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学名瓠瓜学名Laq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城郊乡镇和广大农村均有分布,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西瓜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枯萎病的危害,嫁接西瓜越来越受广大瓜农的喜爱,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嫁接苗砧木不但可以预防枯萎病发生,同时根系吸收肥力较强,葫芦嫁接苗施肥量可较自生根西瓜减少20%-30%,使作物稳产高产,尤其是嫁接可大大减少农药的用量,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在西瓜砧木选育方面,日本起步较早,已培育出相生、新土佐等10余个西瓜专用砧木,我国台湾也育出了勇士等品种,而内地对西瓜砧木的选育研究较晚,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砧木种类主要有葫芦、南瓜、冬瓜和共砧的西瓜等。一些抗性强、长势旺、耐高温的葫芦品种是西瓜常用的砧木品种。
目前,人们为了提高葫芦种子的发芽率,首先用70~75℃的热水,浸烫已经过充分干燥的葫芦籽3~4分钟,或用沸水烫种0.5~1分钟,然后迅速把水温降到55℃,保持7~8分钟,浸烫期间要充分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和充分。经热水烫种处理后的葫芦种子可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种24小时。浸种时要经常搓洗种子和换水。浸过种的种子,要用清水充分漂洗,然后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催芽。
该方法不但操作繁琐,而且还使种子催芽非常困难,导致发芽率不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整体表现较弱,这样就会提高育苗成本而且费时费力。随着嫁接西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嫁接砧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葫芦种子的发芽率还有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葫芦种子于搅拌状态下在55~60℃的水中浸种10~15分钟; 2)、先将步骤1)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10小时,然后晾干种子;再重复一次上述恒温浸种和晾干; 3)、将步骤2)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8小时,然后置于30~32℃恒温箱中进行常规的催芽;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浸种无需搅拌。
作为本发明的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方法的改进,步骤2)中的晾干为所得晾干后种子是葫芦种子原重的104%~106%。
作为本发明的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的浸种时间为8小时。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中,浸种时间和干湿交替处理种子的方法对葫芦种子的发芽至关重要。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种子进行浸种的时间掌握得好则种子的发芽率和各项指标都很强。
在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先将种子在55~60℃的水温下进行温汤浸种10~15分钟,然后进行25~27℃恒温浸种,25~27℃恒温浸种的时间分别设定为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和12小时,目的是将结果进行比较来确定最佳的浸种时间。结果表明浸种6小时和8小时的处理,种子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各方面表现较好,其中8小时处理时种子表现最好。因此较佳的25~27℃恒温浸种的时间为6~8小时。
在发明过程中,发明人还同时对种子进行了干湿交替处理,即第一次25~27℃恒温浸种完以后将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晾干,然后再次在25~27℃恒温浸种后在自然条件下晾干,最后再次于25~27℃恒温浸种后(目的是使种子浸润)在30~31℃恒温箱中进行催芽,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去除那些干瘪的种子,而且实验之前要首先称量种子的重量,以后每次晾干种子后都要称重量,和未处理之前种子的重量进行比较,来衡量种子的晾干程度,一般情况下浸种前后种子的含水量相差在5%左右为晾干,即每次晾干至种子的重量为原始种子(步骤1所选用的种子)重量的105%左右(104%~106%)。
本发明步骤3)所述的催芽为常规的催芽方式,具体为将种子平铺在两层纱布上,然后将上述带有两层纱布的种子一起湿透后放入培养皿中,用薄膜将培养皿封好并用皮筋固定之后,在薄膜上开正方形的四个洞以保证种子的正常呼吸,催芽是在30~31℃恒温条件下催芽,催芽过程中种子不能过干要及时添水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
本发明的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不同浸种时间的处理来确定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从而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最高水平。
2、浸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温汤(55~60℃)浸种,起到杀菌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待试种子的健康状况,减少葫芦作为砧木时的土传病害的发生和种子带菌的情况。
3、对种子进行干湿交替处理是本发明的重点,这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各项指标。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干湿交替处理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大大改善了葫芦种子发芽率低、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弱的问题,对生产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不同浸种时间对葫芦种子发芽效果的比较 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 选用西瓜常用砧木种子改良葫芦砧一号为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将葫芦种子于搅拌状态下在55℃的水中浸种12分钟; 2)、先将步骤1)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6℃的恒温水中浸种,然后晾干种子;浸种时间分别设为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这六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是50粒种子。
然后将此六个处理再对应的重复一次上述恒温浸种和晾干(即第二次恒温水浸种的时间=首次恒温水浸种的时间); 每次晾干至种子的重量为原始种子(步骤1所选用的种子)重量的105%(即增重5%)。
