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及其关联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及其关联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混凝土和沥青等人工地面、庭院、公园、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比赛场地的表面绿化所使用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及其关联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屋顶等表面绿化的植物栽培垫块体,日本专利特开2003-230316号公报(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在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上层叠纤维垫块而成的植物栽培垫块体,在纤维垫块的多个部位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并在支承体的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对应的部位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支承体结合用孔,通过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将使植物生长用垫块与支承体上下结合的结合件插入于上下连通状态的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中,从而将两者上下结合。
这种植物栽培垫块体,为了便于制造、搬运、施工等而通常制造为方形(最好是正方形)等的块状,并以块状搬运到施工现场,在现场放置、固定所需数量的块状的植物栽培垫块体。
日本专利特开2003-230316号公报揭示了这样一种方式在构成植物栽培垫块体的支承体的外周部设有可将支承体互相邻接连接的连接部,利用该连接部在施工现场将支承体互相之间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可防止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植物栽培垫块体互相之间分离及各植物栽培垫块体的飞散或损伤等。
但是,在施工现场利用连接部将纤维垫块的下侧的支承体互相之间的外周部进行连接的作业,由于在宽大面积的施工中需要相当的劳力,故希望更简便且有效地可对植物栽培垫块互相之间进行连接作业的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30316号公报发明内容鉴于以往技术存在的上述那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支承体上层叠有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多个植物栽培器具在对象面上以邻接的状态简便且有效地连接,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植物栽培器具的飞散等现象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及其形成该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用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和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而成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点是,所述多个植物栽培器具分别如下构成在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上,在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此状态下,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利用结合体结合而成,且,所述多个植物栽培器具的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连接。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用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其特点是,包括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所述支承体中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了植物生长用垫块的状态下将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形成所述植物栽培器具用的结合体;在使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的状态下、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用的连接器具。
另外,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方法,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而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中的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了植物生长用垫块的状态下,利用结合体使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形成所述植物栽培器具,在使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的状态下,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
由于多个植物栽培器具的邻接连接,是通过使植物栽培器具互相之间邻接地将各植物栽培器具的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来进行的,故与直接将植物生长用垫块下面的支承体互相之间连接的场合相比,可容易且顺利地进行连接作业。各植物栽培器具由于是在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层叠在支承体中的支承部上的状态下利用结合体将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而成的,因此,通过利用连接器具将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可获得将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的各植物生长用垫块及支承体有效连接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由此,可有效防止因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植物栽培器具互相之间的分离及各植物栽培器具的飞散或损伤等。
