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06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肥料或饲料。
背景技术
最近,胡锦涛在联合国发表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承诺到2020年我 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5%,并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碳汇,大 幅度降低单位GDP能耗。全国人大在《决议》中也提出了 "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的措施。
中国人均排碳5吨,美国20吨,印度1. 5吨。今年,印度批准了碳排放"封顶和交 易"计划,预计2015年前形成总价值约150亿美元的碳交易市场,这无疑给了中国一记重 拳。最近,中国要求美国取消对"不采取封顶和交易"的贸易伙伴课以碳税的保护条款。问 题是,印度有了,中国没有,那中国出口会受挫,对海外市场不利,乃至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房价下跌、社会动荡;产业会大规模向印度转移。 另夕卜,巴西发展生物燃料已30年、新车近九成可用乙醇、绿色经济与"支农扶贫" 相结合,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目前,巴西乙醇替代了 50%的汽油,减排了 2580万吨 温室气体。巴西甘蔗已成为带动农业、糖、乙醇、电力、机械制造、化工、汽车、交通、市政建设 等13种行业的一项国家支柱产业。每100万吨甘蔗可生产6.34万吨乙醇,带动相关产业 创造1. 73亿美元、经济增加值8550万美元和提供5681个就业岗位。巴西生产乙醇的能量 输入产出比高达l : 9.3,生产成本相当于石油50美元/桶。在巴西,甘蔗一乙醇是投资少 提供就业多的产业。石油工业每提供1个工作岗位,水电和煤炭可提供3 4个,而乙醇可 提供152个;每提供1个岗位,乙醇投资1. 1万美元,而消费品、汽车、冶金和石油化工分别 是4. 4万、9. 1万、14. 5万和22. 0万美元。乙醇还可联产乙烯等十数种替代石油的高附加 值下游产品。 作为非化石能源重点的"风电"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 将达到1. 5亿千瓦左右。将带动1. 5万亿元的投资,每年产生3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节约能源1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多吨。然而,目前的绝大多数风电场都不盈 利,主要靠政策补贴,留存的税收有限,也养活不了几个人,难以带动就业。2008年,我国新 增风力发电机5030台,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当年风力发电量仅128亿千瓦时。这意味着 我国风电平均每千瓦装机容量,一年只工作IOOO小时,电费收入才几百元,连投资都收不 回来,不要说人工、维护成本了。尽管中国在过去3年半里关停了小火电,每年可以减少1. 1 亿吨的二氧化碳;但是去年十大发电集团耗煤所造成的环境损失仍相当于870亿元。华能、 大唐和国电3家去年二氧化碳排放总和已经超过同年英国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为 了储备项目,囤积资源,目前电力企业都把重心放到新能源,这是因为国家已要求各大发电 集团在2020年内实现新能源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8 % 。随着国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又提高到了 15%,抑制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益,推进风电企业结构调整,已 刻不容缓。 陆上风电场大多建在农田、草地、边际性土地和水面上。 一座风机塔基占地只有3亩左右,但风机间距550 700米,100台风机要覆盖几十平方公里。以建设一个10万千瓦, 投资IO亿元的风电项目为例,国家要拿出约12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留存税收不过数百万。 风电实际占地不大,空地与养殖业和种植业相容,中间有大量的空地可以利用。所以,必须 要把"空地种植和养殖业"带动起来,才能提高风电的效率,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以种 植能源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同时利用能源植物的茎叶与牧草生产肥料和饲料为 例 建设1.5亿千瓦的风电场占地约1.8万平方公里。一个利用油莎草、甜高粱、菊芋、 能源薯等年产3万吨的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点约需投资1. 3亿元,可带动10万亩风电场土 地,提供1. 5万个农业岗位和300个加工岗位,年增收0. 4亿 0. 6亿元。
