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荔枝螺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2774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瘤荔枝螺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瘤荔枝螺育苗方法。
技术背景
瘤荔枝螺(Thais brormi),俗称黄螺,属于底栖生活类型的腹足纲贝类,该贝经济价值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广受大众的青睐,是加工嵊泗特产“螺浆”的上等原料。瘤荔枝螺软体部可降血压、治胆囊炎,壳可愈皮肤病。但是,由于瘤荔枝螺有广阔的市场,其采捕强度也连年增强,随着人们对瘤荔枝螺消费量的增加,致使该物种资源量锐减、规格降低、 品质下降。针对瘤荔枝螺资源与市场供需矛盾的现状,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向自然海区补充瘤荔枝螺的苗种资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至今尚无可行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公开。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立一条合适的人工繁育瘤荔枝螺的技术路线,从而提供一种可行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包括受精卵的采集、孵化、幼虫培育、稚贝培育, 其中
幼虫培育自然水温下喂养,所喂饵料
浮游期以数量比金藻小球藻扁藻角毛藻=10 1 1 1的比例投喂, 其中D形期饵料投喂量以金藻计为2000 5000个/ml,待壳顶期饵料投喂量以金藻计为 5000 8000 个 /ml ;
变态期在达到稚贝期以前,饵料投喂品种及量随时间如以下变化,金藻从8000个 /ml到5000个/ml、虾片从0. 16g/m3到0. 32g/m3、蛏子肉从无到100g,其中虾片和蛏子肉均为250目筛下物;
稚贝培育自然水温下喂养,所喂饵料
稚贝期间喂以金藻5000个/ml、虾片0. 32g/m3、蛏子肉100g,小球藻1000个/ml、 角毛藻1000个/ml,其中虾片和蛏子肉均为200目筛下物。
以上所说虾片是市上所购的水生动物种苗饵料。
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针对瘤荔枝螺各个发育阶段提出了使瘤荔枝螺顺利成长的不同的饵料组成和投喂量,与不存在人工育苗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建立了瘤荔枝螺人工育苗的基础,使瘤荔枝螺的人工养殖以保障市场需要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其中受精卵的采集方法是先以波纹板建造有底的圆桶状产卵槽,并在其中放入石块,灌入海水并充气,再将瘤荔枝螺亲螺放入产卵槽内养殖,养殖密度为300只/m2,产卵结束后采集卵袋。
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在所说稚贝培育阶段,所采用的附着基是用绳子将小片或小块材料串起悬挂于水中形成的。
所说幼虫培育阶段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至少1/3,视水质情况而定,每三天倒池1次;稚贝培育阶段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00%,每两天倒池一次, 以维持水质清新,避免因投喂较多动物性饵料和稚贝新陈代谢较快而导致水质变坏,影响稚贝健康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瘤荔枝螺育苗方法,有受精卵采集、孵化、幼虫培育、稚贝培育等步骤。
1、受精卵采集
采卵附着基采用以波纹板为底部,再用波纹板作为侧壁围成直径70 80cm的圆桶形,并放入石块,加水、充气。每个圆桶内放入3公斤亲螺,约300只/m2。约一周后开始有卵袋产出,卵袋平均长度1. 2cm,直径0. 2cm,每只亲螺平均产25只卵袋,每只卵袋中约有 200 300个受精卵。
2、孵化
在水池中自然孵化,此后的培育过程也在自然温度下的海水进行。
3、幼虫培育
在瘤荔枝螺幼苗培育初期,海水水温为20°C左右,到8、9月份海水温度在23 25°C之间。
