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仲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1218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杜仲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树种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杜仲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树种。自古以来,杜仲以皮入药而著称。早在二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皮的药效,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并把杜仲列为中药上品。《本草纲目》和《本草备要》对杜仲的药理、药效都作了详细阐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治腰膝酸痛,安胎等症。近代,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杜仲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更多更新的内容。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了对杜仲综合应用的研究,研究证明杜仲叶中含有与杜仲皮一样的次生代谢物,如绿原酸、杜仲胶等,具有同样的降低血压、抗衰老、强身健体之功效(张康健,王蓝,杜仲叶与皮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1996,2;高致明,王太霞,喜进安,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结构的变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6:145-148)。近年人们对杜仲叶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重视,随着国际上杜仲保健品及我国特有杜仲胶加工技术的突破以及杜仲叶饲料的开发,尤其是杜仲胶及系列产品开发成功后,对杜仲综合开发大产业的形成和杜仲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给杜仲的全面利用带来新的希望。但是由于人们对杜仲认识观念的束缚,目前,杜仲多采用传统的乔林模式进行栽培,这种栽培模式则产量低,效益差,难以满足现有工业生产的需要。所以,要想对杜仲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必须寻找一种可以大规模种植和采收的栽培模式。在杜仲矮林和叶用林栽培方面,有很多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比如,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模式、丛状杜仲园经营模式、宽窄行带状密植栽培模式、头木林栽培模式、茶园式叶用栽培模式、高密度叶用杜仲园等等。然而,以上所述的栽培模式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所得杜仲的叶、皮有效成分含量低,这成为制约杜仲产业化发展最主要的因素;(2)所得杜仲的叶、皮有效成分难以兼顾,既妨碍了经济林的经济收益,又造成了所得有效成分单一,不利于经济林的大规模栽植;(3)没有固定的量化指标,难以具体实施;没有严格标准的操作规程,难以规模化栽植。
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杜仲栽培方法,是一种密林式、叶皮兼用型栽培方法,通过对杜仲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利于杜仲规模化栽培成林,为杜仲工业生产需求提供支持。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栽植将杜仲苗以60°行间斜栽方法密林式栽植;平茬萌枝对载植后的杜仲苗,于翌年萌芽前平茬,留茬高度1520cm,留芽1020个;萌芽后去除背下芽和侧面芽,保留35个背上芽萌发为枝条,待枝条长至2025cm时选择23个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化学调控增加叶、皮有效成分含量杜仲载植之后,每年于平茬前亩施尿素1015kg,施肥后灌水l次;待枝条萌发后,每年于5月底喷施含镁化合物,于6月上旬叶面喷施300500ppm的生长激素类物质,于每年9月中下旬采叶。杜仲载植之后,每年于平荏前亩施尿素1015kg,施肥后灌水l次;每2年施一次有机肥,每亩2000kg.待枝条萌发后,每年于5月底喷施0.30.5M的MgSO4;于6月上旬叶面喷施浓度为300500ppm的赤霉素。于每年9月中下旬采叶。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特点还在于杜仲载植后以六年为一个循环,对发育枝条更新复壮,提高树木生活力第12年发育枝条萌发;第35年,每年萌芽前对发育枝条进行平茬采皮;第6年,回縮平茬一次将发育枝条从第1年萌发枝条基部剪去六年间萌发的枝组,进行一次回縮更新,重新萌发。所述的平茬采皮为萌芽前对发育枝条进行深度短截,留桩高度不超过5cm,待萌芽后留12个健壮芽继续萌发。所述密林式载植其栽植行距为lm,株距为0.5m,每亩1333株栽植;所述含镁化合物为质量百分比为0.30.5%的MgS04;所述生长激素类物质为赤霉素G3,浓度为300500pp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为1、本发明解决了杜仲林叶皮不能兼顾的矛盾,提供一种叶皮兼顾的栽培模式,同时通过化学调控增加叶、皮有效成分含量。