发明不把称为“有机肥料之王”的蚯蚓粪直接做有机肥使用,而是再一次技术升级创新,用蚯蚓粪与生物炭,有益菌组合成,给予土地有机质的“特效有机肥”。
现有技术生产的有机肥,因其原料以含有化学污染物,尤其是以城市污泥为原料,还存在重金属残留。并且在生产中还要添加化肥,所以现有技术所产的有机肥,不是“有机”的肥料,使用后土壤不有机,生长的植物不有机,被人畜食用后排出含有化学物污染的有机废弃物,是构成循环污染的根源。
特效有机肥采用组份80%-99%的蚯蚓粪与被10%-50%有益菌水体浸拌,含水小于50%,粒度10目以上,组份为1%-20%的生物炭,经混合而成。
因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巨大的蜂窝状微孔结构,使特效有机肥具有了吸附和锁定自身与土壤中化肥、农药等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残留的功能。达到特效有机肥既用蚯蚓粪给予土壤中的有机质,恢复土壤有机的生态结构,又用生物炭净化土壤,产出有机植物的特效,而浸拌的有益菌在生物炭的微孔中繁衍生存,并不断的向土壤中扩散,成为以生物炭粒为中心的微型有机肥工厂,长期持续提供植物生长的部分有机养分,达到长久持续维护土壤有机结构特效,使土地成为有机的农田。
目前,现有技术所生产的“有机肥”对特效有机肥均无可比性。
虽然,特效有机肥给予了土壤物质循环的有机质,恢复了土壤有机结构,维护了生态安全,为公众产出有机的植物类产品,但是特效有机肥不能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长,而实现重定生态占用,无论是供养现有人口或供养更多的未来人口及将一部分土地回归自然,都需要成多倍数的提高自然资源的生物生产力。即将单位面积产量成多倍的增长。
现有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采用大剂量的化肥,提高产量,或高投入,在特定的环境下提高产量。大剂量的长期对土地使用化肥,如同让土地吸食毒品,在毁灭土地资源,给生态环境与人类带来诸多问题。而高投入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是高风险的结果,没有高回报以成现实,无论何种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现有技术,都不可能将产量成数倍的提高。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动物蛋白有机饲料”本发明创新的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所能获得的产物,一个成多倍数提高产量的“高效”先例。即用特效有机肥恢复的有机农田中,种植高产的有机牧草,在与高产的动物蛋白组合,产出近十倍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并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
施用特效有机肥种植的有机牧草收获后,一般不超过180分钟内加工完毕,防止时间过长造成养分流失。加工的手段是采用现有技术的微波灭菌干燥设备,对牧草进行有灭菌作用的干燥处理。同时利用微波穿透力强的巨大能量,裂解粗纤维多糖高聚大分子,使其成为分子较小的低聚物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从而提高牧草中粗纤维和有机质的消化率,使牧草的营养价值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被饲物吸收利用。然后将其粉碎,制成含水8%-16%,粒度40目以下,可长期储藏的牧草粉,或采用现有技术直接将鲜体牧草,粉碎成含水小于90%,供当天使用的草浆。用牧草粉或牧草浆与动物蛋白粉或动物蛋白浆,按组份范围牧草粉10%-95%、动物蛋白粉5%-90%、混合均匀,采用现有技术产出不同形体、不同养分、适用于被饲养物各生长期的系列动物蛋白有机饲料。
动物蛋白有机饲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有害物质,确保其有机的特性。
根据被饲养物的适口性和所需的养分;食草类牲畜的补饲用料,采用蝇蛆动物蛋白粉,其组份为动物蛋白粉15%-55%,有机牧草粉45%-85%。
禽类与杂食牲畜专用饲料采用蝇蛆80%-90%,蚯蚓10%-20%组合成的动物蛋白粉,其组份为动物蛋白粉15%-55%,草粉45%-85%。
食肉类水产品专用饲料采用蝇蛆10%-20%,蚯蚓15%-30%,水蚯蚓50%-75%,组成的动物蛋白粉,其组份为动物蛋白50%-90%,草粉10%-50%。
食草类水产品专用饲料采用蝇蛆10%-20%,蚯蚓15%-30%,水蚯蚓50%-75%,组成的动物蛋白粉,其组份为动物蛋白粉5%-15%,草粉85%-95,上述各组份为实现的准确,均采含水量8%-16%的粉体说明,实现时如采用动物蛋白浆或草浆,按其含水量减去84%-92%即可。
动物蛋白有机饲料与现有技术所产饲料有重大区别。
