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8464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 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 草原、沙漠地带,我国四川、青海、新疆也有分布。由于杏鲍菇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国内消费 和出口需求量均大,现已被广泛进行了人工栽培。一般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或麦秆、豆 秆、甘蔗渣及它们的组合物为培养基质,经备料一培养基配制一装袋一灭菌一冷却一接种 —培养等工艺步骤进行生产。其中,有一些已申请了发明专利,例如CN101061777具体公开 了由杂木屑、棉籽皮或玉米芯组成培养基进行生产获得子实体的方法;又如CN1362011披 露了利用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的方法。但现有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中均存在有菌袋污染率 高达5%以上;发菌期较长需50天以上;发菌期加上出菇期的栽培周期长达80天以上;及 生物学效率低、栽培产量和质量不稳定、菇房利用率低等缺陷。故在自然适宜条件下用棉 籽壳与木屑为混合培养料,一般每年只可栽培1 2茬,且其栽培生物学效率仅为35% 50 %,导致菇农经济效益低下,使杏鲍菇的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促进杏鲍菇的栽培量并 提高其生物学效率,开展对杏鲍菇缩短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技术的研究,尤其 是对培养基的配方及发菌管理技术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杏鲍菇栽培生产中存在的菌袋污染率高,发菌期较长,栽 培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及菇房利用率低等缺陷,提出一种能显著缩短 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并提高产量和栽培经济效益的杏鲍菇栽培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将每条宽、厚、长度为0. 4cmX0. 4cmX 14 16cm 总重量为200 240g的木条,麦粒50 200g,棉籽壳50 200g及占培养基总重量60% 的水分混配成栽培种培养基;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后,备用;2)出菇袋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按重量百分比将棉籽壳16 26%,过30目筛的 桑枝屑9 19 %,麸皮10 %,玉米粉2 %,石灰0. 5 %,石膏0. 5 %,用水补足至100 %后混配 成出菇袋培养料;将该培养料分别装入宽17cmX长36cmX厚0. 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 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口收口、穿过塑料套环并套上套盖后,备用;3)灭菌将步骤1)装袋后的栽培种培养基与步骤2)装袋后的出菇袋培养料置于 高压锅内,在0. 14MPa、123 126°C下灭菌2 3h,冷却后,备用;4)栽培种培养基的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的栽培种培养基在无菌操作下接入杏 鲍菇食用菌种子10g,放入发菌室在25 26°C、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条件下培养60天成杏鲍菇栽培种,备用;5)出菇袋培养料的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的出菇袋培养料在无菌发菌室内开启 袋口,把步骤4)培养的杏鲍菇栽培种按每袋中间部位垂直插下一根含菌种的木条,并在培 养料面上撒一薄层含菌种的麦粒与棉籽壳混合物进行接种;收袋口、穿套环并套上套盖后 先在25 26 °C、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条件下培养25 30天;再在26 28°C、相同湿 度、黑暗条件下进行7天后熟培养;6)催蕾将步骤5)出菇袋移入出菇房、排放在床架上,去掉套盖和套环,在11 14°C、空气相对湿度85%、100 2001x散射光下培养7 10天至菇蕾高Icm ;7)育菇将出菇房温度调为15 17°C、空气相对湿度90%、C02浓度控制在0. 2% 以内,并辅以50 IOOlx散射光下培养,当菇高至3cm时,用刀疏去畸形和过密菇;8)采收当杏鲍菇高至9 14cm,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适期采收;鲜菇 采后即分级上市或在3 4°C冷库中保鲜,冷藏1 10天内出库。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是按重量由每条宽、厚、长度为0.4cmX0.4cmX 15cm总重量 为220g的木条,麦粒150g,棉籽壳100g,及占总重量60%的水分混配而成。所述的出菇袋培养料是按重量百分比由棉籽壳17.5%,过30目筛的桑枝屑 17. 5%,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 5%,石膏0. 