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
背景技术
龙竹(D. yunnanicus Hsueg et D. Z. Li),系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又名越南巨 竹(广西)、大挠竹、大竹,原产越南、中国云南等地,为暖热性喜温怕寒竹种,年降雨量 1000-1800mm,年均气温17_21°C,最低温_2°C,无霜期320天,年均相对湿度为75%以上, PH值4. 5-7. 5的疏松、肥沃、湿润土壤上生长良好。秆高达18-25m,胸径ll-22cm,梢头下 垂;节间长40-60cm,幼时被白色小刺毛,略被白粉;1-3主枝发达。秆箨早落,略短于节间, 革质至厚革质,鲜时淡绿色,被薄白粉;疏被褐色方向不定的脱落性刺毛,上部毛略多,向下 渐少,鞘口窄,下凹;箨舌高5-8mm,平截,先端波状;箨耳细小波状翻转,具少数遂毛;箨叶 卵状披针形,略波折,反转,基部收缩,边缘及腹面具毛。纤维长2. 75mm,长宽比133,纤维素 含量45. 63%,是一种很好的制浆造纸原材料。龙竹开花前,竹林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如出 笋极少或不发笋,竹叶枯黄或脱落,体内糖类物质增加而氮素含量减少。老竹开花以春季居 多,其次为6-7月,春季换叶时,在小枝先端不是先抽出正常的新叶片,而是长出小穗花轴, 逐步形成花序,陆续开花,花时几乎无叶,开花后整丛死亡。以往龙竹是采取移母竹栽植法或其它无性繁殖方式繁育而成的,使得龙竹种源混 杂不清,竹龄不清,有开花死亡的潜在风险。从近年来分篼苗与实生苗繁育栽植后效果对比 分析,袋装实生苗成活率、发笋率要远比分篼苗高,成林时间早;从费用成本角度分析,分篼 苗径级较大,不易搬运和栽植,造林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龙竹栽植成活率低、发笋数量少、开花风险大、病 虫害较多、生命周期短。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主要包括下列步骤种子收集及筛选、种子储存、播种育 苗、袋苗栽植前准备、栽植、抚育管护、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选育、竹生长调查。所述种子收集及筛选为种子收集时,先砍倒竹株,取下有穗的枝条晒干后摘下种 子,风选分检后得纯净种子,初步对一些未结实或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淘汰,风选后的种子拌 入杀虫剂便可运输和储藏,运输时,用透气良好的麻袋或沙袋即可。所述种子储存为所选龙竹种子为鲜褐黄色、饱满无皱、长0.8-1. 3cm、直径 0. 2-0. 4cm。采收后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平铺保存,时间不宜超过六个月,种子在常温下 八个月完全丧失发芽力。储存时,温度保持在0-5°C,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 %,每48小时翻 动一次,用力不能过大,翻动的工具需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每千克种堆中放置1-2个瘴丸, 防止虫蛀。秋季10月中下旬收集的种子,杀虫剂装入麻袋挂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 待春播。所述播种育苗其步骤主要包括搭钢架大棚、苗床布置、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1、搭钢架大棚搭建钢架大棚宽6m,高2. 8m,上盖厚12丝的塑料膜和遮阳网,并安装喷雾器喷灌 设施,温度控制在18-25°C,湿度控制在80-85%。2、苗床布置⑴准备阶段第一,土壤基质配置。苗床营养土选用熟土 75%、腐熟竹屑或木屑20%、钙镁磷肥2%、生物肥3%混合 拌勻后过筛。第二,土壤消毒。配置完营养土后,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mL兑 水10kg均勻地喷洒在营养土上,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10天后揭掉覆盖物,使气体 挥发,2天后可播种。(2)苗床整理苗床可起畦,畦面宽1. 2m,高20-25cm,长6_7m,可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步道宽 40-50cm。苗床结构分为三层底层为硬底层,土块稍粗,踩紧拍平,做成厚度为10cm的硬底层。第二层为营养土层,也是根系活动的伸展层,将配制好的疏松细碎营养土铺于硬 底层上,厚度为8-lOcm。第三层为保护层,将细土铺于营养土层上,厚度0. 5cm。3、种子准备(1)晒种。在漂洗浸种前进行晒种,将种子平铺在篷布或麻布袋上,晒2-3天,每4 小时翻动一次。(2)种子漂洗和消毒晒种后自然阴凉,再将种子放入凉水中进行漂洗,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种子经过漂 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1 500充分溶解后进行浸种消毒,杀死种子表面病原 菌。(3)浸种催芽消毒过的种子用35-40°C的温水浸泡46-50小时,期间12小时换温水一次。待种 子充分吸水后,过滤出种子,用湿沙埋藏催芽至种胚露白点,再用细筛装置拌种,最后清水 淋洗掉湿沙后进行播种。4、播种播种时间在1-3月份为宜,播种时,棚内温度控制在18_25°C,为避免种子直接 与肥料接触,防止烧苗,播种前在苗床上撒上细泥土,然后淋湿苗床,保持苗床面湿度在 80-85%。将浸种催芽后种子均勻密播床面,播种量为2000-2500粒/m2,然后均勻盖细土 0. 5cm,再盖无菌茅草、松针或稻草2-3cm,淋透水,最后用80%敌敌畏兑水1 800均勻喷洒。5、苗期管理(1)除草及装袋