假若利用全国风电场占地1. 8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3即1800万亩种植能源植物, 投资约需260亿元,总计具600万吨生物柴油和乙醇的生产能力,可提供300万个原料生产 岗位,39万个加工生产岗位和48亿元的年收入。 我国是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1/4的耕地是低产田,上亿亩宜农后备土地 未被利用,这些"非粮田"(如边际性土地、冬闲田、林果地、沙荒地、盐碱地、滩涂等)种粮 食不行,种能源植物不成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减少玉 米、大豆等粮食为原料的燃料、肥料和饲料生产。我国边际性土地中有宜于农垦的后备土地 1. 1亿亩。如开垦6000万亩种植,由各省分别实施,总计具2000万吨生物柴油和乙醇的生 产能力,可新提供1000万个原料生产岗位,13万个加工生产岗位和160亿元的农民年新增 收入。 —些草本植物具有大于森林的固碳能力。中国有大面积种植草本植物的土地,仅 农区与经济林果地方面,中国就有0. 5亿公顷可以发展草本能源植物,如推广30%左右的 面积,就可以将全国草本植物种植面积恢复到0. 15亿公顷,即可固定1. 1亿吨C02,获碳交 易收益110亿元。联合国粮农组织《家畜的长期影响》报告说"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最主 要因素有二至三个,家畜就是其中之一"。10. 5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18%, 污染程度甚于汽车尾气。据报道,奶牛不吃玉米、大豆,改吃油莎草、菊芋等牧草,可减少 13% 18%排碳量。我国农民养牛大部分用玉米等精料,这样配比既污染环境又很容易出 现代谢疾病,反而低产,产奶期縮短。如改用替代玉米的"能源植物饲料"不但能减排13% 18%的温室气体,产奶量还会提高20% 50%。 目前中国活牛存栏量1. 453亿头,如利用3亿吨"能源植物饲料"可以减排占全球 总量O. 1%的温室气体,节约粮食0. 5 1. 2亿吨,相当于增加了0. 5 1. 2亿亩"吨粮田"。 2008年,中国牛奶产量3651万吨。如果全国奶牛养殖中的一半改用"能源植物饲料"喂牛, 既减少"排气",又不会有"毒牛奶",还可以增产牛奶365 912万吨。假若每吨牛奶售价 3000元,仅仅是"奶增产"一项,净利润就是110 300亿元。 目前,青饲料和秸秆市场价是400元/吨,玉米是1600元/吨,"能源植物饲料"的 市场价至少是玉米的一半或青饲料和秸秆的双倍,即800元/吨,利润达400元/吨。另外, 投资150万元,可生产"植物饲料"设备一套,年产饲料0. 5万吨,消化能源植物0. 5 0. 8 万亩,实现利润200万元,带动农民亩均增收250元。年产3亿吨"植物饲料",需设备6万 套,投资900亿元。仅仅生产饲料,就可实现利润1200亿元。 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种石油"简单易行,潜力巨大。如果在全国设立"种石油碳汇特区",总投资约1800亿元,(1)至少可生产2000万吨生物柴油和乙醇,提供1000万个 农民和下岗职工原料生产岗位,13万加工生产岗位,160亿元的新增收入。(2)可年生产3 亿吨"植物饲料",实现利润1200亿元。同时,(3)种植O. 15亿公顷草本植物,相当于增加 了 1500万公顷的森林碳汇,可固定1.1亿吨C02,获碳交易收益110亿元。另外,(4)每年 生产2000万吨生物燃料,相当于产生500多亿度电,节约能源0. 16亿吨标准煤,减少碳排 放O. 33多亿吨。 在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增加"碳汇"方面,"种石油"比"水电""风电"具有更好的 投资和环境效益。(1)三峡电站2009年完成一期工程后,总投资约1800亿元,年发电1000 亿度,相当于一个大庆4020万吨的能源当量,每度电0.3元,年发电收入300亿元。(2)风 电到2020年投资1. 5万亿元,每年产生3000亿度电,每度电0. 5元,年发电收入1500亿元。 (3)而"种石油"投资1800亿元,其中2000万吨生物柴油,每吨6000元,年收入1200亿元; 3亿吨"能源植物饲料",利润1200亿元,两项总收入可达2400亿元。谁的效益好? 一目了 然。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人农民首当其冲。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2020年农 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中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中(2006年为3587元), 58%来自非农及进城务工。我国有1亿农民进城务工,1.3亿在乡企。 我国数千万的下岗职工为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2005年,国家将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管理,下岗职工原有的没有缴纳社保金负担且基 本有生活保障的待遇完全消失。特别是年纪大、体力差、文凭低、在劳动力市场完全没有竞 争力的4050人员(女满40岁、男满50岁)亟需救助!"种石油"是"低枝上的水果",技术和年龄"门槛"不高,有助于下岗职工和大学生 就业。我们应总结以往搞"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设立种石油"碳汇特区"。带领广大农民 和下岗职工"杀出一条血路",为发展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增加"碳汇"做出特殊贡献!