所述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可作成在所述植物生长用垫块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在该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插入并贯通有所述结合体。
此时,通过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厚度方向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插入并贯通所述结合体,可有效地进行两者的结合。
该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可作成所述支承体和结合体及连接器具是分体构件,结合体插入在所述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在该结合体的上端部位于植物生长用垫块上侧的状态下,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中的所述结合体的上端部互相之间,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连接。
此时,通过在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层叠在支承体中的支承部上的状态下从上方将结合体插入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从而可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结合作业,在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被结合的状态下,由于结合体的上端部位于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故可更容易地顺利地利用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中的结合体的上端部互相之间的连接器具进行连接作业。
上述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包括载放面粘接用构件,该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具有朝下方开口的粘接剂保持凹部,该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可作成与支承体及植物生长用垫块一起利用结合体结合,以在支承体被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围绕上述粘接剂保持凹部的外周侧部分的下端部可与载放面接触,该结合体具有上下开口的连通孔,在利用结合体将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和支承体及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的状态下,从所述连通孔的上部开口,通过该连通孔可将粘接剂引导到上述粘接剂保持凹部。
在利用结合体将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将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围绕载放面粘接用构件的下方开口的粘接剂保持凹部的外周侧部分的下端部与载放面接触。在该状态下,从结合体的连通孔的上部开口通过该连通孔可将粘接剂引导到所述粘接剂保持凹部,故通过从结合体的上部开口将粘接剂导入连通孔,从而可通过连通孔将粘接剂配送到粘接剂保持凹部。由此,在粘接剂保持凹部可将各植物栽培器具粘接固定在载放面上。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可作成所述支承体中的竹帘状部,在所述支承部的大致整个上面部具有可供在所述植物生长用垫块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插入并贯通的上方开口的通孔,并在所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空间形成部,该空间形成部,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以在将所述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通孔伸到支承部下方的植物的根可生长,且空气及水可在与支承体的侧方外部之间流通。
植物生长用垫块被层叠在支承体中的竹帘状部的支承部上,在该支承部的大致整个上面部具有可使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插入并贯通的上方开口的通孔。在该支承部的下方具有空间形成部,在将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该空间形成部可使通过通孔伸到支承部下方的植物的根生长。另外,空间形成部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以使空气及水可在与支承体侧方外部之间流通。因此,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中开始生长的植物的根通过通孔而可在支承部下方的空间形成部中及向支承体侧方外部纵横生长,通过植物不断生长,各植物栽培器具中的植物生长用垫块和支承体的结合逐渐得到强化。另外,若在将所述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该空间形成部作成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的结构,以使通过通孔伸向支承部下方的植物的根也可向支承体的侧方外部生长,则通过植物不断生长,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互相之间的连接就逐渐得到强化。
