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3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苗技术,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育苗基质在现代农业、林业中用于代替土壤进行育苗,由于育苗基质比普通土壤更容易控制营养成分含量,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因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中国专利200510061570. 2号公开了一种“压缩型基质育苗营养钵”,其钵料的组成配比为泥炭35 40,木质营养素20 25,畜禽粪便15 20,凹凸棒土 20 25,复合菌种0. 2 0. 3。以每生产100公斤营养钵为例,须将20 25公斤规格为30 50目的木质营养素,与15 20公斤的畜禽粪便,以及0. 2 0. 3公斤耐高温发酵菌种混合,搅拌均勻;在50°C 70°C温度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时间为15 25天;再加入35 40公斤粉碎至5 20目的泥炭、0. 2 0. 3公斤的复合菌种、20 25公斤的凹凸棒土,混合搅拌均勻,送入制钵机压制成型。在上述“压缩型基质育苗营养钵”中,泥炭使用量较大,成本较高。另外,所述的木质营养素主要是来自植物残落物和植物性垃圾,是干果壳、植物纤维和木材屑等物的粉末状混合物;其中干果壳为核桃壳、花生壳、瓜子壳、棉籽壳中任意一种,杆物纤维为芦苇杆、 苔草、农作物秸杆、玉米芯、甘蔗渣中任意两种;所含的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质胶、树胶、单宁、蛋白质、色素、脂肪、树脂、核糖体和多种矿物质。这一木质营养素的取材比较复杂,其营养成分及含量难以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及其生产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育苗基质成本较高、营养成分及含量难以有效控制的缺点。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各组分椰壳粉35-40、泥炭25-30、膨润土 15-20、凹凸棒土 20-25、土壤保水剂0. 5-0. 8、营养物质15-20、复合菌种0. 2-0. 3,且该育苗基质呈块状。前述复合菌种由放线菌、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固氮菌、解磷菌、 解钾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
1)将椰壳抽丝处理后产生碎屑进行粉碎、筛分至粒度为10-20目,然后进行洗盐处理;
2)将重量比为35-40的上述洗盐处理后的椰壳粉、重量比为15-20的营养物质及重量比为0. 2-0. 3的耐高温发酵菌种混合,加清水搅拌湿润,堆放成圆台形并覆膜使其发酵;
3)充分发酵后加入重量比为15-20的粉碎至5-20目的泥炭、重量比为0.2-0. 3的复合菌种、重量比为15-20膨润土、重量比20-25为凹凸棒土及重量比0. 5-0. 8 土壤保水剂,混合搅拌均勻,送入造型机压制成块状。
前述圆台形发酵堆的高为0. 5-0. 6米,顶面直径为1. 5米,底面直径为2米。在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堆的中心温度,当该温度达到70°C时进行翻堆,并加水保持湿润;发酵总时间为18-22天,翻堆次数为1-2次。前述营养物质为畜禽粪便。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一,采用椰壳粉作为主原料,其取材单一,容易取材,椰壳粉为可降解材料,可再生资源,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二,降低了泥炭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材料的成本。三,由于仅采用椰壳粉作为主原料,因此其营养成分及含量容易控制,容易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四,育苗基质呈块状的设计,运输、搬运以及使用方便;可带块直接移栽,不伤根, 无缓苗期,移栽成活率高,培育出的桉树幼苗健壮、根系发达、茎叶粗大、抗旱抗病能力强。五,基质内加有土壤保水剂,这样带块移栽、不缓苗,控水后自然疑固不易散块。六,桉树育苗基质采用一体化集成技术,一块基质块具有集质材、营养、灭菌、抗病、容器五种功能为一体,完全不需要取土、配肥、堆制、喷药、装钵,只需浇水、直接扦插或移植组培苗方可完成成育苗操作,每亩可节约4-6个人工。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各组分椰壳粉35、泥炭25、膨润土 15、凹凸棒土 20、土壤保水剂0. 5、营养物质15、复合菌种0. 2,且该育苗基质呈块状。该复合菌种由放线菌、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该营养物质为畜禽粪便。该桉树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如下
一将椰壳抽丝处理后产生碎屑进行粉碎、筛分至粒度为10-20目,然后进行洗盐处
理;
二 将35公斤的上述洗盐处理后的椰壳粉、15公斤的畜禽粪便及0. 2-0. 3公斤的耐高温发酵菌种混合,加清水搅拌湿润,堆放成圆台形并覆膜使其发酵,该圆台形发酵堆的高为 0. 5-0. 6米,顶面直径为1. 5米,底面直径为2米,在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堆的中心温度, 当该温度达到70°C时进行翻堆,并加水保持湿润;发酵总时间为18-22天,翻堆次数为1-2 次;
三充分发酵后加入15公斤的粉碎至5-20目的泥炭、0. 2公斤的复合菌种、15公斤膨润土、20公斤凹凸棒土以及0. 5公斤土壤保水剂,混合搅拌均勻,送入造型机压制成块状。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各组分及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各组分的含量有所不同。其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椰壳粉38、泥炭观、膨润土 17、凹凸棒土 23、土壤保水剂0. 7、营养物质17、复合菌种0. 25。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各组分及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各组分的含量有所不同。其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椰壳粉40、泥炭30、膨润土 20、凹凸棒土 25、土壤保水剂0. 8、营养物质20、复合菌种0. 3。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1.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各组分椰壳粉35-40、泥炭 25-30、膨润土 15-20、凹凸棒土 20-25、土壤保水剂0. 5-0. 8、营养物质15-20、复合菌种 0. 2-0. 3,且该育苗基质呈块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由放线菌、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物质为畜禽粪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椰壳抽丝处理后产生碎屑进行粉碎、筛分至粒度为10-20目,然后进行洗盐处理;2)将重量比为35-40的上述洗盐处理后的椰壳粉、重量比为15-20的营养物质及重量比为0. 2-0. 3的耐高温发酵菌种混合,加清水搅拌湿润,堆放成圆台形并覆膜使其发酵;3)充分发酵后加入重量比为15-20的粉碎至5-20目的泥炭、重量比为0.2-0. 3的复合菌种、重量比为15-20膨润土、重量比20-25为凹凸棒土及重量比0. 5-0. 8 土壤保水剂,混合搅拌均勻,送入造型机压制成块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发酵堆的高为0. 5-0. 6米,顶面直径为1. 5米,底面直径为2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 检测发酵堆的中心温度,当该温度达到70°C时进行翻堆,并加水保持湿润;发酵总时间为 18-22天,翻堆次数为1-2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桉树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物质为畜禽粪便。
全文摘要
一种桉树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各组分椰壳粉35-40、泥炭25-30、膨润土15-20、凹凸棒土20-25、土壤保水剂0.5-0.8、营养物质15-20、复合菌种0.2-0.3。其生产工艺为将椰壳抽丝处理后产生碎屑进行粉碎、筛分至粒度为10-20目,然后进行洗盐处理;将重量比为35-40的上述洗盐处理后的椰壳粉、重量比为15-20的营养物质及重量比为0.2-0.3的耐高温发酵菌种混合,加清水搅拌湿润,堆放成圆台形并覆膜使其发酵;充分发酵后加入上述重量比的泥炭、复合菌种、膨润土、凹凸棒土及土壤保水剂,混合搅拌均匀,制成块状。采用椰壳粉作为主原料,其取材单一,容易取材,其营养成分及含量容易控制,容易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文档编号C05G3/04GK102173959SQ2011100658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夏江平 申请人: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