3)、将步骤2)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6℃的恒温水中浸种7小时,以保证葫芦种子恢复湿润,然后置于31℃恒温箱中进行常规催芽; 催芽步骤的内容具体为将上述处理好的种子平铺在两层纱布上,然后将上述带有两层纱布的种子放入26℃的恒温水中浸泡直至纱布湿透后放入培养皿的底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50粒种子为宜(对每个培养皿进行标签),将培养皿多余的水(由纱布带入至培养皿中)倒掉,然后用薄膜将培养皿封好并用皮筋固定之后,在薄膜上开正方形的四个洞以保证种子的正常呼吸,最后将培养皿连同种子放置在31℃左右的恒温箱内催芽,以后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且保持种子一定的含水量(一般情况下以不积水为宜)。当种子发芽后每天观察记录一次种子的发芽数,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耐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的长度。
参照《国际种子检测规程》(1985)《种苗评定与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手册》(1979)等作为评定种子是否发芽的指标,以长出1mm胚根为发芽。
本发明的发芽率是指种子在催芽第4天的种子的发芽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测定方法具体如下 ①发芽势测定 催芽处理第2天以胚根突破种皮0.1cm为准统计发芽数,计算种子的发芽势。
发芽势(%)=规定天数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②胚根长度测定催芽处理后第3天量胚根的长度,取3次重复平均值。
③发芽率测定 催芽处理后第4天测定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④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测定 种子发芽第3天测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是反映种子活力的指标,发芽指数越大,种子发芽速度越快;活力指数大,表明发芽快而且好。
发芽指数(GI)=∑(Gt/Dt) 活力指数(VI)=∑(Gt/Dt)xS=GIxS 式中Gt为t日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日数,S为平均胚根长。
3、结果分析 结果如下表1~表6所示。
表1、发芽势的差异性(催芽第3天)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催芽第3天测定种子发芽势,整体而言发芽势都较高,其中8小时处理的发芽势最高达到94%,但是与其他几组处理的差距不大,12小时处理的发芽势最低且与8小时、6小时、10小时处理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并且与8小时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2、发芽率的差异性(催芽第4天)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从上述表2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这几组处理的发芽率都比较高均达到88%以上,其中6小时和8小时处理的发芽率最高,10小时处理发芽率也达到95%以上,这三组处理之间发芽率差异性不大但与其他几组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6小时和8小时处理的发芽率与12小时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发芽指数的差异性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从上述表3可以看出,这几组处理的发芽指数差异性较大,其中6小时和8小时处理与其他几组处理的发芽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0小时处理和12小时处理的差异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这组中8小时处理的发芽指数最高,其次是6小时处理,最低的是12小时处理组,这说明8小时处理组的发芽速度最快,6小时处理组次之,最慢的是12小时处理组。
表4、活力指数的差异性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从上述表4可以看出活力指数最高的是8小时处理组,与其他几组处理的活力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次是6小时处理组,与其他各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且6小时和8小时处理和其余各组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8小时处理的发芽最快而且最好,其次是6小时处理。
表5、胚根长(cm)的差异性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表6、发芽势的差异性(催芽第2天)
注表格中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没有差异,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有差异。
从上述表6可以看出,催芽第2天8小时处理的发芽势最高,与其他各组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次是6小时处理发芽率与其他各组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并且6小时和8小时处理与其余各组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比实验1 采用目前现有的处理方法首先用70~75℃的热水,浸烫已经过充分干燥的葫芦籽3~4分钟,然后迅速把水温降到55℃,保持7~8分钟,浸烫期间要充分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和充分。经热水烫种处理后的葫芦种子可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种24小时。浸种时要经常搓洗种子和换水。浸过种的种子,要用清水充分漂洗,然后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催芽。检测和统计方法同上,结果如下 1、催芽第3天的发芽势为56.2%; 2、催芽第4天的发芽率为0.88; 3、发芽指数为22.2; 4、活力指数为13.1; 5、胚根长0.57cm; 6、催芽第2天的发芽势11%。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葫芦种子于搅拌状态下在55~60℃的水中浸种10~15分钟;
2)、先将步骤1)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10小时,然后晾干种子;再重复一次上述恒温浸种和晾干;
3)、将步骤2)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8小时,然后置于30~32℃恒温箱中催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的晾干为所得晾干后种子是葫芦种子原重的104%~10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的浸种时间为8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葫芦种子于搅拌状态下在55~60℃的水中浸种10~15分钟;2)先将步骤1)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10小时,然后晾干种子;再重复一次上述恒温浸种和晾干;3)将步骤2)所得的葫芦种子在25~27℃的恒温水中浸种6~8小时,然后置于30~32℃恒温箱中催芽。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葫芦种子的活力指数。
文档编号A01C1/00GK101816228SQ20101014765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张明方, 杨景华, 刘菊 申请人: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