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应用到规模化杜仲栽培,大幅度的增大栽培密度,大大提高了前期产量;并通过与化学调控技术结合,保证了有效成分的积累;达到了高产、高含量的目的。3、本发明采用回縮式修剪更新方式,由于杜仲属萌蘖能能力很强的树种,通过这种方式回复杜仲生活力,避免了杜仲老化。4、本发明所采用的化学调控保证了叶、皮内有效成分的积累,通过大量的实验积累总结上得出,经实际证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依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提供的杜仲栽培方法,抛弃了传统杜仲乔化栽培理念,采用平荏式高密度斜插栽培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并通过生长激素和化学药剂的调控,保证了有效成分的积累,达到了年年高产、高含量的目的;同时采用回縮式修剪更新方式,避免了杜仲老化。该方法同时兼顾提高叶和皮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可以称为叶皮兼用型杜仲栽培模式。所述的栽培方法其步骤具体为-(1)载植密度及方式a.采用华仲2号、华仲3号、华仲4号、中林大叶l号良种雌株或高含胶无性系优质苗木载植。b.载植密度行距1米,株距0.5米,亩栽1330株。c.挖载植穴,施肥穴深、宽均为60cm;每穴施入有机肥10kg(有机肥可以是堆肥;沤肥或者厩肥)。d.载植时间以秋季落叶后载植为宜,比较寒冷的地区也可以选择春季载植。e.栽植方式改传统直栽为行间斜栽,斜栽角度60。左右。f.填土,灌水要求载植后,进行灌水,待水下渗后,用土封墒,覆盖至起苗痕为宜。(2)平茬萌枝及更新复壮a.对秋季载植后的杜仲苗,于翌年萌芽前平茬,留茬高度保持在1520cm,以15cm为佳;留1020个芽,萌芽后抹去背下和侧面的芽,保留35个背上芽萌发枝条,待枝条长至2025cm左右时选择3个位置恰当、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b.载植后第三年,萌芽前(陕西关中地区为3月底),对发育枝条进行深度短截,留桩高度不超过5cm,待萌芽后留12个健壮芽继续萌发,其它芽全部抹除。c.载植后第四年,按(2)的b步骤操作。d.载植后第五年,按(2)的b步骤操作。e.载植后第六年,回縮平茬一次,从第一年萌发枝条基部剪去多年萌发枝组,进行一次回縮更新,重新萌发发育枝,提高树木生活力。(3)化学调控和田间管理a.每隔2年亩撒施有机肥2000kg,平茬后每亩施入尿素1015kg,施肥后灌水1次。b.每年5月底喷施含镁化合物MgS04,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0.5%;c.每年6月上旬叶面喷施生长激素类物质赤霉素G3,浓度为300ppm。喷施镁化合物的作用和原理Mg以离子状态进入植物体后,在体内一部分形成有机化合物,一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Mg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也是许多酶(如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半乳糖激酶、磷酸戊糖激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等)的活化剂,故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降解以及氮代谢有关。由于Mg对乙酰辅酶A合成酶有活化作用,而乙酰辅酶A是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的一个连接环节,也是次级代谢的关键底物,它是次生代谢中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橡胶等的起始物。所以,Mg直接影响次生代谢作用中的乙酰辅酶A途径和莽草酸途径,从而促进了杜仲叶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喷施赤霉素的作用和原理生长素类的物质可促进与杜仲胶形成有关的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合成杜仲胶所需的酶的数量。赤霉素可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还可促进植物体内多种水解酶的合成,有利于阻止光合产物向贮藏形式转化,从而增加杜仲胶的合成原料,促使光合产物向胶的合成方向转化。6月份喷药效果较好的原因是第一,杜仲胶在体内的合成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喷药早,促进胶合成的过程开始得早,胶积累得就多;第二,此时杜仲春梢生长基本停止,枝条中下部叶片速生期已结束,叶片大小基本固定,加上这时光合作用旺盛,植株体内养分供需矛盾趋于缓和,合成胶所需的原料较充足;第三,此时树体内代谢旺盛,而且叶片角质层较薄,所以喷药后植株对药品的吸收能力较强。以下是发明人给出的具体实施例(1)实施地点、品种地点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垆土,海拔400600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C;年降水量507.7一719.8毫米。无霜期180-200天。试验品种为华仲3号和中林大叶1号。(2)载植时间、方式及密度2003年秋季落叶后载植,按1330株/亩(行距1米,株距0.5米)密度栽植。苗木主干长度高于50cm,根长大于15cm,侧根数不少于3条,根系发育良好。载植时采用60°行间同向斜栽。栽植穴深、宽均为60cm,每穴施土肥10kg。(3)平茬萌枝及更新复壮a.