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0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步行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其将载苗台设置成在行驶机体侧面观察的情况下
与该载苗台的下端侧相比上端侧位于行驶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驱动秧苗栽插机构使秧 苗栽插机构所具有的秧苗栽插爪的前端侧在位于所述载苗台的下端侧的秧苗取出口与田
面之间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秧苗栽插机构从装载在所述载苗台上的毯(mat)状秧苗切 断取出栽插用秧苗并将取出的栽插用秧苗栽插在田面中。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设置在机体架2的后部侧的载苗台5和栽插杆6的步 行式插秧机。载苗台5具有设置在载苗台5的载苗部24的下方侧的秧苗纵向运送装置25。 秧苗纵向运送装置25具有纵向运送带27。纵向运送带27纵向运送装载在载苗台5上的毯 状秧苗。(各附图标记是记载于公报中的附图标记。)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后部的秧苗栽插机构31和载苗台
32的步行式插秧机。载苗台32在各个沿着载苗台横向排列的多个秧苗装载部上具有排列
设置在载苗台横向和载苗台纵向上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39。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39被旋
转支撑轴39a驱动而旋转,从而将装载在载苗台32上的毯状秧苗在纵向上向秧苗取出口
38a运送。(各附图标记是记载于公报中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9-107748号公报(第
段,图1、5); 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7-68422号公报(第
段、
,图1 3)。 若将装载在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的纵向运送机构设置为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
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运送秧苗,则即使是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毯状秧苗,也能
够在毯状秧苗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赋予纵向运送力,由此能够在不易发生随
着毯状秧苗的纵向运送而产生的伸长或者破坏床土等的情况下纵向运送秧苗。另外,即使
在将多个毯状秧苗沿着秧苗纵向运送方向排列装载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前面的毯状秧苗和
后面的毯状秧苗都赋予纵向运送力,从而在使前面的毯状秧苗和后面的毯状秧苗间不易产
生间隙的情况下纵向运送秧苗。 在通过应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 发挥纵向运送作用的情况下,纵向运送带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长度变长,从纵向运送 带的重量方面来考虑往往变重。 在通过应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 发挥纵向运送作用的情况下,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排列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变多,从传 动结构方面考虑结构往往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发挥秧 苗纵向运送作用,并且质量轻且结构简单,能够发挥高的秧苗保持力的步行式插秧机。
第一发明的步行式插秧机,将载苗台设置成在行驶机体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上端侧 相比下端侧位于行驶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驱动所述秧苗栽插机构,使得秧苗栽插机构 所具有的秧苗栽插爪的前端侧在位于所述载苗台的下端侧的秧苗取出口与田面之间上下 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秧苗栽插机构从装载在所述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切断取出栽插用秧 苗,并将取出的栽插用秧苗栽插在田面中,其中,将位于所述载苗台的下端侧的秧苗纵向运 送带和相比该秧苗纵向运送带配置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驱动 自由地设置在所述载苗台上,通过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和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将装载在 所述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向所述秧苗取出口纵向运送。 