另外,植物生长用垫块中的多余的水,通过支承体的支承部的大致整个上面部所设有的上方开口的通孔而向空间形成部流下,空间形成部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在将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使空气及水可在与支承体侧方外部之间流通。因此,多余的水可排向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并可使新的水从支承体的侧方外部流入空间形成部内,且空间形成部维持通气性,因此,在空间形成部中纵横生长的根可获得防止根部腐烂并适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采用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及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方法,由于在将各植物栽培器具的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可通过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而对多个植物栽培器具进行邻接连接,因此,与直接将植物生长用垫块下的支承体互相之间连接的场合相比,可容易且顺利地进行连接作业。各植物栽培器具是在植物生长用垫块层叠在支承体中的支承部上的状态下利用结合体将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而成的,故通过利用连接器具将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可获得将邻接植物栽培器具的各植物生长用垫块及支承体有效连接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可有效防止因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植物栽培器具互相之间的分离和各植物栽培器具的飞散或损伤等。


图1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装配图。
图3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另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结合体的立体图。
图6是长脚结合体的立体图。
图7是支承体的俯视概略图。
图8是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俯视概略图。
图9是植物栽培器具的俯视概略图。
图10是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至图9都是涉及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及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方法,图1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装配图,图3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另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结合体的立体图,图6是长脚结合体的立体图,图7是支承体的俯视概略图,图8是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俯视概略图,图9是植物栽培器具的俯视概略图,图10是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M连接成邻接的状态。各植物栽培器具M是,支承体30和植物生长用垫块20利用结合体40结合,这些植物栽培器具M利用连接器具L连接。
植物生长用垫块20是采用这种技术来制造的,即以对用含约80%聚酯系合成纤维编织后的织布的废弃屑进行开松纤维而加工成纤维状的材料为主材料,将占整体约20%重量的低融点的聚酯纤维作为粘合纤维使其混合分散于该主材料中,再将肥料及土壤改良材料(沸石)等分散于纤维的集合体中。也就是说,在将把肥料及土壤改良材料分散于使这些纤维在规定厚度无方向性地集合成立体的纤维的集合体中的状态下加热到粘合纤维熔融的温度后,将其冲压成相对于集合状态的厚度约为20至50mm的厚度,通过使粘合纤维冷却、硬化,使纤维互相之间结合并在纤维间形成无数的空隙,从而获得在纤维的空隙中添加有肥料及土壤改良材料的植物生长用垫块20。在俯视看为正方形(形状不限于此)的植物生长用垫块20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轴线方向是厚度方向的圆柱形状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
构成为俯视看与植物生长垫块20实质上相同的正方形(形状不限于此)的支承体30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而一体成形,整体是竹帘状部、形成其上面部的支承部32构成大致棋盘网眼状的格子状。每纵横分别2眼的正方形的4眼,该4眼的中央格子点比其它格子点放大,呈圆形状。在支承部32的整个上面部形成许多的上方开口的通孔34,可使层叠结合在支承部32上的植物树脂用垫块20中生长植物的根插入并贯通,俯视看都构成大致方形(通孔的形状不限于该形状,例如可任意采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其它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支承部32的上面部,除了通孔34及设置在支承体30的四个角部处的支承体侧凸部35外的部分是大致一定高度。在支承部32中的所述正方形的每4眼的圆形格子点的下侧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的支柱部36。在将支承体30载放在载放面C上的状态下,支柱部36对支承部32进行支承,各支柱部36的下端位置(载放面位置)和支承部32之间的空间中除了支柱部36外的部分是空间形成部38。
支承体侧凸部35设在与植物生长用垫块20中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对应的部位。支承体侧凸部35构成以相当于非压缩状态的植物生长用垫块20厚度的约1/3的高度从支承部32向上方突出的圆筒形状,其外径比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的内径稍小。支承体侧凸部35的内周侧构成使支承部32上下贯通的支承体结合用孔39的上部。支承体结合用孔39的下端部形成在内径稍放大的扩径部39a上。
结合体40是合成树脂制(也可使用原分解性合成树脂),在外径大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外径的构成圆环板状的大径平头部40a的中央部下方,具有基本沿纵向将圆筒分割的呈二股状的脚部40b,在各脚部40b的下端部具有向下方呈尖头状、上侧呈比脚部40b扩开的钩子状的止脱尖头部40c。在脚部40b中的大径平头部40a的下侧设有向外方突出的一对挡块部40d。在大径平头部40a的中央部设有连通孔40e并在上下开口。
