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灌植树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1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灌植树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根灌植树法。
背景技术
滴灌技术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缓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 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滴灌没有喷水或沟渠流水,只 让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进入土壤。滴人作物根部附近的水,使作物主要 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与地面灌溉和喷灌相比,滴灌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 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润滴灌面积以外的土壤,故直接损 耗于蒸发的水量小于地面灌溉和喷灌;滴灌还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 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35—75%滴灌技术是一种向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水、然后再由 植物的根部系统将水输送到植物内部,但是,采用滴灌技术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水 的大部分并没有被植物吸收,而是通过蒸发、渗漏流失掉了,在透水性较强的轻质土壤中, 以及干旱缺水的土壤中,这种水损失现象尤其严重。植树通常是在每年春季进行,在这个季 节,我国的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那些需要植树绿化的山坡、戈壁滩等处的土地往往处于极度 干旱状态,而附近通常也没有可以大面积灌溉山坡、戈壁滩的土地的水源,由于地表极度缺 水,即使采用滴灌技术,也无法满足在这些地区种植树木的用水需要,而所种植的树木在根 系扎入山坡、戈壁滩土地的下层之前,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要供应足够的水,让其完成成活所 需的扎根生长过程,由此导致在这些地区所种植的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远远达不到国家规 定的标准,以至于有专家得出结论,认为在这些地区(例如黄土高原)进行大面积的植树是 根本不可能的,尽管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此外,在移栽一些较高大的 树木或根系较发达的树木时,由于会将树木原有的大部分根须切断,使其根部受损严重,也 会导致所种植的树木由于严重缺水而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滴灌技术更加节约用水,可以用极少量的水满足植树过程中 树木的生长、存活需要,可有效提高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的成活率的根灌植树法。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A、 准备需要栽种的树木,拨离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外端部分的土壤,让树木 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露出;
B、 将树木露出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并分别向每个隔水膜内插入输液管,让每个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隔水膜内;
C、 将每个输液管的进液口与装有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容器相连;
D、 在选定的地点,根据树苗根部的大小,挖用于种树的树坑,将树木的根部连带着隔水膜和输液管一起用土填埋到树坑内;
E、 让输液容器内盛放的水或树木营养液通过输液管流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让水或树木营养液在隔水膜内浸润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直接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输送水或树木营养液。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将树木的一个或二个侧根连同输液管的一端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所述输液管上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截门,输液管的出液口处设有滴头,通过滴头的水或树木营养液的流量与滴头所在的隔水膜内的树根对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吸收量相应,所述步骤C中的所述容器为塑料袋或纸质溶液袋或塑料桶或金属桶或木桶或蓄水池。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将树木的主根或侧根长度的50—600mm用隔水膜包裹起来。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的隔水膜为塑料膜或防水纸或防水布。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由于是利用输液管直接将水或营养液从树木的根部输送给树木,不再让水渗入根部附近土壤,而是直接流到包裹着植物根部的隔水膜内,故其比滴灌技术更加节约用水,可以用极少量的水满足植树过程中树木的生长、存活需要。由于灌溉过程中不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有利于保持植物根层疏松通透,并能彻底杜绝无效的水分蒸发损失。此外,根灌技术可以为被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提供非常充分的水分,使其根部有新的根须生长出来,并使其在被移栽的前期能够在供水充足的状态下休养恢复过来,从而可有效提高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的成活率,在干旱地区,应用这种技术还能有效地抑制田间杂草。
下面对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根灌植树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 准备需要栽种的树木,拨离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外端部分的土壤,让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露出;