种子播下五天后,幼苗出土便揭去所盖的茅草、松针或稻草,适时进行喷水;在发 芽末期应进行人工除草。2-3片新叶时进行小苗移栽,营养土按PH5. 8-6. 5肥沃土 70%、竹屑15%、泥沙 5%、油饼5%、磷肥5%进行混合配置,营养土加入适量水,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营 养袋规格高20cm,直径18cm,每个袋底部和侧面应有小洞,营养土勿装填过满,离袋口 l-2cm即可。(2)除草、追肥及修枝管理小苗装入营养袋后,进行密植整齐摆放,畦宽1. 2m,畦间留40-50cm。摆放营养袋 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水源好或排水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块,最后进行适量淋 水,并在营养袋里撒入木屑或竹屑,如遇气温骤降,应盖薄膜进行保温;在气温上升至35°C 以上时,应盖遮阳网降温保湿。除草采取人工清除,追肥以竹类专用肥为主,每袋施用20_25g,也可采用根外追肥 方式适当喷施碳铵肥料,浓度由低逐渐变高。在“立秋”后应停止追施氮肥。分蘖幼苗高生长到80-100cm时,将其顶梢剪除,保留苗高25-30cm,修剪切口控制 在竹节上方2cm处。(3)病虫害防治①苗期病害处理出苗后,发生竹苗立枯病、笋腐病时,喷50%敌克松兑水1 500或波尔多液 1 150,直至病除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并喷药。②苗期虫害处理螟娥类人工揭开虫苞,将幼虫和蛹集中销毁,消灭虫源;在害虫羽化期间用诱虫 灯诱杀成虫。蝗虫类人尿药剂诱杀,即用90%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 堆在苗圃地里诱杀。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喷淋土表防 治。所述袋苗栽植前准备包括下列步骤1、在袋苗移植前一周对竹苗进行再次修剪,整株苗高保留25-30cm,剪枝在竹节上 方2cm处进行,留少量竹叶。竹苗修剪后在移栽前1-2天浇一次水。2、在袋苗移植前1-2天对竹苗进行消毒处理3、选育试验地的选择与整地选育试验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无病虫害 源、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整地采取全垦整地,要求翻挖土地并平整,再顺排水方向开厢,每4m开一厢。厢沟 宽40cm、深50cm。整地时,将表土翻埋在下面,底土朝上,平整床面、培细土壤,做到苗床床 面平整,保证厢内不积水。整地工作应在栽植前一个月完成,时间为二月份。4、种苗初筛选在实施选育前,要对竹苗质量进行一次初筛选,要求用长势良好、病虫害少、抗性 强、分蘖数在5株以上的竹苗作选育对象进行栽植。
所述栽植包括下列步骤1、打窝。袋装苗栽植应深挖浅栽,窝的大小规格为40CmX40CmX40cm。栽植窝距 按1. 5mX 1. 5m布置,即300丛/亩。2、栽植。栽植时间在清明前后,即3-4月份为宜。栽植时,先回填细土 20cm,撕掉 竹苗营养袋。撕袋时,注意不要松动营养袋里面的土壤,把已选好的优质竹苗带土一起直立 放于窝内,然后将周围的细土回填压实, 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后保证竹苗根茎部土壤比地表 土高出2-3cm,最后浇足定根水。所述抚育管护包括下列步骤1、除草。杂草不留草蔸,不得伤及竹篼,废弃物应清除干净,并置于岩仑、沟底、林 地边缘或公路旁。2、松培土、施肥。在竹苗冠幅以下位置,全部进行松土作业,距竹篼处位置应浅挖, 注意不要伤及竹笋;施肥采取环型方式施肥,在距离竹篼周围20cm左右挖15cm深、20cm宽 的环型沟,在沟内均勻洒上竹类专用肥,施肥量为0. 25kg/丛.次,然后回填细土。所述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为发生病害时对龙竹喷50%敌克松兑水1 500或波 尔多液兑水1 150进行防治;害虫危害时,喷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防治, 也可用诱虫灯或90%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诱杀害虫。所述选育包括下列步骤1、初选。将苗期分蘖在5株以上、株高达到Im以上、平均地径在0. 4cm,单株新叶 在25叶以上的无病袋装苗移栽至大田。2、大田筛选。大田期的第一年对发笋10株以上、株高达到2. Om以上、平均地径在 1. 0cm,单株新叶在65叶以上的无病单株进行无性分篼繁殖。所述竹生长调查包括下列步骤1、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龙竹性状的相关关系,在系统选育地中选择符合条件的 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2、观察掌握不同季节竹株的表现,重复两年。