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具有朝下方开口的粘接剂保持凹部B1,该粘接剂保持凹部B 1的中央部上方形成结合用环状部B2,该结合用环状部B2的上部形成为与内外径一起缩径后的缩径部B3,该缩径部B3的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结合用孔B4。
在使用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场合(图2、图3),在支承体30的支承部32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20以与各支承体侧凸部35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下部嵌合,并将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上部的缩径部B3内嵌在支承体结合用孔39下端部的扩径部39a。由此,将植物生长用垫块20沿水平方向定位在支承体30的支承部32上,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支承体结合用孔39和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结合用环状部B2可作成上下连通的状态。这样,一旦在上下连通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支承体结合用孔39和结合用环状部B2上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的上开口使止脱尖头部40c向下而插入结合体,则在通过支承体结合用孔39及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缩径部B3时,两止脱尖头部40c互相之间利用该支承体结合用孔39和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内周部被向内方按压,在脚部40b互相之间向内方弯曲的状态下,该两止脱尖头部40c在通过支承体结合用孔39及缩径部B3后,在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结合用环状部B2中两脚部40b向外方扩大,两止脱尖头部40c也向外方复原。这样,止脱尖头部40c的扩开后的上侧部被钩挂在结合用环状部B2的缩径部B3的下端,大径平头部40a被钩挂在植物生长用垫块20的上面,容易而可靠地进行植物生长用垫块20相对于支承体30的定位和层叠结合,可形成植物栽培器具M。并且这样就成为通过结合体40的连通孔40e而成为可将粘接剂从连通孔40e的上部开口配送到粘接剂保持凹部B1的状态。结合体40(例如因人在其上踩踏等)被过分推入到下方的现象,通过挡块部40d的下端与支承体侧凸部35的上端抵接来防止。通过将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中的上部作成可将大径平头部40a插入的大内径部,可使大径平头部40a钩挂在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内的所述大内径部的下端部上。
当在支承体30中载放面C上载放该植物栽培器具M时,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围绕粘接剂保持凹部B1的外周侧部分的下端部分成为与载放面C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从结合体40的连通孔40e的上部开口注入液状的粘接剂,就可通过连通孔40e将粘接剂配送到粘接剂保持凹部B1。由此,在粘接剂保持凹部B1中可将植物栽培器具M粘接固定在载放面上。而作为粘接剂,除了液状、膏状或果冻状等流动体或半流动体的粘接剂外,也可使用粉末、粒状等固体状粘接剂等。
在不使用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场合(图4),当植物生长用垫块20层叠在支承体30的支承部32上、以与各支承体侧凸部35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的下部嵌合时,将植物生长用垫块20沿水平方向定位在支承体30的支承部32上,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和支承体结合用孔39可作成上下连通的状态。这样,一旦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的上开口将止脱尖头部40c向下而将结合体40插入在上下连通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和支承体结合用开孔39中,则在通过支承体结合用孔39时,两止脱尖头部40c互相之间被该支承体结合用孔39的内周部向内方推压,在脚部40b互相之间向内方弯曲的状态下,该两止脱尖头部40c通过支承体结合用孔39后,两脚部40b向外方扩开,两止脱尖头部40c也向外方复原。这样,止脱尖头部40c的扩开的上侧部钩挂在支承体结合用孔39下端的扩径部39a的上端面上,大径平头部40a钩挂在植物生长用垫块20的上面,容易而可靠地进行植物生长用垫块20相对于支承体30的定位和层叠结合,可形成植物栽培器具M。
连接器具L是利用与正方形四边及二对角线对应的细长平板状的连接臂L1将位于正方形各顶点的大致圆板状的4个连接板L2连接而成的。各连接板L2的外周部下侧的每个等中心角具有向下方突出并在下端部具有向内的爪部L31的保持片L3。各连接板L2中央部具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L4。将连接板L2从上侧相对于结合体40的大径平头部40a推压使保持片L3的爪部L31钩挂在大径平头部40a下侧,保持片L3外嵌在大径平头部40a上,由此连接器具L的各连接板L2被固定在结合体40的大径平头部40a上。
在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的场合,在使用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场合和不使用它的场合,如图10所示,都使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M的边互相之间相接地将必要数目的植物栽培器具M棋盘网眼状载放在载放面上。在4个植物栽培器具M的角落部互相之间的每个集合位置,将连接器具L的各邻接板L2从上侧向位于各栽培器具M的角落部的集合体40的上端部即大径平头部40a按压而固定在大径平头部40a上,集合体40的上端部互相之间利用连接器具L连接,4个植物栽培器具M就被连接。在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的周缘部,2个植物栽培器具M的角落部互相之间所集合的位置,使用通过细长平板状的连接臂L1将2个连接板L2连接而成的周缘部用连接器具LA来对两植物栽培器具M的结合体40上端部互相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同样可将两植物栽培器具M连接。