根据该第一发明的结构,因为在载苗台的下端侧由秧苗纵向运送带进行秧苗的纵 向运送,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带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由秧苗纵向运送轮体进行 秧苗的纵向运送,所以能够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带所位于的下端侧部位至秧苗纵向运 送轮体所位于的上端侧部位的大范围内发挥纵向运送作用。并且,与采用秧苗纵向运送带 覆盖上述那样的大范围的情况相比,采用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秧苗纵向运送 带即可,并且与在上述那样的大范围内排列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的情况相比,采用少数的 秧苗纵向运送轮体即可。 进而,根据该第一发明的结构,因为毯状秧苗在载苗台的下端侧被秧苗纵向运送 带挡住并支持着,所以不易发上毯状秧苗在载苗台下端侧向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下方侧的偏 移运动,易于避免毯状秧苗偏移进入秧苗取出口 。 因而,即使在毯状秧苗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或者在载苗台上排 列装载有多个毯状秧苗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 获得的秧苗纵向运送作用,在不易发生毯状秧苗伸长或者破坏床土、前面秧苗与后面秧苗 之间不易产生间隙等的情况下进行秧苗纵向运送,并且通过秧苗纵向运送带支撑毯状秧苗 而易于避免秧苗偏移进入秧苗取出口,能够以栽插秧苗的损伤和量变化小的方式栽插秧 苗。 第二发明的步行式插秧机设置有对毯状秧苗的表面侧起支撑作用的秧苗支撑件, 以抑制毯状秧苗从所述载苗台浮起,将所述秧苗支撑件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作用范围 设定为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至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 根据该第二发明的结构,除了具有在该第一发明的结构所发挥的作用效果的之 外,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该第二发明的结构,利用秧苗支撑件抑制毯状秧苗从秧苗纵向运送带和秧苗
纵向运送轮体上浮起,并且使秧苗纵向运送带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对毯状秧苗进行作用,
从而能够高精度地通过秧苗纵向运送带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进行纵向运送。 因而,通过秧苗纵向运送带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进行高精度的秧苗纵向运送能够
可靠地向秧苗取出口供给秧苗,从这个角度考虑也能够进行栽插秧苗的量变化小的秧苗栽插。 第三发明的步行式插秧机设置有手动操作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的操作件。 根据该第三发明的结构,除了具有在该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结构所发挥的作用效果
之外,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该第三发明的结构,通过操作件人为地操作秧苗纵向运送带,能够将毯状秧苗装载在秧苗纵向运送带上进行纵向运送。 因而,即使在要供给至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在载苗台上的运动由于秧苗纵向运送 带而变差,或者想将毯状秧苗送入秧苗取出口但手难以到达等情况下,通过人为操作秧苗 纵向运送带能够将毯状秧苗轻松地供给至规定位置。


图1是步行式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步行式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秧苗栽插部的侧视图。 图4是秧苗横向运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秧苗横向运送机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载苗台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载苗台的背面图。 图8是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的后视图。 图9是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在停止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0是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在动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 (a)在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在向取得量增大侧进行调节的调节状态的侧视