观察株型、株高、分蘖率、地径、叶片 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抗旱、抗寒、抗病虫害 能力等;3、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再决定取舍,可进行数次;4、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同时 调查分析其繁殖力;5、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有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苗 和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比较鉴定的项目有株型、株 高、分蘖率、地径、叶片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 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等;6、报请审定。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优良种源,即可报请省级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无性分篼繁殖。对于所选育出的优质龙竹种苗,经过相关单位审定后,进行无性 分篼快速繁殖,繁育出优质龙竹种苗;8、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即可繁育和大规模推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播种繁育具有繁殖系数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林相整齐、生命周期长、造 林费用低、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主要包括下列步骤种子收集及筛选、种子储存、播种育 苗、袋苗栽植前准备、栽植、抚育管护、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选育、竹生长调查。所述种子收集及筛选为种子收集时,先砍倒竹株,取下有穗的枝条晒干后摘下 种子,风选分检后得纯净种子,初步对一些未结实或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淘汰,以保证种子质 量。风选后的保留种子拌入杀虫剂便可运输和储藏,运输时,用透气良好的麻袋或沙袋即 可。通过人工方法也可获得质量较好的种子,先对即将开花竹丛进行分篼移栽,栽植 成活后竹丛又会出现开花现象,然后通过自然和人工授粉使其结实,人工授粉的种子比自 然授粉所产生的种子更饱满且均勻整齐,待种子饱满成熟后进行收集。所述种子储存为龙竹果实为颖果,长形,形如麦粒,所选种子为鲜褐黄色、饱满无 皱、长0. 8-1. 3cm、直径0. 2-0. 4cm。种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大量 的各种氨基酸,采收后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平铺保存,时间不宜超过六个月,种子在常温 下八个月完全丧失发芽力。存储时,温度保持在0-5°C,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每48小 时翻动一次,用力不能过大,翻动的工具需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每千克种堆中放置1-2个瘴 丸,防止虫蛀。秋季10月中下旬收集的种子,拌入药粉(防虫蛀)装入麻袋挂在阴凉、通风 干燥的室内贮藏待春播。所述播种育苗其步骤主要包括搭钢架大棚、苗床布置、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1、搭钢架大棚搭建钢大棚可以进行控温、控湿。大棚宽6m,高2. 8m,上盖厚12丝的塑料膜和遮 阳网,并安装喷雾器喷灌设施,温度控制在18-25°C,湿度控制在80-85 %。2、苗床布置(1)准备阶段第一,土壤基质配置。苗床营养土选用熟土 75%、腐熟竹屑或木屑20%、钙镁磷肥2%、生物肥3%混合拌勻后过筛,苗床营养土肥力过重会影响竹苗根系发育。第二,土壤消毒。配置完营养土后,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mL兑 水IOkg均勻地喷洒在营养土上,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10天后揭掉覆盖物,使气体 挥发,2天后可播种。(2)苗床整理苗床可起畦,畦面宽1. 2m,高20_25cm,长6_7m,可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步道宽 40-50cm。苗床结构分为三层底层为硬底层,土块稍粗,踩紧拍平,做成厚度为IOcm的硬底层,阻止根系往下深扎和水肥向下渗透,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第二层为营养土层,也是根系活动的伸展层,将配制好的疏松细碎营养土铺于硬底层上,厚度为8-lOcm。第三层为保护层,将细土铺于营养土层上,厚度0.5cm,能保护种子萌发出土,但不 能过厚,否则会影响种子萌发出土。由于铺上颗粒状的细泥,表层疏松、通透,不致粘实板 结,种子发芽出土特别整齐、粗壮、清秀。3、种子准备(1)晒种。在漂洗浸种前进行晒种,将种子平铺在篷布或麻布袋上,晒2-3天,每4 小时翻动一次,有利于种子恢复生机,提高发芽率。