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花卉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38308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根花卉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的一种方法,具体为球根花卉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花卉产业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大行业中名列第二位,人们对花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花卉是全世界最主要的鲜切花之一,在国内外花卉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我国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但是,目前我国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花卉的种球繁育技术比较落后,优良种球基本依靠进口,每年需从国外进口种球一亿多粒,不但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且常常受到外商的制约。
我国推进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国产化的过程,组培快繁技术已被普遍应用。组培快繁中又常出现组培苗移载成活率低和病害感染等问题。组培苗试管成球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只有马铃薯试管成球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上应用比较成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球速度快的球根花卉组培苗在大容器内诱导成球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2强制供气系统的培养箱作为培养容器,体积120-130L,培养面积5180-5610cm2;箱体顶部上方装有4-8盏40W的日光灯,光源与箱体顶部之间留有2-8cm的间隙;箱体的侧面有进气管和活动门,箱体顶部四角开有出气孔,出气孔粘贴细菌滤膜;CO2强制供气系统由CO2源、空气泵和连接管道组成,其将纯CO2与空气混合成1000-1500mg/L浓度的CO2气体,通过消毒、干燥后,强制输入培养箱内,供给植株充足的CO2,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用前培养箱要充分消毒;2)原材料选择选用继代增殖的健壮试管苗作为诱导成球的原材料;健壮试管苗的形态标准是苗高2-5cm,茎粗0.2-0.3cm,有叶3-5片,叶色浓绿,无畸形变异,未生根;
3)微型种球诱导;将试管苗接入培养箱的无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采用蛭石,其配方为1/2MS+NAA 0.1~0.3mg/L+IBA0.2~0.4mg/L+PP3335.0~10.0mg/L或1/2MS+IBA0.2~0.4mg/L+PP3335.0~10.0mg/L;诱导条件为CO21000-1500mg/L,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温度22±2℃,PH5.8;培养2-3个月,即可形成直径5-15mm的微型种球;植株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回流于种球而慢慢枯死后,将培养箱中的种球挖出贮藏;4)微型种球贮藏;一般用冷库或冰箱贮藏,将收获的微型种球在室温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4-10℃的低温下处理4-8周后,即可种植在开花球培育基地。
本发明采用“光自养+培养箱+诱导成球”的优化培养方法,使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花卉组培苗在培养箱内直接诱导成球,可以节约籽球的生产空间和时间,提高结球速度,省去移栽驯化阶段,避开不利环境条件,实现籽球工厂化的周年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用于东方百合的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2强制供气系统的培养箱作为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用有机玻璃制做,体积120L,体积120-130L,培养面积5180cm2,放在培养架上多层立体培养;箱体顶部上方装有8盏40W的日光灯,光源与箱体顶部之间留有5cm的间隙;箱体的侧面有进气管和活动门,箱体顶部四角开有出气孔,出气孔粘贴细菌滤膜;CO2强制供气系统由CO2源、空气泵和连接管道组成,其将纯CO2与空气混合成1000-1500mg/L浓度的CO2气体,通过消毒、干燥后,强制输入培养箱内,供给植株充足的CO2,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用前培养箱要充分消毒;2)原材料选择选用继代增殖的健壮试管苗作为诱导成球的原材料;健壮试管苗的形态标准是苗高5cm,茎粗0.3cm有叶3-5片,叶色浓绿,无畸形变异,未生根;3)微型种球诱导;将试管苗接入培养箱的无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采用蛭石,其配方为1/2MS+IBA 0.2mg/L+PP3336.0mg/L;诱导条件为CO21000-1500mg/L,光照强度25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温度22±2℃,PH5.8;培养2-3个月,即可形成直径5-15mm的微型种球;植株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回流于种球而慢慢枯死后,将培养箱中的种球挖出贮藏;4)微型种球贮藏;一般用冷库或冰箱贮藏,将收获的微型种球在室温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8℃的低温下处理6-8周后,即可种植在开花球培育基地。