中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大国,到2020年,农村人均能源消耗,将由0. 62吨增加 到1.99吨标煤,其增量相当于国家中长期规划的60%。农民的潜力一旦释放出来,温室气 体势将如"洪水猛兽",到时谁也阻挡不了。如果忽视了 8亿农民的需求,到时农民非但"富 不了"还会和工业和城市"争能源"。这样的话,挖再多的煤也不够用。为此,应该总结以往 建设"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采取特殊政策,尽快设立"种石油碳汇特区"调动群众建设社 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他们"杀出一条血路",为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碳汇"做 出特殊的贡献! 植被影响风电场的"小气候"。能源林虽然具有"产油和碳汇"作用,但黄连木(25 米)、油桐(9米)等高大树木会对风电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油莎草、甜高粱、 菊芋、海滨锦葵、马铃薯、豆类、能源草、能源薯、微藻等草本植物,既不会对风电场产生不利 的影响,又具有很强的"产油和碳汇"作用。另外,这些植物施肥较少。因为施肥等既增加 了产量,又加剧了植物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大量地使用氨肥,是二氧化氮含量变多的主 因。二氧化氮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比二氧化碳强约300倍。也就是说,即使植物能够减 少碳排放,但由于施肥不当,实际上是在释放另一种强力300倍的化学物。
全球土壤碳库1. 4 2. 2万亿吨,是大气碳库的2 3倍。中国农田18亿亩,平 均容重1. 2吨/立方米,若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就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306亿吨C02。即用30年来完成,每年也可固定10亿吨C02。全国仅耕地实行有机无机配合 施肥,使化肥与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达到1 : l,每年就可固碳180-540万吨。而每消减l吨 C02卖10欧元(约98元人民币),则可获碳交易收益约5亿元。此外,每生产一吨化肥需要 1.2 1.5吨煤,1000 1200度电,而中国2005年的化肥消费量已经达到4766万吨。仅 仅将绿肥和沼渣还田,就可以替代全国至少一半的化肥,减少0. 88亿吨(A,可获碳交易收 益86亿元。 通过培养试验发现,长期施用不同的肥料会影响水稻土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 室气体。土壤是一个大碳库,但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进 而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尤其是千百年来因种植水稻而形成 的水稻土,每年排放的甲烷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0% 15%。研究表明,单一施用化肥 或者化肥配施猪粪的地块,水稻产量及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施肥地块的两倍。更 重要的是,单一施用化肥的地块,土壤排放的甲烷量是化肥配施猪粪地块的3倍,是不施肥 地块的27倍。 我国有大量的冬闲田、有可利用的作物茬口间隙、有果桑茶烟等经济作物行间空 地,同时有大量可以利用间、套、混作发展草本植物的中低产耕地。仅从农区和经济园林方 面考虑,南方稻田约有0. 2亿公顷冬季闲置,华北也有大量的冬闲土地,西南旱地非常适宜 粮肥轮作形式;中低产田通过间、套、轮作等方式,可插入30%左右的草本植物;经济园林 行间空地约占30 % 50 % ,可以种植覆盖性草本植物。 所以,我国可以利用草本植物的传统及潜在农区、经济园林约0. 5亿公顷甚至更 多,假如能实现30%左右的种植目标,就可以将全国草本植物种植面积恢复到0. 15亿公 顷。如在此模式基础上,发展"稻鸭互作"、"稻鱼互作"、"禽粮互作"等生态农业,效益则更 高。例如油莎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长圆形的根状茎可生食、加工,含油27 4%,油可 供食用;油莎草茎叶可作绿肥、饲草。果园套种时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在各类幼龄果园的行 间套种,可获得可观效益,一般春播亩产块茎(干品)可达1000公斤,夏播能收700公斤。 播种时间约从4月到7月上旬,生长期约80至130天。当叶片发黄、地下茎老熟時即可采 收。2008年中国水稻面积达到4. 38亿亩,接近0. 3亿公顷,若采用农业部推荐的"水稻、青 饲料或能源作物(牧草、甜高梁)复种"模式,如种牧草(油莎草、紫云英)-烟草-晚稻, 每公顷可生产鲜牧草30吨(油莎草块茎1吨)、烟草3吨、稻谷8吨,净收入达1. 8万元。 种植0. 1亿公顷,则可以生产鲜牧草3亿吨(油莎草块茎1000万吨)、稻谷0. 8亿吨,净收 入可达1. 8万亿元,并固定0. 75亿吨C02,获碳交易收益73亿元。若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 免耕技术",每亩收获马铃薯产量1593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 2元,每亩产值1911. 6元, 扣除成本(稻草36元、种子305元,农药62元,化肥150元,其它杂费100元,共计开支653 元)每亩纯收入1258. 6元。 除农田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无林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草本植物不少是豆科 作物,具有固氮特性,在一些土质较差的地区,比其它作物生长好,这些地区发展草本植物 生产同样大有可为。