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高速插秧机的主要区别是分插机构的不同,它是插秧机关键功能部件。分插机构主要有曲柄摇杆机构、转臂滑道、旋转滑道式差速式、齿轮行星系、偏心链轮式和正齿行星系等分插机构。目前的高速旋转分插机构主要是针对标准化秧苗设计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秧爪模拟人工插秧动作,采用“切土块”方法进行高速机械插秧,同时要求严格配套农艺措施,以保证有较高的插秧质量。由于移栽期秧苗生长迅速,栽插秧苗高度受到限制;并且其运动曲线和驱动装置结构复杂,在不规则的秧田或秧苗过高,往往造成插取不准或多插、漏插现象,整机价格昂贵经济性、实用性差,限制了插秧机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本实用新型分插机构结构简单,调试方便,运动曲线简单,适合多种秧苗移栽,具有较高的机插速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主要由触头、退秧爪、触觉感知直线电机、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插秧定子、机箱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头上装有橡皮囊,退秧爪与触觉感知直线电机一端相连,触觉感知直线电机安装在退秧动子内,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和插秧定子封装在机箱内,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和插秧定子为扁平型,触觉感知直线电机为扁平型直线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本实用新型分插机构结构简单,调试方便,运动曲线简单,机插频率较高,可以自动补偿插秧不到位,避免漏秧、漂秧、勾秧现象,可实现多种秧苗高效率、高质量机械侧向插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插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种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主要由触头1、退秧爪2、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插秧定子7、机箱8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头1上装有橡皮囊,退秧爪2与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一端相连,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安装在退秧动子5内,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和插秧定子7封装在机箱8内,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和插秧定子7为扁平型,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为扁平型直线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结构简单,调试方便,运动曲线简单,适可实现多种秧苗高效率、高质量机械侧向插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插秧机的附加支撑上,电源接通后,控制机构发出指令,插秧动子6带动秧爪与退秧动子5作同步往复运动,当触头1上的橡皮囊接触地面时,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将感知信号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将信号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退秧动子5驱动退秧爪2完成快速退秧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主要由触头(1)、退秧爪(2)、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插秧定子(7)、机箱(8)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头(1)上装有橡皮囊,退秧爪(2)与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一端相连,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安装在退秧动子(5)内,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和插秧定子(7)封装在机箱(8)内,退秧定子(4)、退秧动子(5)、插秧动子(6)和插秧定子(7)为扁平型,触觉感知直线电机(3)为扁平型直线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往复式偏平分插机构,主要由触头、退秧爪、触觉感知直线电机、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插秧定子、机箱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头上装有橡皮囊,退秧爪与触觉感知直线电机一端相连,触觉感知直线电机安装在退秧动子内,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和插秧定子封装在机箱内,退秧定子、退秧动子、插秧动子和插秧定子为扁平型,触觉感知直线电机为扁平型直线电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可实现多种秧苗高效率、高质量机械侧向插秧。
文档编号A01C11/00GK2777938SQ200520033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1日
发明者徐立雄, 魏秦文, 陈继国, 张茂, 郭咏梅 申请人:西南石油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