现有技术所生产的饲料,是采用以高产为目的,过量使用化肥产出的粮食或粮食的付产品及老化陈粮为主要组份,添加防病、催长、甚至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添加剂而合成的饲料。其饲料不仅是产量低,而是绝无安全可言,直接危害被饲牲畜正常生长,并进一步危害公众的健康。
现有技术所产的饲料,其养分低下,造成料肉比转换率低下,通常为3∶1-4∶1,所饲养牲畜而产出的一切动物类食品,都失去了原有的品味和营养价值,又因以粮食为主要组份的特点,产生了饲养牲畜与人争粮的世界性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本发明产出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的特点是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采用亩产鲜体15吨-25吨的有机牧草与高产动物蛋白组成,其产量是现有技术用粮食生产饲料产量的8-12倍,饲料的概念就是粮食。所以动物蛋白有机饲料的产出,等于将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8-12倍。
动物蛋白有机饲料,有着高营养的特性,当含有大于25%的动物蛋白时,其“蛋白质”含量,与GB5410-1999全脂奶粉相同,由于牧草和动物蛋白经过微波处理,使其养分易于吸收,料肉比转换达到2∶1-3∶1,适口性强,被饲牲畜生长速度快,抗病力极强,基本不生病。产出食品其风味还回原有的醇正。而独特的有机品质,保证了公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动物蛋白有机饲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动物蛋白有机饲料创造性的高产特点,解决了饲料或饲养牲畜与人争粮的问题,也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缺少问题,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回到本发明的起点,产出有机废弃物-资源动物蛋白有机饲料的产出,促成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有技术的工厂化舍饲牲畜,为公众产出有机的动物类食品,而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通过牲畜的过腹成粪,和公众消费本发明所产出的有机鱼、肉、蛋、禽、奶、粮、油、果、菜、茶,过腹成粪,及采用特效有机肥的农业生产中,产出的有机植物秸杆……等,基本不含有害化学污染物的有机废弃物,又回到了本发明的起点,不用在向外界索取原料,实现原料资源供给自给的再生产。
上述过程将向土地资源无须索取物质的传统农业,转变成在对土地“有机质”的给予中,成倍数提高土地资源有机植物产量的高效生态产业,以此保护土地资源。在确保能够为公众小康生活,提供充足有机物质资源和消纳由此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基础上,可以将供养现有人口的原生态占用面积中一部分面积土地回归大自然,实现生物的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或用高产出的物质资源供养更多的未来人口及供养其它地域的人口。进而可以根据国家、公众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需要,不以资源和环境的损耗为代价,自主创新实现高效生态产业的重定狭义生态占用。
上述过程通过人为的实现,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细述具体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特参照我国现实情况,采用对比举例说明,举例(一)、正在发生的生态占用。
(二)、实现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效果。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一)、正在发生的生态占用。
一个地区,全部可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土地1.5万亩,已无供其它生物占用的土地,年平均气温14℃-19℃,水利资源尚可满足使用,现有人口1万人。
该地区小康生活标准人均消费的物质1、植物类日消费粮食0.25公斤,全年91.25公斤,日消费油、果、菜、茶,2公斤,全年730公斤,2、动物类鱼、肉、蛋、禽、奶,日消费0.75公斤,全年273.75公斤。
根据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统一以粮食为标准,人均日消费植物类物质共计2.25公斤,粮食按1∶1折算,油、果、菜、茶按2∶1.25折算,综合折算成粮食1.5公斤。动物类物质共计0.75公斤,按料肉比3∶1折算成粮食2.25公斤,二项共计人均日消费粮食3.75公斤,全年1368.75公斤,1万人现有人口日消费粮食37.5吨,全年13687.5吨。
