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盆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4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盆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盆式花盆。
技术背景-
花盆是日常生活中种植花卉的用具。现有的花盆品种繁多,造型 各异,然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普通的现有花盆,因盆底有孔, 无法储存水分,经常会因忘记浇水或浇水量不够而导致花卉缺水枯死。 特别是在家中较长时间无人时,所种植的花卉必须托管给他人。浇水 施肥时,多余的水肥会流出而造成浪费,影响桌面清洁或给阳台下方 的人们造成不便。后来通用的加托盘的方式,因为市售托盘极浅,浇 水十分不方便,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此外,对大多数花卉而言,即有 保水的要求,又有通气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要求又是互相矛盾的。 也就是说,保水性好的结构和土壤其通气性差,通气性好的结构和土 壤其保水性不良。为解决这些问题,已有上千种方案申请了中国专利, 这些方案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改进盆体结构,以达到为植物良好供水 的目的。这两种方式分别为内外式和上下式。
内外式的核心内容在于有多个(一般是两个)盆互相嵌套在一 起,并且外盆一般不低于内盆,外盆蓄水,水通过内盆壁上的孔进入 到内盆的土壤中。这种类型的花盆,在实际使用时,外盆蓄水量大时, 内盆中的花和土壤整个浸泡在水中,土壤湿度极大,只有少部分根系 能适应水中呼吸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外盆蓄水量小时,供水量就不 够,且外盆失去了实际意义;故其并不能真正起到调节土壤水分的作 用。例如申请号(00136907.5)、专利号(02159208.X)、专利号
(03212348.5)、专利号(03223667.0)、专利号(03228536.1)、申请 号(03826918.X)、申请号(98108354.4)、专利号(200420018900.0)、 专利号(200420037055.1 )、专利号(200420039228.3 )、专利号
(200420105163.8 )、 专利号(200510091882.8 )、 专利号(200520058941.7)、专利号(200620048198.1)等的中国专利。 上下式的核心内容在于在花卉根部生长的土壤区下方有一个储 水区,水通过毛细传导介质或自然途径自下部储水区传到上部土壤区。 使用自然途径的,是靠水气的自然蒸发和扩散来调节水分平衡的,但 是,由于土壤以固相为主,内含极多毛细管结构,水气并不能自如的 在其中扩散开来,以致这种类型的花盆在实际使用时仅是土壤下部和 水相邻的部分湿润,但土壤中、上部却很干燥,植物仍不能正常生长。 使用毛细传导介质时,由于水分必须从水相到介质中再到土壤,要经 过2次传递,所以其传递效果也不理想,无法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 的要求。因此,这种类型的花盆,在实际使用时,也不能真正达到其 所叙述的效果。例如申请号(02108355.X)、申请号(02153605.8)、 申请号(200510005498.1 )、申请号(200510079398.3 )、申请号 (200610043512.1 )、 申请号(200610138384.9 )、 申请号 (200310120095.2 )、 申请号(200410068129.2 )、 申请号 (200410068129.2)、专利号(200420014134.0)、申请号(87106402.2)、 申请号(88105562.X)、申请号(90220272.3)、专利号(92206099.1)、 专利号(93239182.6)、专利号(03248744.4)、专利号(03254662.9)、 专利号(03268571.8)、专利号(03274771.3)、专利号(02276563.8)、 申请号(03102774.1)、申请号(03124719.9)等的中国专利。
专利号(200620071521.7)所述的塔形花盆,只是单纯的增加了 中间花盆的高度,其调节水分的方式仍与普通的托盘花盆没有区别。
并且,现有技术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构造复杂,不仅不易于生 产,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种种不便。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花盆结构设计所存 在的无法为花卉既提供适宜水分又提供适宜空气的技术缺陷,为人们 提供一种具有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且方便浇水的双盆式花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双盆式花盆,由外盆和内盆构成,其特征在于外盆 的底部或中下部不设通孔,在外盆内设置有不带底板或底板有通孔的 内盆,内盆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的上口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盆内设置有立式支架,内盆底部有与其相吻合的内盆沟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盆底部设置有横式支架,在外盆内壁上设置 有与其相吻合的外盆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双盆式花盆使用状态如下:将外盆中填入土壤约1/3 到4/5左右,内盆直接放置于土壤之上或卡入支架内。再在内盆中填 入土壤并种植花卉。外盆空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还可以放入碎石 或其他类型的装饰物。花卉种植好后,从内盆将土壤浇透一次,之后 只需从外盆边缘往外盆中浇水即可。每次浇水可浇至外盆基本填满为 止。这种浇水方式避免了某些种类的花卉(如仙客来、兰花、百合等) 在茎叶沾染肥水后会萎蔫,严重则会死亡的情况。同时,因为内外盆 里均为土壤,水分能自由渗透,不会出现前述上下式花盆的水分渗透 不良的情况。而外盆经常保有大量富含水分的土壤,如同地下含水层 一般,而内盆中的土壤则从上到下形成水分含量逐渐增加的一个土壤 区,植物的根部可根据其自身的生长特性,选择水分适宜的土壤区生 长。