载植后,于翌年2004年萌芽前(陕西关中地区3月底)平茬,留茬长度15cm左右,约1020个芽,萌芽后抹去背下和侧面芽,只留35个背上芽萌发枝条,枝条长至20cm左右时留3个位置恰当、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b.2005年3月底,对萌发枝条进行深度短截,留桩高度不超过5cm.待萌芽后留12个健壮芽继续萌发,其它芽全部抹除。c.2006年和2007年,重复2005年操作步骤。d.2008年,从第一年萌发枝条基部剪去多年萌发枝组,进行了一次回缩更新,重新萌发发育枝,提高了树木生活力。(4)化学调控和田间管理a.第一年平茬后每亩施入尿素15kg,施土肥2000kg,施肥后灌水1次。以后每年平茬后施入尿素15kg,每隔2年亩撒施有机肥2000kg。b.每年5月底喷施MgS04,质量浓度为0.30.5%;c.每年6月上旬叶面喷施生长激素类物质赤霉素G3,浓度为300ppm;(5)本发明栽培法与一般高密度栽培模式不同生长年叶皮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一般高密度栽培模式为采用行距lm,株距0.5m的栽植密度,每公顷栽植20000株,栽植第2年从地上15cm20cm处截干,每株留萌条23个,以后每年将萌条剪去,截干部位不变,也不采取其他辅助措施。不同生长年叶皮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如表1所示,很明显的得出采用本发明后,杜仲皮、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1、叶产量和皮产量都是每亩的干物质重量。2、绿原酸的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ODS;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9:90:1);流速lm/min;检测波长240nm。3、杜仲胶的测定方法采用将杜仲叶和皮置于烘箱中,在6(TC下烘2h,取出,称取50g立即碾磨成柔软丝棉状,放入烧杯中,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于75-C加热3h,冲洗干净,再加入酸性溶液于65'C12h,冲洗干净,得粗胶提取物。将粗胶提取物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脱色,冲洗干净,得到质地蓬松柔软、近白色杜仲胶丝,干燥至恒重,称重。4、总黄酮的测定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表1不同生长年杜仲的叶、皮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说明表中数据为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测定的平均值,样品为混合样品。权利要求1、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栽植将杜仲苗以60°行间斜栽方法密林式栽植;平茬萌枝对载植后的杜仲苗,于翌年萌芽前平茬,留茬高度15~20cm,留芽10~20个;萌芽后去除背下芽和侧面芽,保留3~5个背上芽萌发为枝条,待枝条长至20~25cm时选择2~3个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化学调控增加叶、皮有效成分含量杜仲载植之后,每年于平茬前亩施尿素10~15kg,施肥后灌水1次;待枝条萌发后,每年于5月底喷施含镁化合物,于6月上旬叶面喷施300~500ppm的生长激素类物质,于每年9月中下旬采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杜仲载植后以六年为一个循环,对发育枝条更新复壮,提高树木生活力第12年发育枝条萌发;第35年,每年萌芽前对发育枝条进行平茬采皮;第6年,回縮平茬一次,将发育枝条从第1年萌发枝条基部剪去六年间萌发的枝组,然后重新萌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茬方式为萌芽前对发育枝条进行深度短截,留桩高度不超过5cm,待萌芽后留12个健壮芽继续萌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林式载植其栽植行距为lm,株距为0.5m,每亩1333株栽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镁化合物为质量百分比为0.30.5%的MgS04;所述生长激素类物质为赤霉素G3,浓度为300500pp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田间管理每隔2年亩加施一次有机肥,每亩施2000kg,有机肥为堆肥、沤肥或者厩肥。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植将杜仲苗以60°行间斜栽方法密林式栽植;平茬萌枝对栽植后的杜仲苗,于翌年萌芽前平茬,萌芽后去除背下芽和侧面芽,保留3~5个背上芽萌发为枝条,选择3~5个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化学调控增加叶、皮有效成分含量待枝条萌发后,每年于5月底喷施含镁化合物,于6月上旬叶面喷施生长激素类物质。载植后的第六年,3月底萌芽前,进行一次更新复壮。用该法栽培杜仲,不仅可以提高叶、皮产量,而且可以增加叶、皮中营养成分含量,是一种适合大面积集约栽培的模式,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文档编号A01G23/00GK101584293SQ20091002309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发明者刘建军,周亚娟,季志平,康博文,李文华,管丽娟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