该地区1.5万亩土地,以高产为目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化肥,每亩地产出各类农作物,折成粮食亩产850公斤,1.5万亩土地共计产粮12750吨,而供养1万人现有人口小康生活需要用粮13687.5吨,尚差937.5吨,该地区所产粮食不能够满足该地区现有人口的需要。
每产出1公斤粮食,至少要产出2公斤-3公斤各类有机废弃物,按2.6公斤计算,该地区年产12750吨粮食,产出有机废弃物33150吨,而消费1公斤粮食又至少产出0.5公斤有机废弃物,该地区年消费13687.5吨粮食,产出有机废弃物6843.75吨,该地区年产出有机废弃物共计4万吨。
该地区有机废弃物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置,而产出的物质资源又不能够供养现有人口小康标准的生活,1.5万亩土地的土壤结构全部被化肥破坏,土壤中有机质基本耗尽,自然生态系统出现严重危机,现有人口所食的一切食品甚至饮用水源均被化学物污染,造成该地区公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受到伤害。该地区是以资源和环境快速损耗维持经济的“稳定”,构成了该地区人与自然惨重的两败俱伤,而且该地区根本无生物多样性可言,这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牺牲土地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真实的生态占用。
(二)、可以达到的效果。
该地区年产4万吨有机废弃物,对其进行增效和转换的处置,产出动物蛋白(按含水量8%-16%粉体计算)12500吨,特效有机肥12500吨-15000吨。
年产出12500吨特效有机肥,确保1.5万亩土地恢复和保持土壤有机的生态结构,成为有机的高质量农田,持续稳定的产出有机的植物。
1.5万亩有机农田全部种植高产牧草时,按平均亩产18吨鲜草,3∶1的比例亩产草粉6吨,1.5万亩土地产有机牧草粉9万吨与12500吨动物蛋白粉可组成动物蛋白有机饲料10.25万吨,按2.5∶1的料肉比计算,可产4.1万吨有机的鱼、肉、蛋、禽、奶。按现有技术所产饲料最佳料肉比3∶1计算,4.1万吨动物类食品折算成粮食12.3万吨,12.3万吨粮食可供养近9倍于现有人口或供养近9倍未来人口,等于将该地区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9.6倍或一亩产出9.6亩土地的产量。相当于每亩土地产粮8.2吨。
上述效果将该地区有机废弃物资源得到应有的利用。土地成为了有机的农田,用创新方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生物生产力,成多倍的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产出了有机的食品,但是,上述效果是在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生态占用面积上得出的,地球不是人类独占的,人类如果不顾及生物的多样性,不留出一定的地域空间供其它生物生存,地球生态系统将消亡。
上述效果真实的意图是人类生活、生产、产出了有机废弃物资源,进而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拥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类就能够自主创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生态占用。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把该地区1.5万亩狭义生态占用定位于1/4面积,将3/4的面积,即11250亩有机农田休耕,进行复原生态植被的回归自然,实现生物的多样性,用原1.5万亩中的1/4,3750亩土地,按小康生活标准供养1万人的现有人口和消纳现有人口产出的有机废弃物。
将重新定位的3750亩土地中1100亩有机农田种植粮食,仍按亩产量850公斤计算,1100亩产出粮食935吨,1万现有人口年人均粮食93.5公斤,不低于原标准91.25公斤。
将3750亩土地中1250亩有机农田,进行工厂化种植果、菜、茶、油等,按年平均亩产6吨计算,1250亩土地产出7500吨,1万现有人口年人均供750公斤,不低于原标准730公斤。
将3750亩土地中1000亩有机农田种植有机牧草,仍按亩产草粉6吨计算,1000亩地产出草粉6000吨,与消纳利用有机废弃物产出的一部分,1000吨动物蛋白粉,组合7000吨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通过舍饲牲畜,按料肉比2.5∶1,产出2800吨动物类有机食品,一万现有人口人均年供280公斤,不低于原标准273.75公斤。