图,图ll(b)是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在向取得量减少侧进行调节的调节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2是秧苗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定位臂和输入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XIV-XIV剖面的向箭头方向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行式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行 式插秧机的俯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行式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该行驶 机体具有左右一对被自由驱动的行驶车轮1、1和设置在机体后部的操纵手柄2,本发明实 施例的步行式插秧机还具有在该行驶机体的下部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设置的3个接地浮 体3,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行式插秧机还具有秧苗栽插部5,该秧苗栽插部5具有在所述行驶 机体的后部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设置的6个秧苗栽插机构4,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行式插秧 机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行驶车轮1的上方的预备载苗台6。
该步行式插秧机进行6行秧苗栽插作业。 也就是说,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机体架10,该机体架10具有位于行驶机体的前部的 变速箱11。该机体架10除了具有所述变速箱11之外,还具有传动箱12,从该变速箱11 的后部向行驶机体后方延伸;栽插变速箱13,与该传动箱12的后端部连接;后部架14,从 该栽插变速箱13向行驶机体后方延伸;发动机架15,从所述变速箱11向行驶机体前方延 伸。 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支撑在所述发动机架15上的发动机20和从所述变速箱11的 两个横侧部向行驶机体后方延伸的车轮驱动箱21,所述发动机20的输出经由所述变速箱11和所述车轮驱动箱21传递至所述行驶车轮1的车轴la,而驱动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车轮 1 、 1 ,所述行驶机体通过该左右一对行驶车轮1 、 1行驶。 所述左右一对车轮驱动箱21、21支撑在所述变速箱11上并且以升降轴芯P为中 心上下自由摆动。所述左右一对车轮驱动箱21、21具有从各车轮驱动箱21的基部向行驶 机体上方延伸的操作臂22。左右一对车轮驱动箱21、21经由连动连杆24与设置在所述发 动机20的下方的升降缸体25连动,所述连动连杆24的左侧端部经由连动构件23与左侧 车轮驱动箱21的所述操作臂22连接,所述连动连杆24的右侧端部经由连动构件23与右 侧车轮驱动箱21的所述操作臂22连接。 关于行驶机体,所述升降缸体25被操作而伸縮,通过升降缸体25操作左右一对车 轮驱动箱21、21上下摆动而使左右一对行驶车轮1、1相对于机体架10升降,由此在3个接 地浮体3下降接触田面并且秧苗栽插部5的6个秧苗栽插机构4下降至田面附近的下降作 业状态与3个接地浮体3和6个秧苗栽插机构4从田面升高的上升非作业状态之间切换。
图3是秧苗栽插部5的侧视图。如该图3和图2所示,所述秧苗栽插部5除了具 有所述6个秧苗栽插机构4和所述栽插变速箱13之外,还具有一个设置在所述后部架14 上并配置在所述操纵手柄2的行驶机体前方侧附近的载苗台30。 所述载苗台30被支撑为与下端侧相比上端侧位于行驶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
该载苗台30具有在其表面侧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设置的6个秧苗装载部30a。 关于所述秧苗栽插部5,当使行驶机体呈所述下降作业状态行驶时,通过各秧苗栽
插机构4从装载在载苗台30的所述秧苗装载部30a上的毯状秧苗A中取出一株份的栽插
用秧苗,将所取出的栽插用秧苗栽插在通过所述接地浮体3在田面上的滑动而被平整了的
田面中。 接下来,对所述秧苗栽插部5进行详细叙述。 秧苗栽插部5具有滑动导轨31,配置在所述载苗台30的下端侧,经安装杆31a支 撑在所述后部架14上;6个秧苗取出口 32,在该滑动导轨31上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设置6 个切槽而形成。 如图2、3、4所示,所述6个秧苗栽插机构4中的位于行驶机体横向中央部的两个 秧苗栽插机构4、4支撑在所述栽插变速箱13中的中心箱13a下部的横侧部上且被自由驱 动。所述6个秧苗栽插机构4中的位于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两个秧苗栽插机构4、4支撑在 所述栽插变速箱13中的通过传动筒部13b与所述中心箱13a连接的侧箱13c下部的横侧 部上且被自由驱动。 如图3、4所示,所述各秧苗栽插机构4具有栽插臂4a,经驱动旋转臂33和摆动 臂34与所述中心箱13a或者所述侧箱13c连接;秧苗栽插爪4b,设置在该栽插臂4a的前端 部。各秧苗栽插机构4如下被驱动,栽插臂4a被所述驱动旋转臂33和摆动臂34驱动而在 行驶机体上下方向上摆动,从而驱动秧苗栽插爪4b的前端侧在所述6个秧苗取出口 32中 的对应的秧苗取出口 32与田面之间一边描绘旋转轨迹T 一边往复移动。
由此,各秧苗栽插机构4进行如下那样的插秧运动,即,在秧苗栽插爪4b通过秧苗 取出口 32时,利用秧苗栽插爪4b从装载在载苗台30的所述6个秧苗装载部30a中的与秧 苗取出口 32对应的秧苗装载部30a上的毯状秧苗A的下端部切断并取出一株份的栽插用 秧苗,利用秧苗栽插爪4b搬运取出的栽插用秧苗使其下降且栽插在田面中。
秧苗栽插部5具有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 ,该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具有贯穿设置在 所述栽插变速箱13中的所述中心箱13a的上部的行驶机体横向的横向运送轴41。