同时,因为外盆容积比普通的托盘要大很多,故能存储较多水分, 避免了经常浇水的麻烦,直接向外盆内浇水施肥也可避免水肥过多而 流出影响环境。这样的花盆可以轻松的在办公桌、吧台甚至餐桌上使 用。内外盆还可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工艺品形状,使花盆本身除了养花 以外也能起到装饰作用。外盆的中、上部还可设置通孔或凹槽,用于 安装水管或浇水施肥装置,便于城市绿化或大规模种植使用。本实用 新型的双盆式花盆具有较高的雨水利用率和节约种植用水的优点,特 别适合缺水、少水地区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现有技术中内外式和上下式花盆的优点,克服 了现有技术中的花盆结构设计所存在的无法为花卉既提供适宜水分又 提供适宜空气的技术缺陷,人工模拟了大自然中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理 条件,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节水、节肥的养好各种花卉和植物, 为人们提供了 一种具有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且方便浇水的双盆式花盆, 而且结构简单,生产、运输、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盆示意图。 图3为内盆示意图。图4为外盆立式支架示意图。
图5为内盆沟槽示意图。
图6为内盆横式支架示意图。
图7为外盆沟槽示意图。
图8为元宝型外盆示意图。
图9为元宝型内盆示意图。
图IO为元宝型内盆示意图。
图11为元宝型内盆示意图。
图12为莲花型外盆示意图。
图13为鱼型内盆示意图。
图14为宝塔型外盆示意图。
图15为宝塔型内盆示意图。
图16为四边形外盆示意图。
图17为四边形内盆示意图。
图18为梯形外盆示意图。
图19为梯形内盆示意图。
图20为三角形外盆示意图。
图21为三角形内盆示意图。
图22为扇形外盆示意图。
图23为扇形内盆示意图。
图24为六边形外盆示意图。
图25为六边形内盆示意图。
图26为弧形外盆示意图。
图27为对边带通孔的外盆示意图。
图28为对边带凹槽的外盆示意图。
图29为各边带通孔的外盆示意图。
图30为各边带凹槽的外盆示意图。
图中,1.外盆;2-内盆;3.蓄水层;4.普通土壤层;5.装饰用碎石; 6.花卉;7.立式支架;8.内盆沟槽;9.横式支架;10.外盆沟槽;11. 土壤连通口; 12.通孔;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圆台形外盆1 和圆筒形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 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所 示的外盆1中填4/5的土壤,作为保水性好的蓄水层3,将图3中的 内盆2放置于其上,内盆2中种植喜干性或长根花卉6,例如兰花、 百合、仙人掌类、昙花、宝石花及块根类花卉,再在内盆2中填满土 壤,其高出外盆1的部分作为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4,在外盆1空 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放入装饰用碎石5。此时通气性好的普通土 壤层4高度较大。外盆1中还可以填1/2 2/3的土壤,作为保水性好 的蓄水层3,将内盆2放置于其上,内盆2中种植既喜干又喜湿或浅 根花卉6,例如月季、山茶、杜鹃、牡丹、桂花、梅花、仙客来、米 兰等常见花卉,再在内盆2中填满土壤,其高出外盆l的部分作为通 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4,外盆1空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放入装饰 用碎石5。此时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4高度适中。外盆1中还可以 填l/3的土壤,作为保水性好的蓄水层3,将内盆2放置于其上,内 盆2中种植喜湿性花卉6,例如栀子花、马蹄莲、菊花、水仙甚至荷 花,再在内盆2中填满土壤,其高出外盆1的部分作为通气性好的普 通土壤层4,外盆1空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放入装饰用碎石5。此 时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4高度较小。
实施例二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4和图5所示,由圆台形外盆l和圆筒 形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底部设置有立式支架7, 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上 口径,内盆2带有与立式支架7相吻合的内盆沟槽8。使用时,将带 有内盆沟槽8的内盆2放入带有立式支架7的外盆1中,根据花卉的 喜湿喜干性选需要的位置卡好,再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填入土壤, 并在外盆1空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放入装饰用碎石5。
实施例三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6和图7所示,由圆台形外盆l和圆筒 形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壁上设置有外盆沟槽10,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上 口径,内盆2底部设置有与外盆沟槽10相吻合的横式支架9。使用时, 将带有横式支架9的内盆2放入带有外盆沟槽10的外盆1中,根据花 卉的喜湿喜干性选需要的位置卡好,再种入花卉,填入土壤,并在外 盆1空余部分填满土壤,表面层放入装饰用碎石5。 实施例四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8和图9所示,由元宝形外盆l和元宝 顶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内盆2的壁高与外盆1 大致相等,内盆2的壁上开有土壤连通口 11。使用时,将元宝顶形内 盆2放置在图8所示的元宝型外盆盆底上,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至 盖住土壤连通口ll,再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填满土壤。此时,土壤 连通口 11上边缘以下的土壤为蓄水层,土壤连通口 11上边缘以上的 土壤为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
