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2960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的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褐环粘盖牛肝菌圃地的人 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 (L. :Fr) Gray]是一种优良的菌根食用 菌,在国内广泛分布,是一种重要的野生商品蘑菇,也是出口的野生牛肝菌之 一,目前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商品全部靠野生采集,尚无成功的人工栽培方法。
所见报道有陈连庆、裴致达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液体培养条 件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树种马尾松共生的优良菌根真菌 (《林业科学研究》1998, 11 (4): 443—446)。目前人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的 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因此也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褐环粘盖牛肝菌。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褐环粘盖牛 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实现了褐环粘盖牛肝菌产业化的人工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 菌种分离培养采集的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 母种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B、 菌种扩繁将上述的培养的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培养, 先静止培养,待接入的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有大量棕褐色菌 球;
C、 无菌苗培育选新鲜湿地松饱满种子在水中浸泡,沥干后经消毒处理, 然后将种子催芽,待露白后,播入经灭菌的无菌苗培养基质,培养得到无菌苗;
D、 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培育的无 菌苗进行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菌根苗,然后将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的苗 圃地,培养出菇;或者将蘸菌浆后的无菌苗直接密植在经消毒的苗圃地,培养 出燕。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A中母种培养的温度为20 28°C ,时间为25 30天。 作为再优选,上述的母种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 马铃薯 80 150g 葡萄糖 10 20g
磷酸二氢铵0. 5 2g 磷酸二氢钾0. 5 1. 5g
硫酸镁 0.5 lg 松根150 300g煮后的过滤液
琼脂 10 30g 。
作为最优选,上述的母种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 马铃薯 100g 葡萄糖 10g
磷酸二氢铵lg 磷酸二氢钾0. 5 1. 5g
硫酸镁 0.5 lg 松根200g煮后的过滤液 琼脂 20g。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B中容器采用三角烧瓶,用化纤棉塞封口,外加牛 皮纸,置常规灭菌,冷却后接入母种,培养温度为20 22°C,静止培养2 4天, 震荡培养,转速为100 140转/分,培养20 30天。
作为再优选,上述的步骤B中扩繁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 数的成份
磷酸二氢钾0.5 2g 硫酸镁0. 1 lg
磷酸二氢铵0.5 2g 葡萄糖5 30g
淀粉 2 20 g。
作为最优选,上述的步骤B中扩繁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 数的成份
磷酸二氢钾l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铵 lg 葡萄糖10g
淀粉 5g。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C中新鲜湿地松饱满种子浸泡温度为20 25°C,浸 泡时间12 15小时,无菌苗的培养时间为1 1. 5个月。
作为再优选,上述的无菌苗基质配方包括蛭石、泥炭、沙,配比为1: 0.5
1.5: 0. 1 0.3。作为最优选,上述的蛭石、泥炭、沙的配比为l: 1: 0.2。
本发明提供得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菌种分离培养——菌种扩繁
—无菌苗培育——菌根苗培育密植——栽培出菇。与现有其他燕类人工栽培 技术路线相比完全不同,本发明采用合成的褐环粘盖牛肝菌湿地松菌根苗采用
10_50厘米间距密植于经过消毒的圃地,实现人工栽培,达到褐环粘盖牛肝菌
产业化生产的目的,生产得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与天然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形态 特征一致。


图1为本发明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顺序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按时间顺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2001年12月21日,采集到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经消毒,采用组织分 离方法获得,取菌盖与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置入母种培养基试管中,于25。C
温度下培养25 30天获得。母种培养基采用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 数的成份马铃薯100g、葡萄糖10g、磷酸二氢铵lg、磷酸二氢钾0.5 1.5g、 硫酸镁0.5 lg、松根200g煮后的过滤液、琼脂20g。
2005年3月18日,采用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 5 g,磷酸二氢铵lg, 葡萄糖10 g,淀粉5 g,水1000毫升。配方,配制后用1000毫升三角烧瓶装 培养基800毫升,用化纤棉塞封口,外加牛皮纸,置高压锅内常规灭菌,冷却 后接入母种,置回旋式震荡培养机培养。培养温度为20 22°C,先静止培养3 天,待接入的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转速为120转/分。培养30天, 瓶内有大量棕褐色菌球,培养液颜色为橙黄色,透明,拔开棉塞有牛肝菌特有 的菇香味。每瓶过滤后得菌球约100毫升。
