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0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器,特别是涉及地面爬行昆虫的诱捕器。
背景技术
爬行昆虫,例如蟑螂、蚂蚁等,对于居家騷扰很大,一般人们都采用喷洒药剂或粘 胶材料等方式进行除虫,但由于蟑螂蚂蚁等多数都是在厨房、卫生间等阴湿的角落出没,喷 洒药剂对室内环境污染很大,而粘胶是典型的守株待兔,效果不好。而捕虫效果好的诱捕器,多数结构复杂,体积大,运输不便,使得制造商的运输成 本大量增加而不能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能解决 喷洒药剂和粘胶材料的问题,提高捕虫效果,并且拆卸方便,易于运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爬虫诱捕器,包括底盘、顶盖、支撑脚、爬行板和诱芯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底盘与顶盖通过支撑脚扣接,爬行板一端安装于底盘边缘,一端抵靠于地面,顶盖底部中 央有一诱芯柄,可放置诱芯,通过信息素的释放,吸引害虫。由于顶盖的存在,雨水无法进入底盘。害虫被安装在诱芯柄的诱芯所释放的性信 息素吸引,通过爬行板掉入底盘内,被底盘的水淹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包括底盘1、顶盖2、支撑脚3、爬行板4和诱芯 柄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与顶盖2通过支撑脚3扣接,爬行板4 一端安装于底盘 1边缘,一端抵靠于地面,顶盖2底部中央有一诱芯柄5,可放置诱芯,通过信息素的释放,吸 引害虫。所述底盘1有若干个供支撑脚3安装的插孔,其数目与支撑脚3的数目相等,本实 施例为4个;所述底盘1有若干个供爬行板4安装的插孔,其数目是爬行板4数量的两倍,本实 施例为8个;所述顶盖2有若干个供支撑脚3安装的插孔,其数目与支撑脚3的数目相等,本实 施例为4个;[0015]使用本诱捕器时,将4根支撑脚3安装于底盘1对应的4个插孔上,4个爬行板4 的一端安装于底盘1对应的8个插孔上;将诱芯安装于顶盖2底部中央的诱芯柄5上;将顶 盖2相应的插孔安装在支撑脚上;将诱捕器放置于房间角落,爬行板4 一端抵靠在地上,底盘1内放入一定量的水或 油,爬虫受到诱芯发散出的性信息素后通过爬行板4掉入底盘1后双翅沾水或油而死在底 盘1内,待底盘1内诱满一定数量后倒出虫尸即可继续使用,诱芯药效减弱时更换后可重复 使用。该诱捕器不使用有毒化学农药或粘胶材料,对环保有益,并且制造简单,安装使用 方便,运输成本低,可大量推广,并可长期重复使用。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爬行昆虫诱捕 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 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包括底盘、顶盖、支撑脚、爬行板和诱芯柄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与顶盖通过支撑脚扣接,爬行板一端安装于底盘边缘,一端抵靠于地面,顶盖底部 有一诱芯柄,可放置诱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柄,在顶盖下部的 中央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它包括底盘、顶盖、爬行板、支撑脚和诱芯柄组成,底盘与顶盖通过若干支撑脚扣接,爬行板一端安装于底盘边缘,一端抵靠于地面,顶盖底部有一诱芯柄,可放置诱芯,通过性信息素的释放,吸引爬虫进入底盘,被底盘放置的水淹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简便,不需专人看管,定期清理即可长期使用,并且易于运输。
文档编号A01M1/10GK201894139SQ201020508080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林志平 申请人: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