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9425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单元和水泵,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水泵的入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与养殖池的入水口相连;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吸附沉降池、生物池和回水池;水泵的入水口与回水池相连;养殖池包括养殖间,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栅栏挡板A和集污装置A,栅栏挡板A设于曝气推水装置和集污装置A之间,曝气推水装置设于养殖间上游,栅栏挡板A设于养殖间的下游。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有效养殖面积大,且养殖水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并循环利用;养殖池中的曝气推水装置既起到曝气增氧作用,又能起到推动养殖水流动,促进饲料残渣及粪便的有效收集。
【专利说明】
_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池塘养鱼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当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池塘正面临着养殖水资源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新技术应用滞后、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减少养殖对水资源环境的压力。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单元和水栗,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水栗的入水口相连,水栗的出水口与养殖池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吸附沉降池、生物池和回水池;所述水栗的入水口与回水池相连;
[0006]所述养殖池包括养殖间,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栅栏挡板A和集污装置A,所述栅栏挡板A设于曝气推水装置和集污装置A之间,所述曝气推水装置设于养殖间上游,栅栏挡板A设于养殖间的下游。
[0007]优选的,所述养殖池有3个,所述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下方,3个养殖池分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所述集污装置A底部设有底排污管,所述底排污管与底排污渠连通;所述底排污渠位于左前方养殖池和水处理单元的右边,所述底排污渠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的左边。
[0008]优选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的底部高,所述吸附沉降池的底部比生物池的底部高,所述生物池的底部比回水池的底部高,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比吸附沉降池的入水口尚;
[0009 ] 左前方养殖池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的出水口相向设置,所述吸附沉降池、生物池和回水池平行排列,吸附沉降池、生物池和回水池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平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还包括过水通道A和过水通道B,所述过水通道A和过水通道B分别设于养殖池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养殖池包括2个养殖间,分别为养殖间A和养殖间B;养殖间A和养殖间B平行并列设置;
[0011 ] 所述养殖间A的入水口和养殖间B的出水口均与过水通道A连通,所述养殖间A的出水口和养殖间B的入水口均与过水通道B连通,所述过水通道A通过排水管与吸附沉降池相连,所述水栗通过回水管与过水通道A相连。
[0012]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废水预处理池,废水预处理池设于吸附沉降池前侧,废水预处理池与吸附沉降池连通,养殖池的出水口与废水预处理池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污装置A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和拦截板A,所述拦截板A比养殖池的池壁矮,拦截板A设于凹坑后侧,所述底排污管设于凹坑底部,底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控制装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推水装置包括曝气管、充气装置和拦截板B,所述拦截板B比养殖池的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顶部形成推水口,所述曝气管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中且位于拦截板B前侧,曝气管的曝气口位于推水口下方,所述曝气管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的出气口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顶部设有投喂装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养殖间A和养殖间B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向集污装置A的方向向下倾斜。
[0017]进一步的,所述凹坑为漏斗型,凹坑等间隔设有3-5个。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实用新型既相比较其他循环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有效养殖面积大,且养殖水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并循环利用。