图4是所述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的主视图。图5是所述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的 纵剖侧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所述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除了具有所述横向运送轴41之 外,还具有横向运送挡块43,在所述中心箱13a的内部经挡块夹42安装在所述横向运送 轴41上;螺旋轴44,在圆周面上具有用于卡入该横向运送挡块43的突起部43a的螺旋槽 44a ;输入轴47,经传动齿轮46与该螺旋轴44的驱动齿轮45连动。 如图2、3所示,所述横向运送轴41支撑在所述中心箱13a上且能够自由滑动。该 横向运送轴41的两端侧经连接体48与载苗台30的对应于横向运送轴41的两端侧的左侧 或者右侧的端部连接。 关于所述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经使所述中央的秧苗栽插机构4的驱动轴33a与 所述传动筒部13b的传动轴13d连动的传动链条50,将所述驱动轴33a的驱动力输入至所 述输入轴47,使该输入轴47的驱动力经传动齿轮46传递至驱动齿轮45而驱动螺旋轴44 旋转,通过螺旋轴44经横向运送挡块43和挡块夹42操作横向运送轴41使该横向运送轴 41沿行驶机体横向往复滑动,从而使载苗台30沿着所述滑动导轨31在行驶机体横向上往 复移动。 也就是说,载苗台30通过所述秧苗横向运送机构40与各秧苗栽插机构4的插秧 运动连动而沿着行驶机体横向被往复移动,使各秧苗装载部30a上的毯状秧苗A相对于相 应的秧苗栽插机构4用的秧苗取出口 32沿着行驶机体横向往复移动,以通过各秧苗栽插机 构4从毯状秧苗A横向上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依次从毯状秧苗A的下端部取出栽插用秧苗。 如图6所示,所述载苗台30的所述各秧苗装载部30a具有秧苗装载面30b,所述秧 苗装载面30b由在秧苗装载部30a上沿着载苗台横向排列设置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突 条的顶上表面形成。各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装载面30b在载苗台下端侧的秧苗纵向运送 范围S的部位成为平坦面,从行驶机体侧面观察在相比该部位位于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 侧的部位,成为向载苗台表面侧凸出的弯曲面。 如图2、3、6所示,所述载苗台30具有秧苗纵向运送带51,设置在所述各秧苗装 载部30a的下端侧,并设置在秧苗装载面30b的成为所述平坦面的部位上;4个秧苗纵向运 送轮体52,在所述各秧苗装载部30a的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并 在秧苗装载面30b的成为所述弯曲面的部位上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设置。
各秧苗装载部30a的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配置 为,在使秧苗纵向的大小约为60cm的毯状秧苗A(标准秧苗)以纵向的一端面对秧苗取出 口 32的方式装载在秧苗装载部30a上的状态,一张毯状秧苗A的下端侧放置在秧苗纵向运 送带51上,该毯状秧苗A的上端部放置在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上。 如图6、7所示,所述各秧苗装载部30a的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配置为,具有沿 载苗台横向以及秧苗纵向运送方向排列的突起的搬运面在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运送作用 侧来面对位于秧苗装载部30a上的带孔。各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纵向运送带51巻绕在 纵向运送终端侧轮体54和纵向运送始端侧轮体56上,其中所述纵向运送终端侧轮体54经 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设置在载苗台30的背面侧且能够自由旋转,所述纵向运送始端侧轮
7体56经支撑轴55设置在载苗台30的背面侧且能够自由旋转。6个秧苗装载部30a中的所 述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连接为一体且能够自由旋转,成为一根纵向运送带驱动轴。
所述各秧苗装载部30a的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配置为,外周部从秧苗装载部 30a的轮体孔向秧苗装载面侧突出。各秧苗装载部30a的所述4个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支 撑在设置于载苗台30的背面侧的一根旋转支撑轴57上并与该旋转支撑轴57 —体自由旋 转。6个秧苗装载部30a中的所述旋转支撑轴57连接为一体且能够自由旋转,成为一根旋 转支撑轴。 如图3所示,所述秧苗栽插部5具有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该秧苗纵向运送 驱动机构60具有行驶机体横向上的传动轴61,该传动轴61设置在所述载苗台30的背面 侧,相比所述各秧苗纵向运送带51配置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且相比所述各秧苗纵 向运送轮体52配置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下方侧,并能够自由旋转。 