其中饵料投喂方法是在浮游期间以金藻为主要饵料,辅以小球藻、扁藻和角毛藻, 以增加它营养的丰富性。其中D形期饵料投喂量为金藻2000个/ml左右,小球藻、扁藻和角毛藻各200个/ml左右逐步增加到金藻5000个/ml左右,小球藻、扁藻和角毛藻各500个 /ml左右;待壳顶期约5000个/ml左右,小球藻、扁藻和角毛藻各500个/ml左右逐步增加到金藻8000个/ml左右,小球藻、扁藻和角毛藻各800个/ml左右。随后在附着变态期饵料开始由植物性饵料转向动物性饵料,期间饵料投喂从金藻8000个/ml、每30m3水体喂5g 虾片(虾片用250目网过筛)、蛏子肉Og逐步改变到金藻5000个/ml、每30m3水体喂IOg 虾片(虾片用250目网过筛)、蛏子肉IOOg(用绞肉机绞碎后,再用250目网进行过筛)。
其中池水每天更换两次,每次换水1/3以上,视水质情况确定,一般达到水中氨氮含量在0. 2mg/L以下,每三天倒池一次。
4、稚贝培育
将波纹板裁剪成30cm见方的小片和小块大理石(大小约6X 15cm),用绳子串起作为稚贝附着基,将稚贝在小片波纹板和小块大理石上附着后悬挂于水中培育。
稚贝期间饵料投喂方法是每30m3水投喂IOg虾片(用200目网进行过滤),100g 蛏子肉(用绞肉机绞碎后,再用200目网进行过滤),金藻5000个/ml,再投喂小球藻和角毛藻各1000个/ml,以增加营养的多样性。
在此期间因投喂较多动物性饵料,并且稚贝新陈代谢较快,容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增加换水量(每天一次,100%的换水量)及翻池频率(两天翻一次池),以维持水质清新。
以上述方法,在120m3水体中,一季产出平均壳长2mm的商品苗580万只;其中孵化率在80%以上,幼虫成活率达到56%,变态率13%,稚贝成活率在50%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包括受精卵的采集、孵化、幼虫培育、稚贝培育,其特征是其中幼虫培育自然水温下喂养,所喂饵料浮游期以数量比金藻小球藻扁藻角毛藻=10 1 1 1的比例投喂,其中D 形期饵料投喂量以金藻计为2000 5000个/ml,待壳顶期饵料投喂量以金藻计为5000 8000 个 /ml ;变态期在达到稚贝期以前,饵料投喂品种及量随时间如以下变化,金藻从8000个/ml 到5000个/ml、虾片从0. 16g/m3到0. 32g/m3、蛏子肉从无到100g,其中虾片和蛏子肉均为 250目筛下物;稚贝培育自然水温下喂养,所喂饵料稚贝期间喂以金藻5000个/ml、虾片0. 32g/m3、蛏子肉100g,小球藻1000个/ml、角毛藻1000个/ml,其中虾片和蛏子肉均为200目筛下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受精卵的采集方法是先以波纹板建造有底的圆桶状产卵槽,并在其中放入石块,灌入海水并充气,再将瘤荔枝螺亲螺放入产卵槽内养殖,养殖密度为300只/m2,产卵结束后采集卵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说稚贝培育阶段,所采用的附着基是用绳子将小片或小块材料串起悬挂于水中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其特征是所说幼虫培育阶段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至少1/3,每三天倒池1次;稚贝培育阶段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00%,每两天倒池一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包括受精卵的采集、孵化、幼虫培育、稚贝培育,其中所喂饵料在幼虫培育的浮游期以数量比金藻∶小球藻∶扁藻∶角毛藻=10∶1∶1∶1的比例投喂,变态期在达到稚贝期以前,饵料投喂品种及量随时间逐步增加虾片和蛏子肉,稚贝培育继续保持有一定比例的虾片和蛏子肉。本发明提供的瘤荔枝螺育苗方法,针对瘤荔枝螺各个发育阶段提出了使瘤荔枝螺顺利成长的不同的饵料组成和投喂量,与不存在人工育苗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建立了瘤荔枝螺人工育苗的基础,使瘤荔枝螺的人工养殖以保障市场需要得以实现。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499134SQ2011103236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2日
发明者倪梦麟, 戴央章, 田传远, 范卫明, 顾忠旗 申请人:嵊泗县东海贻贝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