剩余400亩地有机农田,做为该地区10年-15年内人口发展和机动使用,而消纳有机废弃物所产出的动物蛋白和特效有机肥,除供上述使用外,尚剩余大部分,可用于出口或供该地区以外地域使用,并在解决该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创造每年人均数万元的经济收益。
实现上述效果,不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个体行为,是把型如散沙各自为战的个体农业,改变成市场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可抵御任何风险的企业集团,进而把农业、工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的高效生态产业,进而切实解决了三农问题。
上述对比举例,在确保充足有机物质资源供给现有人口小康生活标准的基础上,将能够持续提供物质资源和消纳由此产出的有机废弃物“狭义生态占用”的面积,人为的大幅度缩小,节余出的面积回归大自然,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土地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定生态占用高效生态产业。
具体实施方案二将粪便、城市污泥类有机废弃物组份50%-70%与植物秸杆、杂草类有机废弃物组份30%-50%,即碳氮比范围10∶1-25∶1,添加含大于2%的有益菌水体混合,调整含水量为60%-70%,进行发酵熟化,时间180小时-240小时,然后采用微波灭菌干燥设备快速灭菌、干燥。裂解纤维物,使水份降到8%-16%,粉碎到40目-80目,即为动物蛋白饲养料,入库备用。
将动物蛋白饲养料出库,用含大于2%的有益菌水体调整并保持含水量60%-70%,在25%-30%的洁净室内,停置24小时-48小时,然后,进入苍蝇饲养工序,饲养苍蝇产出蝇蛆,将产出蝇蛆后的剩余物进入水蚯蚓饲养工序,饲养水蚯蚓,产出水蚯蚓成蚓.将产出水蚯蚓后的剩余物进入蚯蚓饲养工序,饲养蚯蚓.产出蚯蚓成蚓.剩余物为蚯蚓粪。
产出的蝇蛆、水蚯蚓、蚯蚓采用微波灭菌干燥设备分别快速干燥到含水量8%-16%,经粉碎到粒度60目以上,成为可保存2年的动物蛋白粉,或直接粉碎到含水率小于90%当天使用的动物蛋白浆,入库备用。
将组份80%-99%的蚯蚓粪与含量10%-50%有益菌水体浸拌,含水量小于50%组份1%-20%的生物炭经混拌后,即为特效有机肥。
在被化学物污染的土地上第一次使用特效有机肥,采用被10%-20%有益菌的水体浸拌,组份15%-20%生物炭与组份80%-85%蚯蚓粪组合的特效有机肥,发挥生物炭的特性净化土壤成份,在以后的使用中随着化学污染的减少,逐级降低生物炭组份。第二次(年)使用,采用30%-40%有益菌水体浸拌,组份10%生物炭与组份90%蚯蚓粪组成的特效有机肥。直接到第三次(年)使用,采用50%有益菌水体浸拌,组份1%-5%生物炭与组份95%-99%蚯蚓粪组成的特效有机肥,维持有益菌维护土壤有机结构的特性。
特效有机肥的施用量,首次使用每亩农田不少于1吨,第二年0.5吨-1吨。第三年后每亩维持用量不超过500公斤,但是在高产农田中使用应提高用量,如种植高产牧草,每年每亩施用量不少于1.5吨。
本发明用特效有机肥恢复土壤有机结构后,产出有机的粮、油、果、菜、茶。重点种植有机牧草,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将一部分土地回归自然。
有机牧草收割后,180分钟内采用微波设备进行有增长营养价值的烘干,将牧草烘干到含水份8%-16%,粉碎成粒度40目以下的草粉,或直接将鲜草粉碎成含水率小于90%的草浆,将草粉或草浆与动物蛋白粉或动物蛋白浆组合,经混合均质产出不同型体,适用于各类牲畜不同生产期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
为准确实施以下按含水量8%-16%的粉体举例采用蝇蛆动物蛋白粉组份15%-55%,与组份45%-85%牧草粉,组合成食草牲畜不同生长期的专用补饲饲料。
采用蝇蛆粉80%-90%,蚯蚓粉10%-20%,组成的动物蛋白粉,组份15%-55%,与组份45%-85%牧草粉,组合成禽类与杂食类牲畜不同生长期的专用饲料。
采用蝇蛆粉10%-20%、蚯蚓粉15%-30%、水蚯蚓粉50%-75%,组成的动物蛋白粉组份50%-90%,与牧草粉组份10%-50%,组合成食肉类水产品不同生长期的专用饲料,或上述组成动物蛋白粉组份5%-15%,牧草粉85%-95%组成食草类水产品不同生长期专用饲料。
实现时,如采用动物蛋白浆或牧草浆,将其含水量减去84%-92%即可。