图8是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的后视图。如该图和图3、6、7所示,所述秧 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除了具有所述传动轴61之外,还具有传动链条64,其巻绕在设置于 该传动轴61的一个端部上且与该传动轴61 —体自由旋转的传动链轮62和设置在所述旋 转支撑轴57上且与所述旋转支撑轴57 —体自由旋转的纵向运送轮体驱动链轮63上;还具 有传动臂65,其在所述传动链轮62的附近通过安装筒部65b支撑在所述传动轴61上且能 够相对所述传动轴61自由旋转;还具有连动杆67,其与所述传动臂65和设置在所述纵向 运送带驱动轴53上的单向旋转离合器66的输入臂66a连接;还具有单向旋转离合器68, 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轴61的另一端部上;还具有筒轴形的连接体65a,其连接所述单向旋转 离合器68的输入构件68a和所述传动臂65以使输入构件68a和所述传动臂65能够绕着 所述传动轴61的轴芯一体旋转;还具有推拉传动体69,与所述单向旋转离合器68的所述 输入构件68a和从所述横向运送轴41的一个端部延伸出的输出臂41a连接。
所述推拉传动体69插入设置在位于载苗台30的横向外侧端部的横向臂部上的贯 通孔中。所述传动链条64容置在链条箱(未图示)中。 如图4、5所示,所述横向运送轴41具有配置在所述挡块夹42的两横向侧且能够 与所述横向运送轴41 一体自由旋转的从动臂41b,所述螺旋轴44具有设置在所述螺旋轴 44的两端部且与所述螺旋轴44 一体自由旋转的输出体44b。当载苗台30到达左右横向移 动行程末端时,与该横向移动行程末端对应的一侧的所述从动臂41b与所述输出体44b的 端部抵接,从动臂41b被输出体44b驱动而旋转,随着从动臂41b的旋转角达到设定角,输 出体44b脱离从动臂41b而不驱动从动臂41b。由此,当载苗台30到达左右横向移动行程 末端时,所述横向运送轴41被螺旋轴44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设定旋转角,并使该驱动力从 输出臂41a输出。 图9是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在停止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0是所述秧苗 纵向运送机构60在动作状态下的侧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关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 构60,当载苗台30到达左右横向移动行程末端时,横向运送轴41被驱动而使从输出臂41a 输出的驱动力经由推拉传动体69传递至单向旋转离合器68的输入构件68a,经由该输入构 件68a和连接体65a将与这些一体摆动的传动臂65的驱动力通过连动杆67传递至单向旋 转离合器66而驱动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通过该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在秧苗纵向运送方 向上驱动各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纵向运送带51。
关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当传动力从横向运送轴41的输出臂41a传动 至单向旋转离合器68时,通过该传动力驱动传动轴61,通过传动链条64将该传动轴61的 驱动力传递至纵向运送轮体驱动链轮63而驱动旋转支撑轴57,通过该旋转支撑轴57驱动 各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使其沿秧苗纵向运送方向旋转。
关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当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 52的驱动行程达到与设定秧苗纵向运送量对应的驱动行程时,所述输出体44b从从动臂 41b脱离,横向运送轴41停止,由此,使单向旋转离合器68的输入构件68a停止,从而使向 单向旋转离合器66的传动停止,使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停止,最终使秧苗纵向运送带51 停止,并且使向传动轴61的传动停止,使旋转支撑轴57停止,最终使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 停止。此时,通过复位弹簧66b(参照图8)使所述单向旋转离合器66的输入臂66a返回待 机位置,通过复位弹簧41c(参照图4)使所述各从动臂41b返回待机位置。
也就是说,在载苗台30到达左右横向移动行程末端时,各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 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被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驱动设定驱动行 程,通过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使装载在各秧苗装载部30a上的毯状 秧苗A朝向秧苗取出口 32,纵向运送与利用秧苗栽插机构4而产生的秧苗纵向上的取得量 对应的运送量,能够随着接下来的载苗台30的横向移动,通过秧苗栽插机构4取出栽插用 秧苗。 如图1、2所示,所述载苗台30具有一个设置在所述载苗台30的表面侧的秧苗支 撑件70。 图12是所述秧苗支撑件70的俯视图。如该附图所示,所述秧苗支撑件70具有 行驶机体横向上的一根下连接杆71,位于载苗台30的下端侧;行驶机体横向的一根上连接 杆72,位于载苗台30的上端侧;12根秧苗纵向运送方向的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沿着行 驶机体横向排列,与所述下连接杆71和所述上连接杆72连接;6根秧苗纵向运送方向的短 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4,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基端侧与所述下连接杆71连接。