2005年3月18日,配无菌苗培育基质,蛭石、泥炭、沙配比为1: 1: 0.2, 调水灭菌后倒入泡沫箱。2005年3月21日,取湿地松种子个1000克用0. 1%升 汞水浸泡2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浸洗5次,混于湿沙中保湿保温催芽,3月24 日播于基质中,培养得到无菌苗。
2005年4月26日用过滤后得菌球打碎成菌浆,将培育的无菌苗进行蘸菌浆 接种后重新栽培原位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同一般湿地松苗。
栽培方法一2005年12月31日将培育的无菌苗经检査有白色菌根菌丝的 菌根苗按IOXIO和10X50厘米间距移栽于经消毒的苗圃地。
栽培方法二 2005年5月10日将蘸褐环粘盖牛肝菌菌浆后的无菌苗10X 10厘米和10X50厘米直接移植经消毒的苗圃地。
2006年12月21日发现栽培方法一和方法二均有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从 松苗丛中长出。12月25日有较多量的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到2007年 2月27日出数量相当多的第二批,4月份仍有少量的子实体发生,子实体鲜重
100_280g/m2。所得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形态特征菌盖扁半球形至近扁平, 直径3 12 cm,湿时粘滑,淡黄色或黄褐色,干后有光泽。菌肉淡黄色,受伤 后不变色。菌管鲜黄色,管口三角形,直生或延生,不易分离。菌柄近柱形, 淡黄褐色,长1.5 7 cm,全柄略等粗或下部稍粗,直径0.9 2.4 cm,实心, 菌柄上部常具小腺点。菌环在菌柄上部,易脱落,孢子印淡黄褐色至黄褐色, 圆形至椭圆形8 10X3.5 5。上述形态特征与野生褐环粘盖牛肝菌一致。子实 体根部菌丝与树根联结紧密,说明培养成功。
权利要求
1.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的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内,进行培养;B、菌种扩繁将上述的培养的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培养,先静止培养,待接入的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有大量棕褐色菌球;C、无菌苗培育选新鲜湿地松饱满种子在水中浸泡,沥干后经消毒处理,然后将种子催芽,待露白后,播入经灭菌的无菌苗培养基质,培养得到无菌苗;D、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培育的无菌苗进行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菌根苗,然后将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或者将蘸菌浆后的无菌苗直接密植在经消毒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 母种培养的温度为20 28°C,时间为25 30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母种 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马铃薯 80 150g 葡萄糖 10 20g磷酸二氢铵0. 5 2g磷酸二氢钾0. 5 1. 5g硫酸镁 0.5 lg 松根150 300g煮后的过滤液琼脂 10 30g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母种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马铃薯 100g 葡萄糖 10g磷酸二氢铵lg 磷酸二氢钾0.5 1.5g 硫酸镁 0.5 lg 松根200g煮后的过滤液 琼脂 20g。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 容器采用三角烧瓶,用化纤棉塞封口,外加牛皮纸,置常规灭菌,冷却后接 入母种,培养温度为20 22。C,静止培养2 4天,震荡培养,转速为100 140转/分,培养20 30天。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B中扩繁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磷酸二氢钾0.5 2g 硫酸镁0. l lg磷酸二氢铵0.5 2g 葡萄糖 5 30g淀粉 2 20 g。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 扩繁培养基每1000毫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磷酸二氢钾 lg 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铵 lg 葡萄糖10g淀粉 5g。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 新鲜湿地松饱满种子浸泡温度为20 25°C,浸泡时间12 15小时,无菌苗 的培养时间为1 1.5个月。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无菌 苗基质配方包括蛭石、泥炭、沙,配比为l: 0.5 1.5: 0. 1 0.3。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蛭石、泥炭、沙的配比为1: 1: 0.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的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褐环粘盖牛肝菌圃地的人工栽培方法。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菌种分离培养;菌种扩繁;无菌苗培育;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本发明采用合成的褐环粘盖牛肝菌湿地松菌根苗采用10-50厘米间距密植于经过消毒的圃地,实现人工栽培,达到褐环粘盖牛肝菌产业化生产的目的,生产得到的褐环粘盖牛肝菌与天然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形态特征一致。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204131SQ20071016473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0日
发明者吕明亮, 应国华, 李伶俐 申请人: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