(2)种子漂洗和消毒晒种后自然阴凉,再将种子放入凉水中进行漂洗,除去瘪种和虫蛀种,保证种子的 发芽率,另外,种子表面可能带有多种致病菌,种子经过漂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 水1 500充分溶解后进行浸种消毒,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菌。(3)浸种催芽消毒过的种子用35_40°C的温水浸泡46-50小时,期间12小时换温水一次,浸种 后再播种能使幼苗提早出土,发芽整齐,生长均勻。待种子充分吸水后,过滤出种子,用湿沙 埋藏催芽至种胚露白点,再用细筛装置拌种,最后清水淋洗掉湿沙后进行播种,效果就更显著。4、播种播种时间在1-3月份为宜,播种时,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C,为避免种子直接 与肥料接触,防止烧苗,播种前在苗床上撒上细泥土,然后淋湿苗床,保持苗床面湿度在 80-85%。将浸种催芽后种子均勻密播床面,播种量为2000-2500粒/m2,然后均勻盖细土 0. 5cm,再盖无菌茅草、松针或稻草2-3cm,淋透水,最后用80%敌敌畏兑水1 800均勻喷洒。5、苗期管理(1)除草及装袋种子在萌芽至幼苗生长期间,对温度、光照、水份非常敏感,苗期管理重点是尽量 满足萌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注意苗床内水份、温度的调控和病虫害的防治,从 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种子播下五天后,幼苗出土便揭去所盖的茅草、松针或稻草,避免 幼苗纤弱和有碍伸展,适时进行喷水,保持床面湿润;在发芽的高峰期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 治;在发芽末期,应进行除草处理,除草采取人工方式摘除。2-3片新叶时进行小苗移栽,营养土按PH5. 8-6. 5肥沃土 70%、竹屑15%、泥沙 5%、油饼5%、磷肥5%进行混合配置,营养土加入适量水,以手可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营养袋规格高20cm,直径18cm,每个袋底部和侧面应有小洞,营养土勿装填过满,离袋口 l-2cm即可。(2)除草、追肥及修枝管理小苗装入营养袋后,进行密植整齐摆放,畦宽1. 2m,畦间留40-50cm,便于作业。要 求摆放营养袋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用水或排水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块,最后进 行适量淋水,并在营养袋里撒入木屑或竹屑,起保湿保温作用,如遇气温骤降,应盖薄膜进行保温;在气温上升至35°C以上时,应盖遮阳网降温保湿。在控制好日常水肥管理的同时,还应搞好除草、施肥抚育管理工作。除草采取人工清除,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竹类专用肥为主,每袋施用20-25g,也可采用根外追肥方 式适当喷施碳铵肥料,浓度由低逐渐变高。在“立秋”后应停止追施氮肥,以防苗梢徒长。分蘖幼苗高生长到SO-IOOcm时,将其顶梢剪除,保留苗高25-30cm,修剪切口控制 在竹节上方2cm处,以减少过多竹节干枯造成的水分散失。(3)病虫害防治①苗期病害处理出苗后,发生竹苗立枯病、笋腐病时,喷50%敌克松兑水1 500或波尔多液 1 150,直至病除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并喷药。②苗期虫害处理螟娥类人工揭开虫苞,将幼虫和蛹集中销毁,消灭虫源;在害虫羽化期间用诱虫 灯诱杀成虫。蝗虫类人尿药剂诱杀,即用90%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 堆在苗圃地里诱杀。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喷淋土表防 治。所述袋苗栽植前准备包括下列步骤在袋苗移植前一周对竹苗进行再次修剪,苗高保留25-30cm,剪枝在竹节上方2cm 处进行,仅留少量竹叶。竹苗修剪后在移栽前1-2天浇一次水,这样可以减少竹苗在运输和 栽植过程中失水,保证竹苗栽植成活率。2、选育试验地的选择与整地选育试验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无病虫害 源、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整地采取全垦整地,要求翻挖土地并平整,再顺排水方向开厢,每4m开一厢。厢沟 宽40cm、深50cm。整地时,将表土翻埋在下面,底土朝上,及时平整床面、培细土壤,做到苗 床床面平整,保证厢内不积水。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一个月完成,时间为二月份。3、种苗初筛选为不断提高系统选育种苗质量,在实施选育前,要对竹苗质量进行一次初筛选,要 求用长势良好、病虫害少、抗性强、分蘖数在5株以上的竹苗作为系统选育对象进行栽植。所述栽植包括下列步骤1、打窝。袋装苗栽植应深挖浅栽,窝的大小规格为40CmX40CmX40cm。栽植窝距 按1. 5mX 1. 5m布置,即300丛/亩。2、栽植。栽植时间在清明前后,即3-4月份为宜。栽植时,先回填细土 20cm,撕掉 竹苗营养袋。撕袋时,注意不要松动营养袋里面的土壤,把已选好的优质竹苗带土一起直立 放于窝内,然后将周围的细土回填压实,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后保证竹苗根茎部土壤比地表 土高出2-3cm,最后浇足定根水。所述抚育管护包括下列步骤1、除草。