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1217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是涉及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 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传统养殖模式养殖导致青虾品质下降、种质退化、产量降低,而且还造 成水体污染,使得青虾养殖业发展缓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青虾养殖模式,能使青虾 养殖业走出困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 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的选择;2、池塘改造;3、虾苗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6、成虾捕捞。上述技术方案中,池塘的选择为选择了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分别为10 15 亩,试验池塘水深1. 2 1. 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5cm,塘坎夯实。上述技术方案中,池塘改造为在2月上旬,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淤,生石灰消毒,1 周后开始开始少量注水,并每隔60cm移栽伊乐藻,待水草成活后继续注满水,同时在水面 上离岸边2m处移栽2米宽的水花生带,作为青虾栖息的主要场所。在青虾生长的主要季节 (6-10月份),要求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占总水面的15-20%左右。上述技术方案中,虾苗放养为每年养殖青虾2茬;放养模式为第一茬放苗2月 下旬放养大规格虾苗15kg/亩,平均规格1200尾/kg,同时套养花鲢鱼种60尾/亩,平均规 格0. 25kg/尾,白鲢鱼种60尾/亩,平均规格0. 20kg/尾;第二茬放苗8月上旬,放养当年 刚出膜的仔虾8万/亩,同时套养白鲢和花鲢夏花鱼种各80尾/亩。上述技术方案中,饲料与投喂为虾塘投喂采用人工全池泼撒投喂,每天投喂2 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点和15点,每次的投饲量以60分钟内把饲料吃完为宜,投喂量根据 当天水温,气候,鱼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阴雨天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上述技术方案中,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为由于池塘中种植了大量的水草,并放养 了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因此可以利用池塘中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同 时利用较多的花、白鲢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在7-9月份,每隔10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调节水质,在青虾的养殖过程中很少需要补充新 水。虾池有专人管理,每天早晚坚持巡塘2-3次,观察青虾的吃食、水质、病害等,并充分做 好投饲量、换水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必要的记录,其它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上述技术方案中,成虾捕捞为青虾的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进行,第一茬的捕 捞时间为5月1日至7月10日;第二茬的捕捞时间为12月1日至次年2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推广和应用本发明研究成功的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进行青虾养殖,不但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本养殖模式池塘水质始终保持较好,几乎无养殖废 水排放,生态效益也极为明显。在目前其它虾类品种病害频发,养殖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推 广青虾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是渔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 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描述之范围。实施例1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池的选择试验在德清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内进行,选择了进排水方便的池塘2只,面积 分别为12亩和13亩,试验池塘水深1. 2 1. 5m以上,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5cm,每只 池塘配有3kw增氧机1台,塘坎夯实。2、池塘改造在2月上旬,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淤,生石灰消毒,1周后开始开始少量注水,并每隔 60cm移栽伊乐藻,待水草成活后继续注满水,同时在水面上离岸边2m处移栽2米宽的水花 生带,作为青虾栖息的主要场所。在青虾生长的主要季节(6-10月份),要求池塘水草覆盖 面积占总水面的15-20%左右。3、虾苗放养本试验每年养殖青虾2茬,放养模式如下第一茬放苗2009年2月28日放养大 规格虾苗15kg/亩,平均规格1200尾/kg,同时套养花鲢鱼种60尾/亩,平均规格0. 25kg/ 尾,白鲢鱼种60尾/亩,平均规格0. 20kg/尾;第二茬放苗2009年8月5日,放养当年刚 出膜的仔虾8万/亩,同时套养白鲢和花鲢夏花鱼种各80尾/亩。4、饲料与投喂试验虾塘投喂采用人工全池泼撒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点和15 点,每次的投饲量以60分钟内把饲料吃完为宜,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鱼的生长情况 随时调整,阴雨天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在试验组中,由于池塘中种植了大量的水草,并放养了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因此可 以利用池塘中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利用较多的花、白鲢控制水 体中的浮游生物,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在7-9月份,每隔10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 制剂进行调节水质,在青虾的养殖过程中很少需要补充薪水,在本试验过程中,水质一直较好。虾池有专人管理,每天早晚坚持巡塘2-3次,观察青虾的吃食、水质、病害等,并充 分做好投饲量、换水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必要的记录,其它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6、成虾捕捞青虾的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进行,根据本试验的放养模式,第一茬的捕捞时 间为5月1日至7月10日;第二茬的捕捞时间为12月1日至次年2月。2.试验结果2. 1生产结果本次生产性试验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在以年为单位的养殖周期内,试验平均 每亩净产出青虾97. 2kg,平均饵料系数在1. 7,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表1. 25亩试验池塘放养及收获情况 2. 2经济效益分析根据2茬的放养及收获产品的生产成本及销售收入,本次试验的经济效益分析结 果见表2。表2试验虾塘投入及产出情况(单位元)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从一个试验周期来看,平均每亩虾池年投入为2634元,平 均每亩虾池年产出为4882. 8元;平均亩利润为2248. 8元;投入产出比为1 1. 996。
权利要求
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的选择;(2)池塘改造;(3)虾苗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6)成虾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的选择为选择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为10 15亩,试验池塘水 深1. 2 1. 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5cm,塘坎夯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改造 为在2月上旬,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淤,生石灰消毒,1周后开始开始少量注水,并每隔60cm 移栽伊乐藻,待水草成活后继续注满水,同时在水面上离岸边2m处移栽2米宽的水花生 带,作为青虾栖息的主要场所;在青虾生长的主要季节,要求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占总水面的 1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虾苗放养 为每年养殖青虾2茬;放养模式为第一茬放苗2月下旬放养大规格虾苗15kg/亩,平均 规格1200尾/kg ;同时套养花鲢鱼种60尾/亩,平均规格0. 25kg/尾,白鲢鱼种60尾/亩, 平均规格0. 20kg/尾;第二茬放苗8月上旬,放养当年刚出膜的仔虾8万/亩,同时套养白 鲢和花鲢夏花鱼种各80尾/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饲料与投 喂为虾塘投喂采用人工全池泼撒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点和15点,每次 的投饲量以60分钟内把饲料吃完为宜,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鱼的生长情况随时调 整,阴雨天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质调控 和日常管理为由于池塘中种植了大量的水草,并放养了滤食性鱼类,因此可以利用池塘中 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利用较多的花、白鲢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 物,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在7-9月份,每隔10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调 节水质,在青虾的养殖过程中很少需要补充新水。虾池有专人管理,每天早晚坚持巡塘2-3 次,观察青虾的吃食、水质、病害等,并充分做好投饲量、换水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必要的 记录,其它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虾捕捞 为青虾的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进行,第一茬的捕捞时间为5月1日至7月10日;第二 茬的捕捞时间为12月1日至次年2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的选择;(2)池塘改造;(3)虾苗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6)成虾捕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推广和应用本发明研究成功的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进行青虾养殖,不但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本养殖模式池塘水质始终保持较好,几乎无养殖废水排放,生态效益也极为明显。在目前其它虾类品种病害频发,养殖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推广青虾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是渔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869087SQ20101022245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叶金云,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郭建林, 陈建明 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