理论上,若将我国无林地全部绿化,30%左右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 种植豆科草本植物,再加上农区和经济园林的潜力,草本植物总面积可达2. l亿公顷。达到 这个目标,可以增加净生物量9. 5亿吨/年,年吸收16. 7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我国总排 放量27% );并可以固定相当于数千万吨尿素的氮。考虑到豆科草本植物的固氮特性、更能适应贫瘠土壤等特殊性能,其防治土地荒漠化、沙化效果优于一般的植树造林,在这些地区 发展抗逆性强的豆科草本植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0. 15亿公顷草本植物每年的养分量相当于500万吨尿素、410万吨硫酸钾,经济价 值约225亿元,每公顷草本植物仅其中氮、钾养分的肥料价值就有约1500元,而种植投入只 有约600元。而在节能减排方面,减少同等数量的化学氮肥生产可以节约750万吨煤炭、节 约50亿千瓦时电力,每年可减少流入水体的氮肥67. 5万吨,还减少了化肥的N02和NH3排 放,固定大约1. 13亿吨0)2。此外,还增加了饲料来源,减轻粮食生产与饲料供应的压力。
根据国土资源部及国家林业局等的最新资料,对我国生物质原料资源研究的初步 结果是年产能潜力为8. 99亿吨标煤,有机废弃物与边际性土地/能源植物两分天下。边际 性土地中有宜于农垦的后备土地1. 1亿亩,及现耕地中的低产田4. 27亿亩;宜林荒山荒坡 地8. 56亿亩及现有的薪炭林、油料林和灌木林7. 76亿亩,整个累计面积与现有耕地面积相 当,分省的数量均有登记造册。另外,我国有盐生植物420多种,有盐碱化土壤5.2亿亩,其 中盐碱地1. 5亿亩。如果在1. 1亿亩的宜农后备耕地中开垦6000万亩种植甜高粱和能源 薯,由各省分别实施,总计具2000万吨乙醇的生产能力,可新提供1000万个原料生产岗位, 13万个加工生产岗位和160亿元的农民年新增收入。 据两院院士闵恩泽透露,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打算加快推动生物柴油应用,最早 明年我国将有部分城市销售含5%生物柴油的清洁燃油。利用微藻生产石油是继使用秸秆 生产乙醇汽油之后目前最新的绿色燃油技术。它是以微藻、阳光、二氧化碳、污水等为原料 生产生物柴油,其流程是利用光化学反应培养藻类,然后是藻类脱水再来生产生物柴油。如 果推广含5%,以我国目前石油的使用量来计算,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将在600万吨左右,该 技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都非常可观。 我国是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在沿海滩涂有着大量不适宜农作物耕种 的盐碱地,如果能充分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地种植能源植物菊芋,作为开展炼制生物柴油 的原料,一定会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炼制之路。多年前,大连旅顺口 区一位普通农民经反复实验,在内蒙大沙漠用菊芋固沙治沙获得成功,不仅改变了沙漠的 生态环境,也为沙地产业化经营闯出了 一条路子。 江苏沿海有1031万亩滩涂,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4以上。但长期以来,滩涂盐碱 地上,除了盐蒿草,什么都不能长。近年来,一批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滩涂盐土改良和植物营 养研究,正全力进行耐盐植物深度开发研究——从菊芋提取酒精、从叶片提取缘酸。海滨锦 葵和亩产万斤的菊芋,即将规模化种植。给已在盐城立项的每年io万吨乙醇燃料基地建设 项目一个巨大惊喜。目前,江苏沿海已经成功试种了海蓬子、海英菜、海水芹等30多种耐盐 蔬菜,菊芋、油葵、海滨锦葵等10多种耐盐油料经济作物,黑麦草、紫花苜蓿、盐角草等多种 耐盐牧草。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的合理途径应当是在全球范围内批 准碳排放交易"。2008年4月,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将注资400万美元用于补偿该公 司2006年所排放的62万吨温室气体,其中200万美元将投资在中国新疆和四川的农村,并 将碳减排的补偿额度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了注册封存。"使用沼气减少氮肥和机械使用 的四川60万户农民参与该交易"、"让农民知道,除了农产品,还可以卖碳"。同年,中油资产 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出资成立了"中美合作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这为建立全球第一个"农田碳交易市场"打下了基础。为此,应(1)组建"国家农 田和草地碳汇中心(实验室)"负责实施具体项目,统筹协调实际问题。(2)以化肥、牧草、 沼气、草代粮等项目为突破口,设立"农田和草地碳汇示范区"。(3)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合 作,通过"双赢减排机制",建立全球第一个"中美农田和草地碳交易协会"。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日益临近,中国作为世界上C匿(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最大 提供国,可能面临C匿市场的重大变数。由于现行的C匿存在严重缺陷,成为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争执的焦点。