除草不留草蔸,不得伤及竹篼,废弃物应清除干净,并置于岩仑、沟底、林地边缘或公路旁。2、松培土、施肥。在竹苗冠幅以下位置,全部进行松土作业,距竹篼处位置应浅挖, 注意不要伤及竹笋;施肥采取环型方式施肥,在距离竹篼周围20cm左右挖15cm深、20cm宽 的环型沟,在沟内均勻洒上竹类专用肥,施肥量为0.25kg/丛.次,然后回填细土。抚育采 取全面抚育,包括松、培土、除草与施肥等。在栽植后2-3个月,即5-6月,进行第一次抚育 管护,第二次抚育管护在9月份进行,两次抚育都采取松、培土、除草和施肥作业。所述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重在于防而不在于治,病虫害防治应贯彻“治早、治少、治 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或其他防治措施。发生病害时对龙竹喷 50%敌克松兑水1 500或波尔多液兑水1 150进行防治;害虫危害时,喷90%敌百虫 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防治,也可用诱虫灯或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浸泡稻 草诱杀害虫。所述选育包括下列步骤1、初选。将苗期分蘖在5株以上、株高达到Im以上、平均地径在0. 4cm,单株新叶 在25叶以上的无病袋装苗移栽至大田。2、大田筛选。大田期的第一年对发笋10株以上、株高达到2. Om以上、平均地径在 1. 0cm,单株新叶在65叶以上的无病单株进行无性分篼繁殖。所述竹生长调查包括下列步骤将有性繁殖系统选育龙竹苗、淘汰龙竹苗和传统龙竹分蔸苗进行对比试验,观察、 记录、分析出有性繁殖系统选育苗的明显优势指标;将多次选育的优质龙竹苗进行无性快 繁,应用于大面积推广生产。1、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龙竹性状的相关关系,在系统选育地中选择符合条件的 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2、观察掌握不同季节竹株的表现,重复两年。观察株型、株高、分蘖率、地径、叶片 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抗旱、抗寒、抗病虫害 能力等;3、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再决定取舍,可进行数次;4、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同时 调查分析其繁殖力;5、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有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苗 和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比较鉴定的项目有株型、株 高、分蘖率、地径、叶片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 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等;6、报请审定。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优良种源,即可报请省级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无性分篼繁殖。对于所选育出的优质龙竹种苗,经过相关单位审定后,进行无性分篼快速繁殖,繁育出优质龙竹种苗;8、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即可繁育和大规模推广。
权利要求
一种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种子收集及筛选、种子储存、播种育苗、袋苗栽植前准备、栽植、抚育管护、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选育、竹生长调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收集及筛选为种子收集时, 先砍倒竹株,取下有穗的枝条晒干后摘下种子,风选分检后得纯净种子,初步对一些未结实 或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淘汰,风选后的保留种子拌入杀虫剂便可运输和储藏,运输时,用透气 良好的麻袋或沙袋即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储存为所选龙竹种子为鲜褐 黄色、饱满无皱、长0. 8-1. 3cm、直径0. 2-0. 4cm ;采收后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平铺保存, 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六个月,种子在常温下八个月完全丧失发芽力;储存时,温度保持在 0-50C,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每48小时翻动一次,用力不能过大,翻动的工具需进行消 毒处理,并在每千克种堆中放置1-2个瘴丸,防止虫蛀;秋季10月中下旬收集的种子,拌入 药粉装入麻袋挂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待春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育苗其步骤主要包括搭钢架 大棚、苗床布置、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1)、搭钢架大棚搭建钢架大棚宽6m,高2. 