[0020]2.设置3个养殖池、I个吸附沉降池、I个生物池、I个回水池,合理布置各池子位置,结构合理。系统整体模块可进行复制推广,可同比例放大或缩小,建设地址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0021]3.本系统中曝气推水装置既起到曝气增氧作用,又能起到推动养殖水体流动,促进饲料残渣及粪便有效收集的作用;
[0022]4.本系统仅需要在回水池安装一个水栗,就可以让整个系统养殖水体循环起来。养殖池的水进入废水预处理池、经过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再到回水池均采用势能动力,因此系统能耗低;
[0023]5.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的连接组合,对养殖池产生的颗粒物和可溶性污染物(氨氮、亚盐)的去除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5]图2是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养殖间A和养殖间B的结构示意图;
[0027I图4是水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吸附沉降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_养殖池、2-吸附沉降池、3-生物池、4-回水池、5-曝气推水装置、6-栅栏挡板A、7-集污装置A、8-底排污渠、9-底排污管、10-过水通道A、11-过水通道B、12-中间隔板、13-养殖间A、14-养殖间B、15-入水口、16-出水口、17-排水管、18-回水管、19-凹坑、20-拦截板A、21-排污控制装置、22-曝气管、23-充气装置、24-拦截板B、25-推水口、26-投喂装置、27-栅栏挡板B、28-废水预处理池、29-集污井、30-横杆、31-弹性滤料、32-通水孔、33-排污口、34-插拔管、35-溢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水处理单元和水栗,水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养殖池I的出水口与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口相连,吸附沉降池2的出水口与生物池3的入水口相连,生物池3的出水口与回水池4连通,水栗的入水口与回水池4相连,水栗的出水口与养殖池I的入水口相连;养殖池I包括养殖间,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5、栅栏挡板A6和集污装置A7,栅栏挡板A6设于曝气推水装置5和集污装置A7之间,曝气推水装置5设于养殖间上游,栅栏挡板A6设于养殖间的下游。栅栏挡板A6可以阻挡鱼体同时又不会阻挡集污装置A7收集残饵粪便。
[0033]优选的,如图1所示,养殖池I有3个,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下方,3个养殖池I分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8,所述集污装置A7底部设有底排污管9,底排污管9与底排污渠8连通;底排污渠8位于左前方养殖池I和水处理单元的右边,底排污渠8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I的左边。优选的,养殖池I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高,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比生物池3的底部高,生物池3的底部比回水池4的底部高,养殖池I的出水口比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口高。从养殖池I出来的水依靠水体自身的重力依次流入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中。回水池4在最低的位置,回水池4中的水通过水栗栗入养殖池I中。左前方养殖池I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I的出水口相向设置,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平行排列,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8平行。进一步,底排污渠8末端与集污井29相连。
[0034]进一步的,养殖池I还包括过水通道AlO和过水通道Bll,过水通道AlO和过水通道B11分别设于养殖池I的前侧和后侧,养殖池I包括2个养殖间,分别为养殖间Al 3和养殖间B14;养殖间Al3和养殖间BI4平行并列设置,进一步的,养殖间Al3和养殖间B14由中间隔板12分隔。进一步的,在养殖池I顶部设有投喂装置26。优选的,I个养殖池I上设有4个投喂装置26,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上分别设有2个投喂装置26。
[0035]养殖间A13的入水口 15和养殖间B14的出水口 16均与过水通道AlO连通,养殖间A13的出水口 16和养殖间B14的入水口 15均与过水通道Bll连通,过水通道AlO通过排水管17与吸附沉降池2相连,水栗通过回水管18与过水通道AlO相连,回水管18的出水口位于养殖间Al 3的入水口 15处,排水管17的入水口位于养殖间B14的出水口 16处。
[0036]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的结构示意图,曝气推水装置5包括曝气管22、充气装置23和拦截板B24,拦截板B24比养殖池I的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24顶部形成推水口 25,曝气管22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I中且位于拦截板B24前侧,曝气管18的曝气口位于推水口 25下方,曝气管22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23的出气口相连。
