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5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艺用具,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树剪。
背景技术
园艺已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其发展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生活品质,更代表 着响应环保运动,因此为园艺工作人员提供一种有效快速作业的园艺工具具有 实际意义和经济意义。现有技术中树剪的结构已经在1998年4月8日授权公告的CN2277634的 专利中予以公开,如附图IO所示,该树剪包括受切部(30)、刀片(31)、连接 主体(32)和握杆(33),该刀片(31)前端形成刀刃,末端内部则设有多齿的 凹槽(34),在凹槽(34)内设有可滑动的扣杆(35),该扣杆(35)穿过连杆 (36)的杆端;在连接主体(32)上设有弹簧槽(37),弹簧(38)的一端与该 弹簧槽(37)的槽底面相连,另一端扣设于连杆(36)的中部。当该树剪在使 用时,将握杆(33)向内侧压时,连杆(36)的杆端会推动扣杆(35)沿第一 凹槽(341)推进,使得刀片(31)向内剪切,当连杆(36)的杆端顶在第一凹 槽(341)和第二凹槽(342)之间时,在弹簧(38)的回复力作用下连杆(36) 会带动握杆(33)向外移动而使握杆(33)回复至原来位置,此时再次侧压握 杆(33),连杆(36)的杆端可以推动扣杆(35)沿第二凹槽(342)推进,依 次类推的推进,可以完成树木的多段剪切。现有技术中的树剪虽然已将传统的一次剪分为多段剪,可以分段施力,但 是在多段推进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保证连杆(36)每次都能沿凹槽(34)依 次顺序推进,实际使用中连杆(36)很容易从第一凹槽滑到第三凹槽或其他凹 槽导致刀片(31)意外大幅转动,从而不能达到连续剪切的目的,而如果重新 调整刀片,则费时又费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段剪切过程中能自动定位刀片的树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树剪,它包括刀头、 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所述的刀头包括下端与所述的第一手柄的上端相连接4的下刀、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的下刀相铰接的上刀、下端与所述的第二手柄 的上端相连接的臂、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的下刀相铰接的跳片和推销,所述 的下刀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的上刀的下端开设有多个沿上刀的下边缘连续排列 的钩槽,相邻两个钩槽之间构成齿状挂钩,多个所述的齿状挂钩向同一方向倾 斜,所述的臂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的下刀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平行于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的臂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的跳片,所述的第三转动 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的跳片的一端部可滑动得与所述的齿状挂钩 的边缘相接触,并且钩住一个齿状挂钩,所述的跳片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一弹簧 与所述的上刀相连接,所述的推销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和所述的弧形槽, 所述的推销插入所述的钩槽中并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挂钩的边缘相接触,所 述的推销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的下刀相连接。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到所述上刀下端每个钩槽的槽底面的距离都相等。 所述的第三转动轴位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的下方。 所述的推销包括与所述的第二弹簧相连接的连接片、.与所述连接片相转动连 接的推销杆,所述的推销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和所述的弧形槽,所述的 推销杆插入所述的钩槽中并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挂钩的边缘相接触。所述的第二弹簧和连接片各有一对,在所述下刀的相对两侧各有一个第二弹. 簧和一片连接片,所述的推销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片连接片相转动连接。所述的下刀包括两片相对称的下刀片,在两片所述的下刀片中间通过第一固 定件固定有刀垫。在所述下刀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的第一弹簧绕过所述的第二固定件并 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上方。所述下刀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手柄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套,所述臂的 下端和所述第二手柄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剪柄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二剪柄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二 握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刀头中的跳片结构可以保证树剪在多段剪切过程中上刀的自动定位,避免了 传统多段剪在使用时刀片意外转动的弊端。