实施例2用于彩色马蹄莲的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2强制供气系统的培养箱作为培养容器,体积130L,培养面积5610cm2;箱体顶部上方装有4盏40W的日光灯,光源与箱体顶部之间留有8cm的间隙;箱体的侧面有进气管和活动门,箱体顶部四角开有出气孔,出气孔粘贴细菌滤膜;CO2强制供气系统由CO2源、空气泵和连接管道组成,其将纯CO2与空气混合成1000-1500mg/L浓度的CO2气体,通过消毒、干燥后,强制输入培养箱内,供给植株充足的CO2,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用前培养箱要充分消毒;2)原材料选择选用继代增殖的健壮试管苗作为诱导成球的原材料;健壮试管苗的形态标准是苗高2cm,茎粗0.2cm,有叶3片,叶色浓绿,无畸形变异,未生根;3)微型种球诱导;将试管苗接入培养箱的无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采用蛭石,其配方为1/2MS+NAA0.1mg/L+IBA 0.3mg/L+PP3336.0mg/L。诱导条件为CO21200mg/L,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温度22±2℃,PH5.8;培养3周后可观察到组培苗茎基有膨大现象,2-3月后即可形成直径5-15mm的微型种球;成球率达90%以上。植株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回流于种球而慢慢枯死后,将培养箱中的种球挖出贮藏;4)微型种球贮藏;一般用冷库或冰箱贮藏,将收获的微型种球在室温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4℃的低温下处理4周,即可种植在开花球培育基地。
一个各层面积为125×45cm2的五层培养架上,可放置5个培养箱。每个培养箱中可栽植组培苗1120株,每个周期可产微型种球1008粒以上,每年4个周期,共产微型种球4032粒以上。一个占地125×45cm2的培养架全年总计可产微型种球2万粒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球根花卉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2强制供气系统的培养箱作为培养容器,体积120-130L,培养面积5180-5610cm2;箱体顶部上方装有4-8盏40W的日光灯,光源与箱体顶部之间留有2-8cm的间隙;箱体的侧面有进气管和活动门,箱体顶部四角开有出气孔,出气孔粘贴细菌滤膜;CO2强制供气系统由CO2源、空气泵和连接管道组成,其将纯CO2与空气混合成1000-1500mg/L浓度的CO2气体,通过消毒、干燥后,强制输入培养箱内,供给植株充足的CO2,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用前培养箱要充分消毒;2)原材料选择选用继代增殖的健壮试管苗作为诱导成球的原材料;健壮试管苗的形态标准是苗高2-5cm,茎粗0.2-0.3cm,有叶3-5片,叶色浓绿,无畸形变异,未生根;3)微型种球诱导;将试管苗接入培养箱的无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采用蛭石,其配方为1/2MS+NAA 0.1~0.3mg/L+IBA0.2~0.4mg/L+PP3335.0~10.0mg/L;诱导条件为CO21000-1500mg/L,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温度22±2℃,PH5.8;培养2-3个月,即可形成直径5-15mm的微型种球;植株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回流于种球而慢慢枯死后,将培养箱中的种球挖出贮藏;4)微型种球贮藏;一般用冷库或冰箱贮藏,将收获的微型种球在室温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4-10℃的低温下处理4-8周后,即可种植在开花球培育基地。
2.一种球根花卉组培苗容器内成球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2强制供气系统的培养箱作为培养容器,体积120-130L,培养面积5180-5610cm2;箱体顶部上方装有4-8盏40W的日光灯,光源与箱体顶部之间留有2-8cm的间隙;箱体的侧面有进气管和活动门,箱体顶部四角开有出气孔,出气孔粘贴细菌滤膜;CO2强制供气系统由CO2源、空气泵和连接管道组成,其将纯CO2与空气混合成1000-1500mg/L浓度的CO2气体,通过消毒、干燥后,强制输入培养箱内,供给植株充足的CO2,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用前培养箱要充分消毒;2)原材料选择选用继代增殖的健壮试管苗作为诱导成球的原材料;健壮试管苗的形态标准是苗高2-5cm,茎粗0.2-0.3cm,有叶3-5片,叶色浓绿,无畸形变异,未生根;3)微型种球诱导;将试管苗接入培养箱的无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采用蛭石,其配方为1/2MS+IBA0.2~0.4mg/L+PP3335.0~10.0mg/L;诱导条件为CO21000-1500mg/L,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温度22±2℃,PH5.8;培养2-3个月,即可形成直径5-15mm的微型种球;植株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回流于种球而慢慢枯死后,将培养箱中的种球挖出贮藏;4)微型种球贮藏;一般用冷库或冰箱贮藏,将收获的微型种球在室温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4-10℃的低温下处理4-8周后,即可种植在开花球培育基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球速度快的球根花卉组培苗在大容器内诱导成球的培养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1)培养箱的准备用配有CO
文档编号A01H4/00GK1887051SQ20061010448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日
发明者师向东, 邱仲华 申请人:甘肃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