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8444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淹式昆虫诱捕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诱捕器是利用性诱杀技术引诱昆虫前来,然后杀死害虫的装置。昆虫之间的交配行为是依据释放和接收一种化学分子气味的物质来进行交流的,一般由雌虫负责释放气味,雄虫接收到这种气味进行定向识别,寻找到雌虫交配,然后产生下一代。人们利用雌虫释放的气味制成仿生诱芯,来诱捕雄虫并将其杀死,以此减少雌雄之间的交配概率,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在防控技术上称为性诱杀技术。

仿生诱芯需要配合适当的诱捕器才能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即诱芯负责引诱雄虫前来,诱捕器负责杀死害虫。目前诱捕器主要是通过水淹式的办法将害虫诱集到水中将其杀死,近年来也有开发出利用一些特殊构造的装置来杀死害虫的干式诱捕方法,但对绝大多数的害虫来说,水淹式仍然是最有效的办法。

目前水淹式诱捕器主要以农户用水盆、木棍、铁丝自制的为主,结构简陋,高度固定,水盆质量差,一般2-3个月水盆在田间就会损坏。一般湿式生物杀虫平台是由1个诱虫盆、3根支撑杆、一个诱芯载物台,1个支撑短杆、和三片挡虫板组成,结构复杂,安装繁锁,成本高,水盆质量一般。

湿式生物杀虫平台支撑杆同诱虫盆之间的连接方式由于是通过螺旋丝的方式进行连接的,一方面增加了诱虫盆制作上的难度,需要配套的特定模具才能加工出来,另一方面增加了安装的困难,需要将支撑杆旋转进诱虫盆下方的螺丝口中,经常会出现将诱虫盆弄破或三个支撑杆之间角度不平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多种地形、易运输存放、安装简单清理方便的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虫盆、金属支撑杆、三孔固定塑件、挂钩和诱芯载物台,所述的诱虫盆位于诱捕器的顶部,诱虫盆底部固定有三个挂钩,所述的金属支撑杆有三根且在诱虫盆下部,三孔固定塑件上有三个孔,三根金属支撑杆分别穿过三孔固定塑件上的三个孔并分别用自攻螺丝将金属支撑杆和三孔固定塑件固定,诱虫盆可用挂钩固定三根金属支撑杆上部,诱芯载物台放置在诱虫盆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的三孔固定塑件配合短自攻螺丝可以将三根金属支撑杆进行三角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三孔固定塑件的位置从而使得金属支撑杆上部的诱虫盆到达不同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诱虫盆为黄色且用挂钩和三根金属支撑杆固定并且可调节松紧,诱虫盆底部装有一块隔水网盘,隔水网盘中间留有圆孔放置诱芯载物台,可任意调节诱芯载物台离水面高度,诱虫盆底部还有一个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适用水陆林地多地型、可升降、安装方便、易运输存放、安装简单,且清理方便,结构更简单,制作容易,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三孔固定塑件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一种新型可升降水淹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虫盆1、金属支撑杆2、三孔固定塑件3、挂钩4和诱芯载物台5,所述的诱虫盆1位于诱捕器的顶部,诱虫盆1底部固定有三个挂钩4,所述的金属支撑杆2有三根且在诱虫盆1下部,挂钩4是诱虫盆1和金属支撑杆2的连接设备,这使得诱虫盆1同金属支撑杆2之间的连接更简单实用方便,安装速度更快。

结合图2所示,三孔固定塑,3上有三个孔,三根金属支撑杆2分别穿过三孔固定塑件3上的三个孔并分别用自攻螺丝将金属支撑杆2和三孔固定塑件3固定,诱虫盆1可用挂钩4固定三根金属支撑杆上部,诱芯载物台放置在诱虫盆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的三孔固定塑件3配合短自攻螺丝可以将三根金属支撑杆2进行三角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三孔固定塑件3的位置从而使得金属支撑杆2上部的诱虫盆1到达不同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诱虫盆1为黄色,黄色易吸引昆虫,诱虫盆1用挂钩4和三根金属支撑杆2固定并且可调节松紧,诱虫盆1底部装有一块隔水网盘,隔水网盘中间留有圆孔放置诱芯载物台5,可任意调节诱芯载物台5离水面高度,诱虫盘1底部还有一个排水口,可以在清理诱虫盆的时候不必整个盆子取下,只需要用清水从上面往下清洗,清洗完毕堵上塞子。诱芯载物台5直接压在放水口处,诱芯安放更简易。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适用水陆林地多地型、可升降、安装方便、易运输存放、安装简单,且清理方便,结构更简单,制作容易,便于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