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处于收拢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相对打开时的主视图(下刀被剖开);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剪切动作发生前上刀与下刀处于收拢状态时刀头部位 的主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处于半打开状态一时刀头部位的主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处于半打开状态二时刀头部位的主视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一吋刀头部位的主视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刀与下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二时刀头部位的主视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段剪切动作完成时刀头部位的主视图; 附图IO为现有技术中的树剪的主视图;其中1、上刀;2、下刀;3、第一转动轴;4、跳片;5、臂;6、第二转动 轴;7、第二弹簧;8、连接片;9、推销;10、第二手柄;11、第三转动轴;12、 刀垫;13、第一固定件;14、第一连接套;15、第一手柄;16、弧形槽;17、 钩槽;171、.第一钩槽;172、第二钩槽;173、第三钩槽;174、第四钩槽;175、 第五钩槽;18、第一弹簧;19、第二固定件;20、第一握把;21、刀头;22、 卡槽;23、推销杆;24、齿状挂钩;25、第二握把;26、第二连接套;27、下 刀片;28、组合片;30、受切部;31、刀片;32、连接主体;33、握杆;34、 凹槽;35、扣杆;36、连杆;37、弹簧槽;38、弹簧;341、第一凹槽;342、 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整个剪切运动过程。 参见附图l、附图2、附图3所^, 一种树剪,它包括刀头21、第一手柄15 以及第二手柄10,所述的刀头21的主要部件包括下端与所述的第一手柄15的 上端相连接的下刀2、通过第一转动轴3与所述的下刀2相铰接的上刀1、下端 与所述的第二手柄10的上端相连接的臂5、通过第三转动轴11与所述的下刀2 相铰接的跳片4和推销9,所述的下刀2上开设有卡槽22,所述的上刀1的下端开设有五个沿上刀1的下边缘连续排列的钩槽17,相邻两个钩槽17之间构成 齿状挂钩24,六个所述的齿状挂钩24向同一方向倾斜,所述的臂5通过第 二转动轴6与所述的下刀2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6平行于所述的第一转 动轴3,所述的臂5上开设有弧形槽16,所述的第三转动轴ll平行于所述的第 一转动轴3,所述的跳片4的一端部可滑动得与所述的齿状挂钩24的边缘相接 触,并且钩住一个齿状挂钩24,所述的跳片4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一弹簧18与所 述的上刀l相连接,所述的推销9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22和所述的弧形槽 16,所述的推销9插入所述的钩槽17中并且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挂钩24的 边缘相接触,所述的推销9通过第二弹簧7与所述的下刀2相连接。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到所述上刀1下端每个钩槽17的槽底面的距离都相等。所述的第三转动轴11位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6的下方。所述的推销9包括与所述的第二弹簧7相连接的连接片8、与所述连接片8 相转动连接的推销杆23,所述的推销杆23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22和所述 的弧形槽16,所述的推销杆23插入所述的钩槽17中并且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 状挂钩24的边缘相接触。所述的第二弹簧7和连接片8各有一对,在所述下刀2的相对两侧各有一 个第二弹簧7和一片连接片8,所述的推销杆23的两端分别与两片连接片8相 转动连接。所述的下刀2包括两片相对称的下刀片27,在两片所述的下刀片27中间通 过第一固定件13商定有刀垫12,所述的跳片4夹在两片所述的下刀片27中间, 所述的上刀1部分夹在两片所述的下刀片27中间,所述的臂5部分夹在两片所 述的下刀片27中间。所述的臂5包括两片相对称的组合片28,所述的跳片4部分夹在两片所述 的组合片28中间。在所述下刀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9,所述的第一弹簧18绕过所述的第二 固定件19并且新述第一弹簧18的两端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9的上方。所述下刀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手柄15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套14, 所述臂5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手柄10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套26。所述第一剪柄15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握把20,所述第二剪柄10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握把25。在本实施例中,当树剪在剪切运动开始前,上刀1、下刀2以及臂5的位置 如附图4所示,其中上刀1处于H点,推销杆23处于上刀1下端的第四钩槽 174内,跳片4的上端脱离齿状挂钩24并处于齿状挂钩24的上方;如附图5所示,当臂5从A点拉开到B点后,上刀l在第一弹簧18的作用 下打开到C点,推销杆23沿臂5上的弧线槽运动,推销杆23开始脱离第四钩 部174并接触到跳片4,同时跳片4紧密钩住第五钩槽175,此时上刀1还未能 完全打开;在附图6中,当臂5再拉开到D点的过程中,推销杆23推动跳片4向E点 运动,跳片4慢慢的脱离第五钩槽175,当跳片完全脱离后,上刀1在第一弹簧 18的弹簧力作用力下完全打开到F点如附图7所示,这样就完成了开始剪切的 第一步打开上刀1;然后就可以把树枝放入剪切口内,附图8中当臂5从D点推回到I点时,由 第二弹簧7和连接片8帮助推销杆23进入到第一钩槽171内,在第二弹簧7的 弹簧力作用下推销杆23和第一钩槽171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附图9所示,当臂5从I点往回J点的运动过程中,推销杆23在臂5的 弧线槽16内运动,通过推动第一钩槽171从而推动上刀1向G点运动,该运动 是以第一转动轴3为中心,从第一转动轴3到所述上刀1下端钩槽17的槽底面 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切线运动,在该运动中,经第一手柄15和第二手柄10传到 臂5上的力可以最大程度的传递到上刀1,于此同时跳片4在第一弹簧18的弹 簧力作用下从第二钩槽172跳入第三钩槽173内,从而起到了剪切过程中对第 一挡的锁定防止上刀1的意外转动,当臂5推到J点时即完成对树枝第一段的 剪切。