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121389阅读:17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恢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矿业也随之发展, 在对社会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粉尘与噪声污染、景观破坏、生境破碎化等。矿山分为煤矿、金属矿、采石矿等好多种,每个矿山有采矿坡、弃渣坡等不同性质的面,坡面的性质各不相同。目前采取的植被恢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围堰法。利用采石坡面上已有的凹面或孔隙,围堰砌筑或以锚杆固定植生袋叠置成燕窝状种植槽,客土后根据种植槽大小种植体量合适的乔、灌、草或藤本植物。植生袋内填充营养土和适生灌、草种子,以增强绿化效果。2)直接挂网喷草法。将坡体表面整平后将各种织物的网(如土工网、麻网、铁丝网等)固定(可以按一定的间距,在石壁上锚钉或用砼固定),再向网内喷一定厚度的植物生长基,生长基包括可分解的胶结物、有机和无机肥料、保水剂等。最后将草籽与一定浓度的黏土液混合后,喷射到生长基上。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坡度在40°C以下的开采坡面。3)喷混植生法。坡度在40°C以上的坡面,直接挂网喷草的方法已难以实施,而采用喷混植生技术。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草籽与一定抗拉强度的钢丝网用锚钉固定到石壁上,然后在网下喷一层厚度为5 IOcm厚的砼作为填层,再将草籽、肥料、粘合剂等的混合物均勻地喷射到填层上。然而坡度在70°C以上的石壁本法也不宜实施。4)筑台拉网复绿法。对坡度大,开采面高的石壁,可在剖面上按一定间距插钢棒悬空架设水平种植台或预制特种种植槽,加入配方土壤后种植上攀下缓藤本植物。由于藤本植物在石壁上爬行速度受限,也可在坡面拉网或搭架,使这些植株借助网架向各个方向攀援,以达到快速、高效和全方位的整体复绿效果。上述方法可根据边坡和石壁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可能以一种方法为主, 兼用其它的方法,也可多种方法并举,但投入较大,收益小,缺乏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经济效益大的矿区边坡植被恢
复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修整坡面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
(2)植生基质配置选择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对所选基质材料进行均勻搅拌后作为备用基质;
(3)构筑植生袋围堰种植槽利用坡面的局部凹坦地段,用装有植生基质的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在种植槽内回填客土 ;(4)基质喷播用气压钻在种植槽以外的坡面上打孔,然后将锚杆用水泥沙浆固定在孔内,锚杆上挂装金属网,在铺有金属网的坡面上喷附植生基质,再将植物种子拌合周边山地的表层土,通过专用喷播机混喷到植生基质上;(5)在种植槽中栽种苗木;(6)基质型容器苗补植。
其中,所述的植生基质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的质量配比为:150:30:3. 0:0. 15:0. 15:0. 15:0. 1。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客土是指施工地点当地的土壤,客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回填,客土与有机肥的质量配比为9:1。
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植物种子为草本植物的种子。
其中,所述种植槽的设计密度为50 70个种植槽/亩。
其中,所述种植槽内种植乔木,苗木规格为苗高110 120cm、直径2 3cm的大田ο
其中,基质型容器苗的基质块高6cm,直径6cm,基质苗选用乔、灌木树种,苗高为 20 30cm。
其中,所述的植生基质的厚度为10 1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植生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不致阻碍根系向外伸展,根系很容易在陡坡土层中生长固定,有助于植被的生长;选择泥炭土、草纤维、 种植土、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能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条件;将草本、灌木和乔木混合种植,建立以乔、灌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恢复过程,保证其大面积恢复植被,达到了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 1所示,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修整坡面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也为复绿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必须对坡面1进行修整。选择需要进行恢复植被的矿区边坡,清除坡面1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等,排除落石隐患,确保坡面基本平顺,方便喷附植生基质。本发明矿区边坡边的坡度范围为30 60°。
(2)植生基质配置选择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质量配比为150:30:3.0:0. 15:0. 15:0. 15:0. 1,对所选基质材料进行均勻搅拌后作为备用基质。加入保水剂和黏合剂的作用是提高土壤的保水性。
(3)构筑植生袋围堰种植槽利用坡面上的局部凹坦地段,用装有植生基质的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7,设计密度为50 70个种植槽/亩;在种植槽7内回填客土,所述的客土是指施工地点当地的土壤,客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回填,客土与有机肥的质量配比为9:1。(4)基质喷播用气压钻在种植槽7以外的坡面上打孔,然后将锚杆用水泥沙浆固定在孔内,锚杆上挂装金属网2。在铺有金属网2的边坡上喷附植生基质3,厚度为10 15cm ;再将草本植物6的种子拌合周边山地的表层土,通过专用喷播机混喷到植生基质3 上。(5)在种植槽7中种植乔木4,苗木规格为苗高110 120cm、直径2 3cm的大
田ο(6)基质型容器苗5补植,基质型容器苗的基质块高6cm,直径6cm,基质苗选用乔、 灌木树种,苗高为20 30cm。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养护内容包括盖遮阳网、揭遮阳网、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苗木支护和补植等。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发明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修整坡面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2)植生基质配置选择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对所选基质材料进行均勻搅拌后作为备用基质;(3)构筑植生袋围堰种植槽利用坡面的局部凹坦地段,用装有植生基质的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在种植槽内回填客土 ;(4)基质喷播用气压钻在种植槽以外的坡面上打孔,然后将锚杆用水泥沙浆固定在孔内,锚杆上挂装金属网,在铺有金属网的坡面上喷附植生基质,再将植物种子拌合周边山地的表层土,通过专用喷播机混喷到植生基质上;(5)在种植槽中栽种苗木;(6)基质型容器苗补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生基质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的质量配比为150:30:3.0:0. 15:0. 15:0. 15:0. 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客土是指施工地点当地的土壤,客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回填,客土与有机肥的质量配比为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植物种子为草本植物的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的设计密度为50 70个种植槽/亩。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种植乔木,苗木规格为苗高110 120cm、直径2 3cm的大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型容器苗的基质块高6cm,直径6cm,基质苗选用乔、灌木树种,苗高为20 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植生基质的厚度为10 15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修整坡面清除坡面杂物;(2)植生基质配置选择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均匀搅拌后作为备用基质;(3)构筑植生袋围堰种植槽利用坡面上的局部凹坦地段,用装有植生基质的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4)基质喷播在种植槽以外的坡面上固定锚杆,锚杆上挂装金属网,金属网上喷附植生基质,再将植物种子拌合周边山地的表层土,通过喷播机混喷到植生基质上;(5)在种植槽中栽种苗木;(6)基质型容器苗补植。本发明成本低、经济效益大,建立了以乔、灌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恢复过程。
文档编号A01G9/10GK102511272SQ20111040952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经发, 蒋春海, 马万荣 申请人: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