实施例五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8和图10所示,由元宝形外盆1和元宝 顶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内盆2的壁高小于外 盆l。使用时,在图8所示的元宝型外盆中填入一定量的土壤,作为 蓄水层,再将元宝顶形内盆2放置在元宝型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 盆中种入花卉,填入土壤,此时,元宝顶形内盆2中的土壤为通气性 好的普通土壤层。
实施例六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8和图11所示,由元宝形外盆1和元宝 顶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略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成为外盆1的盖子。 使用时,在图8所示的元宝型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 元宝顶形内盆2盖在元宝型外盆1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填入土 壤,此时,元宝顶形内盆2中的土壤为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
实施例七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12和图13所示,由莲花形外盆1和鱼 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内盆2;内盆2的底板及鱼身下部带鱼鳞状通孔,其下底口径小于外盆l的上口径。
使用时,在图12所示的莲花型外盆1中填入一定量的土壤,作为蓄水 层,再将鱼形内盆2放置在莲花型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 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此时,鱼形内盆2中高出外盆1部分 的土壤为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层。 实施例八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14和图15所示,由宝塔形外盆1和宝 塔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14所示 的宝塔型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宝塔形内盆2放在宝 塔型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 此时,宝塔形内盆2中高出外盆1部分的土壤为通气性好的普通土壤 层。
实施例九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16和图17所示,由四方形外盆1和四 方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16所示 的四方型外盆l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四方形内盆2放在四 方型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 此时,四方形内盆2中高出外盆1部分的土壤为普通土壤层。将几个 同样的四边形外盆拼在一起,即可组成四边形的花坛。当然,四方形 外盆也可与圆形内盆搭配使用。 实施例十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18和图19所示,由梯形外盆l和梯形 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 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18所示的梯形 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梯形内盆2放在梯型外盆1中 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将多个梯形 花盆组合在一起,可组合成花坛。
实施例十一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0和图21所示,由三角形外盆l和三 角形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0所示 的三角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三角形内盆2放在三 角形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 将多个三角形、四边形、梯形花盆组合在一起,可组合成各种花坛。 实施例十二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2和图23所示,由扇形外盆l和扇形 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 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2所示的扇形 外盆l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扇形内盆2放在扇形外盆1中 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将多个扇形 花盆组合在一起,即成圆形花坛。
实施例十三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4和图25所示,由六边形外盆l和六 边形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 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4所示 的六边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六边形内盆2放在六 边形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 将多个六边形花盆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扇形花盆组合,即成艺 术花坛。