如图9、12所示,所述下连接杆71的两端侧经连接板75与所述左右一对连接体 48、48中的对应侧的所述连接体48连接,所述下连接杆71的中间部与设置在载苗台30的 间隔壁部上的支架76连接。所述上连接杆72的两端侧和中间部经连接构件78与立设在 载苗台30的横向臂部或者间隔壁部上的支柱77连接。 所述12根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以在各秧苗装载部30a各排列两根的方式被支 撑着,所述6根短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4以在各秧苗装载部30a在所述两根长杆秧苗支撑件 主体73之间各排列一根的方式被支撑着。因而,各秧苗装载部30a对应着两根长杆秧苗支 撑件主体73和一根短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4。 如图6所示,所述各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具有下侧连接部73a,朝向所述下连 接杆71立起并与所述下连接杆71连接;上侧连接部73b,朝向所述上连接杆72立起并与 所述上连接杆72连接;作用部73c,沿着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位于所述下侧连接部73a与所 述上侧连接部73b之间。使所述作用部73c的下端相比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纵向运送终 端处位于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下方侧,使所述作用部73c的上端相比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位 于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以使各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通过所述作用部73c对毯状秧 苗A起支撑作用的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作用范围73d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纵向运送终端处至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 关于所述秧苗支撑件70,当装载在各秧苗装载部30a上的毯状秧苗A要从秧苗装 载面30b浮起时,通过与秧苗装载部30a对应的两根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的作用部73c 和与秧苗装载部30a对应的一根短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4的作用部,并且在作为秧苗支撑件 70整体的作用范围的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的作用范围73d对毯状秧苗A的床土部的表 面侧起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抑制毯状秧苗A从秧苗装载部30a的秧苗装载面30b浮起,使秧 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可靠地运送毯状秧苗A。 所述秧苗支撑件70由沿行驶机体横向排列的3个分割秧苗支撑件70a构成。用 于将所述上连接杆72的中间部与所述支柱77连接在一起的所述连接构件78成为连接相 邻一对分割秧苗支撑件70a、70a的上连接杆的连接构件。支撑所述下连接杆71的中间部 的所述支架76成为连接相邻一对分割秧苗支撑件70a、70a的下连接杆的连接构件。
如图9所示,用于使所述上连接杆72与各支柱77连接在一起的所述连接构件78 被支撑为,通过松缓用于将其紧固在支柱77上的连接螺栓78a而能够调解该连接构件78 相对支柱77滑动。 也就是说,对于所述秧苗支撑件70,即使在使用床土厚度不同的毯状秧苗A时,通 过调节各连接构件78使其相对于支柱77滑动来调节上连接杆72使其相对于支柱77的安 装高度变化,并调节所述下连接杆71使其相对于所述连接体48和所述支架76的连接高度 变化,从而长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3及短杆秧苗支撑件主体74的作用部73c与秧苗装载面 30b的间隔发生变化,能够可靠地抑制毯状秧苗A的浮起,使得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 向运送轮体52可靠地运送毯状秧苗A。所述下连接杆71相对于连接体48的连接高度的变 化是通过所述连接板75相对于连接体48的连接角度的变化来进行的。
如图9所示,所述载苗台30具有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离合器68的所述输入构件 68a上且与所述单向旋转离合器68的所述输入构件68a —体自由旋转的操作件79。