5%及水52%混配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了木条栽培种,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发菌周期短的特点,接种时只 需将木条种垂直插入培养料袋中,整袋培养料可上、中、下同时,由内而外地在25 30天 内即可由菌种萌发至布满菌丝体,这比常规木屑栽培种培养基的发菌期(50天以上)可提 早20 30天;同时,该方法由于在短期内即可全面发菌,并迅速上升为优势菌种,有效抑 制了杂菌的生长,从而使发菌成功率高达100%,而常规的木屑培养基接种成活率一般只有 95%左右;2)本发明由于在出菇袋培养料培养阶段的后期,较常规方法增加了 7天的后熟培 养,这使培养料养分进一步得到了充分的分解和积累,为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更丰富 的营养,提高了优质菇的比例;3)本发明采用以棉籽壳、桑枝屑为主的出菇袋培养料,使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 提高至70%以上,而普通培养基仅为35% 50%左右,同时有效利用了栽桑养蚕地区的废 弃桑枝资源,经济、生态效益显著;4)本发明通过缩短发菌速度及综合配套措施,有效缩短了杏鲍菇的整个栽培周 期,由传统方法的约88天缩短为本发明的48天(见试验例4),发菌室与出菇房的使用效率 大大提高,从而使杏鲍菇每年栽培的茬数由传统的1 2茬增加为本发明的5 8茬,显著 提高了杏鲍菇的栽培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1)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于7 8月制备栽培种培养 基,将宽、厚、长为0. 4cmX0. 4cmX 16cm的总重量为240g木条,麦粒200g,棉籽壳50g及占培养基总重量60%的水分混配成栽培种培养基,并将其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后,备用;2)出菇袋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于8 9月按重量百分比棉 籽壳26%,过30目筛的桑枝屑9%,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5%,石膏0.5%,水52%, 混勻,配制成出菇袋培养料;将该培养料分别装入17cmX36cmX0. 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口收口、穿过塑料套环并套上套盖后,备用;3)灭菌将步骤1)装袋后的栽培种培养基与步骤2)装袋后的出菇袋培养料装筐 进高压锅内灭菌,先排尽锅内冷气,蒸汽压力升至0. 14MPa,温度123 126°C,保持2 3h, 冷却后,备用;4)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栽培种培养基取出、移入接种室,按照无 菌操作进行接种,接入杏鲍菇品种“兴科11号”种子10g,放入发菌室在25 26°C,空气相 对湿度60%,黑暗下培养60天后即为杏鲍菇栽培种;5)出菇袋培养料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出菇袋培养料取出,移入接种室内开启袋 口,按照无菌操作接入步骤4)杏鲍菇栽培种,接种时将一根含菌种的木条垂直插入袋内, 并在培养料面上用含菌种的麦粒棉籽壳种盖一薄层后,收袋口、穿套环并套上套盖;接种后 放入发菌室在25 26°C,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下培养28天;再在室温27°C,空气相对 湿度60 %,黑暗下继续进行7天后熟培养,可使培养料的养分得到充分的分解和积累;6)催蕾将步骤5)出菇袋移入出菇房,直立排放在床架上,注意菌袋不可摆放太 挤,去掉套盖和套环,表面覆盖无纺布;在温度11 12°C,空气相对湿度85%、100 2001X 散射光下进行催蕾;每天应检查菌袋原基发生情况,7 10天至菇蕾高长到Icm ;7)育菇将出菇房温度调为15 17°C,空气相对湿度90%,CO2浓度控制在0. 2% 以内,并辅以50 IOOlx散射光下培养,当菇高至3cm时,用刀疏去畸形和过密菇;8)采收当杏鲍菇高至9 14cm,以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 鲜菇采后应分级上市或在3 4°C冷库中保鲜,冷藏1 10天内出库。实施例2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2)本例中,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由木条200g,麦粒120g,棉籽壳 120g,占培养基总重量60%的水分,混勻配制成栽培种培养基;步骤2)出菇袋培养料的配 制与装袋将棉籽壳16%,过30目筛子的桑枝屑19%,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5%, 石膏0. 5%,水52%,混勻,配成出菇袋培养料;步骤5)出菇袋培养料接种与培养接种后 放入发菌室,在室温25 26°C,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下培养30天;步骤7)催蕾在 13 14°C下培养7 10天;其余步骤与工艺同于实施例1。实施例3 (工厂化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3)本例中,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工厂化设施生产可根据周年需要制 备栽培种培养基,将宽、厚、长尺寸为0. 4cmX0. 4cmX15cm的220g木条,麦粒150g,棉籽壳 IOOg,占总重量60%的水分,混勻配制成栽培种培养基;步骤2)出菇袋培养料的配制与装 袋工厂化设施生产可根据周年需要制备菇袋培养料,将棉籽壳17. 5%,过30目筛子的桑 枝屑17. 5 %,麸皮10 %,玉米粉2 %,石灰0. 5 %,石膏0. 5 %,水52 %,混勻配成出菇袋培养 料;步骤5)出菇袋培养料接种与培养接种后放入发菌室,在室温25 26°C,空气相对湿 度60%,黑暗下培养25天;步骤7)催蕾在12 13°C下培养7 10天;其余步骤与工艺 同于实施例1。