实施例十四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6和图3所示,由环形外盆1和圆筒形 内盆2构成,外盆l不设通孔,在外盆l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 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6所示的环形 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为蓄水层,再将圆筒形内盆2放在环形外盆1 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 一个环形 外盆l可以和多个圆筒形内盆、方形内盆、三角形内盆等搭配。将多 个环形花盆和/或四边形、扇形花盆组合在一起,可组合成道路旁的绿 化带。
实施例十五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7和图3所示,由方形外盆1和圆筒形 内盆2构成,外盆l下底不设通孔,两对边上部设通孔12,在外盆l 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使用时,在图27所示的对边带通孔12的方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 为蓄水层,再将圆筒形内盆2放在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 入花丼,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在方形外盆1的通孔12中安置水管或 浇水施肥装置。将多个对边带有通孔12的方形外盆1连在一起,形成 种植带。
实施例十六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8和图3所示,由方形外盆1和圆筒形 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两对边的上边缘设凹槽13,在外盆1 内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 使用时,在图28所示的对边带凹槽13的方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 为蓄水层,再将圆筒形内盆2放在外盆1中的土壤上,在内盆2中种 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在方形外盆1的凹槽13内安置水管或 浇水施肥装置。将多个对边带有凹槽13的方形外盆1连在一起,形成 种植带。
实施例十七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29和图3所示,由方形外盆1和圆筒形 内盆2构成,外盆1下底不设通孔,各边上部设通孔12,在外盆1内 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 使用时,在图29所示的各边带通孔12的方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 为蓄水层,再将圆筒形内盆2放在各边带通孔12的方形外盆1中的土 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在方形外盆l的 通孔12中安置水管或浇水施肥装置。将多个各边带有通孔12的方形 外盆l连在一起,形成种植田。
实施例十八
本例的双盆式花盆,如图30和图3所示,由方形外盆1和圆筒形 内盆2构成,外盆1不设通孔,各边的上边缘设凹槽13,在外盆1内 设置有不带底板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 使用时,在图30所示的各边带凹槽13的方形外盆1中填入土壤,作 为蓄水层,再将圆筒形内盆2放在各边带凹槽13的方形外盆1中的土 壤上,在内盆2中种入花卉,在内外盆中填入土壤,在方形外盆l的 凹槽13内安置水管或浇水施肥装置。将多个各边带有凹槽13的方形 外盆l连在一起,形成种植田。
权利要求1. 一种双盆式花盆,由外盆(1)和内盆(2)构成,其特征在于外盆(1)的底部或中下部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或底板有通孔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盆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1) 内设置有立式支架(7),内盆2底部有与其相吻合的内盆沟槽(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盆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2) 底部设置有横式支架(9),在外盆(1)内壁上设置有与其相吻合的外 盆沟槽(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中的一种双盆式花盆,由外盆1和内盆2构成,其特征在于外盆1的底部或中下部不设通孔,在外盆1内设置有不带底板或底板有通孔的内盆2,内盆2的下底口径小于外盆1的上口径。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现有技术中内外式和上下式花盆的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花盆结构设计所存在的无法为花卉既提供适宜水分又提供适宜空气的技术缺陷,人工模拟了大自然中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理条件,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节水、节肥的养好各种花卉和植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具有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且方便浇水的双盆式花盆,而且结构简单,生产、运输、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222899SQ20082006367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凡 肖, 旭 肖 申请人:凡 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