[0037]优选的,入水口15设于养殖池I前侧壁的下部,进一步的,曝气管22设于养殖池I顶部,曝气管22的末端垂直向下。进一步的,曝气管22出口端面设有密集的小孔。进一步的,曝气管22的材质为PVC。优选的,曝气管22的曝气口位于入水口 15处,曝气管22有支管,曝气口的数量与入水口 15的数量相等,每个入水口 15有一个曝气口。入水口 15等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在拦截板B24顶部竖直设置有栅栏挡板B27。进一步的,充气装置23为空气栗,充气装置23放置养殖池I顶部。空气通过曝气管22垂直于水面进入水体中,使得曝气孔区域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升高、水体密度变小,受水体的浮力作用,该区域水体会上升,继而水体会通过栅栏挡板B27流入养殖池,有利于养殖水体的交换。栅栏挡板B27可以防止废弃物进入养殖池。优选的,每个养殖间至少设有3个入水口 4。
[0038]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集污装置A7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19和拦截板A20,拦截板A20比养殖池I的池壁矮,拦截板A20设于凹坑19后侧,底排污管9设于凹坑19底部,底排污管9上设有排污控制装置21。进一步的,排污控制装置21为插拔管,排污控制装置21的长度比养殖池I的深度长,排污控制装置21的外径与底排污管9内径适配用于堵住底排污管9。进一步的,拦截板A20比拦截板B24矮。出水口 16位于拦截板A20后侧下方,拦截板A20可以防止凹坑19中的污物随水体从出水口 16中流出,出水口 16与栅栏挡板A6平行设置,进一步的,进一步的,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5向集污装置A7的方向向下倾斜。养殖池I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养殖水体流动和残饵粪便的收集。凹坑19可以是条形凹坑也可以是漏斗型的凹坑。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凹坑19为漏斗型便于污物的排放。进一步的,凹坑19等间隔设有3-5个,凹坑19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凹坑19的排列方向与栅栏挡板A6平行。本实用新型中可将栅栏挡板A6的底部和拦截板A20的底部均与凹坑19顶部相连。如图2所示,养殖池I均为矩形。进一步的,排污控制装置21和曝气管22的材质均为PVC。
[0039]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一字布置的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吸附沉降池2分隔为多个吸附沉降间,生物池3分隔为多个生物处理间,吸附沉降池3沿流水方向至少设置2排吸附沉降间,每排至少有3个吸附沉降间;生物池3沿流水方向至少设置2排生物处理间,每排至少有3个生物处理间,相邻排的吸附沉降间和/或生物处理间之间设有通水孔32,同一排的吸附沉降间、生物处理间之间不相通。进一步的,通水孔32上设有流量调节装置。进一步的,通水孔32设于吸附沉降间、生物处理间的下部。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吸附沉降间设置2有排,每排设置3个;生物处理间设置2排,每排设置3个。水处理单元这样设计使养殖水处理量灵活,有效降低成本:将水处理系统横向分成三个及以上可以各自运行的小系统,可以根据养殖量灵活启闭水处理系统的面积,并且可以进行填料及滤料的效果对比研究。
[0040]进一步的,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顶部设有溢水口 35,溢水口 35与通水孔32在同一个侧壁上。本实施方式中在流水方向的池壁设计为上方均开有溢水口 35,中下层有可调节的的通水孔32。养殖用水通过中下层的通水孔32逐级经过处理池进行处理,待处理水量较多时部分养殖用水可从上方的溢水口 35流出。
[0041]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的底部均为漏斗形。进一步的,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33。排污口 33设于最低点。进一步的,还包括插拔管34,插拔管34的长度大于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的深度,插拔管34至少一端的外径与排污口 33的内径适配,不排污时可用于堵住排污口 7。排污口 33与底排污渠8相连。进一步的,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上部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
[0042]进一步的,生物池3的底部铺设有增氧管。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吸附沉降间中竖直设有柱状活性炭管和/或悬挂有弹性滤料31;生物池中加有生物滤料。弹性滤料31的顶部与横杆30相连,弹性滤料31的底端为自由端,横杆30水平设置在池顶,横杆30与水流方向垂直,方便操作和清洗。柱状活性炭管或悬挂有弹性滤料6主要起到截留、沉降和吸附养殖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吸附沉降池2和生物池3在流水方向可设置两级或多级,本实施方式分成了两级,两级沉降池I和生物池2都可选择同种或不同种的滤料和不同的填充率;分级处理可以增加处理次数,增强过滤效果。在生物池2中加有生物滤料构成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填充率达50%-60%。进一步的,吸附沉降池2最远的生物池3通过排水口连通回水池4,排水口设置在生物池3的远离吸附沉降池2的侧壁。
[0043]如图1、4所示,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废水预处理池28,废水预处理池12设于吸附沉降池2前侧,废水预处理池28与吸附沉降池2连通,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高,养殖池I的底部比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高,养殖池I的出水口与废水预处理池28连通,废水预处理池28通过吸附沉降间前侧壁上的通水孔32与第一排吸附沉降间连通。通过曝气推水装置推动养殖池水体循环流动,集污装置将养殖池中饲料残渣、粪便进行收集。养殖水体排放至废水预处理池,经过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对其悬浮颗粒物和可溶性污染物(氨氮、亚盐)进行有效去除,最后汇集到回水池中,通过水栗抽回到养殖池中循环利用。