试验例4 (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试验地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试验房试验时间2008-2009年试验设计1)两种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各50袋,重复3次;2)两种不同出菇袋培养料各500袋,重复3次;3)本发明试验的栽培种培养基和菇袋培养料的配方同实施例3 ;4)常规栽培方法菇袋培养料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将棉籽壳17. 5%,过30目筛子 的木屑17. 5%,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5%,石膏0.5%,水52%,混勻配备而成;栽 培种培养基的配方同本发明实施例3的配方;接种方法采用顶端接种,即将IOg重的栽培种 撒接在出菇袋培养料的顶层;无后熟培养,其余操作均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5)试验结果见下表表1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对比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将每条宽、厚、长度为0.4cm×0.4cm×14~16cm总重量为200~240g的木条,麦粒50~200g,棉籽壳50~200g及占培养基总重量60%的水分混配成栽培种培养基;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后,备用;2)出菇袋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按重量百分比将棉籽壳16~26%,过30目筛的桑枝屑9~19%,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5%,石膏0.5%,用水补足至100%后混配成出菇袋培养料;将该培养料分别装入宽17cm×长36cm×厚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口收口、穿过塑料套环并套上套盖后,备用;3)灭菌将步骤1)装袋后的栽培种培养基与步骤2)装袋后的出菇袋培养料置于高压锅内,在0.14MPa、123~126℃下灭菌2~3h,冷却后,备用;4)栽培种培养基的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的栽培种培养基在无菌操作下接入杏鲍菇食用菌种子10g,放入发菌室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条件下培养60天成杏鲍菇栽培种,备用;5)出菇袋培养料的接种与培养将步骤3)的出菇袋培养料在无菌发菌室内开启袋口,把步骤4)培养的杏鲍菇栽培种按每袋中间部位垂直插下一根含菌种的木条,并在培养料面上撒一薄层含菌种的麦粒与棉籽壳混合物进行接种;收袋口、穿套环并套上套盖后先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60%、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再在26~28℃、相同湿度、黑暗条件下进行7天后熟培养;6)催蕾将步骤5)出菇袋移入出菇房、排放在床架上,去掉套盖和套环,在11~14℃、空气相对湿度85%、100~200lx散射光下培养7~10天至菇蕾高1cm;7)育菇将出菇房温度调为15~17℃、空气相对湿度90%、CO2浓度控制在0.2%以内,并辅以50~100lx散射光下培养,当菇高至3cm时,用刀疏去畸形和过密菇;8)采收当杏鲍菇高至9~14cm,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适期采收;鲜菇采后即分级上市或在3~4℃冷库中保鲜,冷藏1~10天内出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是按重量由每条宽、厚、 长度为0. 4cmX0. 4cmX15cm总重量为220g的木条,麦粒150g,棉籽壳100g,及占总重量 60%的水分混配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菇袋培养料是按重量百分比由棉籽 壳17. 5%,过30目筛子的桑枝屑17. 5%,麸皮10%,玉米粉2%,石灰0. 5%,石膏0. 5%及 水52%混配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出菇袋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灭菌;栽培种培养基的接种与培养;出菇袋培养料的接种与培养;催蕾;育菇;采收等步骤。与传统方法相比,发菌期缩短了20~30天,并提高了发菌成功率;养分得到了充分的分解和积累,提高了优质菇的比例;生物学效率由35%~50%提高至70%以上;栽培周期由约88天缩短为48天,显著提高了杏鲍菇的栽培经济效益。本发明可在食用菌栽培地区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978814SQ20101055667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冯伟林, 沈颖越, 范丽军, 蔡为明, 郑玲, 金群力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