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通过饲养各类不同生长期的牲畜,为公众产出有机的鱼、肉、蛋、禽、奶动物类食品,同时也产出了牲畜粪便类有机废弃物,并与公众生产和生活所排出的有机废弃物,又进入了本发明的再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起点是以有机废弃物为物质基础,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增效和转换的处置,产出动物蛋白和特效有机肥,然后用特效有机肥给予土地有机质和消除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使土地成为有机的农田,产出有机的粮、油、果、菜、茶,并重点产出有机牧草。用牧草与动物蛋白产出高产量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通过饲养被饲物,产出有机的鱼、肉、蛋、禽、奶,并产出有机废弃物资源,回归起点进行再生产。此循环过程,将向土地无序索取物质的传统农业,转变成对土地给予有机质的高效生态产业,成倍数提高土地有机植物的产量,以此保护土地资源,达到重定狭义生态占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增效和转换的处置,是将有机废弃物在“有益菌-微波-有益菌”,三次不可逆顺序的处理,将其所含养分大幅度的增效提高,又在“蝇蛆-水蚯蚓-蚯蚓”三次不可逆顺序的饲养中,将动物蛋白的饲养料的养分充分转换为动物蛋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特效有机肥是由;蚯蚓粪给予土壤有机质的特效,生物炭消除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特效,有益菌持续维护土壤有机环境的特效,使土地成为有机的农田,持续产出有机的植物类产品等,具备综合特效的有机肥,是以蚯蚓粪、生物炭、有益菌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动物蛋白是蝇蛆、水蚯蚓、蚯蚓的躯体生产的粉状物或浆状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动物蛋白有机饲料是分别采用蝇蛆、水蚯蚓、或蚯蚓组合的动物蛋白与牧草组合成不同型体、不同营养、不同生长期的各类被饲物专用系列饲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动物蛋白有机饲料,有高营养、高适口、高抗病、高产量、持续产出高品位、有机动物类食品的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提出了一种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以有机废弃物的消纳利用为起点,又以有机废弃物资源的产出为回归点,在循环经济的具体生产中,原料资源供给自给,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不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个体行为。是把型如散沙各自为战的个体农业,改变成市场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可抵御任何风险的企业集团,进而把农业、工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的高效生态产业,切实解决了三农问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对现有技术不可逆排列结合,形成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核心技术方案,具有极易推广和实现的特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土地资源、对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有重大意义的实现高效生态产业重定狭义生态占用核心技术方案。本案用有机废弃物为物质基础,产出动物蛋白和特效有机肥,用特效有机肥使退化和被污染的土地成为有机农田,产出有机的植物类食品和牧草,用牧草与动物蛋白组成产量近十倍于粮食,蛋白质含量近于或高于奶粉的动物蛋白有机饲料,通过畜牧养殖产出有机的动物类食品,产出循环生产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将无序的向土地索取物质的传统农业,变成给予土地“有机质”的高效生态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定狭义生态占用,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循环经济提出具体实现模式,为“三农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文档编号C05F3/00GK1934983SQ2005100723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志星 申请人:刘志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