再来打开臂5,由第二弹簧7和连接片8帮助推销杆23进入第二钩槽172 内,将臂5再往回推,则推销杆23在臂5的弧线槽16内运动,通过推动第二 钩槽172从而推动上刀1进行第二段剪切运动,该运动也是以第一转动轴3为 中心,从第一转动轴3到所述上刀1下端钩槽17的槽底面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切 线运动,于此同时跳片4在第一弹簧18的弹簧力作用下从第三钩槽173跳入第 四钩槽174内,从而起到了剪切过程中对第二挡的锁定防止上刀1的意外转动, 此时即完成对树枝第二段的剪切,再来打开臂5,以此类推就可以完成对树枝第三段的剪切,当完成所有挡位后上刀1运动回到H点时树枝经五段式剪切就可8以被剪断。如果还需要再剪,可以重复上述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树剪,它包括刀头(21)、第一手柄(15)以及第二手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头(21)包括下刀(2),所述的下刀(2)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手柄(1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下刀(2)上开设有卡槽(22);上刀(1),所述的上刀(1)通过第一转动轴(3)与所述的下刀(2)相铰接,所述的上刀(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沿上刀(1)的下边缘连续排列的钩槽(17),相邻两个钩槽(17)之间构成齿状挂钩(24),多个所述的齿状挂钩(24)向同一方向倾斜;臂(5),所述的臂(5)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手柄(10)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臂(5)通过第二转动轴(6)与所述的下刀(2)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6)平行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所述的臂(5)上开设有弧形槽(16);跳片(4),所述的跳片(4)通过第三转动轴(11)与所述的下刀(2)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转动轴(11)平行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所述的跳片(4)的一端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挂钩(24)的边缘相接触,并且钩住一个齿状挂钩(24),所述的跳片(4)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一弹簧(18)与所述的上刀(1)相连接;推销(9),所述的推销(9)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22)和所述的弧形槽(16),所述的推销(9)插入所述的钩槽(17)中并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挂钩(24)的边缘相接触,所述的推销(9)通过第二弹簧(7)与所述的下刀(2)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到 所述每个钩槽(17)的槽底面的距离都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转动轴(11)位 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和所述的第二转动轴(6)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销(9)包括与所述 的第二弹簧(7)相连接的连接片(8)、与所述连接片(8)相转动连接的推销 杆(23),所述的推销杆(23)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22)和所述的弧形槽(16),所述的推销杆(23)插入所述的钩槽(17)中并可滑动地与所述的齿状 挂钩(24)的边缘相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簧(7)和连接 片(8)各有一对,在所述下刀(2)的相对两侧各有一个第二弹簧(7)和一片连接片(8),所述的推销杆(23)的两端分别与两片连接片(8)相转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刀(2)包括两片相 对称的下刀片(27),在两片所述的下刀片(27)中间通过第一固定件(13)固 定有刀垫(12)。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刀(2)上设置有第 二固定件(19),所述的第一弹簧(18)绕过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9)并且所述 第一弹簧(18)的两端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9)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刀(2)的下端和所述 第一手柄(15)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套(14),所述臂(5)的下端和 所述第二手柄(10)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套(26)。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柄(15)的底端 部设置有第一握把(20),所述第二剪柄(10)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握把(25)。
专利摘要一种树剪,它包括刀头、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所述的刀头包括下刀、上刀、臂、跳片以及推销,下刀上开设有卡槽,与下刀相铰接的上刀的下端具有多个齿状挂钩,跳片钩住一个齿状挂钩,与下刀相铰接的臂上开设有弧形槽,推销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的卡槽和所述的弧形槽,相邻两个齿状挂钩之间形成钩槽,推销插入所述的钩槽中。当树剪在多段式剪切过程中刀头部位的跳片结构可以保证上刀的自动定位,避免了传统多段剪在使用时刀片意外转动的弊端。
文档编号A01G3/02GK201107931SQ20072004299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陈财荣 申请人:苏州协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