美国《新闻周刊》宣称,"清洁发展机制"并没有将投资转向发展 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其"真正的赢家"是一些制造污染的工厂老板,他们只需出售一 点点减少排放额,就得到巨额回报。而另一个赢家则是经纪商。例如,印度氟化学公司,在 2006年的第四季度,依靠碳信用额度获利2. 8亿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公司的总收入增长 两倍。利润的增长无疑为其兴建生产聚四氟乙烯和苛性钠的新工厂提供资金,而这两种都 是污染物。为此美国欧盟正在推动以行业为基准的碳交易国际抵偿办法。欧盟建议,目前 以项目为基础的CDM机制将来会被限制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并且那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 在行业减排量(比如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上达到了行业基准时,才可以出售额外减排 量。而6月27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其有关碳交易国际补偿额倾向 于以整个行业为基础的态度亦正式亮相。这实际是变相让发展中国家加入强制减排序列。 因此,在《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双赢碳减 排机制"已迫在眉睫。"互利双赢碳减排机制"是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C匿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 种新的方法。协会采用会员制,入会后美国会员承担美国的强制减排任务,中国会员承担中 国的非强制减排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出售额外减排量。而没有完成任务的企业则要通过 市场购买减排指标。这样,不但推广成本低,实施效益高,而且既符合美国《清洁能源安全 法案》"交易国至少和美国在这个承诺上的严苛程度一致。"的要求;又符合《中国应对气候 变化国家方案》的要求,实现了互利双赢。例如,可由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所等联合成 立——中美合作碳交易协会"(实验室或合作社)。合作社采用会员制,入会后需承担强制 减排任务,美国会员减排超标的企业可以出售其超额的指标,而没有完成任务的可购买美 国的指标或通过"合作社"购买中国用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碳 汇"的减排指标。这样,既减少了美国的污染,又支持了中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 的发展。 比如,能源植物菊芋在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 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 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 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每亩菊芋 产茎叶5-10吨,营养价值较高,被称为优质"蛋白菊"可作饲料,每亩产块茎3-5吨,可作蔬 菜、杂粮,是农产品深加工增值较高的一个品种,也可制淀粉、酒精,还可防风、固沙和美化 环境。由于菊粉及低聚果糖具有超强的增殖双歧杆菌的功能,是一种对人和动物体有益的 功能性物质。菊芋中复合果糖有利于动物肠道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动物不良气 味。对调节肌体平衡、恢复胃肠功能、减少温室气体和废气排放、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 维护健康有重要作用。20000公斤菊芋块茎可产出13000公斤的酵母蛋白。是21世纪最具 代表性的健康食品和营养饲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
国家曾提出"人均每天一斤奶"的设想。全国人均每天一斤奶,需3250万头奶牛; 每天产牛奶65万吨,假若每吨牛奶售价3000元,就是19. 5亿元,全年销售价7000亿元。 据英国报道,奶牛不吃玉米、大豆,改吃原来放牧时吃的牧草,可减少相当于ioo多万辆汽 车的排碳量。美国"石原农场"也表示自从实施奶牛减少"排气"计划以来,奶牛的打嗝率 至少降低了 13%,有些甚至达18%。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专门进行了一次试验——研 究人员把奶牛关在密闭的气密舱内,实时监测舱内气体含量。结果表明,每年每头奶牛通过 打嗝和时不时的胃胀气总计会排出90至180公斤的甲烷。如果改用"菊芋能源植物饲料" 喂牛,全国一半少用玉米,既减少了 "排气",又可增产牛奶365 912万吨。假若每吨牛奶 售价3000元,利润就是110 300亿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奶牛实时监测舱"(或技 术软件图纸)作为"实验室"(合作社)的出资方,占10%的股份,每年的收入就是11 30 亿元。 多年来,中国亿万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走出了一条 自己的路。比如,农村沼气。山东省蒋家庄村,农民利用被废弃的秸秆养牛,将秸秆中的能 源变成牛粪,再将牛粪变成沼气、沼渣、沼液,有机肥沼渣等还田取代50%以上的化肥。该村 利用沼气做饭,每户一年可节省标准煤339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084吨。全村节约标 准煤41. 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3. 3吨。按照国际价格,该村沼气工程可为国家获碳 交易收益1.3万元。