B、 将树木露出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通常是将树木的主根或侧根长度的50—600mm用隔水膜包裹起来,隔水膜为塑料膜或防水纸或防水布,最好是采用能够降解的材料制造隔水膜,并分别向每个隔水膜内插入输液管,让每个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隔水膜内;
C、 将每个输液管的进液口与装有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容器相连,容器可以是塑料袋或纸质
4溶液袋或塑料桶或金属桶或木桶或蓄水池。;
D、 在选定的地点,根据树苗根部的大小,挖用于种树的树坑,将树木的根部连带着隔水膜和输液管一起用土填埋到树坑内;
E、 让输液容器内盛放的水或树木营养液通过输液管流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其流量应当对应于被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所能吸收的水或树木营养液的数量,流量可以略大一点,但不宜过大,以免浪费水或树木营养液,让水或树木营养液在隔水膜内浸润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直接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输送水或树木营养液。包裹的方式可以是将主根和/或侧根缠绕一圈或多圈,或者是利用隔水膜将夹在中间即可,隔水膜外面的接缝处可以用绳子捆扎一下,也可以用胶条粘接住,或者直接用胶粘接。主根和/或侧根被包裹部位的两端通常可以保持通气状态,不要刻意进行密封,由于输液管流量很小,通常不会有大量的水或树木营养液流出隔水膜。
卜.述步骤B中可以是将树木的一个或二个侧根连同输液管的一端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输液管上可以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截门,在必要时输液管上可以串联一个水泵,但通常以让水或树木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向低自然流动为好,输液管的出液口处可以设有滴头,通过滴头的水或树木营养液的流量与滴头所在的隔水膜内的树根对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吸收量相应,滴头的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其压力,使水以点滴的方式流出输液管,作为优选的方案,可考虑使用具有抗负压堵塞功能的滴头。
如果输液管上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截门,或者输液管上串联有水泵,可以根据树木的品种,树木生长具体的情况,土壤的湿度,气候情况等因素,考虑在夜晚关闭截门或水泵,到
了白天再打开截门或水泵,以节约水或树木营养液。
本发明的根灌技术,就是在灌溉过程中,不再让水渗入根部附近的土壤里,而是直接流到包裹着植物根部的隔水膜内的灌溉技术。由于灌溉过程中不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作用,有利于保持植物根层疏松通透,并能彻底杜绝无效的水分蒸发损失,比滴灌技术更加节约用水,可以用极少量的水满足植树过程中树木的生长、存活需要。此外,根灌技术可以为被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在其根部有新的根须生长出来以前提供非常充分的水分,并使其在被移栽的iif期能够在供水充足的状态下休养恢复过来,从而可有效提高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的成活率。在干旱地区,应用这种技术还能有效地抑制周围杂草的生长。
权利要求
1.根灌植树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需要栽种的树木,拨离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外端部分的土壤,让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露出;B、将树木露出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并分别向每个隔水膜内插入输液管,让每个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隔水膜内;C、将每个输液管的进液口与装有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容器相连;D、在选定的地点,根据树苗根部的大小,挖用于种树的树坑,将树木的根部连带着隔水膜和输液管一起用土填埋到树坑内;E、让输液容器内盛放的水或树木营养液通过输液管流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让水或树木营养液在隔水膜内浸润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直接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输送水或树木营养液。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灌植树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树木的一个或二个 侧根连同输液管的一端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所述输液管上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截门,输 液管的出液口处设有滴头,通过滴头的水或树木营养液的流量与滴头所在的隔水膜内的树根 对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吸收量相应,所述步骤C中的所述容器为塑料袋或纸质溶液袋或塑料桶 或金属桶或木桶或蓄水池。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灌植树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树木的主根或侧根 长度的50—600咖用隔水膜包裹起来。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灌植树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隔水膜为塑料膜或 防水纸或防水布。
全文摘要
根灌植树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需要栽种的树木,拨离树木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外端部分的土壤,将树木露出的主根和/或一个以上侧根的外端部分分别用隔水膜包裹起来,并分别向每个隔水膜内插入输液管,将每个输液管的进液口与装有水或树木营养液的容器相连;挖用于种树的树坑,将树木的根部连带着隔水膜和输液管一起用土填埋到树坑内;让输液容器内盛放的水通过输液管流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直接向用隔水膜包裹起来的树木的主根和/或侧根输送水。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比滴灌技术更加节约用水,可以用极少量的水满足植树过程中树木的生长、存活需要,可有效提高移栽较高大树木或根系较发达树木的成活率的根灌植树法。
文档编号A01G23/00GK101663982SQ20091009192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龙 马 申请人:龙 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