因此,与直接将植物生长用垫块20下的支承体30互相之间连接起来的场合相比,可容易而顺利地进行植物栽培器具M的连接作业。而且,各植物栽培器具M由于是在将植物生长用垫块20层叠在支承体30的支承部上的状态下利用结合体40将该支承体30和植物生长用垫块20结合而成的,故通过利用连接器具L将结合体40互相之间连接,则可获得将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M的各植物生长用垫块20和支承体30(以及在使用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的场合是该载放面粘接用构件B)有效连接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当载放在如此形成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的各植物生长用垫块20上的草苗不断生长时,其根伸到植物生长用垫块20,再通过通孔34伸向支承部32的下方,在空间形成部38也生长根。分别通过任意的相邻的通孔34伸向支承部32下方的根互相之间在空间形成部38向侧方生长,可互相交错。另外,任何通孔34都通过空间形成部38与支承体30的侧方外部相通。通过通孔34伸向支承部32下方的根在空间形成部38中可向多方向延伸而尽可能地自由生长,因此,草苗生长较好,植物生长用垫块20和支承体30的结合也得到强化。
另外,空间形成部38朝下方开放,在支承体30的侧方外部开口。因此,在与支承体30侧方外部之间可使空气和水流通,从空间形成部38向侧方外部的排水性优异。此外,在各植物生长用垫块20中生长的根在空间形成部38中向侧方外部生长,由此,根在邻接的空间形成部38互相之间交错,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M互相之间的连接逐渐得到强化。
支承体30具有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弯曲或破坏、在支承部32上至少可支撑成人的刚性及强度。因此,不会因在植物栽培器具M上步行而损伤通过通孔34向空间形成部38生长的根,不妨碍草苗等植物的培育,在植物栽培器具M上步行时的步行性也良好。
在利用结合体将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后的状态下,结合体例如与前述例子相同,除了结合体的上部露出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上侧的形态外,也可作成结合体的上端位于植物生长用垫块上端开口的上下通路内(例如作为所述上下通路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的上下中间位置等)的形态。在后者的场合,由连接器具进行的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的连接,可通过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下通路内将结合体和连接器具连接来进行。
连接器具不限于上述形态,若可确保强度及刚性等,可作成例如将所述连接器具的连接臂仅作为二个对角线将4个连接板连接的形态。另外,对于连接器具和结合体的结合机构,也不限于上述形态,可从各种嵌合机构等中适当选择采用。连接器具不限于仅与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连接的结构,也可与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连接并与植物生长用垫块等进行任何连接。
另外,采用将结合体与连接器具设成一体的结构时,在邻接的支承体上分别载放植物生长用垫块、利用与所述连接器具设成一体的结合体将各支承体和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同时利用连接器具将植物栽培器具连接,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
另外,通过从结合体的上端开口将粘接剂导入连通孔,从而通过连通孔及下端开口将粘接剂配送到粘接剂保持凹部,在粘接剂保持凹部中将植物栽培器具粘接固定在载放面上的场合,也可在将连接器具与结合体连接的状态下结合体的上端开口通向上方,可将粘接剂导入上端开口地构成连接器具(例如在上述例子中,通过各连接板的通孔可将粘接剂从结合体的上端开口导入到连通孔)。
也可将载放面粘接用构件与支承体形成一体(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载放面粘接用构件与支承体结合用孔39的下端部连续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植物生长用垫块,除上述例子外,例如可采用如下结构包含合成纤维的纤维立体集合,在受到规定压力的冲压而在所述纤维间形成无数空隙的状态下、所述纤维的交点用粘接剂结合。构成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主材料是包含合成纤维的纤维。既可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而成,也可仅仅是合成纤维。作为合成纤维,聚酯系合成纤维、例如四酮(注册商标)是适合的。聚酯系合成纤维是强韧性且富耐久性,而且耐药性优异,故可长期稳定使用。因此,最好作成包含50重量%以上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的材料。70重量%以上为佳,80重量%为最佳。而且,也可是聚酰胺系合成纤维或聚丙烯系合成纤维等其它种类的合成纤维。作为粘接剂,最好使用融点比构成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主材料的纤维还低的纤维,作为这种纤维,最好使用低融点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等低融点的合成纤维,但并不限于这种纤维。作为粘接剂的其它例子,对于未硬化的状态可列举液状或膏状的粘接剂。作为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厚度例如可作成1至20cm。在该场合,例如如图6所示的长角脚结合体41那样,根据需要使用将结合体长度加长的长角脚结合体41。长脚结合体41的大径平头部41a的中央部下方具有下部呈二股状的圆筒状脚部41b,在各脚部41b的下端部具有构成向下方的尖头状、上侧构成从脚部41b扩开的钩子状的止脱尖头部41c。在脚部41b的止脱尖头部41c的稍稍上方,设有向外方突出的一对挡块部41d。从大径平头部41a的中央部至脚部41b内的上下中间部形成有上下开口的连通孔41e。