农民做饭取暖完全来自沼气,以替代煤炭、天然气和电炉,基本实现农 村能源自给自足,并略有盈余进一步供应城镇。全国有320万个村,如"村村通沼气",仅此 一项就可减排二氧化碳2. 2亿吨。如再考虑节约50%的化肥所固定的碳,则农村的碳减排 贡献更大。该模式如能在全国推广,则农民不用进城打工,在家年收入即可愈万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减排二氧化碳,提高风电效益,又可增加碳汇和 农民收入,保障下岗工人就业和粮食安全的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 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即肥料或饲料),其特征 是主要由下列重量成份组成 能源植物(风电场和非粮田种植的) 1 99. 9% 中药 0. 1 20% ; 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0 98.9%。 能源植物是油莎草、甜高粱、菊芋、海滨锦葵、柳枝稷、蒲公英、马铃薯、甘蔗、甜菊、 油菜、大豆、棉花、向日葵、蓖麻、海蓬子、能源草、能源薯的茎叶和根块、草本和木本植物或微藻。 牧草是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或杂类牧草。 中药是葛根、菊粉、鞣酸、山楂、大黄、黄芪、消积散、曲蘖散、大戟散、黄吝、甘草、松 针、黄连、白术、五倍子、落叶松单宁、豆蔻、酵母、芦荟、辣椒、大蒜、姜、陈皮或桂皮。
本发明产品既可有效减排二氧化碳,又可提高风电投资效益,通过种石油发展"碳 汇特区",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即使用io年的时间来完成,也比森林碳汇的投资少、见效快、效果要好。同时,这也为农民增收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打开了一个新 天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 —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肥料或饲料),由下列重量 成份混合组成 能源植物 99%
中药 0. 5% ; 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0.5%。 中药是葛根、菊粉、鞣酸、山楂、大黄、黄芪、消积散、曲蘖散、大戟散、黄吝、甘草、松 针、黄连、白术、五倍子、落叶松单宁、豆蔻、酵母、芦荟、辣椒、大蒜、姜、陈皮或桂皮。
牧草是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或杂类牧草。 能源植物是油莎草、甜高粱、菊芋、海滨锦葵、柳枝稷、蒲公英、马铃薯、甘蔗、甜菊、 油菜、大豆、棉花、向日葵、蓖麻、海蓬子、能源草、能源薯的茎叶和根块、草本和木本植物或微藻。
实施例2 :



一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由下列重量成份混合组 能源植物 45%
中药 10% ;
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45%。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
一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
饲料,由下列重量成份混合组
能源植物 60% 中药 18% 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22%。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
一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
饲料,由下列重量成份混合组
能源植物 3%
中药 2%
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95%。 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一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其特征是主要由下列重量成份组成能源植物1~99.9%;中药0.1~20%;牧草、秸秆、沼液、沼渣中的一种或多种0~98.9%。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其特征是能源植物是油莎草、甜高粱、菊芋、海滨锦葵、柳枝稷、蒲公英、马铃薯、甘蔗、甜菊、油菜、大 豆、棉花、向日葵、蓖麻、海蓬子、能源草、能源薯或微藻。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其特征是牧草是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或杂类牧草。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其特征是中药是葛根、菊粉、鞣酸、山楂、大黄、黄芪、消积散、曲蘖散、大戟散、黄芩、甘草、松针、黄连、白术、五倍子、落叶松单宁、豆蔻、酵母、芦荟、辣椒、大蒜、姜、陈皮或桂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风电场和非粮田能源植物生产的肥料/饲料,主要由能源植物、中药、牧草、秸秆、沼液或沼渣组成。本发明的产品既减排二氧化碳,又提高风电效益,通过种石油发展“碳汇特区”,促进下岗工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
文档编号C05F15/00GK101704690SQ20091021343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孟庆翔, 王培 , 王进, 窦观一, 蒋高明, 邵义祥 申请人:窦观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