当操作所述操作件79使其抵抗所述复位弹簧66b绕所述传动轴61的轴芯摆动 时,该操作件79通过输入构件68a向行驶机体后方侧拉动操作所述推拉传动体69并且使 传动轴61旋转,与在被所述螺旋轴44驱动的情况下相同地使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动 作,操作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使它们向秧苗纵向运送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在向各秧苗装载部30a供给毯状秧苗A时,通过对操作件79的摆动操 作而人为地操作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从而能够通过秧苗纵向运送 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将毯状秧苗A纵向送至秧苗取出口 32。 如图3所示,所述秧苗栽插部5具有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该秧苗取得量调节机 构80具有设置在载苗台30的背面侧的调节柄81。 如图11(a)、图11(b)所示,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除了具有所述调节柄81 之外,还具有行驶机体横向的调节轴82,兼用于该调节柄81的旋转支撑轴;载苗台升降臂 83,从该调节轴82延伸出并与该调节轴82 —体自由旋转。所述调节轴82支撑在所述后部 架14上且能够自由旋转。 图11 (a)是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在向取得量增大侧调节的调节状态下的侧视 图。如该图所示,关于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在操作调节柄81使其绕调节轴82的轴芯沿 着导杆(lever guide)84(参照图1)的引导槽向上升侧摆动,使移动至规定调节位置的调节柄81进入导杆84所具有的卡止用切口而卡止时,将各秧苗栽插机构4所取出的栽插用 秧苗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小设定得大。 也就是说,载苗台升降臂83被操作绕调节轴82的轴芯下降摆动而调节滑动导轨 31和载苗台30使它们相对于后部架14下降,从而秧苗栽插机构4的所述旋转轨迹T在秧 苗纵向运送方向上向苗取出口 32的进入量变为大于调节前的进入量。
图11 (b)是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在向取得量减少侧调节的调节状态下的侧视 图。如该图所示,关于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在操作调节柄81使该调节柄81绕调节轴 82的轴芯沿着导杆84的引导槽向下降侧摆动,使移动至规定调节位置的调节柄81进入导 杆84的卡止用切口而卡止时,将各秧苗栽插机构4所取出的栽插用秧苗在秧苗纵向运送方 向上的大小设定得小。 也就是说,载苗台升降臂83被操作绕调节轴82的轴芯上升摆动而调节滑动导轨 31和载苗台30相对于后部架14上升,从而秧苗栽插机构4的所述旋转轨迹T在秧苗纵向 运送方向上向苗取出口 32的进入量变为小于调节前的进入量。 如图11(a)、图ll(b)所示,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具有设置在所述调节 轴82上且与所述调节轴82 —体自由旋转的纵向运送调节臂86和支撑在所述纵向运送带 驱动轴53上的定位臂87,当通过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进行秧苗取得量调节时,进行 自动调节,使通过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进行的秧苗纵向运送量变为与由秧苗取得量调 节机构80调节的秧苗取得量对应的秧苗纵向运送量。 如图13、 14所示,所述定位臂87通过安装筒部87支撑在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上 且能够相对该纵向运送带驱动轴53自由旋转。该定位臂87与设置在所述输入臂66a上的 调节螺栓66c的前端部抵接而将输入臂66a定位在规定的待机位置上。
也就是说,如图ll(a)所示,当向秧苗取得量增大侧操作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 构80时,所述纵向运送调节臂86被操作绕所述调节轴82的轴芯上升摆动,设置在纵向运 送调节臂86的自由端侧的操作轴88对定位臂87的下表面侧进行按压来调节定位臂87向 上升侧摆动,定位臂87与所述调节螺栓66c抵接而将输入臂66a的待机位置设定为比调节 前向纵向运送增大侧变化。于是,输入臂66a的待机位置变化所产生的摆动经由连动杆67、 传动臂65、连接体65a、输入构件68a和推拉传动体69传递至输出臂41a,从而横向运送轴 41旋转若干角度,由此从动臂41b的待机位置比秧苗取得量调节前向秧苗取得量增大侧变 化。 如图ll(b)所示,当向秧苗取得量减少侧操作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时,所 述纵向运送调节臂86被操作绕所述调节轴82的轴芯下降摆动,纵向运送调节臂86的所述 操作轴88调节定位臂87向下降侧摆动,定位臂87与所述调节螺栓66c抵接而将输入臂 66a的待机位置设定为比调节前向纵向运送减少侧变化。于是,输入臂66a的待机位置变化 所产生的摆动经由连动杆67、传动臂65、连接体65a、输入构件68a和推拉传动体69传递至 输出臂41a,从而使横向运送轴41旋转若干角度,由此从动臂41b的待机位置比秧苗取得量 调节前向秧苗取得量减少侧变化。 因而,对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当通过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调 节而使各秧苗栽插机构4在毯状秧苗纵向上的秧苗取得量向增大侧变化时,使秧苗纵向运 送带51的驱动行程自动地向增大侧变化,使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秧苗纵向运送量增大为