这种植物生长用垫块,由于是将包含合成纤维的纤维立体性集合、在受到规定压力的冲压而在纤维间形成无数空隙的状态下将纤维的交点用粘接剂结合而成的,故在内部具有无数空隙,实现优异的保水性和吸水性,可在舒适的环境下使植物生长。而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面部,可设置管子等收容槽,用于配设向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的上面部送水或散水的可挠性或非可挠性的管子及其它设备。
载放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的载放面一般是平坦面,但可作成倾斜面。植物的生长是,例如可将草苗之类的苗放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上使其生长,或将植物种子播种或埋入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中,使其发芽生长。在将种子直接播种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中的场合,最好从其上放置土和纸等后散水,使种子发芽。
本发明的支承体除了可作成整体是竹帘状部的结构外,也可具有无竹帘状部的部分。竹帘状部的上面部除了通孔以外的部分大致是一定高度的结构,此外,例如也可具有凸部及凹部两方或一方。俯视看,通孔的总面积与竹帘状部的上面部面积的比例可作成例如35至95%,以70至95%为佳,80至95%更好。最好在支承体的上面部均匀地遍布有通孔。
当在支承部的下方具有空间形成部时,该空间形成部的高度例如可作成5至100mm,作成10至60mm为佳,作成15至40mm更好。空间形成部包含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的部分并最好向下方开放,以可使空气及水在与支承体侧方外部之间流通(最好栽培植物的根也可向侧方外部伸出)。此时,从空间形成部向侧方外部的排水性优异。
利用结合体将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用的支承体结合用孔设在支承体上时,支承体结合用孔一般作成贯通孔,但也可将上端开口、下端部封住的结构。
当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上设置垫块结合用贯通孔时,例如可设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外周部附近的留有间隔的位置(例如植物生长用垫块俯视看为方形场合的四个角落部)。支承体结合用孔处于与其对应的位置。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及支承体结合用孔的水平剖面形状最一般的是圆形,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多边形状。在利用结合体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和支承体结合后,也可不在植物生长用垫块上设置贯通孔。也可根据需要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外周部设置上下方向的槽状部等,在外周部利用结合体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和支承体结合。
结合体例如具有垫块侧止脱部(例如在垫块结合用贯通孔的周围扩开的平头部等的扩开部)和支承体侧止脱部(例如在支承体结合用孔的周围扩开的尖头形的钩子状部),当将结合体插入上下连通状态的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内时,在插入时可通过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及支承体结合用孔,插入结束时,可阻止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或支承体结合用孔中脱落,尤其是,可将垫块侧止脱部和支承体侧止脱部之间作成例如棒状或板状的连接部或脚部。另外,也可具有在插入时允许结合体插入垫块结合用贯通孔或支承体结合用孔中、插入结束时阻止结合体脱落的机构,例如向一定方向将结合体插入时扩开、向逆向不扩开(或难以扩开)的阀状或舌片状的止脱机构(例如,由向下方将结合体插入在支承体结合用孔内或支承体结合用孔的下部或下方时、内端部一边向下方弯曲一边向外方扩开、向上方不弯曲或难以弯曲的内方突出的多个舌片部[例如合成树脂制的]所构成)。
作为向下(固定方向的一例子)插入结合体时扩开、逆向难以扩开的止脱机构,可例举如下机构等在例如像前述那样的舌片部的场合,作为舌片部自身的功能难以向上弯曲;舌片部自身同样可向上下弯曲,但欲向上方弯曲时将抵接的弯曲防止部设在上侧;舌片部自身既向上也向下都可同样弯曲,但结合体的前端部在成为例如上侧向外方扩开的形状的尖头形的钩子状部并将结合体向下插入时,舌片部容易向下弯曲并扩开,一旦通过尖头形的钩子状部、解除舌片部弯曲使舌片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时,难以利用向上方扩开的钩子状部的上侧部分使舌片部向上弯曲。
结合体可由合成树脂或其它材料构成,最好使用再生材料。并且结合体也可由原分解性材料构成。在该场合,例如在结合体分解之前,通过栽培植物的根通过通孔而伸向支承部下方并在空间形成部生长,可维持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层叠结合。在栽培的植物的根枯萎或变更植物的场合,在对植物生长用垫块进行更换时,只要分解结合体就可容易进行更换。例如,也可在上下连通状态的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中通过插入硬化而把使植物生长用垫块和支承体上下结合的充填粘接剂、最好在硬化状态下具有弹性的充填粘接剂作成结合体。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可在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下面侧具有定位用的垫块侧凹部及/或垫块侧凸部,且可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面侧具有与所述垫块侧凹部嵌合的定位用的支承体侧凸部及/或与所述垫块侧凸部嵌合的定位用的支承体侧凹部。通过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并使互相对应的垫块侧凹部和支承体侧凸部及/或垫块侧凸部和支承体侧凹部嵌合,而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水平方向定位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可成为上下连通的状态。这样,通过将结合体插入于上下连通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内,可容易、可靠地进行定位和层叠结合。