[0044]本实用新型利用工厂化循环水技术及其原理对现有传统池塘进行开放式循环水系统改造,达到集约、节能、环保、高效养殖的目的,真正的做到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04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I)、水处理单元和水栗,所述养殖池(I)的出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水栗的入水口相连,水栗的出水口与养殖池(I)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所述水栗的入水口与回水池(4)相连; 所述养殖池(I)包括养殖间,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5)、栅栏挡板A(6)和集污装置A(7),所述栅栏挡板A(6)设于曝气推水装置(5)和集污装置A(7)之间,所述曝气推水装置(5)设于养殖间上游,栅栏挡板A( 6)设于养殖间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I)有3个,所述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后方,3个养殖池(I)分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8),所述集污装置A(7)底部设有底排污管(9),所述底排污管(9)与底排污渠(8)连通;所述底排污渠(8)位于左前方养殖池(I)和水处理单元的右边,所述底排污渠(8)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I)的左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I)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高,所述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比生物池(3)的底部高,所述生物池(3)的底部比回水池(4)的底部高,所述养殖池(I)的出水口比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Π尚; 左前方养殖池(I)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I)的出水口相向设置,所述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平行排列,吸附沉降池(2)、生物池(3)和回水池(4)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8)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I)还包括过水通道A(1)和过水通道B(Il),所述过水通道A(1)和过水通道B(Il)分别设于养殖池(I)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养殖池(I)包括2个养殖间:养殖间A (13)和养殖间B (14);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平行并列设置; 所述养殖间A(13)的入水口(15)和养殖间B( 14)的出水口(16)均与过水通道A(1)连通,所述养殖间A(13)的出水口(16)和养殖间B(14)的入水口(15)均与过水通道B(Il)连通,所述过水通道A(1)通过排水管(17)与吸附沉降池(2)相连,所述水栗通过回水管(18)与过水通道A(1)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废水预处理池(28),废水预处理池(12)设于吸附沉降池(2)前侧,废水预处理池(28)与吸附沉降池(2)连通,养殖池(I)的出水口与废水预处理池(28)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装置A(7)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19)和拦截板A(20),所述拦截板A(20)比养殖池(I)的池壁矮,拦截板A(20)设于凹坑(19)后侧,所述底排污管(9)设于凹坑(19)底部,底排污管(9)上设有排污控制装置(21)。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推水装置(5)包括曝气管(22)、充气装置(23)和拦截板B(24),所述拦截板B(24)比养殖池(I)的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24)顶部形成推水口(25),所述曝气管(22)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中且位于拦截板B(24)前侧,曝气管(18)的曝气口位于推水口(25)下方,所述曝气管(22)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23)的出气口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I)顶部设有投喂装置(26)。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5)向集污装置A(7)的方向向下倾斜。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19)为漏斗型,凹坑(19)等间隔设有3-5个。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5671267SQ201620468535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公开号201620468535.6, CN 201620468535, CN 205671267 U, CN 205671267U, CN-U-205671267, CN201620468535, CN201620468535.6, CN205671267 U, CN205671267U
【发明人】牛江波, 唐成婷, 吴海庆, 崔永德, 苏艳秋, 罗国强
【申请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