11与秧苗取得量调节后的秧苗取得量相对应。 对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驱动机构60,当通过所述秧苗取得量调节机构80调节使 得各秧苗栽插机构4在毯状秧苗纵向上的秧苗取得量向减少侧变化时,秧苗纵向运送带51 的驱动行程自动地向减少侧变化,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秧苗纵向运送量减少为与秧苗取 得量调节后的秧苗取得量相对应. [OO93]其它实施例
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的实施例来代替上述实施例,即,将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 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配置为,在秧苗纵向的大小约为60cm的多个毯状秧苗A沿秧苗 纵向运送方向排列并装载在秧苗装载部3a上的状态下,前面的毯状秧苗装载在秧苗纵向 运送带51上,后面的毯状秧苗装载在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上。这种情况也能够达到本发 明的目的。 可以采用作用范围覆盖秧苗纵向运送带51的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的一部分和秧 苗纵向运送轮体52的秧苗支撑件,或者在偏向秧苗纵向运送方向的状态下所具有的、由长 杆秧苗支撑件主体和短杆秧苗支撑件主体这两个构件形成秧苗支撑件在秧苗纵向运送方 向上的规定作用范围的秧苗支撑件,来代替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的作用范围覆盖秧苗纵向 运送带51在纵向运送方向上的整体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的秧苗支撑件。在这些情况下 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将载苗台设置成在行驶机体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上端侧比下端侧位于行驶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驱动秧苗栽插机构,使得所述秧苗栽插机构所具有的秧苗栽插爪的前端侧在位于所述载苗台的下端侧的秧苗取出口与田面之间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秧苗栽插机构从装载在所述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切断取出栽插用秧苗,并将取出的栽插用秧苗栽插在田面中,其特征在于,将位于所述载苗台的下端侧的秧苗纵向运送带和相比该秧苗纵向运送带配置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驱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载苗台上,通过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和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将装载在所述载苗台上的毯状秧苗向所述秧苗取出口纵向运送。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苗台的各秧苗装载面由平坦面和弯曲面构成,在平坦面部设置有秧苗纵向运送 带,在弯曲面部设置有秧苗纵向运送轮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毯状秧苗的表面侧起支撑作用的秧苗支撑件,以抑制毯状秧苗从所述载苗台 浮起,将所述秧苗支撑件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作用范围设定为从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 至所述秧苗纵向运送轮体。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秧苗纵向运送带手动操作的操作件。
全文摘要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将载苗台设置成在行驶机体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上端侧相比下端侧位于行驶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该步行式插秧机能够在载苗台的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的大范围内发挥秧苗纵向运送作用,并且质量轻且结构简单,能够发挥高的秧苗保持力。将位于载苗台(30)的下端侧的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相比该秧苗纵向运送带(51)配置在秧苗纵向运送方向上方侧的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驱动自由地设置在载苗台(30)上。通过秧苗纵向运送带(51)和秧苗纵向运送轮体(52)将装载在载苗台(30)上的毯状秧苗(A)向秧苗取出口(32)纵向运送。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1720590SQ20091017762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4日
发明者大利公彦, 小林鉴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