8m,上盖厚12丝的塑料膜和遮阳网,并安装喷雾器喷灌设施, 温度控制在18-25°C,湿度控制在80-85% ;(2)、苗床布置1)准备阶段第一,土壤基质配置;苗床营养土选用熟土 75 %、腐熟竹屑或木屑20 %、钙镁磷肥2 %、生物肥3 %混合拌勻 后过筛;第二,土壤消毒;配置完营养土后,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mL兑水 IOkg均勻地喷洒在营养土上,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10天后揭掉覆盖物,使气体挥 发,2天后可播种。2)苗床整理苗床可起畦,畦面宽1. 2m,高20-25cm,长6_7m,可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步道宽40_50cm ; 苗床结构分为三层底层为硬底层,土块稍粗,踩紧拍平,做成厚度为IOcm的硬底层;第二层为营养土层,也是根系活动的伸展层;将配制好的疏松细碎营养土铺于硬底层 上,厚度为8-lOcm;第三层为保护层,将细土铺于营养层上,厚度0. 5cm ;(3)、种子准备1)晒种;在漂洗浸种前进行晒种,将种子平铺在篷布或麻布袋上,晒2-3天,每4小时 翻动一次;2)种子漂洗和消毒晒种后自然阴凉,再将种子放入凉水中进行漂洗,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种子经过漂洗后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1 500充分溶解后进行浸种消毒,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菌;3)浸种催芽消毒过的种子用35-40°C的温水浸泡46-50小时,期间12小时换温水一次;待种子充 分吸水后,过滤出种子,用湿沙埋藏催芽至种胚露白点,再用细筛装置拌种,最后清水淋洗 掉湿沙后进行播种;(4)、播种播种时间在1-3月份为宜,播种时,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C,为避免种子直接与肥料 接触,防治烧苗,播种前在苗床上撒上细泥土,然后淋湿苗床,保持苗床面湿度在80-85% ; 将浸种催芽后种子均勻密播床面,播种量为2000-2500粒/m2,然后均勻盖细土 0. 5cm,再盖 无菌茅草、松针或稻草2-3cm,淋透水,最后用80%敌敌畏兑水1 800均勻喷洒;(5)、苗期管理1)除草及装袋种子播下五天后,幼苗出土便揭去所盖的茅草、松针或稻草,每天适时进行喷水;在发 芽末期应进行人工除草;2-3片新叶时进行小苗移栽,营养土按PH5. 8-6. 5肥沃土 70%、竹屑15%、泥沙5%、油 饼5%、磷肥5%进行混合配置,营养土加入适量水,以手可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营养袋 规格高20cm,直径18cm,每个袋底部和侧面应有小洞,营养土勿装填过满,离袋口 l-2cm即 可;2)除草、追肥及修枝管理小苗装入营养袋后,进行密植整齐摆放,畦宽1. 2m,畦间留40-50cm ;摆放营养袋的地 方,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用水或排水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块,最后,进行适量淋水,并在 营养袋里撒入木屑或竹屑,如遇气温骤降,应盖薄膜进行保温;在气温上升至35°C以上时, 应盖遮阳网降温保湿;除草采取人工清除,追肥以竹类专用肥为主,每袋施用20-25g,也可利用根外追肥方式 适当喷施碳铵肥料,浓度由低逐渐变高。在“立秋”后应停止追施氮肥;分蘖幼苗高生长到SO-IOOcm时,将其顶梢剪除,保留苗高25-30cm,修剪切口控制在竹 节上方2cm处;3)病虫害防治①苗期病害处理出苗后,发生竹苗立枯病、笋腐病时,喷50%敌克松兑水1 500或波尔多液兑水 1 150,直至病除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并喷药;②苗期虫害处理螟娥类人工揭开虫苞,将幼虫和蛹集中销毁,消灭虫源;在害虫羽化期间用诱虫灯诱 杀成虫;蝗虫类人尿药剂诱杀,即用90%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堆在 苗圃地里诱杀;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喷淋土表防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苗栽植前准备包括下列步骤(1)、在袋苗移植前一周对竹苗进行再次修剪,剪枝在竹节上方2cm处进行,整株苗高 保留25-30cm、仅留少量竹叶。竹苗修剪后在移栽前1-2天浇一次水;(2)、选育试验地的选择与整地选育试验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无病虫害源、 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整地采取全垦整地,要求翻挖土地并平整,再顺排水方向开厢,每4m开一厢。厢沟宽 40cm、深50cm。整地时,将表土翻埋在下面,底土朝上,及时平整床面、培细土壤,做到苗床床 面平整,保证厢内不积水。