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渔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7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渔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钓鱼杆上使用的渔标。
背景技术
渔标作为一种钓鱼的工具之一,与渔杆一起使用,主要作用在于反应水下鱼的情况。但一般使用的渔标,在渔杆远投深钓或水急湍流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反应鱼的情况。而且在大雾天气或夜晚钓鱼时,由于光线问题,钓鱼者基本就不能有效地发现渔标的变化。还有就是,杆尖细软无暴发力易断,粗硬又不灵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普通渔标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在夜晚大雾天气使用、钓鱼方法新颖的电子渔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电子渔标,包括渔标尾、与渔标尾固定连接的渔标尾座,及壳体和与壳体活动连接的渔标底座连接器,所述电子渔标还包括设置在渔标尾末端的过线环和发光体。
所述电子渔标还包括直径与壳体相近的拉簧,拉簧两端分别与渔标尾座和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电子渔标离开了传统水面浮标这一局限性,且简单,解决了远投深钓、水急无标且麻烦的历史;2、电子渔标末端的过线环和发光体,解决了视线不好情况下,如大雾、夜晚天气钓鱼不便的难题;3、电子渔标中部设置有拉簧,能提高渔标尾的灵敏度,能将瞬间的暴发作用力转嫁给渔标体和水中的猎物,解决了渔杆细软无暴发力易断,渔杆粗硬有力又不灵敏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待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1是渔标尾,2是过线环,3是发光体,4是渔标尾座,5是拉簧,6是壳体,7是渔标底座连接器,8是渔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渔标包括渔标尾1、与渔标尾1固定连接的渔标尾座4,及壳体6和与壳体6活动连接的渔标底座连接器7,以及设置在渔标尾1末端的过线环2和发光体3。渔标尾座4与拉簧5固定连接,拉簧5与壳体6固定连接。拉簧5的直径与壳体直径相近。
在渔标尾1与渔标尾座4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过线环2,在渔标底座连接器7上也设置有过线环2。
电子渔标处于待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将渔线8穿过过线环2。
电子渔标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3所示,拉簧5弯曲,解决了渔杆细软无暴发力易断,渔杆粗硬有力又不灵敏的问题。
权利要求1.电子渔标,包括渔标尾(1)、与渔标尾(1)固定连接的渔标尾座(4),及壳体(6)和与壳体(6)活动连接的渔标底座连接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渔标还包括设置在渔标尾(1)末端的过线环(2)和发光体(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渔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渔标还包括直径与壳体(6)相近的拉簧(5),拉簧(5)两端分别与渔标尾座(4)和壳体(6)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钓鱼使用的“电子渔标”,主要是在渔标尾末端设置有过线环和发光体,渔标中部设置有一根拉簧,鱼标底座边接器与任一相适应鱼杆顶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渔标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电子渔标”离开了水面浮标这一局限性,且简单,解决了远投、深钓、水急、无标的历史。2.“电子渔标”末端的过线环和发光体,解决了视线不好,夜钓不便的难题。3.“电子渔标”中部设置有拉簧,能提高渔标的灵敏度,能将瞬间暴发作用力转嫁给渔标体和水中猎物。解决了渔标细软无暴发力易断,渔杆尖粗硬不灵敏这一难题。4.“电子渔标”与同一发明、设计、申请人另二项已受理专利“霸王渔杆”,霸王渔钩配套使用更好。
文档编号A01K93/00GK2867870SQ200520033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1日
发明者李承祖 申请人:李承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