此外,所述支承体侧凸部是所述支承体结合用孔的外周部从支承体的支承部上面向上方突出形成的,所述垫块侧凹部最好是所述垫块结合用贯通孔。通过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并使支承体侧凸部与互相对应的垫块侧凹部嵌合,而将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水平方向定位在支承体的支承部上,可使互相对应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成为上下连通的状态,通过将结合体插入该上下连通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和支承体结合用孔内,可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定位和层叠结合。通过将支承体侧凸部作成使支承体结合用孔的外周部从支承体的支承部上面向上方突出的结构,从而不必另外设置垫块侧凹部和支承体侧凸部。
对于以上的实施形态的所描述的上下位置关系,是仅根据附图便于说明用的,并不限定实际的使用状态等。另外,尤其以上的实施形态的所描述的构成零件的尺寸、个数、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位置等,只要没有记载受其限定的描述,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这些,只不过是说明例子而已。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植物栽培器具分别如下构成在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上,在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此状态下,利用结合体将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且,所述多个植物栽培器具的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植物生长用垫块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垫块结合用贯通孔,所述结合体插入并贯通该垫块结合用贯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和结合体及连接器具是分体构件,结合体插入所述垫块结合用贯通孔内,在该结合体的上端部位于植物生长用垫块上侧的状态下,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被结合,邻按的各植物栽培器具中的所述结合体的上端部互相之间,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具有载放面粘接用构件,而该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具有朝下方开口的粘接剂保持凹部,该载放面粘接用构件与支承体及植物生长用垫块一起利用结合体结合,从而在支承体被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使围绕上述粘接剂保持凹部的外周侧部分的下端部可与载放面接触,该结合体具有上下开口的连通孔,在利用结合体将载放面粘接用构件和支承体及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的状态下,可从所述连通孔的上部开口经过该连通孔而将粘接剂引导到上述粘接剂保持凹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中的竹帘状部在所述支承部的大致整个上面部具有上方开口的通孔,该通孔可供在所述植物生长用垫块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插入并贯通,并在所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空间形成部,该空间形成部在支承体的侧方外部开口,从而可在将所述支承体载放在载放面上的状态下,使通过所述通孔而伸到支承部下方的植物的根得以生长,且使空气及水可与支承体的侧方外部之间流通。
6.一种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件,用于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以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所述支承体的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的状态下将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形成所述植物栽培器具用的结合体;在使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的状态下、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用的连接器具。
7.一种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形成方法,用于将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连接而形成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竹帘状部的支承体上,在形成所述竹帘状部的上面部的支承部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在此状态下,利用结合体使该支承体和植物生长用垫块结合并形成所述植物栽培器具,在使多个植物栽培器具邻接的状态下,从各植物生长用垫块的上侧利用连接器具将邻接的各植物栽培器具的结合体互相之间连接。
全文摘要
在支承体(30)上层叠植物生长用垫块(20),使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与支承体结合用孔(39)上下连通。从垫块结合用贯通孔(28)的上开口插入结合体(40),将支承体(30)与植物生长用垫块(20)层叠结合而形成植物栽培器具M。使邻接的植物栽培器具的边互相之间接触地将所需数目的植物栽培器具M载放在载放面C上,4个植物栽培器具的四个角落部互相之间的每集合位置,通过从上侧将连接器具L的各连接板L2按压固定在集合体(40)的大径平头部(40a)上,从而将结合体(40)的上端部互相之间连接而获得植物栽培器具连接体J,采用本发明,可将支承体上层叠有植物生长用垫块的多个植物栽培器具在对象面上以邻接的状态简便且有效地连接,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植物栽培器具的飞散等现象。
文档编号A01G9/02GK101077056SQ20061010854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青山恭久, 塚本讲司 申请人:绿爱株式会社, 山崎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