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7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宠物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宠物喂食器。
背景技术
传统普通的宠物喂食方式,如图1所示,是用一容器A盛入饲料B,宠物 c将因闻到或看到饲料B而进食,宠物c处于被动状态,即是所谓"饭来张口", 根本无法训练提高宠物c的智商,长此以往,宠物C也会因为智能的退化而变 得反应呆板,不符合宠物C的主人的愿望。发明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被动方式喂食宠物所造成的宠物渐渐反应呆滞的弊端, 若能以主动的方式诱食宠物,并配合宠物以身体碰触方式而使饲料掉落而进 食,则势必可使宠物饿了之后可以主动找词料进食,进而提高宠物的智能而变 得聪明,反应日渐敏捷,从而可彻底有效解决现有被动方式喂食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宠物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上盖及一底座夹接一承料盘所组成, 该底座内壁中央设有一凹入室,其套固一重量体,承料盘顶面中央设有一凹入 部,且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凹入部与出料口相通,而上盖及底座的外形 均为弯弧状,底座的底端中央是一平面。上盖及底座用螺纹接合方式锁接,且 上盖内壁具有一可以向下压紧承料盘的卡制凸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进食方式,配合宠物身体需碰触喂食器才 可掉出词料的诱导吃食动作,可在宠物主动进食的过程中,提高其智能,而有 益智的功效,也可促进宠物的反应更为灵敏,而变得更加聪明,造福于更多宠 物的主人,彻底解决现有被动方式的缺点。


图1是传统喂食宠物的实施例;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放大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用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 3、 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 一上盖l,呈倒立碗状,其内壁 底面环设以内螺纹ll,并在内螺纹11的顶部邻接设以一卡制环凸部12,且上 盖1适当处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 13。 一承料盘2,其顶面中央具有一凹入部 21,其可供盛放词料B(如图4所示),且承料盘2的端面周缘底部是一卡合部 22。 一底座3,呈碗状,底端中央呈一平面N,其外壁顶面设有外螺纹31,外 螺纹31的底部邻接设有一贴合部32,另在底座3内壁中央所设的凹入室33 加以紧密套置入一重量体4。组合时,先将承料盘2的卡合部22套合于底座3的顶端缘面34,再以上 盖1的内螺纹11螺合锁接于底座3的外螺纹31,使上盖的底端缘面14密贴于 底座3的贴合部32,且卡制环凸部12更向下压紧承料盘2(如图5),而使承料 盘2被上盖1及底座3夹接而隐藏在本实用新型喂食器内部,该承料盘2的凹 入部21还与上盖1的出料口 13呈相通状态,而使凹入部21盛装的饲料B可 从出料口 13逸出,且整体喂食器凭借底座3的底端平面N站立在地面上。操作实施时,先使凹入部21添加饲料B,饲料B气味从出料口 13往外散 发,诱使宠物前来嗅闻,并好奇地用身体的头或脚加以碰触,由于上盖l及底 座3的外形均为弯弧状,加上底座3内壁中央加设有一重量体4,因此,本实 用新型喂食器被碰触时,会产生摇晃动作(如图6所示),当碰触力量消失,本 实用新型喂食器就恢复成原先站立状,而在摇晃过程中,位于凹入部21的饲 料B则会从出料口 13被倒出掉落到地面上,以供宠物吃食。故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形态,与现有的"被动"喂食方式比较, 确实具有以下优点宠物在肚子饿时,会主动嗅闻词料B的气味,进而碰触喂食器,使饲料B 从出料口 13倒出掉落于地面再加以食用,这种"主动"进食方式,配合宠物 身体需碰触喂食器才可掉出词料B的诱导吃食动作,可在宠物主动进食的过程 中,提高其智能,而有益智的功效,也可促进宠物的反应更为灵敏,而变得更 加聪明,造福于更多宠物的主人,彻底解决现有被动方式的缺点。
权利要求1. 一种宠物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上盖及一底座夹接一承料盘所组成,该底座内壁中央设有一凹入室,其套固一重量体,承料盘顶面中央设有一凹入部,且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凹入部与出料口相通,上盖及底座的外形均为弯弧状,底座的底端中央是一平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宠物喂食器,其特征为所述上盖及底座用螺 纹接合方式锁接,且上盖内壁具有一向下压紧承料盘的卡制凸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宠物喂食器,由一上盖及一底座共同锁设夹接一承料盘,底座内壁中央的凹入室紧密套固一重量体,且上盖设有数个出料口所组成,通过承料盘的装盛饲料,使饲料的气味由数个出料口向外散发供宠物嗅闻,进而加以碰触,而底座因装设有重量体及上盖、底座外形均为弯弧状,使整体喂食器产生摇晃动作再恢复成原先站立状,在摇晃过程中,饲料由数个出料口倾倒而出来到地面,以供宠物吃食,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增进宠物的智能。
文档编号A01K15/00GK201097540SQ20072014857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何应冠 申请人:何应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