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一个月完成,时间为二月份;(3)、种苗初筛选在实施选育前,要对竹苗质量进行一次初筛选,用于选育的竹苗用长势良好、病虫害 少、抗性强、分蘖数在5株以上的竹苗作选育对象进行栽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包括下列步骤(1)、打窝;袋装苗栽植应深挖浅栽,窝的大小规格为40CmX40CmX40Cm;栽植窝距按 1. 5mX 1. 5m布置,即300丛/亩;(2)、栽植;栽植时间在清明前后,即3-4月份为宜;栽植时,先回填细土20cm,撕掉竹苗 营养袋,撕袋时,注意不要松动营养袋里面的土壤,把已选好的优质竹苗带土一起直立放于 窝内,然后将周围的细土回填压实,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后保证竹苗根茎部土壤比地表土高 出2-3cm,最后浇足定根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抚育管护包括下列步骤(1)、除草;除草不留草蔸,不得伤及竹篼,废弃物应清除干净,并置于岩仑、沟底、林地 边缘或公路旁;(2)、松培土、施肥;在竹苗冠幅以下位置,全部进行松土作业,距竹篼处位置应浅挖,注 意不要伤及竹笋;施肥采取环型方式施肥,在距离竹篼周围20cm左右挖15cm深、20cm宽的 环型沟,在沟内均勻洒上竹类专用肥,施肥量为0. 25kg/丛.次,然后回填细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为发生病害 时对龙竹喷50%敌克松兑水500或波尔多液兑水1 150进行防治;害虫危害时,喷90% 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 800防治,也可用诱虫灯或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 33制成尿药 浸泡稻草诱杀害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包括下列步骤(1)、初选;将苗期分蘖在5株以上、株高达到Im以上、平均地径在0.4cm,单株新叶在 25叶以上的无病袋装苗移栽至大田;(2)、大田筛选;大田期的第一年对发笋10株以上、株高达到2.Om以上、平均地径在 1. 0cm,单株新叶在65叶以上的无病单株进行无性分篼繁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生长调查包括下列步骤(1)、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龙竹性状的相关关系,在系统选育地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若 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2)、观察掌握不同季节竹株的表现,重复两年;观察株型、株高、分蘖率、地径、叶片 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抗旱、抗寒、抗病虫害 能力等;(3)、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再决定取舍,可进行数次;(4)、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同时调查分析其繁殖力;(5)、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有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苗和 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比较鉴定的项目有株型、株 高、分蘖率、地径、叶片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 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等;(6)、报请审定;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优良种源,即可报请省级作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无性分篼繁殖;对于所选育出的优质龙竹种苗,经过相关单位审定后,进行无性分篼快速繁殖,繁育出优质龙竹种苗;(8)、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即可繁育和大规模推广。
全文摘要
一种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包括下列步骤种子收集及筛选、种子储存、播种育苗、袋苗栽植前准备、栽植、抚育管护、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选育、竹生长调查。本发明播种繁育具有繁殖系数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林相整齐、生命周期长、造林费用低、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C1/00GK101822155SQ20101011826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方洪刚, 李继伟, 罗仕才 申请人: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